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在西安見到找尋45年的戰友

日出扶桑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1969年12月入伍,原濟南炮兵32師駕駛員,1973年轉入通信兵,榮立三等功一次,郝承才在部隊服役9年多,是一名優秀士兵。</p> <p class="ql-block">  二班長郝成才復員時拍的照片(上排左3)、一班長丁子平(二排左3)、一排副王保華(一排左2)、連長王春東(一排左4)、營長是田德華(一排左3)、三排長管從善(中排右3)、二排長姜家釗(上排右3、已去世)、一排長李星滿(前排左1)、三班長孫尚喜(一排右)、崇仲波(后排右2)、高祥勤(前排右2)、二班副王國營(中排左1)、營部炊事班王學斌(中排左2)、八班副李守芝(中排右2)、衛生員田成華(中排右1)1978年3月合影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我在延安給郝成才拍的照片,他開油灌車,在車隊最后壓陣。</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雖然不會寫信(只上過兩年學),但腦子聰明,性格憨厚,同大家處的很好,人很能干,1972年就入黨了。復員后不知他在哪里,我們失去聯系,大家都很想念他。</p> <p class="ql-block">  我當年保存的地址經歷50年了,蒼山縣改成蘭陵縣,皇路公社變更為蘆柞鎮,縣鎮地名變了,寫信投不到(掛號信也不行),人沒法找,電話到當地退役軍人部門說保密不答復。打聽他帶過的兵,說他可能不在了,我不相信,今年8月參加有獎征文比賽,翻舊筆記本找到了我記錄的顧莊村,村名沒變,通信和派丁子平親自走訪同時進行,終于找到郝成才。</p> <p class="ql-block">  8月24日我把這個好消息報告大家,發二連微信群:“ 報告戰友們一個好消息,我翻部隊本子上的記錄,查到郝成才蒼山縣皇路公社顧莊。丁子平收到地址后去300多公里顧莊找,爭取得到滿意的結果!我把地址發于志平,他直接打電話給顧莊社區,社區說郝成財健在,第二天發電話號碼,我們聯系上了,他1978年復員,45年終于找到了,真高興。丁子平在去看他的路上。于志平是尋找郝承才的第一功臣”。</p> <p class="ql-block">  我找了45年,夢想成真!郝成才接到我的電話,我們視頻了,郝成才激動的3晚沒睡著。約他來西安見我。</p> <p class="ql-block">  我把我寫的《【八月的記憶 家國情懷】從戎五十載 難忘戰友情》、《【慶八一 頌英雄】汽車兵的風采》、《半個世紀前秦嶺汽車兵傳奇》、《濃墨重彩話軍旅 車輪滾滾永向前》等幾篇全國獲獎文章發給他,幾乎每篇都提到他。</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慢慢的讀,每天只能讀幾頁,他白天晚上連續看,晚上不睡覺,說都是部隊親身經歷的事,越看越想看。</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左)、孫正武(右)、管從善(右上),郝成才后面是五班長董學清,1969年兵,河北靈壽人,于志平的教練班長。</p> <p class="ql-block">  我讓丁子平乘動車帶他到西安來,幾個老人行動不便,我親自開車到西安北客站接,這么大的車站讓他們迷路了,又不會用定位,走了相反方向,我開車一圈圈的尋找,幾經周折,用了一個多小時才接上他們,9月2日晚上9點多,我、丁子平、郝成才終于見面了。大家真是很激動,我把原印刷的書簽名后送給他。</p> <p class="ql-block">  從右到左:我、郝成才、丁子平。當年的郝成才(中)已經72歲了,身體很結實。</p> <p class="ql-block">  原八班長孫正武、八班戰士劉小穗、原二連連長于志平、志愿兵郭江明等看到我在二連群里發的消息,都聯系我,或乘綠皮車、或坐動車、或開車,趕來見郝成才。</p> <p class="ql-block">  于志平開車2天,奔馳1400公里,拉著孫正武9月3日上午趕到西安,見郝成才,又發現旁邊他學車時的師傅郭江明乘綠皮車來了。老班長孫正武行走很吃力,劉小穗扶著他,見到郝成才百感交集,兩人淚流滿面。</p> <p class="ql-block">  原一排副王保華、江蘇沐陽著名的民營企業家發我:戰友相聚人生中之幸事,請代我向郝成才戰友問好,我馬上去看你們,買不上動車票就帶車來。</p> <p class="ql-block">  王保華9月3日下午趕到西安,見到他的部下,二班長郝成才,郝成才激動的流淚。</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左)、王??。ㄓ遥?974年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一排骨干基本全了(差三班長孫尚喜)。原一排副王保華(中)、一班長丁子平(左)、二班長郝成才(右)在大雁塔南廣場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克服困難,分別從三個省5個地方不約而同來見郝成才:山東煙臺海陽、山東煙臺牟平、山東臨沂蘭陵、山東濰坊、浙江海寧、江蘇沐陽不同方向,乘動車、高速公路開車來西安,幾十年的老戰友相聚,淚水中有喜悅。</p> <p class="ql-block">  從左到右:郭江明、劉小穗、丁子平、于志平、王保華、郝成才、孫正武、王嚴明。戰友們在一起交談,有說不完的話,心情激蕩,久久不能釋懷,夜里2點以后才休息。</p> <p class="ql-block">  孫正武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老八班基本齊了。原八班的五個戰友50年后再次在西安相見,從左到右:劉小穗、郝成才、孫正武、王嚴明、丁子平。</p> <p class="ql-block">  劉小穗同郝成才在一起玩,還是郝成才力氣大。</p> <p class="ql-block">  1970年代我們八班終年在苦樂相伴的運輸路途中感受秦嶺的博大和壯闊,老照片是八班在秦嶺合影,孫正武(右)、李星滿(右2)。雖然過去50年了,秦嶺群山中浩浩蕩蕩、車輪滾滾的軍車隊總在腦海里浮現,魂牽夢縈,感慨萬千,幾個老戰友約定重走秦嶺山路。</p> <p class="ql-block">  秦嶺是一座豐碑,承載著發生過的一切,讓人魂牽夢繞,去年八一前夕我約幾個老兵重走秦嶺山路。</p> <p class="ql-block">  今年因為汛期洪水,灃峪口、210國道都封了,老路上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  灃峪口是當年進出秦嶺的必經山口,灃河是秦嶺北麓七十二峪口中最寬闊的一條山溝河道,最終流入渭河。西康西漢高速通車以前,這里是通往陜南、四川的要道。70年代這條簡易公路,運輸非常緊張。公路是沙石路面,山高路險,坡陡彎急,車多路窄,坑洼不平。開車走210國道,從西安送通信工程設備到安康,要翻越秦嶺山脈,爬秦嶺頂、月河梁、平河梁三座大山、途經寧陜、石泉,最終到達安康。</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秦嶺腳下灃峪口合影留念,沒法進秦嶺和陜南,我們晚上就去蓮花餐飲吃陜南著名的紫陽蒸盆子,喝王保華帶來的夢之藍酒。</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我們走老公路,回韋曲、王曲、皇甫老部隊看看。</p> <p class="ql-block">  王曲原汽車營營部、汽車二連門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  感覺大門向南移了幾十米重建的,當時大門很簡單,紅磚的,只是水泥勾縫,墻內南邊有個木制哨兵亭。</p> <p class="ql-block">  進大門的營部平房位置,白房子是大會議室和飲事班平房位置,飲事班門口有副乒乓球臺。飲事班左拐是幾個助理員、會計出納、衛生所的平房,院內有個古廟,我們改作器材倉庫。</p> <p class="ql-block">  我站的位置是當時我任營部書記的房子,靠街栽的小樹已經長很粗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營部辦公室學習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營區營房拆光了,只有這堵墻是50年前的建筑,墻頭那邊是王曲糧庫。</p> <p class="ql-block">  平房拆了,都是兩層樓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親手蓋的一排平房位置。記得當年我刻苦訓練,手槍打靶五發48環全營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上面是二連車場和營房,大坡很陡,現在基本推平了。</p> <p class="ql-block">  我們順著營區內老路向上走,右邊的平房早拆了,現在是兩層樓,老路還在,我們進去尋找二連舊址。</p> <p class="ql-block">  于志平(右)指的是二連原炊事班的原址</p> <p class="ql-block">  看到飲事班和連隊食堂舊址,讓我想起很多往事,1973-1978年我們每日三餐都在飲事班旁的食堂吃,每周學習、開會都在這兒。記得1974年初,在飲事班幫廚的管從善在墻上一張《陜西日報》上看到我的名字,很驚喜。在飲事班議論這是不是咱連的王嚴明?管從善撕下報紙到連部交給指導員付敏。這是1973年12月22日《陜西日報》,在毛主席發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最高指示五周年之際,《陜西日報》第一版刋登我父母身為領導干部,嚴格要求子女,讓我們五個子女先后上山下鄉鍛煉的事跡報道,其中有一段寫我在下鄉期間表現不錯,第二年被選為生產隊干部的文字。指導員看后馬上決定讓我第二天在全連政治學習時間上臺講體會,我晚上匆匆寫了8頁稿紙,第二天全連在食堂集合,我上臺在全連大會上講了20分鐘,盡量低調。會后指導員很感慨,拿著報紙去營部向教導員王國志匯報,說這個戰士老練,有演講能力。</p><p class="ql-block"> 指導員注意培養我,讓我進連部當文書,讓我加入連隊“戰士學軍事”小組。每周定期給全連干部戰士上軍事課。郭江明回憶“批林批孔”時:1974年全連當軍事輔導員就三個人。你一個、王殿奎一個、余桂燦一個,不知你是否還記得?</p> <p class="ql-block">  我記得我備課認真,上級發的幾大戰役教材,每個案例、每張作戰地圖都爛熟于心,干部戰士都愛聽我的軍事課,大家反映我是三人中演講水平最好的一個。</p> <p class="ql-block">  不久師部給汽車營一個培訓指標,營、連一致推薦我進師部理論班深造,我在理論班寫的論文受到表揚,結業時被評為“優秀學員”。我進連部當文書時間才幾個月,副營長安英同我談話,說汽車營決定調我到營部接替王學禮任營部書記。記得指導員付敏很生氣,他培養的人讓營里挖走了不甘心,頂著堅持不放人。拖了幾個星期才讓我移交文書工作給瞿金奎,我去營部時,教導員王國志又同我談話,強調營部書記工作的重要性,讓我好好干。這一幕幕就像昨天發生的事,我真得很幸運,在部隊碰上這么多好戰友、好領導。孫正武是我的班長,管從善、郝成才是我的入黨介紹人,付敏(已故)、王國志(已故)是我的領路人,部隊這所“大學校”讓我一步步成長,每個過程和細節都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回憶:往東有個上坡,坡上是炊事班。向東是餐廳兼會議室。往東有個簡易的修理棚子,再向東是修理班。修理班東有兩間倉庫。再往東有棵大柳樹,是連部。再往東有個直角彎兒的向北。最北頭是二排長姜家釗房間。轉角的東南角上兩步、三步臺階兒是一個南北的洗刷池、廁所,坡上有個大車場。</p> <p class="ql-block">  郝成才(左)保留的照片,丁子平(中)、胡傳根(右),八班胡長根是江西人,我和他都是從空四軍調來,人長的又白又帥,愛吃辣椒,辣的過癮時總說江西話“解困”,丁子平一聽就笑,給他起外號,叫“解困”。</p> <p class="ql-block">  二連連部和兩個排營房在坡上一塊平地上,提水要下坡,一個排在坡道下面。后來二連搬皇甫,三連上大坡,我在三連任一排長,不久帶一排車隊上河南盧氏施工。</p><p class="ql-block"> 秦嶺終南山腳下的王曲在歷史上一直是屯兵重地,有句成語“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就是指的這兒,近代也是赫赫有名的重兵之地,抗戰前是張學良東北軍軍官訓練團駐地,蔣介石、胡宗南來后將這里改為“中央陸軍軍官第七分校”(黃埔軍校第七分校),1949年西北野戰軍將此地改成軍營。1958年初,總參通信工程一團由山東萊陽移防到王曲,番號8131部隊。在王曲駐扎了二十多年,干出來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1973年總參通信工程指揮部獨立汽車營在此地成立,番號454部隊,1978年王曲恢復軍事院校,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國防科技大學訓練基地。汽車營、通信工程一團移防許昌。1978年三連從王曲搬許昌榆林,1980年二連從皇甫搬許昌榆林。</p><p class="ql-block"> 現在王曲原汽車營營區什么也沒留下,只有樹和草(庫房是通信學院后蓋的),估計部隊檔案也找不到了。我們這些老兵重回舊地,一切變化都在我們的腦子里,汽車營從成立到撤編的歷史我們還講的清,我們不在了,一切就消失了。“萬水千山總是情,聚散也有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證”。</p> <p class="ql-block">  我們到滈河邊,從右到左:我、王保華、于志平、郝成才、劉小穗。王曲鎮在滈河旁,是八百里秦川依山傍水的富繞之地。西漢時名王渠,是皇家宮苑區。因字音同,王渠演變成如今的王曲?! ?lt;/p><p class="ql-block"> 滈河清水緩緩流淌,清徹透底可以看到鵝卵石中許多游動的小魚。記得周末我們到河邊玩,往水里灑一盆放了魚塘精的洗衣粉水、魚兒都爭搶著吃漂動的水泡,幾分鐘后河里漂出許多昏睡的小魚,順流而下,大家興奮地挽起褲腿,跑在河灘下游撈,水花四濺,一會兒成盆的小魚裝了幾水桶,大家抬到飲事班,剪掉魚頭、去掉內臟洗干凈,伴著面糊下鍋炸,每人一盤炸小魚,真是鮮美可口。    </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在滈河上游的山口進行了定向爆破,建成石砭峪水庫。陳永貴到滈河,建議把一百多米的河道改窄砌河堤,增加兩邊農田,原來自然的河灘變窄了。</p> <p class="ql-block">  王曲鎮皇甫村出了一個大作家柳青,他寫的《創業史》是新中國第一部反映農民走集體化道路艱苦創業的巨著,1978年前我們見過柳青,是個子不高的小老頭,我們在柳青故居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丁子平(左)回憶,他上小學就在語文教課書中讀過柳青寫的《創業史》中最精彩的篇章:《梁生寶買稻種》。王曲真是一塊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汽車二連搬到皇甫營區?;矢υ瓲I部老房還在,小樓沒經過規劃審批程序,是田營長指揮建的,肖志民回憶:磚是1978年夏天從西安市勞改磚廠拉的。我們汽車二連自己蓋好,房子有點土有點小。一層營部辦公,二層探親家屬住。趙連國回憶:炊事班在一層最左邊。冷志剛:皇甫汽車二連留給我們多少美好的回憶,營部那幢小樓可能是現在的唯一標識了,小樓臺階的故事如在昨天。</p> <p class="ql-block">  1978年至1980年,汽車二連在皇甫營區。1980年我用國產120相機在連部平房門口北京吉普前給于志平拍的照片,當時莫正雄是指導員,王春東是連長,我是副指導員,管從善是副連長、于志平是二排長。那天總參通信部重慶工程指揮部肖政委到二連視察,我用相機拍照。也給于志平拍了一張,他靠著的車是肖政委的北京212吉普車,后面那排營房是土坯墻、磚柱子蓋的平房,當時是汽車二連連部,背景上的平房、老榆樹現在都沒了。</p> <p class="ql-block">  當時連部辦公室放著一臺價值2000多元的20英寸匈牙利產的黑白電視,這是全連最值錢的資產,專門為電視機做了一個電視柜。連部前那棵樹很高,樹頂捆著電視天線和100多米長的導線,由于皇甫大坡,檔住了西安電視臺的信號,電視機雪花點很多,清晰度一直不太好。后來我們到西安市買了一架電視機天線,選一名在山區長大,善于爬樹的戰士爬到最高樹叉上架好,轉動方向,選出電視機接收信號最好的角度固定好天線,才解決清晰度不好的問題。每天晚飯后把電視柜抬到窗口,打開柜門,選好臺、調好電視,戰士們在連部電視機外擺好一排排小凳子,全連100多號人按時收看新聞聯播、電視劇、電影。在當年,這是戰士們課余生活最重要的娛樂活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總參工指、通信二總站都不存在了?,F在縮編為三旅,戰士臂章上寫的是戰略支援部隊。</p> <p class="ql-block">  我們同原教導隊大隊長王廣北(左)合影。后面這幢樓是1978年蓋的,當時是計劃經濟,西安中國建筑西北設計院是事業單位,負責西北五省的重大項目的建筑設計,設計不收費,任務太多,部隊小項目根本排不上隊,師營房科資質不夠,自己不能設計建筑。竇科長很著急,他打聽到我母親是西北設計院院長,就找到田營長,承諾樓蓋好后先給汽車營?。ń虒ш牭弥⒑蠓浅I鷼猓瑤状巫钃暇闯晒Γ.敃r我是營部書記,田德華給我下了任務并限定時限,我找我母親,插隊把設計排到前頭,我親自開北京吉普到勘測院拉技術人員來測繪地形,又拉西北設計院來設計圖紙,方案是我母親到現場拍板定的,設計任務很快完成。蓋樓時汽車二連干了不少活,如拉土搬磚運沙等,樓很快起來了,快完工時西北院技術人員發現,竇科長擅自把防震柱減掉了,設計院專門給部隊來函提醒,部隊為了降低成本,始終不加。直到今天,這幢樓都沒加框架結構。</p> <p class="ql-block">  原汽車營營長田德華(中)9月4日在常寧宮見到郝成才,非常高興。</p> <p class="ql-block">  田德華(右4)同我們在常寧宮共進午餐</p> <p class="ql-block">  晚上到著名的回民街體驗熱鬧的氣氛和豐富的西安小吃,</p> <p class="ql-block">  品嘗“賈三灌湯包”。</p> <p class="ql-block">  原汽車營副營長安英(右2,部隊退休時享受副師待遇)、原一排長李星滿(左3)9月5日同戰友們在西安飯莊見面。</p> <p class="ql-block">  安英(右2)雖然83歲了,但思路清晰,所有戰士都叫的上名字。李星滿(左3)比安英小8歲,記憶力遠不如老首長安英,很多戰士名字想不起來。王保華(左2)、于志平(左)、孫正武(右)、郭江明(右3)。</p> <p class="ql-block">  安英(右2)、王保華(右)、孫正武(左2)、于志平〈左3)、郭江明(左)。</p> <p class="ql-block">  安英(左)、郝成才(中)、劉小穗(右)</p> <p class="ql-block">  安英(左)同孫正武(右2)、孫正武愛人劉麗珠(右)親切交談。</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6日,原汽車二連部分老戰友及家屬在華清池合影</p> <p class="ql-block">  楊貴妃出浴漢白玉雕像</p> <p class="ql-block">  游覽著名的貴妃池</p> <p class="ql-block">  華清池九龍池</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在華清池九龍池留影,九龍池是西安西北設計院留法歸來著名的總建筑師洪青六十年代設計的,九龍池曾獲國際大獎。</p> <p class="ql-block">  這是郭江明1978年秋天拍的。45年過去了,我們老了,九龍池龍頭都顯老了,已經有裂紋了。郭江明感慨:西安這幾年變化太大了。如果一個人到西安,真的找不到地方了。臨潼華清池也比以前大多了,(用標準的陜西腔說)美很!</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1970年12月入伍,原空五軍第三師長興場站駕駛員,我是空四軍的,1973年我們一起轉入通信兵。</p> <p class="ql-block">  郭江明2023年9月拍照,同50年靦腆的空軍帥小伙相對比,已經變成70歲的“古稀翁”。</p> <p class="ql-block">  在富麗堂皇的華清御湯一起用餐</p> <p class="ql-block">  晚上8點觀看《長恨歌》演出。</p> <p class="ql-block">  9月7日大家返程,孫正武(右2)、于志平(左2)返回山東時專程去膠州看冷志剛(左)、孫洪江(右)。</p> <p class="ql-block">  路上跑了兩天,第二天下午4點半才到家,王保華返程送郝成才回家,他當天也到家了。他發我:舊地重游,感慨萬千,軍旅生涯,終身難忘。</p> <p class="ql-block">  幾天后,我們組織大學入學40周年慶典,我的大學同學聚會時大家高度評價我寫的獲獎作品《從戎五十載 難忘戰友情》,同學馬魯惠在會上當場朗誦了獲獎作品中的一個段落。</p> <p class="ql-block">  在這篇獲獎美篇《【八月的記憶 家國情懷】從戎五十載 難忘戰友情》中,我寫到“這么多年過去了,二連已有不少戰友犧牲、病故了。郝成才至今聯系不上,過去這么多年,思念之情反而更濃了,大家還在千方百計尋找”。在《八月的記憶》有獎主題征文活動獲獎人員名單揭曉前幾天,我們終于找到了郝成才,通過全國有獎征文活動,我找到了45年失散的戰友,真高興!</p><p class="ql-block"> 《美篇》紅星閃耀歲月主持人冬青樹:我讀完了這篇滿懷戰友情深的文章,看到了分別幾十年的戰友重逢場景,很感動,特別是找到了已失散已久的當年入黨介紹人。說明戰友情在心中,在骨子里,在人生的歲月里。好文章,祝賀獲獎。</p> <p class="ql-block"> 注:“紅星閃耀歲月”前身是“老兵之家”,是正宗的退役軍人網上之家,“紅星閃耀歲月”圈具有厚重的軍人色彩和軍隊印記,充滿了老兵和國防元素,其中的成員多為有過從軍經歷的老兵。</p> <p class="ql-block">  寫美篇回憶50年前的故事,光陰似箭,我們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但同部隊的感情無法用語言表達,這種深深埋在心里的感情永遠割不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禄丰县| 台州市| 元谋县| 容城县| 松滋市| 西丰县| 莎车县| 改则县| 黄骅市| 扎鲁特旗| 上高县| 文昌市| 宝兴县| 太仓市| 广丰县| 郑州市| 阳信县| 比如县| 阿图什市| 临夏县| 盈江县| 河池市| 衡山县| 邵武市| 铁力市| 东港市| 门头沟区| 彰化市| 手机| 册亨县| 县级市| 新津县| 万安县| 房山区| 北流市| 萝北县| 孟村| 辉县市| 青冈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