<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15px;"><i>本文先后發表在2020 08 19《贛南日報》“贛江源"副刊,2020 11 26《江西工人報》“鄱陽湖”副刊。</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夢里贛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龔德明 文/圖</span></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我老家在贛縣北部距縣城八十多里的偏遠小村。通常村里人說,去贛州,其實就是去縣城。因贛縣人民政府早先就在贛州市區(今章貢區),直到一九六九年才搬遷至梅林。小村流傳的一首古老童謠,開頭兩句便是“借你的馬,下贛州;借你的牛,犁大坵。"足見人們對當時贛州的向往。 我上小學時,聽過村里從贛州回來的手藝人講述贛州壯觀的東河大橋、寬暢的紅旗大道、貨物豐盈的百貨大樓、高聳的標準鐘塔,還有宋城墻下建春門前的古浮橋之后,做夢也想去贛州看看。</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去贛州是一九八三年五月,我在應屆高中畢業生招收飛行員的體檢初檢中合格,與另外三名同學由老師帶領赴贛州復檢。我們乘坐當地一天僅有兩趟的班車,先到縣城的縣武裝部。次日一早,再乘公交車至贛州市內的贛州軍分區招待所復檢。盡管是在車上,我還是努力透過玻璃認真觀賞車窗外那向往已久的贛州城。那次,雖然我復檢末過,但內心很是自豪,我到了贛州!在老家村里,沒幾個人到過呀!</p><p class="ql-block"> 兩個月后,我第二次到“贛州”,文理科兩個畢業班的同學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縣城參加高考,住在縣政府招待所(今梅苑賓館),招待所有一幢兩層磚混結構的宿舍樓,我們四人一間,有個吊扇“吱妞吱妞”轉動,比在學校四十人一間,條件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 那年,我考取省內一所院校。入學時,大哥送我到贛州。那時,我們鄉下人進城,為省錢,舍不得花錢住旅館,而是到熟人處去借宿。大哥與我提著行李一路打聽找到贛州市內一處名為“慈菇嶺"的地方,那是贛縣土產公司倉庫所在地,我們村里唯一一位在贛州工作的瑞相就住在這里。親不親,故鄉人。瑞相很熱情,他讓我們住他的房間,自己去同朋友搭鋪。后來,我每次去學校不愿再麻煩人家,就住車站旅舍的大通鋪。當天蒙蒙亮,服務員會打著手電來到床前,“XX號床位的旅客,現在五點半,該起床了!不要誤了上車。”每次都睡眼朦朧地登上了開往南昌的汽車。</p><p class="ql-block"> 畢業后,我在贛縣一鎮里的中學任教。直到二零零零年,有機會參加公開選調考試,我如愿來到了老家人說的“贛州"工作。</p> <p> 二</p> <p> 在城里,我與同事合租一套房。雖如此,生活、工作頗有種新鮮感。一家子不時要到縣城唯一的街道梅林大街逛逛。每日吃過早飯送六歲兒子去幼兒園。一段時間后,兒子突然提出:“我自己去幼兒園,不要爸媽送!“這話可把我們嚇一跳!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323國道穿城而過,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一個六歲的小孩背著小書包橫穿國道有多危險!但兒子堅持,我們就讓他前面走,后面暗暗跟隨,發現孩子知道先瞭望,再走斑馬線過馬路。雖如此,每天還是讓我們提心吊膽。 </p><p> 為讓孩子長見識,我和妻子曾在周末帶小孩到贛州市區,在十字路口體驗什么叫“紅燈停,綠燈行"。也去公園、商場走走看看。有時,就在市區吃晚飯,讓小孩感受一番贛縣城區無法看到的市區美麗夜景。</p> <p><br></p><p> 贛縣城南的貢江流至贛州城的八境臺下與章江交匯為贛江。城南貢江北岸江水蕩滌著一座座歷經蒼桑的紅石古碼頭,一棵棵古榕樹枝繁葉茂,遮天弊日,灌木和荊蔾叢中,一幢幢青磚黛瓦,高大石門框兩側立著圓圓的抱鼓石的古老建筑不少已成為野貓出入的殘垣斷壁,卻難掩其主人曾經的富有。古木參天,巨石嶙峋的巍巍楊仙嶺,據傳是中國風水祖師楊筠松設壇講學,研修堪輿理論之所在,與城區隔江相望。縣城沒有公園,我們一家子常在周末,走過泥濘的路道,鉆過雜樹叢,來到貢江之畔的古榕樹下乘涼觀景,在古碼頭前體會其船帆林立,竹排木排布滿江面這個贛南最大的竹木販運中轉站和商業碼頭曾經的繁忙與繁華。</p><p> 有一次,我們搭乘小木船抵達南岸,登上了楊仙嶺,感受“楊仙”的風水寶地。坐著小木船往返于滔滔貢水,雙手緊緊攬住孩子,心中的頗有幾份慌恐。要是貢江之上有座橋該多好!</p> <p> 二零零一年,縣城的贛南光彩大市場二期擴建,我將原先建于農村圩鎮農貿市場的一樓房出售,在縣城建起一幢商住樓,結束了租房住的日子,妻子開玩笑說“我們是上有天,下有地,在城里扎下跟了!” </p><p> 在縣城久了,感覺贛縣城區與贛州市區雖近在咫尺,但無論在市容市貌、交通、工商業等方面還相距甚遠。贛州似乎依然還在我的夢里。</p> <p> 三</p> <p> </p> <p class="ql-block"> 時間跨入二零二零年,贛縣已撤縣設區,成為贛州市贛縣區。如今我和妻子自城區外出旅游,無論乘火車、高鐵、飛機,或乘汽車走高速,都很方便。贛縣城南已先后建起三座造型各異、氣勢恢宏的貢江大撟。義源大橋成為贛縣城區一扇新的大門,過大橋,經贛縣南高速入口,進入廈蓉高速。梅林大橋,讓323國道繞開縣城,也給城區的人們到達貢江南岸帶來便捷。最富特色的是具景觀和交通雙重功能的客家大橋。六車道的橋面兩邊是寬暢的人行道,人行道上聳立八座雕梁畫棟的觀景亭。贛州老城區東延的紅旗大道沿滿目美景的貢江南岸經客家大橋至贛縣城區。當年一人背著小書包過馬路上幼兒園的我小孩已大學畢業,在贛州城區上班,每天駕車自贛縣城區出發,無論是走以前的贛新大道經東河大橋,還是走新建的紅旗大道東延或贛南大道,車程都只需十幾分鐘,十分便捷。</p> <p class="ql-block"> 我和妻子同附近晨練的人們一樣,每日迎著朝陽晨風,在百鳥歡歌中在城南客家名人公園散步賞景。 城南貢江北岸建起的櫻花公園、客家名人公園和江西客家博物院成為人們休閑、健身、游覽的主要場所,后者還被評為“4A級景區"。長長的臨水步行道,古榕樹下一處處古碼頭,一座座亭臺樓榭和修舊如舊的古建筑,一尊尊客家名人雕塑和文人題刻,一條條花間小徑,都讓人們留戀忘返。來得多了,對這里的一切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與贊美。業余樂于撰稿的我,陸續寫下《貢江古碼頭之懷想》《正是櫻花爛漫時》《貢江漁者》等拙稿在報刊發表,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贛縣之巨變和我家門前的美。</p> <p class="ql-block"> 每逢周末,我們或騎車或步行到貢江之南馬口山體公園,在丹霞絕壁的棧道上步行,凌空觀賞貢江之魚覓食嬉戲、憑欄遠眺漁者行船撒網。或到萬紫千紅,鳳蝶飛舞的花千谷賞花,在鐵索吊橋上感受山風陣陣,溪水潺潺和隨橋搖晃的驚險刺激,享受密林深處鳥鳴山澗的清心。也在仰仙亭和攬江亭內看山外青山,觀路道村莊。有時也到城北的梅林濕公園觀賞水渠、池塘中的蘆葦、荷花、睡蓮等處理工業園廢水功勛赫赫的花卉植物。在涼亭內、自行車道、九曲橋和空中步行道上感受楊柳依依,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和水車“吱呀呀”緩緩轉動的田園風光,體味“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葉滿叢深殷似火,不惟燒眼更燒心"“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的荷花、美人蕉及梅花之美。工業園廢水在此經沉淀、過濾和植物的吸收凈化后流入貢江。</p> <p> 城區的城南大道、富商街等商業街縱橫交錯,小商場、大超市應有盡有。我家在二零一九年自熱鬧的商業街喬遷至城南一花園式小區。白鷺灣、文昌苑、等一個個住宅小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大量近年來脫貧致富踏上小康之路的農家在城里購房住進小區,有的舉家進城,在城區創業就業,有的是老人帶小孩在城區上學,青壯年在老家種養賺錢。我所在小區就有慶美哥等四戶來自老家小村的老鄰居,平時散步、上下班經常能碰面打招呼,偶爾也相互到對方家里坐坐,仿佛在老家一樣,很是親切。</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贛縣“縣城"真正成了老家人說的“贛州",昔日“夢里的贛州"成了今天“眼前的贛州”“家里的贛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强县|
永仁县|
武威市|
云浮市|
同仁县|
偃师市|
北票市|
巴彦淖尔市|
丰城市|
新丰县|
浦江县|
阳原县|
肇东市|
塘沽区|
石城县|
黄梅县|
镇康县|
威远县|
宝清县|
榆中县|
宜兰市|
会宁县|
砚山县|
会理县|
定西市|
泸溪县|
尉犁县|
凤冈县|
海南省|
黄浦区|
贡山|
修武县|
牡丹江市|
德州市|
宁陵县|
伽师县|
五莲县|
惠东县|
赤城县|
台江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