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醉美邊疆路</b></p> <p class="ql-block"> 人生是一場旅行! </p><p class="ql-block"> 這場旅行,走的是路,看的是風景,寫的是故事,收獲的是豐盈。</p><p class="ql-block"> 我尤喜歡在這樣一次次的旅行中,留下堅實的足印,踏出不一樣的風景,去尋找自己的詩與遠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個夏天,我們一路向北,邊疆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走過吉林邊陲</b></p> <p class="ql-block"> 艷陽七月, 甩掉夏日三伏天最灼烈的酷暑,好友結伴從吉林雙遼小鎮啟程,帶著吉林蛟河站的第一張全家福一路向北,出發!</p> <p class="ql-block"> 此行經過的第一站是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素有“千年古都百年縣”之稱的敦化市。這里是延邊州的“西大門”,也是吉林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從這里去黑龍江僅是一步之遙。</p><p class="ql-block"> 追溯歷史,公元698年,渤海郡王大祚榮曾在這里建都渤海國,史稱忽汗城,就是今天的敦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敦化也是一座美食之城。不經意間的小小回眸,就讓我們發現了路邊的民家菜館,品嘗了這里素有百年傳承的果木豬蹄,還有朝族冷面和紫蘇炒牛肉,醇香的午餐讓大家口齒留香,香味綿延到了“水在城中,人在畫中”的東北亞明珠城市琿春。</p> <p class="ql-block"> 吉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琿春市, 在吉林省的最東端,滿心想在琿春市留宿一宿的我們,卻因賓館爆滿,被婉拒了。</p> <p class="ql-block"> 也或許是它的有意之為吧,把我們引到了一眼望三國的琿春小鎮--敬信鎮圈河村。</p> <p class="ql-block"> 圈河村的那個傍晚,成了我記憶中擦不去的一抹紅霞。它恬靜、美麗,紅彤彤的灑滿西邊大半個天空的火燒云,不由你不去關注他。</p> <p class="ql-block"> 登高遠望,只見小村西邊的天空紅彤彤的一片光,透過村邊古老的大榆樹,暖暖地照射著朝族人家墨綠的屋頂,也叨擾到了在此留宿的游人。</p><p class="ql-block"> 村子雖小,民宿也僅這家--古渡漁村生態園,卻是留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人。正可謂:小草淺春,潤澤盛夏。</p> <p class="ql-block"> 在我看來圈河不小, 通過這里的圈河口岸,連接著東北亞和整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碧水青山繞龍江</b></p> <p class="ql-block"> 醉美邊疆路</p> <p class="ql-block"> 心懷寧靜,方得歲月靜好;心懷純真,美好才會不期而遇! 那不期而遇的美好就在清晨開啟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們一路向北朝密山市進發。車子穿行在碧水青山間,大家被包裹在大自然的柔光中。誰都不作聲,只聽見車輪碾壓地面發出的“匆!匆!”聲。但安靜的背后并不是大家困了,倦了,而是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安靜地賞花,慕草,也許都像我一樣更喜歡抬頭仰望瓦藍瓦藍的天空和天空下那片靜美的原始森林。</p><p class="ql-block"> 那一刻,我更愿意放飛自己的心靈,追逐“自然皆美意,只等你一人”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途中經過琿春市老龍口水源地--一座群山環繞的水庫。雖沒有人工雕琢,卻也在靈秀的山水間釋放著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 而最美的那段路,是從東寧市出發,途徑雞西市梨樹區,并開往當壁鎮興凱湖旅游風景區的一段331國道上。它也是我之前所走過的路中最美的路。 </p><p class="ql-block"> 與其說“最美”,不如說“醉美”。</p> <p class="ql-block">車子慢行在古老長白山脈的原始森林中,盡可能的感受原始森林的熱烈擁抱,任憑路兩旁的黑心金邊菊歡呼著簇擁而來,又溫情脈脈的閃開。</p><p class="ql-block"> 在玉帶一般狹長的路上,賞花、駐足,看一條蔚藍清澈的天空“帶”,載著心猿意馬的我,向莽莽森林,向群山之外飛翔。</p> <p class="ql-block"> 在最幽靜的原始森林古道上,我們追著看山花的四野開放。</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最能讓我心靈得到慰藉的圣地。因為在這里找不到森林退化的痕跡,也少有人跡踏足。許多年來,在我的生命里,一直印刻著一絲的憂傷和惋惜,那是因為在我小時候常常玩耍的草原上,每天都能見到的那些狼毒花、飛燕兒、大炮花、野黃花、羊婆婆奶花,麥蒿花,野菊花……永遠從我記憶的那片草原中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常常來黑龍江一游,像之前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之行,就是為著尋回童年夢里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沿途經過的雙嬌子林場,再一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p> <p class="ql-block"> 花團錦簇的一渠清水,倒映著藍藍的天空,大朵大朵的白云,慢慢地在大家眼前舒展開一幅靜美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 水庫前的那座山峰,也讓大家體驗了一次炎炎烈日下,揮汗如雨登山的酣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同伴說:“我最喜歡這條路,喜歡在望不到邊際的原始森林中穿越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暢游興凱湖</b></p> <p class="ql-block"> 哦,興凱湖,好大的書。方圓四百三十八平方公里,滋潤著中俄兩國疆土。你有編有卷,有章有目。博大精深,底蘊豐富。書中選有珍貴的影像,更有四季變幻的插圖,遠古的遺跡,今日的建筑,中國的口岸,異國的商品,都在這里匯集、承接交流,都在這里展現引進輸出。</p><p class="ql-block"> 吟著旅友的詩,期待著那夢里的圣湖。</p> <p class="ql-block"> 興凱湖公園和興凱湖濕地自然保護區, 在黑龍江省密山市的當壁鎮,那里是來黑龍江旅游的打卡圣地。那是集水域、湖港、濕地等于一體的地質遺跡,在這里可以隨處尋到歷史的印記。這里也是我們此次賞玩的重要目的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這里也還是密山市的一個對外開放口岸。</p> <p class="ql-block"> 當壁鎮地處密山市東部與白魚灣鎮、知一鎮接壤,南鄰興凱湖,隔白棱河與俄羅斯相望。這里也可以說是“白魚之鄉”。用當地老百姓話說:“你們來這里,不吃白魚,等于白來一趟!”</p><p class="ql-block"> 于是,那一晚,我們盡享了一頓豐盛的白魚宴。</p> <p class="ql-block"> 而最美不勝收的還是第二天我們游歷的興凱湖濕地公園。</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和幾個朋友提前踏查路線,從我們的駐地鑫水灣商務酒店,步行到興凱湖濕地公園,大約200米的路程。</p><p class="ql-block"> 因為起的較早,小鎮周圍還是一片寧靜,空氣清新潤肺,我的兩只小“Baby”,時而顛兒著輕盈的步伐不離左右,時而又跑到路旁像個可愛的小精靈,直直地盯著你。都說狗的記憶力好,也不知道在他們的尿窩里,是否留下了它們跟著主人一次次旅行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等朋友們都聚齊了,再到公園大門口時,陸陸續續趕來的游人已經占了半個停車場,熙熙攘攘的人們帶來了公園門前的沸騰。</p> <p class="ql-block"> 大家的目的地似乎都指向一個--那就是興凱湖,但大多沒走幾步就被腳下的兩池荷花吸引了。駐足、賞花、拍照、錄視頻……一個角度的不行,還要換一個角度,再換一個角度;別人給拍照不夠,還要來幾個美顏自拍;入園的時候拍的幾張總覺得不夠,出園的時候,還要再補上幾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這滿池的荷花似乎也尤喜歡人們的光顧,及其配合地展開蓮蓬,送出了碩大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的聲音泉、濕地棧橋、濕地觀景臺、興凱湖娛樂場被大家一一打卡。</p> <p class="ql-block"> 大家最后的集結地是興凱湖邊的沙地。男伴們急不可待的下水納涼,我和其他同伴選擇留在岸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與其下水洗澡,我更愿意湖邊散步,踩著柔軟的沙地,感受被波浪追逐的快樂,或一個人安靜地眺望遠方,看湖那邊蔚藍的天空和水天連接著的茫茫大地。</p><p class="ql-block"> 但這一次我的快樂中卻夾雜著一絲絲的傷感。</p><p class="ql-block"> 這么遼闊,這么可愛的一灣湖水,我們能盡情享用的僅是這邊的三分之一,而那邊更遼闊的水域卻在100多年前,因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劃給了俄羅斯,讓這條本是中國內陸湖泊的興凱湖,成了中俄兩國的界湖。</p> <p class="ql-block"> 興凱湖濕地公園,我們是在車上邊走邊賞的。</p><p class="ql-block"> 游園路是一條沿湖的邊境小路,被樹叢、草叢、花叢緊緊地圍裹著,路有些窄,措車的時候,左右兩邊的車子都需小心翼翼地給對方挪一點空間出來。一旦有哪一處擁堵了,所有的車就被完全的“滯停”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從哪兒冒出來那么多的車,看不到頭也見不到尾。行進速度如裹腳的老太太一般,緩慢的時走時停。</p><p class="ql-block"> 從車窗望出去,遠處的那片濕地上, 鸕鶿、野鴨和白鷺安閑自在地玩耍。因為這里是他們世世代代的家園,所以對路上來往的行人車輛并不感到驚訝。</p> <p class="ql-block"> 看著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自駕游車隊和越來越塞的行進速度,大家果斷調轉車頭,快速“逃出”了那片濕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烏蘇里船歌</b></p> <p class="ql-block"> 啊朗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回聲) </p><p class="ql-block"> 啊朗赫赫呢哪 </p><p class="ql-block"> 赫雷赫赫呢哪 </p><p class="ql-block"> 啊朗赫呢哪 赫雷 給根</p><p class="ql-block">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p><p class="ql-block"> 藍藍的江水起波浪</p><p class="ql-block">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p><p class="ql-block"> 船兒滿江魚滿艙</p><p class="ql-block">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p><p class="ql-block"> 赫啦哪呢赫呢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當忽然飛上心頭的《烏蘇里船歌》響起,我們滿懷期待,一路踏歌而行,向虎林市虎林鎮的烏蘇里江源頭進發!</p> <p class="ql-block"> 在松花江的末端、烏蘇里江的起點,大家興奮地登上游船,暢游赫哲族人的母親河--烏蘇里江。</p> <p class="ql-block"> 船飛快地在烏蘇里江中俄邊界線上飛馳,船下,不斷翻騰起的浪花追趕著人們的腳步。偶爾會見岸邊遠遠地一兩只大鳥站立,安靜、閑事、自由。</p> <p class="ql-block"> 船行駛的盡頭就是鳥島,那鳥島就在俄羅斯的土地上,所以我們只遠遠的看見那片叢林的樹丫上,鳥窩連著鳥窩成林成片,但很奇怪,竟見不到棲息的鳥兒。不知道這會兒他們在哪兒養精蓄銳。</p> <p class="ql-block"> 讓人驚奇的是,就在船即將轉身的那一刻,在遠遠的一株枯樹枝上站著一只不知名的大鳥,驚擾到了整船的人。他是那么有姿態地回眸望著遠方,我想,那一定是他的故鄉……</p> <p class="ql-block"> 白云飄過大頂子山</p><p class="ql-block"> 金色的陽光照船帆</p><p class="ql-block"> 緊搖槳來掌穩舵</p><p class="ql-block"> 雙手贏得豐收年</p><p class="ql-block">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 </p><p class="ql-block"> 赫啦哪呢赫呢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船里飛歌,船外泛波,寬闊的烏蘇里江里,似乎裝滿了快樂跳躍的音符,每一分每一秒都會被擾起,讓乘船的游人們興奮不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接近中午時分,船載著意猶未盡的游人們下船上岸。</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腦海里,那首《烏蘇里船歌》還在縈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罪證虎頭要塞 誅殺狼子野心</b></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就在并不遙遠的一百多年前,我國著名學者梁啟超曾說道:“吾乃知擬日人以猛虎貪狼,猶未盡也,乃神秘之魔鬼也。我此后遂生一恍惚暗影,他日欲亡我國,滅我種者,恐不為白色鬼,或竟為倭人也。”</p><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我通過影視劇和一些文字資料所了解到的日本,還不能完全解讀梁老先生的這段深邃之言。</p><p class="ql-block"> 但這一次在虎頭要塞,我被震驚到了!</p> <p class="ql-block"> 虎頭要塞位于黑龍江省虎林縣虎頭鎮周邊完達山余脈丘陵中。西起火石山,東至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邊連子山,北至虎北山。與俄羅斯軍事重鎮達里涅欽列斯克市及遠東大鐵路隔烏蘇里江相望,處于伯力--海參崴的中心點,扼制著遠東鐵路的咽喉,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虎頭要塞中心區域正面寬12公里,縱深6公里。在此方圓數十公里的范圍內,共有大小十余處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東山、虎西山、虎嘯山五個陣地組成。</p> <p class="ql-block"> 虎頭要塞是日本侵占中國東北后,在中蘇邊境一帶修筑的軍事要塞群中最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p><p class="ql-block"> 其要塞規模之龐大,結構之復雜,設施之齊全,曾被日本關東軍自詡為牢不可破的“東方的馬奇諾防線”和不怕圍困的"北滿永久要塞"。</p> <p class="ql-block"> 走下水跡斑斑的石階,進入玄幽的地下工事的我,頓覺濃重的寒氣逼人,伴著一股股撲鼻的霉味,只感覺四周圍陰森可怖。 </p><p class="ql-block"> 長長的濕漉漉的巷道全部由水泥、鋼筋混凝土澆筑、鋪就而成,一米多寬、兩米來高,頂部呈拱形。這里常年氣溫僅11攝氏度。我甚至不敢想象,當年那些勞工們是怎樣在如此陰冷、潮濕的環境中,日復一日遭受著日軍殘酷的折磨!</p> <p class="ql-block"> 虎頭要塞建于1935年,到1939年主體工程完工。其地下軍事設施有指揮所、通訊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糧秣庫、彈藥庫、發電所等,并有豎井直通山頂觀測所和通風口、排氣孔、反擊口等通道。</p> <p class="ql-block"> 日本關東軍為修建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工程,耗資數億,征用勞力十多萬,共用時六年(1934年開工,1939年完工)。在修筑要塞期間,無數的中國勞工和戰俘遭到殘酷奴役和殺害,可以說,要塞是用中國勞工和戰俘的累累白骨堆積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 據日本士兵岡崎哲夫所著的《日蘇虎頭決戰秘錄》寫道:“昭和18年(1943年)的某一天,由于要塞設施大體完成,俘虜勞工被集中在猛虎山西麓(猛虎谷)的洼地里,舉行完工酒宴,用酒菜酬勞他們,……突然,重機槍噴出了火舌,剎那間,宴會場化為血腥的屠場,到處是刺鼻的血腥味和堆積如山的尸體。”</p><p class="ql-block"> 如此的殘暴不仁,如此的滅絕人寰,作為一個中國人,誰會忘記這載入史冊的屈辱!</p> <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9日,蘇聯遠東第一方面軍對虎頭要塞發動了攻擊,日軍守備隊憑借堅固的工事負隅頑抗,激戰至26日,蘇軍終于攻克虎頭要塞。1400名日軍和要塞周邊地區數百名日本開拓團及軍屬除僅53人逃脫生還外,都最終成了不義戰爭的殉葬品。</p> <p class="ql-block"> 當大家帶著心頭沉重的壓抑感離開虎頭要塞,再啟程時,見到了茫茫的黑土地上,望不到邊界的稻田和坐落在古老黑土地上的一座又一座糧倉。這些由當年的三五九旅開墾過的土地,如今已經是我們祖國重要的北大糧倉。</p><p class="ql-block"> 一種特別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自強、自立的華夏兒女,只要有他們在,我們的國家一定會屹立于世界之林。</p> <p class="ql-block"> 白樺林里人兒笑</p><p class="ql-block"> 笑開了滿山紅杜鵑</p><p class="ql-block">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p><p class="ql-block"> 人民的江山萬萬年</p><p class="ql-block"> 啊朗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回聲)</p><p class="ql-block">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p><p class="ql-block">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 給根</p><p class="ql-block"> 此刻,在我的心頭再一次飛起了《烏蘇里船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悠悠混同江</b></p> <p class="ql-block"> 由于珍寶島的關閉,我們從虎林出發一路繼續向北,朝北疆的另一座邊疆城市黑龍江省同江市出發。</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我們見到了果飄香、魚滿倉的北大倉。</p><p class="ql-block"> 同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松花江與黑龍江兩江交匯處南岸,地處東經132°18′32″--134°7′15″、北緯47°25′47″--48°17′20″之間。東接撫遠市,南與富錦市、饒河縣為鄰,西臨松花江與綏濱縣相連,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相望,邊境線長170公里。總面積6300平方公里。同江市也是中國"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是貫穿中國南北公路大動脈“同三”公路的北端起點。境內有八岔島和洪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一個街津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還有國家一類口岸--同江口岸。</p><p class="ql-block"> 同江市原名“臨江”,土名“拉哈蘇蘇”,赫哲語,“廢墟”或“老屋”之意。</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早早起來,閑著沒事,逛一逛同江市的大市場。</p><p class="ql-block"> 好大的一個農貿市場,各種水果、蔬菜、小餐點琳瑯滿目。</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那個長長的“魚市一條街”,簡直成了黑龍江和松花江冷水魚的展銷會。</p> <p class="ql-block"> 同江市三江口風景區讓我們親身體驗了同江的神秘、古老和無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 這“三江口”是黑龍江、松花江兩江流到同江形成三汊口,人們俗稱“混同江”。<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江口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我國的赫哲、滿漢軍民曾多次在此痛擊沙俄對我國的侵略,故有"古戰場"之稱。三江口已成為風景獨特的旅游觀光寶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風景區最“耀眼”的是佇立兩邊廣場上那潔白高聳著的"同三"公路標志塔。</p><p class="ql-block"> 遠遠望去,那32米高的塔,氣宇軒昂,通體潔白,由同和三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T和S抽象而成的巨大塔身,如巨龍騰飛。塔的基座是200平方米的大水池,池中有12組4種花樣構成的燈光程控噴泉。噴射過程中能變換出幾十種水花圖案,吸引游客駐足觀看,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一入景區,大家不約而同地聚集到了 "同三"公路零公里碑前。碑前是“同三”公路的指示圖,伙伴們饒有興趣地討論起來。</p><p class="ql-block"> 這條著名的公路全長5300多公里,跨越九省一市,從黑龍江省同江市至海南省三亞市的貫穿祖國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同三"公路就是從這一點起步,此刻,站在這個起點上,內心升騰起強大的自豪感--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一個站起來的東方巨龍!</p> <p class="ql-block"> 站在三江口岸邊放眼遠眺,江中的小島在茫茫的水波中時隱時現,使人有如臨仙境,虛無縹緲之感。</p> <p class="ql-block"> 我對同江的印象是在暢游三江的郵輪上切身體驗到的。那是滾滾江水波連波勁道的力量感,是松花江和黑龍江兩股黃黑之水相撞相融的老友情,也是茫茫黑土地上自強不息之河的歷史印記!</p><p class="ql-block"> 立身三江之上,感受江流滾滾來,又浪推浪的震顫,你會感到不斷從心底升騰起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船頭只專注于江水的我,忽然驚喜于眼前那展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它的領航帶來了三江流的一股嫵媚的中國紅。</p><p class="ql-block"> 這抹紅,浸染了孩童的身心。</p> <p class="ql-block"> 一次向北之行,收藏了人生的又一次豐盈。它是縈繞心間的醉美公路、魅力三江源的美景,是留在舌尖的興凱湖白魚、方正小鎮的得莫利魚、北疆鶴崗的牛肉小土豆……的純香。</p><p class="ql-block"> 是每個人腳印??里的驕傲!</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野县|
延吉市|
绍兴市|
中山市|
石嘴山市|
芜湖市|
迭部县|
台南县|
厦门市|
米泉市|
景泰县|
汉源县|
金塔县|
淳安县|
崇仁县|
广水市|
贵港市|
平果县|
衢州市|
靖安县|
铜鼓县|
樟树市|
社会|
怀来县|
阜平县|
寿阳县|
敦煌市|
济宁市|
临朐县|
西乌|
民和|
汉中市|
修文县|
十堰市|
信阳市|
太和县|
灵丘县|
榆林市|
黑龙江省|
泸西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