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念先祖、顯孝道、護平安。8月30日上午,由中共資陽市雁江區(qū)宣傳部、資陽市雁江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雁江區(qū)雁江區(qū)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組織,由資陽市雁江區(qū)漢服文化研究會主辦的“不忘先賢,傳承文脈!”,癸卯年資陽市雁江區(qū)漢服文化研究會“三賢一圣”祭祀活動在驅車至三賢舊址舉行。</p> <p class="ql-block">七月是個吉祥月、孝親月,源干早期的“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與農事三收時祭。古時人們對于農事的三收,常寄托于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并祈祝來年的好收成。</p><p class="ql-block">“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jié),而被稱為“中元節(jié)”,則是源于東漢后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jié)”。在統(tǒng)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jié)開始興盛,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jié)名,節(jié)期設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p> <p class="ql-block">上午9時許,資陽市雁江區(qū)漢服文化研究會主席張軍帶領著約30多名漢服同袍驅車來到資陽市雁江區(qū)昆侖鄉(xiāng)墨池壩村。第一站資陽三賢之王褒,字子淵,漢朝著名辭賦家。由資陽市雁江區(qū)漢服文化研究會名譽主席黃延杰為祭祀恭讀祭文,全體漢服同袍揖禮敬拜先賢。</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畫圣吳道子又名道玄,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畫家,史尊畫圣,尤精于佛道、人物,長于壁畫創(chuàng)作。其喜游名山大川,到達沱江邊上的現雁江區(qū)臨江鎮(zhèn)先鋒村李家壩,並仙逝于此地。雁江區(qū)漢服協會主席張軍在石樽前講述了畫圣吳道子生前故事,恭讀祭文,全體漢服同袍揖禮敬拜先圣吳道子。</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資陽三賢之董鈞,字文伯,資陽市雁江區(qū)人,中國漢朝經濟學家。由于道路整修不能通行,故以遙祭形式以表漢服協會同袍敬拜先賢之意。</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資陽三賢之萇弘,是中國古代著名學者、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知識淵博,通曉歷數、天文,且精于音律樂理,曾為孔子之師。由雁江區(qū)漢服文化研究會副主席程開炳為敬拜萇弘恭讀祭文,全體漢服同袍揖拜先賢萇弘。</p> <p class="ql-block"> 中元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之一,同袍們帶著敬畏的心感念先賢先祖?zhèn)儯S著歷史的河流,走過那些戰(zhàn)火、饑荒、天災、人禍、瘡痍的日子。且頑強、勇敢、快樂與幸福的活了下來,并把生命傳承給了我們!每每讀到這些歷史,一代一代后輩們內心的感恩一次次的升起!感恩我們的祖先傳承給我們的一切,我們會帶著這無比的智慧與力量,開創(chuàng)美好的未來造福更多的人群,來榮耀這世間!也會將這福報傳接給我們的下一代!</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礼泉县|
靖宇县|
兴安盟|
甘孜县|
仪征市|
桂东县|
堆龙德庆县|
吉木萨尔县|
自治县|
南皮县|
曲阳县|
宁城县|
唐海县|
鄂尔多斯市|
阳谷县|
云阳县|
龙陵县|
五指山市|
宜都市|
西峡县|
南乐县|
沂水县|
荣昌县|
石门县|
沾化县|
元氏县|
井研县|
海门市|
迁西县|
陆丰市|
泉州市|
永和县|
泾阳县|
建宁县|
武邑县|
雅安市|
根河市|
六枝特区|
邹城市|
呼和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