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特別愿意和你聊天,那你該感到慶幸。</p> <p class="ql-block">人與人日常的分享里,藏著最平淡的愛。</p><p class="ql-block">無論是友情、愛情還是親情,表達欲的喪失,常常是關系變淡的開始。</p><p class="ql-block">在親子關系里,表達、分享欲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為什么說孩子對父母的分享欲很重要?</b></p> <p class="ql-block">第一,有分享欲意味著孩子對你很信任。</p><p class="ql-block">觀察我們身邊的人際關系,在最親近的人身邊,人們總是最放松的,不自覺展露真實的自己,做什么、說什么更容易得到周圍人的包容和接納。</p><p class="ql-block">孩子對你始終有分享欲,意味著你是孩子最信任的人。</p><p class="ql-block">身邊有位朋友,兒子正在讀高中,雖然孩子正處于青春期,但是他們之間的關系一直很好,幾乎無話不談。</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朋友很苦惱地對我說:“兒子對我說,他喜歡班上一個女生。”</p><p class="ql-block">我告訴他:“這其實是好事,因為你的孩子什么事都愿意讓你知道,這意味著你還可以幫助到他,你只需贊美他的誠實,再來幫他出主意、想辦法?!?lt;/p><p class="ql-block">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事總瞞著你,不敢對你說真話,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這才是父母最應該擔心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愿意與你分享傾訴,哪怕闖禍了、犯錯了,問題都不會太大。</p><p class="ql-block">你和孩子之間的信任指數越高,孩子的分享欲也越強。</p> <p class="ql-block">第二,有分享欲意味著孩子在你身邊很快樂</p><p class="ql-block">孩子與我們聊天,大多數情況都只是瑣碎地說些沒有營養的“廢話”,這種話多的表現,恰恰說明孩子很快樂。</p><p class="ql-block">網絡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說的話若90%以上是廢話,他就快樂。若廢話不足50%,快樂感則不足。在交流中,沒有太強目的性的語言,更容易讓人親近?!?lt;/p><p class="ql-block">朱自清先生也說:“人一輩子一半是行,一半是言。一輩子說話作文,若是都說道理,哪有這么多道理?得有點廢話,我們才活得有意思。”</p><p class="ql-block">當孩子不停對你講述生活時,是他感到最安全和最幸福的時候。</p><p class="ql-block">因為只有當一個孩子心情放松、沒有心理包袱,他才會想說話,多說話:</p><p class="ql-block">“媽媽,為什么你做的飯這么好吃?”</p><p class="ql-block">“媽媽,為什么小狗見到陌生人會叫啊?”</p><p class="ql-block">“媽媽,你知道家里面我最喜歡的人是誰嗎?”</p><p class="ql-block">嘰嘰喳喳代表了孩子情緒輕松平和,相反,如果孩子心事重重、謹小慎微,他們往往就會沉默寡言。</p><p class="ql-block">第三,有分享欲意味著親子關系不會太差</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分享欲,是親子感情好的證明。</p><p class="ql-block">認識一位家長,女兒去外地上大學之后,每天都會在群里發照片分享瑣碎的生活,時而分享喜悅,時而分享吐槽,群里的消息每天都是幾十、上百條。</p><p class="ql-block">到了傍晚,女兒會和爸爸媽媽開視頻:今天上了什么課?和同學們做了什么?晚餐吃了什么?</p><p class="ql-block">他們雖然相距千里,但是每一天的分享,讓他們仿佛還是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分享,本質上是一種邀請,邀請父母建立鏈接,希望他們能參與到自己的生活中來。</p><p class="ql-block">在舒服的親子關系里,總是有聊不完的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孩子分享欲的喪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是家長的遺憾</b></p> <p class="ql-block">孩子對父母的分享欲很珍貴。</p><p class="ql-block">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的表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減少的,似乎他們對父母的分享欲也存在著保質期。</p><p class="ql-block">在孩子成人后的某一刻,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沉默:</p><p class="ql-block">“這個月生活費夠嗎?”</p><p class="ql-block">“夠?!?lt;/p><p class="ql-block">“在大學不要總是吃外賣?!?lt;/p><p class="ql-block">“知道了。”</p><p class="ql-block">“學習一切正常吧?</p><p class="ql-block">“挺好的。”</p><p class="ql-block">家長苦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孩子越來越沒話說了呢?</p><p class="ql-block">很久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組數據:52%的年輕人朋友圈屏蔽了父母。</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個非常扎心的現象。</p><p class="ql-block">問及原因時,有的孩子坦言為了避免父母擔心,主持人吳昕曾經就在節目中被母親問道:“為什么我看不到你的朋友圈了。”</p><p class="ql-block">吳昕回答:怕你跟著擔心。</p><p class="ql-block">然而,更多的孩子則是為了避免與父母觀念問題上的爭吵,他們常常不被理解,甚至被父母不恰當的表達傷害著,久而久之,將孩子的分享欲就被磨光了,比如:</p><p class="ql-block">打擊性語言:</p><p class="ql-block">長期的敷衍;</p><p class="ql-block">命令式的溝通;</p><p class="ql-block">喋喋不休的嘮叨;</p><p class="ql-block">總是把道理掛在嘴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這些錯誤的溝通方式,才是孩子緘默的關鍵原因。</p> <p class="ql-block">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為什么孩子不愿再跟家長溝通?”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p><p class="ql-block">其中一位網友聊起自己的故事:小時候很想要一個筆記本,她在每天的早餐里扣出幾毛錢存下來,最后終于買到了,當她開心地去找老媽分享自己的歡樂時,沒想到媽媽的回答是:</p><p class="ql-block">“你哪來的錢?”</p><p class="ql-block">“錢多沒地方花是不是!”</p><p class="ql-block">滿心歡喜瞬間被媽媽的“冷水”澆了個透,從此之后,她再也沒有跟媽媽分享任何事情的欲望。</p><p class="ql-block">父母常常不自覺地打擊了孩子的表達欲望。</p><p class="ql-block">在親子關系里,很多大人一開口就輸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03、你若懂得保護孩子的分享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就保住了你們的親子關系</b></p> <p class="ql-block">想要孩子始終對你保持分享欲,父母要做到兩點。</p><p class="ql-block">第一,及時回應孩子</p><p class="ql-block">保持分享欲的重點在于回應,所以打擊一個孩子分享欲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冷漠和敷衍。</p><p class="ql-block">孩子指著天空興奮地說:“媽媽看!飛機!”媽媽的回應是:“快回家做作業,別瞎鬧了!”</p><p class="ql-block">孩子捧著剛畫好的畫跑過來:“爸爸,你看我的畫!”爸爸的回應是:“走走走!我忙著呢!”</p><p class="ql-block">沒有回應,最打擊孩子的熱情。</p><p class="ql-block">當孩子發現自己所描述的事情,永遠也得不到回應和反饋,失望過后,他們就越來越沉默不語。</p><p class="ql-block">《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寫道:“撫養一個孩子成長為情感健康、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燃料?!?lt;/p><p class="ql-block">父母能給予及時的關注與回應,讓孩子才會愿意和你交流更多的話題。</p><p class="ql-block">親子溝通最重要的一堂課,是接住孩子的分享欲,重視孩子的聲音,學會觀察孩子,傾聽他的想法,并及時回應孩子的問題。</p><p class="ql-block">就算你很忙,你也可以微笑、摸摸孩子的頭,讓孩子等待一會,而不是粗暴地推開他。</p> <p class="ql-block">第二,多說“廢話”</p><p class="ql-block">心理學家賀嶺峰曾經提到:父母最重要的能力,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他建議道:“不要跟孩子都說有意義的話,諸如今天作業做得怎么樣了,老師說了什么……讓孩子覺得和你聊天就是聊這些,沒法聊了;要多聊廢話,比如‘聽說你們班誰和誰談戀愛,現在怎么樣了?’家長八卦一下,孩子就愿意聊天了?!?lt;/p><p class="ql-block">簡單來說,少談學習,多和孩子談談心。</p><p class="ql-block">中國的孩子最常出現的一種誤解是:“父母只關心我的學習成績,根本一點都不關心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父母一說話,孩子就嫌煩。</p><p class="ql-block">做父母的覺得寒心和無奈,他們恨不得把心掏給孩子,卻換不來孩子的一絲體諒。</p><p class="ql-block">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和孩子對話時,永遠離不開作業、學習、成績......這些道理本身都沒有錯,但是它們對于孩子而言是壓力,也是責任,孩子在你這里長期感受到很沉重的心理壓力。</p><p class="ql-block">他們自然而然地認為:“你只談教育,你只講道理,你從來不說愛?!?lt;/p><p class="ql-block">人們都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和孩子相處也一樣,想要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要多找些學習之外的話題。</p><p class="ql-block">大道理誰都會講,但想要道理被孩子聽進去,需要好的關系做基礎,而在“廢話”的分享與回應里,就藏著愛意的聯結。</p><p class="ql-block">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END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清水河县|
靖边县|
汕头市|
贵溪市|
弋阳县|
泗阳县|
牙克石市|
博湖县|
津市市|
临江市|
海兴县|
聂荣县|
桦甸市|
即墨市|
越西县|
翼城县|
武宣县|
江华|
阿荣旗|
宁国市|
新龙县|
南靖县|
陆丰市|
神农架林区|
灌阳县|
云南省|
泸州市|
酒泉市|
灌阳县|
巫溪县|
开江县|
溆浦县|
济南市|
宁海县|
酉阳|
元江|
潞西市|
龙州县|
清流县|
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