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題前語]</p><p class="ql-block">六十周年前的今天(9月2日)是杭州一所電子部屬中專學校,當年至少是浙江省內同齡人中百里挑一優秀者招進的初中畢業生,一個44人名冊的班,最后一位池姓同學的報到日。這位池姓同學,當年的家居住在,正在建設中的臺州水源飲用地長潭水庫的深山里,也許還有別的什么原因,未能及時收到錄取通知書,他趕到杭州報到時,班級其他(她)同學已完成了簡短幾天的軍訓。本篇追求:語言平淡中卻憶敘真實,憶敘真實中不失生動,生動中帶你共思嗚?!故選擇這個班級六十年前,名冊人員到齊日,上傳《串串思嗚》到《美篇》平臺,以求其真實中的可讀性;可讀性中有可思之處,文中的一句回憶簡言,今天都有可能引你關注思索半天?先讀過本篇初稿的有留言說是:"袖珍版的回憶錄″,期望你品鑒完如下全文。</p><p class="ql-block"> 作者編[題前語]于:2023-9-2</p> <p class="ql-block"><b> 《串串思嗚》.[進杭電六十周年]</b></p><p class="ql-block"> 葉波(號仙亭)</p><p class="ql-block">六十年,人生的一個甲子,能走過一個甲子的人生算是起碼的完整;而我們進杭電已一個甲子了;所以我們是值得為自己慶賀的。</p><p class="ql-block">1963年7月我們初中畢業,在升學考試中錄取了浙江機械工業學校,校址在杭州文三街。這是當時由中國笫四機械工部管理的直屬中專學校,學制四年;為國家培養無線電工業技術與管理人才的學校。</p><p class="ql-block">我們開始進的是10103班,學的是機械制造專業。全班44人(其中女生6人),開學不久進行的身體復查中,有位慈溪人謝禾豐身體復檢不合格退回去了,因與我同宿舍,他走時我送他到杭州城站火車站,這樣班級就是43人了。我們這個班級中,主要來自浙江省內的:金華地區、臺州地區、寧波地區、嘉興湖州和紹興地區等;年齡最大的是1944年出生的,年齡最小的是1948年8月出生的。</p><p class="ql-block">我們進學校的時候,當年的文三街,其實是一條碎石鋪就的路,路邊建筑極少。我們學校就在這條路邊上。學校新的教學大樓尚未完工,后來的籃球場一帶仍是水稻田,校園是用簡易的鐵絲網水泥樁插固圍起來的,宿舍外面也都是水稻田,校園內蚊子很多。</p><p class="ql-block">我們開始上機械制造專業時的課程有:</p><p class="ql-block">1.語文(詹慶發老師教)</p><p class="ql-block">2.數學(韓正朗與宋國基老師教)</p><p class="ql-block">3.物理(盧季成老師教)</p><p class="ql-block">4.化學(朱云清老師教)</p><p class="ql-block">5.俄語(尹淑珍、宋家齊老師教)</p><p class="ql-block">6.機械制圖(潘孟輝老師教)</p><p class="ql-block">7.金屬工藝學(張敬徹老師教)</p><p class="ql-block">8.政治[中共黨史](張泰鴻老師教)</p><p class="ql-block">9.體育(陳順國、顧同安老師教)</p><p class="ql-block">10.無線電基礎(林濟生老師教)</p><p class="ql-block">1965年學校改名為:杭州無線電工業管理學校,我們所學專業改為統計專業,班級名改為12004班;后來又改為計劃統計專業,學制三年半,我們的班級改稱為234班,班級成員由早我們半年的春季班,以杭州藉為主的7名男同學拼入我們班,這樣我們班就有50名,后來有一位男同學(7名拼入中的一位)因要頂替父職(68年前的退休政策)去工作,自己退學;故我們計劃統計專業的234班,畢業時的總人數是49人。1965年下半年改專業后增加的課程有(續上):</p><p class="ql-block">11.組織計劃(胡津蘭老師教)</p><p class="ql-block">12.工業統計(劉千祥老師教)</p><p class="ql-block">13.工業會計(庹昌華老師教)</p><p class="ql-block">14.計算技術(曹光林、周文美老師教)</p><p class="ql-block">15.政治經濟學(李占艮老師教)</p><p class="ql-block">我手頭留有一本《組織計劃》</p><p class="ql-block"> 6一15章學校自已編刻的。</p> <p class="ql-block">在這本下冊的組織計劃課程中的笫二節課就有:生產計劃、技術組織計劃、勞動工資計劃、成本計劃、物資供應計劃、財務計劃、新產品試制計劃、固定資產計劃等。僅這一節課程中的內容都是一個工廠企業在實際使用中的各項職能計劃內容。</p><p class="ql-block">我們自1963年9月進校至1966年6月是完整系統地上完課堂課程的。我們僅未完成的是最后應該到外地工廠的畢業實習。我們因文化革命的開始雖未能進行畢業的實習,但我們在校學習階段,多次的在校工廠實習和去農村的勞動體驗,給我們的人生打下了堅實的實際操作體驗的動手能力和完全能獨立的生活能力:</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1964年(即第二學期)在校工廠的鉗工操作實習。每位同學發給:長x寬x厚是20x3x1(公分左右)的二條黑鐵塊。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通過一步步的:鋸、銼、鉆、磨、刮、焠火、拋光等工序做成一把尖嘴鉗;同學們都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而心喜。</p><p class="ql-block">當年指導過我們的鉗工師傅是:王栽根、周火青、朱景福、朱永泉等。</p><p class="ql-block">第二次校工廠實習是在笫三學期末,科目是熱處理和鑄造等工種,我們進行過翻沙模型的制作、當爐工化鐵、抬燒鐵水,制造出臺鉆底座等并清理鑄件沙子等工種的工作,并進行過用耐火泥修補鑄造化鐵爐爐堂等程序的操作。</p><p class="ql-block">當年指導過我們鑄工的師傅是錢永吉等。</p><p class="ql-block">第三次實習是在1965年上半年,在校工廠的金工車間,每位同學在師傅的指導下,分別學會獨立操作車、銑、铇、磨等機床,加工出合格的另件;我分學的是C616車床;也有分學龍門铇等較大型機床加工的。這樣的實習操作,畢業后有的同學分到工廠的機加車間就直接能上手,稍不久就又帶學徒的班級同學有多位。</p><p class="ql-block">校工廠金工車間實操時,指導過我們的師傅有:邵莉莉、水秀珍、沈菊英等,因機床品種多,指導師傅未能一一回憶全,請諒解。</p><p class="ql-block">我們不僅學會獨立操作,也得到師傅的諄諄教誨。當時有同學拿新棉紗擦手,女師傅一句:“阿啦的棉紗是用來擦機床的”,簡言一句,教育深刻,記牢一輩子!</p><p class="ql-block">第四次是1965年秋季到余杭超山公社紅一大隊參加務農勞動,分別住在貧下中農家與之同吃同住同勞動半個月。</p><p class="ql-block">第五次是1966年清明節前后到西湖龍井大隊幫助社員采茶葉。有多個班級同去,也有多位老師一起去的。采茶葉期間,天是毛毛雨的時日多,每天一早就出發上山去采茶葉,衣服打濕了回住地也不叫苦。至1966年5月17日早上廣播里傳來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宣告文化大革命開始,我們結束勞動回到學校。</p><p class="ql-block">回學校后,其他課程是否上,怎么也記不清了,但早晚的算盤練習是照常進行的,期間還是進行了算盤的等級測試,我們班級我只是記得自己是第一個通過算盤二級測試的,之后我又進行了一次一級算盤的測試,錯了二道題的計算;之后就沒有再一次進行考一級算盤的機會了;因為從此開始停課鬧革命,大串聯等;當時通過算盤一級的同學,學校要在樓下的公布欄中張榜公布的。</p><p class="ql-block">當年我們的班主任分別是:</p><p class="ql-block">1963.9--1964.7:莊正方老師</p><p class="ql-block">1964.9--1965.7曹光林老師</p><p class="ql-block">1965.9 起是 駱克和老師</p><p class="ql-block">1967年10月得到上級通知,我們學校這屆(66屆)250人左右,要進行畢業分配工作。我們班的49人,除二人留校,其他47人都分配到了三線的電子部直屬企業。其中貴州和四川的大三線基地是最多的;我們234班就有18人去了貴州083基地,去四川的0821系統有14人,僅分配這二個地方的,就是班級同學超過了一大半。我與班級中先到貴州報到的五位男同學,去了當時聽說是保密程度最高的凱里七七一廠(軍用★★★與##等配套的器件廠),數年前已搬遷?凱里。班級的六位女同學,其中五位都分配到了貴州的083系統(含其中一位是先分到四川廣元的與分貴州班中一位男同學調換的);而六位女同學有四位后來都成為杭電其他班同學的媳婦,故我們班在杭電中有女婿班的雅稱!因為是女婿班,后來的班級同學聚會少不了要同請女婿們參加;更增添了校友同學情的趣樂!</p><p class="ql-block">回過頭去想想有些幼稚可笑:我們班級中原定要留校的一位,他家是獨子,而且父親是參加了抗美援朝的,他本人學習優秀;但他怎么也不肯留校,結果去了安徽大別山的三線廠;后來在安徽結婚后(夫人是南昌人是他在之后上西軍電時的校友)有一女兒,浙江的老母親要有人照顧,他報告申請要求調回浙江,結果電子部的人事協調會上都安排了,調南京部屬廠,結果只讓他夫人一人先調入南京,他本人遲遲調不進去,最后通過親友關系只有他一人先調回浙江老家的地方廠,隨后再把他在南京工作的夫人也調回浙江老家的同廠;當年的我們都是何等的革命熱情?!又何曾想到過實際生活又是那么的現實!</p><p class="ql-block">我們當年分配在貴州的18位班友,有2位早先就安息在貴州的青山中,如今除有一位仍在貴陽居住,其他15位后來都已離開貴州,大多回到江南生活!而分配到四川的14位,如今仍有6位在四川與重慶居住,那里畢竟是天府之國??!這與他們也都娶了四川能干美麗的媳婦有關吧!而今的貴州四季仍分明,夏季涼快,大交通的高速公路發達到縣縣通,原生態保持良好;而且連外國人都評論貴州是中國的[瑞士],而我們卻離開了,歲月難料??!</p><p class="ql-block"> 我們這一批六十年前進杭電的,都是完整地完成了初中階段的學習,而且是在三年困難時期完成初中學業的,我們這批同齡人因遇上三年困難時期,那時的大多家庭都是多子女的,故至少有一半上了初中的同學,因困難而退學未完成學業的。本人是1960年小學畢業就保送到當地縣辦的黃巖農業學校上學,學農作專業,農校當年還有植保專業,畜牧專業;因當時縣財政困難,只上了一學期,當年春節(1961年)后就轉回到當地區級中學續上初中;而當年我在的這個農作專業班,四十多人,只有我和另一位是海門(現稱椒江)艦長的兒子分別轉到當地普通初中繼續學習,其他都各自回農村了。就我個人而言,當年同樣是小組長都不是的,知道轉到當地初中再上學,其機緣之珍貴;故初中階段的學習是認真的,初中的二、三年級都選任為班長。初中畢業的升學表中,並見寫著,可上保密學校。當年我們初中畢業進杭電還有保密資格的政審要求,這一點許多同學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我是不幸中的有幸,后來從貴州三線企業三不要,自帶檔案到深圳(后來曾七進八出接觸自己的檔案所見到的)。前面提到過,進杭電校后要體檢,慈溪的謝禾豐同學被退回去了!這就表明我們六十年前:學習成績、身體條件、家庭政審要求等都要優秀並合格才能正式錄取當年的浙江機械工業學校。</p><p class="ql-block">反過來我又進一步分析思嗚,我當年進小學(是當地一個鄉的中心小學),同一年級有三個班,后來進初中時,整個小學就只有三人升初中(包括我先保送農校),后轉上的初中是當地區級的重點初中(也是整個縣的重點初中之一,初中的學校當時都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而我所畢業的初中,當時同為初一年級的是六個班,畢業時不足三個班的編制(前面提過因遇三年困難時期,許多自動退學,那時學費不多,但也要自帶糧食住宿上學)。我當年所畢業的初中也只有二人上了杭電中專;其他全校初中有六位升了高中(后因文革大學又停招),而且我上的小學與初中都是鄉區中心學校,還有更多的非中心小學、初中的學生;而且我們當時的這個年齡段,還有不少沒有及時上小學的,更多的自然沒有上初中;就此,以我的推算,我們六十年前能離開鄉土,能上"杭電″這樣的中專一級學校的,真的至少是同齡人中百里挑一的優秀。</p><p class="ql-block">上述文字也已表達,我們六十年前進入"杭電″后是完整學完了課程的,並且多次的參加校工廠的實習操作,也下鄉勞動鍛煉過;走出去就能獨立生活,走上工作崗位就有較強的動筆能力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是非常有實用價值的一批人!我們當年的這些算中專生,比后來有些高學歷的開始實際獨立接受工作的能力都快和強,這是真正的事實,一點都不自夸我們自己。</p><p class="ql-block">其實任何學校學習后的動手能力,才是真正有效的社會能力,事實也都證明了這一點,我在前面的《點滴思嗚》中提及我們當年這批人在三線電子工業管理中是一張名片的作用!這里就用《串串思嗚》為題吧!就我個人而言:一到貴州三線的七七一廠工地,工廠廠區僅只有基本三通一坪的泥石通路,分配的工作就是基建設備的配備計劃,每個工廠基建時期的主要大頭的資金投入的是設備,當時幾位成都七七六廠去的師傅已成立了設備組;我去后把設備總臺帳交給我,上報的報表,缺配的設備分類計劃,隨時要適應訂貨的目錄需要而做出來,并要去參加訂貨會,催要設備等,工廠基建期間每年大部分時間要出差在外做這項設備的配備工作;當工廠投產后,設備配備工作基本結束,臺帳交機械動力科和財務固定資產成本管理;我則仍留在基建房產科從事基建材料工作。在設備配備后期補缺調劑中,從兄弟廠調入一臺F3的瑞士進口銑床,到貨付款后我覺得不對頭,此臺設備的加工范圍較同一國進口的159銑床要小,而價格卻是它的四倍?那時是計劃經濟,沒有講價的概念,工廠之間也以原價調撥,但是生產后是要每年折舊計入成本的。我之后就乘出差北京之便去兄弟單位原從成都進來的806庫去查,原來文革中806庫管理上也有些亂,將當時帳上的6臺總價向兄弟單位要去了托收承付款。查到原因后從806庫退5臺的多收款先到原進貨的兄弟單位,后再轉退七七一廠。當年兄弟單位就以此臺設備進價過高而未投入使用,后得知實際的價格,有些后悔此臺進口銑床的調出!這里僅表達,自己當年對待工作是用心,也有能力思考,也是有責任素質的。</p><p class="ql-block">就是后來調到三線凱里的另一個廠,待分配時在宣傳科幫忙,幫忙一段時間后宣傳科長不讓走了,宣傳干事是用筆為主的工作也是拿得起的,后來又從事綜合統計工作,再后來又從事與地方合資辦廠的負責工作及后來回廠后的新產品計劃工作等等都是拿得起的。后來三線軍轉民,1989年就到了深圳從事過港資企業主管會計的聘用工作。1990年7月參加深圳首次上千人定向需求的統一考試,成為三百多人考試合格者之一,考調入深圳市的一個大型中外合資企業,從事動力調度工作,及這個大型顯像管總裝廠的物料配套主管工作等等的各項企業管理工作,樣樣都能及時地上手并拿得起。就是在深圳后來的國家行為將在深圳工作的大型合資廠(本質是央企)轉給了南韓三星,我們一批老一點的就都下崗了;自己再找工作,我到了一個電梯公司,遞上簡歷,坐了二十分鐘,公司老板(合資企業)就說你明天來上班!當時這個公司辦公室的人都感到驚奇,這人什么來頭?其實我一頁紙的簡歷就表達了我所從事過的工作及能力。是的,后來這個有三十多人的電梯公司就有人說,象我這樣的有五個人,這個公司就發達了!我去后,后勤,安裝輔助協調指揮,材料配件供應,就是有些技術問題,我也出圖紙去加工另件,讓不能及時運轉的電梯完好!這就可回到當年在學校時學過的機械制圖及開始學的機械制造專業時校工廠的多次實習...</p><p class="ql-block">這一串串的回憶,表達六十年前我們進的中專學校,為我們日后走上社會的工作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境遇,其生存能力是較強的,這與學校時期的課本知識學習與工廠社會的實習操作所具有的知識技能是分不開的,是有工作能力資本的一批人。就此,我們應該感謝當年教過我們課程和指導我們實習的老師和師傅們!</p><p class="ql-block">我們上[杭管校]期間學雜費和住宿費都是免費的,并且絕大多數同學都是享受一等助學金,每人9元5角的伙食費,打大盆的菜十人一桌一起用餐。就我個人查了記錄從1963年9月進校至1967年8月,包括幾次春節放假回家的路費等累計從家里拿用了256元。</p><p class="ql-block">這就表達,當年我們完全是國家免費培養的;而我們自己也是艱苦樸素,不管是男生女生穿過接褲腳筒的褲子是普遍的。</p><p class="ql-block">走上工作崗位時,我們的月工資是29.5元;這樣的工資水平保持了好多年;我也查了一下基本紀錄,從1968年1月開始的當年(1967年10月報到開始參加工作),平均每個月給家里寄10元左右(即月工資的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雖說,我的串串思嗚都是那樣的平淡而又平凡,但卻是真實著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在二十年前的2003年,我們234班就準備召開同學聚會,我是參予的組織者之一,鑒于當年的SARS病毒,拖到2004年[五、一]節在杭州召開,在同屆中亦是較早召開班級聚會之一的班;以后2008年在深圳又召開一次。當時在深圳我的鄰居,也是杭電二十世紀初畢業的三線二代,他問我葉叔叔你在杭電時是班長吧?你多次在組織班級同學聚會!我說我當年連小組長都不是,我們那時班級中優秀的同學多,輪不到我當班長,這是事實。在我的檔案中,在杭電時留有小組長一級簽過評語的有:謝培秋(謝飛)、陳小冬(陳斌)和朱元范。在2013年的班級寧波聚會時,我同樣參予了組織工作;在這次聚會后,我又參予了主篇:杭電1966屆234班五十周年班慶紀念冊《半個世紀的精彩和友誼》的工作。這本紀念冊也贈送給了杭電校史館一冊,以表達我們班級的誠意。這是一冊我們234班歷次班聚活動的記錄,并且每位班級同學各有完整冊頁的[記念冊];以此表達我們234班半個世紀中歷史存在的價值,以圖文記錄為證。</p><p class="ql-block">這幾天從貴州傳來,慶祝三線建設六十周年一系列活動開始了,而我們這三屆"杭管?!宓模侨€電子企業中的一張名片,這是事實,不是我們自吹。</p><p class="ql-block">后來的《杭電賦》曾聽說想要去掉我們[老三屆]中專管理專業這段歷史;其實,這是有權審賦者當時對我們這三屆[杭管校]是一張名片的真實作用不夠了解罷了!</p><p class="ql-block">歷史總是以連續為真,校史亦是同樣,沒有我們當年這三屆中專的校史,也就不可能有如今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完整性的歷史記錄存在,而且我們當年這批走向社會的同學是理論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結合得讓社會高度認可的一批;為杭電的歷史是爭光的。</p><p class="ql-block">就此找個理由,以上的[串串思嗚]權作是進杭電六十年的拙筆文字。以此與同屆的同學并校友們作拋磚引玉的共嗚!</p><p class="ql-block">我們進杭電母校六十周年,也再次感謝母校和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們!</p><p class="ql-block">再回過頭去想想,那時多門實用的課程,那些多次的校工廠實習和去農村勞動體驗;鍛煉和增長了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為我們后來的人生之路打下了良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實用的辦學理念是值得提倡和推崇的。一個人的動手能力,才能創造社會的有效價值,才能真實地讓社會不斷地進步。</p><p class="ql-block">六十年,當年教過我們課程的老師也都起碼過八十了!愿已在天國的老師和班友們安息!忻愿健在的老師和班友們長命過百歲!</p><p class="ql-block"> 杭電66屆234班葉波(號仙亭)</p><p class="ql-block"> 2023-8-28</p><p class="ql-block">備注:</p><p class="ql-block">校工廠實習記敘的時間參照班友羅光明:我已經走過的人生歷程《足跡》畫冊中的表達;對當年任課老師和實習指導師傅等的回憶同樣由羅光明及班級池清達、黃招英、謝飛、胡銘謙等同學的補全和反復查證的;順致謝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述《串串思嗚》[進校六十周年]文稿內容先發班群和校群,以征求補漏當年教過我們的老師和實習操作的指導師傅時,得到一些校友和老師的留言鼓勵,截錄部分微信頁面表達,並致深深的對他們的謝意!</p> <p class="ql-block">對以上師友們的鼓勵深表謝意!</p><p class="ql-block">[編后語]</p><p class="ql-block">我是在用平淡的字語,表達著真實的進杭電母校六十周年中的前后;許多數據的真實記錄,是當年的真實寫照,但與今天的境況相比似乎不可思疑?!</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真實首先在于六十年入杭電前高素質真實的由來,更有在杭電時理論課和實際操作實踐的真實掌握,以及人格行為,為民為國品質的確立;才能為后來走上社會,整體素質的顯現,當一個三線軍工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都由這樣一批有理論和實操能力強的人管理著,而且不只是一個企業如此,這一片企業都是如此,就是整個大西南、西北等許多三線電子軍工企業都是如此,這就是[杭管校]是一張名片產生的由緣,這樣的名片效應不只是一年二年,而是數十年;而且大凡有一個工廠企業打破了不用這批人,其整體效果就會出現明顯的差異,這又是一個事實,而且是有"一長二廠″前后明顯不同變化的實例,而我就是這樣例證的見證人之一。</p><p class="ql-block">所以這篇文字中,我以自己個人的真實經歷為主線,表達一批人在同背景下大同小異中的真實;我們是以繼承傳統中華文化,讀以善德為基的正能量教材培養出來的,以培養為國為民德才兼備的學生為己任的教師培養教育出來的,這樣的真實也可以去與當下#教材充塞課本,教育市場化下教育出來的學生有什么不同?!</p><p class="ql-block">我們都已進入古稀奔八十的路上,回顧這些,自覺無愧于自己的人生,更無愧于祖國!也無愧于當年母校老師和師傅們的期望!</p><p class="ql-block">謝謝你,看完我并不精彩,卻平淡真實著的文字所含的情感和誠意!你是否還能感受到,我為這些文字期著盡可能有可讀性所作的努力?更期望你也能留下思嗚的留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谷城县|
平谷区|
贵州省|
长武县|
南通市|
霍城县|
工布江达县|
安泽县|
德安县|
紫阳县|
敦化市|
凤翔县|
喀喇|
襄樊市|
黔西县|
石嘴山市|
凌海市|
广丰县|
泽库县|
沁水县|
汤原县|
秭归县|
合江县|
仲巴县|
秀山|
黑河市|
金寨县|
鹤峰县|
疏附县|
铁力市|
长海县|
清水河县|
石林|
托克逊县|
噶尔县|
沙坪坝区|
陇川县|
彭山县|
南川市|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