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巴音布魯克草原,是個地理距離很遠很遠的地方,雖然只去過兩次,可心里距離卻很近很近,時不時的想它,深如烙印般的印象,至今難忘,可能這就是“心若極至雖遠尤近”吧。</p><p class="ql-block"> 題記</p> <p class="ql-block"> 盡管已時過或事過境遷,可每當想起巴音布魯克,情不自禁的翻看那些拍攝過的照片時,回想巴音布魯克遇到的人和事,沉浸回憶,油然而生一股向往,心心念念的,仿佛陷入不愿醒來的夢,看來巴音布魯克是一個輕而易舉讓人魂牽夢繞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新疆距遼寧三四千公里之遙,卻是朋友之多熟人之眾僅次于內蒙古的一個省(區)份,也是我去的次數僅次于內蒙古的省(區)份。新疆的朋友向我推薦了一個又一個讓我喜歡上了的地方,我也一次又一次的深陷并享受了“疆毒”。</p><p class="ql-block"> 我與新疆朋友聚餐,多半在那種民間小館子,伊犁特、羊肉串、皮辣紅和拌面幾乎我們的標準餐配。一次,酒過三巡,已是微醺了,一位朋友說起了巴音布魯克,還特意提醒我說巴音布魯克草原特別美,你要去了,就一定會喜歡、上癮,終身“中毒”。</p> <p class="ql-block"> 說者是幾分隨意,我聽得的是滿滿的刻意,入耳入心,去巴音布魯克的念想“蠢蠢欲動”。說來也巧,沒過幾天,就接到巴州一位蒙古族朋友的電話邀請,約我到庫爾勒,吃與喝,準確的說是喝與吃,兩天里多是暈乎乎的,名義上巴音布魯克是成行了,但如醉眼看花一般,記住的景與事極少,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后悔呢。為了彌補遺憾,十來天后,我重新踏上了巴音布魯克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 巴音布魯克草原水草豐盛,是典型的禾草草甸草原,也是新疆最重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是集山岳、盆地、草原及湖泊沼澤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巴音布魯克,是蒙古語豐富的山泉的意思。資料顯示,巴音布魯克草原是僅次于呼倫貝爾草原的中國第二大草原。由于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小,保存了世界上多種稀有物種,成為天鵝等野生動物理想的繁殖棲息地。</p><p class="ql-block"> 巴州是習慣性的簡稱,它的全稱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這里也是蒙古族的聚集地。在巴州在和靜縣的賓館入住時,服務人員看到我的身份證都會說,“賽拜努,歡迎遼寧的蒙古族同胞”,讓我有回家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這里居住的蒙古族是土爾扈特部落,歷史上有著催人淚下的故事。我第一次知道土爾扈特蒙古族東歸,還是聽“草原公主”哈琳的講述。哈琳,蒙古族歌手,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人,是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的第十五代公主,1998年在獻給"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三百周年的有關活動中,哈琳在合輯《向著升起的太陽》中錄制單曲《巴音博格達》、《祝福額濟納》,后來她還特意給我郵寄了簽名歌碟。</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首領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為主、包括部分和碩特等蒙古部,3.3萬余戶16.9萬人,拉家帶口,趕護牲畜,攜運輜重,自沙俄伏爾加河下流起程返歸西蒙古故土,沿途克服長途跋涉、疾病饑餓、多次戰爭等困難,用了半年時間,以近十萬人傷亡代價回到新疆伊犁。</p> <p class="ql-block"> 清政府對歸來的蒙古民眾進行優厚撫待,并特賜水草肥美之地供他們游牧。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春及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夏,舒赫德奉乾隆帝之命,對土爾扈特部的牧地做了具體的安置。汗王(乾隆御賜)渥巴錫所屬原來被安置在齋爾游牧,由于渥巴錫希望移地放牧,依據他的意愿,乾隆改賜氣候適宜、水草豐美的珠勒都斯草原(即今巴音布魯克草原)。</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有好幾個地方有東歸紀念碑、東歸紀念廣場、東歸紀念塔等,紀念歷史上的蒙古族,如史詩般的東歸壯舉。</p> <p class="ql-block">天很高,草很密</p><p class="ql-block">滿眼是看不夠的青綠</p><p class="ql-block">像翡翠,水種欲滴</p><p class="ql-block">光很魅,云很低</p><p class="ql-block">金色傍晚和朦朧晨曦</p><p class="ql-block">開都河的十八彎,</p><p class="ql-block">像滑過天際的仙靈彩系</p><p class="ql-block">輕輕的,曲曲的……</p> <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巴音布魯克草原是伊犁綠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簡單的語言和幾幅圖片,無法完整地表達身臨其境帶來的震撼!雖然我去過不少被人稱作人間仙境的地方,但是,巴音布魯克草原卻是第一個把我感動到眼含熱淚的地步,因為它的故事太感人,它的景致太美麗,太像“杭蓋”。</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去巴音布魯克時,好友提前聯系了景區,有幸被特許帶車進入,在游客常規線路之外的任何地方可以隨意走隨心看隨便拍,使我在巴音布魯克的不到兩天的時間里,靠汽車輪子走了看了很多地方。</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原生態的天堂草原上,水草豐沛,牧民悠閑,牛、馬、羊等牲畜隨處可見,天鵝、灰鶴不絕于眼,確實是長生天賜福給東歸的土爾扈特蒙古族子民的溫馨的家園。</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夜里,入住的蒙古包里沒有電,四周也是黑漆漆的,真是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但那種安靜,是城里人難以體會得到的、雖然遠遠的,偶爾會有犬吠和灰鶴的叫聲,那些叫聲絲毫不影響安靜,好像是靜謐心曲中的節拍,叫聲過后反而更覺得安靜。</p><p class="ql-block"> 高海拔夜空中,視野中星星滿滿當當,極其清晰,近得似乎可以觸摸,仰望星空帶給我的是非比尋常的舒緩。</p><p class="ql-block"> 八月下旬的初秋夜里挺冷。蒙古包里,司機師傅早已生起了火爐,干牛糞的火苗不大但很旺很暖,爐火映紅了他的臉,我與朋友話聊一陣子,合衣而眠,度過了一個沒有網絡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就匆匆忙忙起來,低垂的云霧讓我與日出東方擦肩而過,云霧散開時,已經日出三桿,景致依然精彩。</p><p class="ql-block"> 看到美景會沉醉,有時也會忘記拍攝,因為有些景象錯過機會沒能用相機記錄下來頗有遺憾,轉念一想那些瞬間的影像在心靈的U盤中已經拷貝,銘刻的烙印深至永久!我會給家人和朋友,講巴音布魯克草原,講述我知道的不多的草原上過去和現在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年央視播出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頒獎晚會上,就有一位來自巴音布魯克草原的叫阿力太的蒙古族女教師。阿力太,蒙語是黃金的意思。她16年孤身獨騎走遍了2萬多平方公里的草原,冬天踩冰踏雪,忍耐極寒;夏天騎馬趟過湍急河流,多次遇險。她做了四千次的家訪,用愛用執著托起了草原孩子的一片天。</p> <p class="ql-block"> 草原的視野也好,草原的味道也好,草原的曲調也好,亦或是草原的感悟,都會觸碰到心底最感性的那一偶,帶給我那么多美好,那么多情韻,那么多感動,讓我深思難忘。</p> <p class="ql-block">歸雁東翔,游牧經霜。</p><p class="ql-block">羊咩處,坡上余香。</p><p class="ql-block">江山如畫,鐵馬蒼茫。</p><p class="ql-block">卻此時風,此時雨,此時祥。</p><p class="ql-block">蒹葭半老,開都添色,</p><p class="ql-block">度人間,歷盡滄桑。</p><p class="ql-block">隔世如夢,紙短情長。</p><p class="ql-block">更空中霧,琴中曲,酒中狂。</p> <p class="ql-block"> 巴音布魯克美景紛呈,是攝影采風的沃土,巴音布魯克純凈自然,是漫步陶冶的良田。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你總會找到鐘意的地方,靜靜的看,慢慢的想,甚至可以把思緒揉碎,輕輕地將心靈交托于山水之間。即便是遠方的游客,也會覺得內心不是在漂泊,靈魂并非是流離,而是恰巧的等來了一場清婉而唯美、涼爽而銘心的歸宿,一場能夠深藏終生記憶的深度游。</p><p class="ql-block"> 美篇的配樂歌曲,我選用的是蒙古語版的《鴻雁》。《鴻雁》可以說是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歌曲,是電視劇《東歸英雄傳》的插曲。</p> <p class="ql-block"> 《鴻雁》的版本挺多,都好聽,但是我更喜歡蒙古語版的《鴻雁》,蒙古語的聲調的變化與歌詞的意義更準確,更能詮釋鄉愁,如果家鄉是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繾綣,蒙古語版的《鴻雁》一定能唱到極致,唱出情感。應該說,這首歌唱出了寄情于草原的人的情不自禁的自語。一個人,一杯酒,仰望蒼穹,想一想曾經的過往,用力的遙望未來,偶遇了真的有彩虹掛在天堂,悠遠蜿蜒,直抵內心,這就是我去過的巴音布魯克的感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廊坊市|
樟树市|
阜南县|
新沂市|
定州市|
尉氏县|
攀枝花市|
荆州市|
甘南县|
余干县|
清河县|
中西区|
韩城市|
开鲁县|
永嘉县|
曲阜市|
正蓝旗|
宁阳县|
广元市|
绥棱县|
昆明市|
西贡区|
沾化县|
郧西县|
高安市|
奉贤区|
宜春市|
肇庆市|
宝坻区|
丹寨县|
麟游县|
密山市|
和田县|
日喀则市|
宁海县|
轮台县|
理塘县|
紫金县|
邓州市|
沙坪坝区|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