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式開學三天了,每天到達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吃早餐。這些年,最方便的是大餅,啃上一塊,喝點熱水,就算早餐了,如果有點茶水就更好了,泡茶不過癮,煮茶更舒服,對胃也好。我辦公桌抽屜有個電爐子,放上些許茶葉,煮上一大杯,牛飲起來,解渴又醒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定西人來說,喝茶是件挺普通的事,并不是高大上的文人雅事,像茶藝館那樣講究。在通渭老家,人們每天早上就要煮茶,我們叫罐罐茶,茶水加饃饃,就是一頓早餐。罐罐茶不僅是早餐,也是招待客人的禮儀。有客來訪,準備茶具,端上饃饃,尤其是剛出鍋的蔥油大餅,顯得主人待客熱情。夏天喝茶解渴,冬天喝茶暖身,老祖先的智慧一直在延續。</p> <p class="ql-block">我記憶深刻的煮茶工具的變化。小時候,農村人都有火盆,老人點燃木頭,把茶罐放到火跟前,慢慢熬茶。這種茶罐叫做曲曲罐,容量小,老人們卻樂在其中,當老人們看著茶葉煮熟,泡沫溢出來,他們倒入茶碗,捋一下長胡,抿一口,再吃口饃饃。老人熬的茶特別苦,年輕人適應不了。如今那種煙火繚繞的景象已成為歷史,火盆早成了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人們用鐵皮改裝成喝茶爐,這樣便于燒煮茶罐,這時的煮茶罐換成了鐵制的,拴根鐵絲防燙手。我記得父親自制的喝茶爐精巧實用,也不費木材,當然時間長了,屋子被熏黑了,母親責怪父親,而父親借口說他在熏椽,防止蟻蟲吃光屋子的椽,延長房子的壽命。那個年代,喝茶還有熏椽的作用,所以每家每戶的房頂都黑漆漆的,大家習以為常。</p> <p class="ql-block">冬天主要在火爐上煮茶。每天清晨,父親生起火爐,等蓋子燒熱,放上鐵制茶罐,順便烤熱凍冰的饃饃,一盅盅熱茶就煮好了,熱茶加熱饃,一頓美食。到了春節,人們走家串戶,油餅下茶,不亦樂乎。一天喝幾頓茶,直到胃不能接受,才放下茶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電爐子開始流行。家家戶戶淘汰了柴火爐,電爐清潔環保,省時省力,隨時隨地都可以煮茶,這可方便了老百姓。但是電爐煮茶有個缺點就是速度快,煮不出原茶的味道,沒有火爐上煮出的茶清香。也許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弊端,越是高級,越遠離自然,越缺少原始的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于罐罐茶,我還想起下茶饃饃的趣事。喝罐罐茶必須要有饃饃,否則喝不得勁。老父親幾乎天天喝茶,有時候沒饃饃了。這時候要么我們兄弟去奶奶家要饃饃,要么他吃熟面(炒熟的莜麥磨成的面)。我依然記得去奶奶家要饃饃的場景,到了奶奶跟前,不好意思開口,奶奶給了一塊饃饃后,一路狂奔,舍不得吃一口,因為父親等著下茶。父親用熟面喝茶更有意思,喝口茶,吃口面,顯然有點干,沒饃饃只能如此,有時候說話的時候不小心,噴出熟面,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有時候,他把熟面用水拌了,用勺子舀著吃,邊喝邊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在隴中大地,罐罐茶依然流行,氤氳著茶香, 充溢著幸福。也許對我來說,鄉愁就是一杯熱氣騰騰的罐罐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寫于2023年8月31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滁州市|
紫金县|
蒲江县|
绥化市|
泸州市|
朝阳市|
岳阳市|
仙游县|
锡林浩特市|
阿克|
岳阳县|
万盛区|
且末县|
汾阳市|
乐平市|
宁远县|
江油市|
蒙自县|
三原县|
宁蒗|
舒兰市|
法库县|
海门市|
如皋市|
城步|
西盟|
革吉县|
得荣县|
周口市|
黎川县|
江都市|
马公市|
六盘水市|
永胜县|
灌阳县|
华容县|
汾西县|
奎屯市|
清丰县|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