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國的首都北京</p><p class="ql-block">被評為世界的一線城市,也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shù)最多的城市,這里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北京的地標建筑,分別有故宮博物院、國家體育場、中央廣播電視塔、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北京八達嶺長城等。下面整理了北京十大地標建筑,來看看北京都有哪些標志性建筑吧!</p> <p class="ql-block">1、北京故宮 【國家級博物館】【5A景區(qū)】【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一條中軸貫通著整個故宮,這條中軸又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后三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在中軸宮殿兩旁,還對稱分布著許多殿宇,也都宏偉華麗。這些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p> <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景山前街4號</p> <p class="ql-block">故宮舊稱紫禁城</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也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筑之精華。故宮是北京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宮內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左右對稱。</p> <p class="ql-block">雪過天晴的故宮:</p><p class="ql-block">雪后天晴的時候,故宮確宜賞玩,皚皚白雪和紅墻黃瓦形成反差強烈,容易出好片子!</p> <p class="ql-block">景山俯瞰故宮雪景</p> <p class="ql-block">景山俯瞰故宮雪:</p><p class="ql-block">宮重重,瓦疊疊,雪層層,</p><p class="ql-block">在景山頂帶著樹掛俯瞰故宮雪景,別樣的美!</p> <p class="ql-block"> 國慶旅游景點初秋的紫禁城</p> <p class="ql-block">一入秋,巍峨的紫禁城就添了份蕭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許多游客在國慶期間都會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2、國家體育場(鳥巢)</p> <p class="ql-block">鳥巢是</p><p class="ql-block">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體育場,</p><p class="ql-block">鳥巢以其高端大氣的外形與比賽設施,</p><p class="ql-block">體育場外部由樹枝般交錯的鋼材編織成“鳥巢”的形狀,高低起伏的弧形線條使它看上去像律動的生命體,造型極具視覺沖擊力。</p><p class="ql-block">鳥巢內部密密麻麻將近10萬個紅色觀眾席頗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鳥巢(國家體育場)</p><p class="ql-block">位于北京中軸線的北端,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以其高端大氣的外形與舉辦的眾多國際比賽,成為北京近幾年最著名的新地標之一。</p> <p class="ql-block">國家體育場(鳥巢)</p><p class="ql-block">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占地20.4公頃,建筑面積25.8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9.1萬人,舉行了奧運會、殘奧會開閉幕式、田徑比賽及足球比賽決賽。體育場的形態(tài)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搖籃,寄托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國家體育場南路1號</p> <p class="ql-block">3、中央廣播電視塔 【4A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中央廣播電視塔</p><p class="ql-block">占地15.4公頃,高386.5米,</p><p class="ql-block">加避雷針總高405米,是一座多功能現(xiàn)代化的標志性建筑。中央廣播電視塔作為總局廣播電視播出的重點單位,擔負著廣播電視節(jié)目播出和傳輸業(yè)務,自1993年試驗播出以來,傳輸時間從日均920小時增加到7175小時。</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西三環(huán)中路11號</p> <p class="ql-block">4、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p><p class="ql-block">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是北京市地標性建筑之一,大樓占地面積18.7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55萬平方米,其中主樓為兩棟分別為52層234米高和44層194米高的塔樓組成,設10層裙樓。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中路32號</p> <p class="ql-block">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p><p class="ql-block">高度:234米</p><p class="ql-block">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 俗稱大褲衩,2007年被《時代》雜志評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跡之一,具體位于北京市朝陽區(qū)東三環(huán)中路32號。</p> <p class="ql-block">游八達嶺長城,</p><p class="ql-block">好漢坡是必去之處。</p><p class="ql-block">所謂好漢坡是指八達嶺長城的第八段,即北八樓,它是八達嶺長城的最高點(海拔888米)。“不到長城非好漢”,指的就是這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5、北京八達嶺長城 【國家風景名勝區(qū)】【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達嶺長城</p><p class="ql-block">是中國古代偉大的防御工程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萬里長城千百座名關險隘中,歷史最悠久、文化最豐富、建筑最宏偉、景色最壯觀、名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段,也是明代長城中最精華的地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址:</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延慶區(qū)八達嶺鎮(zhèn)軍都山關溝古道北</p> <p class="ql-block">6、天安門 【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天安門(Tian'anmen)</p><p class="ql-block">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筑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于北京市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1]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1949年10月1日,在這里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由此被設計入國徽,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新中國1949年8月9日至14日</p><p class="ql-block">第一屆北平市各界代表會議一致決定:整修天安門和天安門廣場。當時的北平市政府動員全市人民對市區(qū)進行一次徹底的大清理,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中國誕生。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毛澤東率領黨、政、軍和各民主黨派、群眾團體的負責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p> <p class="ql-block"> 國慶花壇</p> <p class="ql-block">2013年5月2日至6月6日,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天安門地區(qū)管理委員會對天安門城樓實施“琉璃瓦屋面除草、清壟維護保養(yǎng)工程”施工。院內地面進行鋪裝改造,解決地面防滑和破損問題。[7]2018年6月12日,天安門城樓及城臺修繕方案已獲國家文物局批準,于2018年6月15日正式開工。預計2019年4月底恢復對外開放,5月底全部完工。[9]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確定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24]2023年6月13日,天安門城樓恢復對外開放,須提前一日通過進行實名制預約。</p> <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夜景</p> <p class="ql-block"> 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p> <p class="ql-block">重大活動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當天下午二時,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會議結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集體出發(fā),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前往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下午三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員就位。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毛澤東用他那帶著湖南口音的洪亮聲音,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毛澤東按動電鈕,新中國第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隨即,毛澤東向全世界宣讀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公告,接著舉行盛大閱兵式。</p> <p class="ql-block">天安門升旗儀式</p><p class="ql-block">天安門升旗儀式是北京市旅游委指定旅游項目。</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親自按下電鈕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p><p class="ql-block">1990年10月1日這一天,《國旗法》頒布,要求升國旗時必須奏國歌,讓升旗儀式更加莊嚴隆重。</p><p class="ql-block">從2004年6月1日起,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每月逢“1”的3次大升旗的勤務改成每月1日進行大升旗,36名國旗護衛(wèi)隊員和62名武警軍樂團隊員和以往大升旗一樣,現(xiàn)場演奏三遍國歌。升旗時間視具體日出時間而定,一般為5:00~7:00。</p> <p class="ql-block"> 1966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p> <p class="ql-block">接見紅衛(wèi)兵1966年8月</p><p class="ql-block">紅衛(wèi)兵運動風靡全國。</p><p class="ql-block">隨后,全國紅衛(wèi)兵開始大串聯(lián),并逐步集中到首都北京。這樣,從1966年8月到11月,毛澤東主席共八次、分十批接見了紅衛(wèi)兵和群眾,總人數(shù)約1100萬。[19]①在1966年8月18日上午7時半,組織了80萬紅衛(wèi)兵和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群眾大會”。大會結束后,紅衛(wèi)兵和群眾隊伍開始通過天安門,接受毛主席檢閱。②8月31日下午5時,組織了70萬人,主要是外地來京串聯(lián)的紅衛(wèi)兵。③9月15日下午5時,組織了80萬紅衛(wèi)兵,其中有300名紅衛(wèi)兵代表登上天安門城樓,接受毛澤東主席的直接接見。④10月1日,與國慶17周年慶典結合在一起。這次組織了110萬紅衛(wèi)兵和群眾參加。有3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農兵代表、少數(shù)民族代表和紅衛(wèi)兵代表,分批登上天安門城樓,站在毛澤東主席身旁參加節(jié)日慶典。[19]⑤10月18日中午12時50分開始。這次接見是以群眾夾道的形式進行。接見了150萬名紅衛(wèi)兵,全程約50里。⑥于11月3日上午10時10分在天安門廣場舉行。⑦因人數(shù)多,分兩批進行。第一批接見在11月10日上午10時,接見地點在天安門。第二批接見在次日,以群眾夾道的形式進行。⑧分兩批、三處地點進行。第一批接見在11月25日上午11時半,組織了70萬紅衛(wèi)兵,在天安門舉行群眾游行。毛澤東主席等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下午3時半結束。第二批接見在11月26日,分兩處以群眾夾道的形式進行。下午5時結束。</p> <p class="ql-block">2019年國慶70周年閱兵</p> <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元朝</p><p class="ql-block">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詔令以燕京作為中都,至元九年改中都為大都。元大都從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興建,到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成,歷時18年。大都城從里至外分別是宮城、皇城和大城。</p> <p class="ql-block">明朝</p><p class="ql-block">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建立,明大將徐達統(tǒng)率軍隊攻克元大都,更名為北平。</p><p class="ql-block">永樂元年(1403年)正月,燕王朱棣將北平改稱北京,暫稱“行在”(皇帝在外時的行都)。就位后把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p> <p class="ql-block">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p><p class="ql-block">征召全國各地能工巧匠,開始大規(guī)模重建北京城。其時,江蘇省蘇州府吳縣香山人蒯祥奉命設計建造皇宮,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作承天門。</p> <p class="ql-block">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p><p class="ql-block">承天門建成,為一座黃瓦飛檐的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時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門,故命名承天門。牌坊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3]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頒詔正式遷都北京。[3]明天順元年(1456年),承天門遭雷擊起火被焚毀。</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由蒯祥設計并領銜重建了承天門。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門,只是由原來的東西寬5間、南北進深3間,擴大為寬9間、進深5間,形制上由原來的牌坊式改建成宮殿式。承天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是當時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門樓。</p><p class="ql-block">本次重修,也奠定了天安門的形制。[4]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占京城再次被毀。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門。</p> <p class="ql-block">清朝清順治八年(1651年)</p><p class="ql-block">清世祖福臨下令在原址廢墟上大規(guī)模改建,并更名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康熙年間又經過兩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5]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轟天安門。</p> <p class="ql-block">天安門</p><p class="ql-block">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在2000余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基座上,是高10余米的紅白墩臺,墩臺上是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為新中國的象征,它莊嚴肅穆的形象是中國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p> <p class="ql-block">天安門前石獅子</p><p class="ql-block">天安門前金水橋南北各安置一對身軀龐大的石獅。這四個白玉石大獅子,雕刻精致。據(jù)《中國獅子藝術》一書記載:“這兩對石獅雕刻于明代永樂十五年(1417年),高2.5米,加上底座總高近3米,頭頂13個疙瘩,按當時規(guī)制,是最高等級的石獅。”</p> <p class="ql-block">這兩對石獅雕刻</p><p class="ql-block">比例協(xié)調,瞪著大眼睛,微微側歪頭,半咧著嘴,鬣毛工整地纏卷成渦旋狀,前腿上有一個不大的“圓錢”紋,身披纓絡盤結錦帶,胸綬帶上有環(huán)鈴和纓絡穗墜。石獅的用材是一種灰白中夾帶著均勻淺灰綠色斑的石頭,抗自然風化能力強。石獅用整塊料石雕鑿而成,造型、尺寸和刻工都一樣,體現(xiàn)了明朝的雕刻工藝,是北方石獅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7、天壇公園 【世界遺產】</p><p class="ql-block">【5A景區(qū)】【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北京天壇</p><p class="ql-block">地處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墻,正陽門外東側。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8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9年,北京天壇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p> <p class="ql-block">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p><p class="ql-block">這個建筑綜合體是帝王祭天的場所,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象征性的聯(lián)系,來加強孔子的社會的等級制度。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北京天壇地處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墻,正陽門外東側。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p><p class="ql-block">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這個建筑綜合體是帝王祭天的場所,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象征性的聯(lián)系,來加強孔子的社會的等級制度。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壇是中國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的場所。</p><p class="ql-block">是中國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遺址之一。</p><p class="ql-block">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天壇公園</p><p class="ql-block">是明清兩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的祭壇建筑群。天壇以嚴謹?shù)慕ㄖ季帧⑵嫣氐慕ㄖ嬙旌凸妍惖慕ㄖb飾著稱于世,是北京市的標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天壇東里甲1號</p> <p class="ql-block">8、北京國家游泳中心</p> <p class="ql-block">建筑外觀獨特,</p><p class="ql-block">夜晚燈光美輪美奐,適合拍攝夜景。</p> <p class="ql-block">“水立方”的大名是國家游泳中心,是北京新十六景觀之一,很有觀賞價值。</p><p class="ql-block">“水立方”是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修建的主游游館,長、寬、高分別為177米、177米、30米,建筑外墻分布著3000個不規(guī)則的泡泡氣枕,整個外墻表面覆蓋面積達到了11萬平方米。“水立方”的里面景色也不錯,基本上是白蘭相間的結構,參觀水立方的時候有一種漫游水晶宮的感覺。夜晚這里的景色更美,不要錯過呦!</p> <p class="ql-block">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外景,</p><p class="ql-block">好像是無數(shù)個大小不等的水滴</p><p class="ql-block">壓縮在一起,組成了這座建筑</p> <p class="ql-block">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p><p class="ql-block">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建筑物之一,</p><p class="ql-block">場館建設時所采用的根據(jù)細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結構創(chuàng)意十分奇特。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天圓地方”的設計思想催生了“水立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與圓形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相互呼應,</p><p class="ql-block">相得益彰。“水立方”整體建筑由3000多個氣枕組成,氣枕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覆蓋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堪稱世界之最。</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天辰東路11號</p> <p class="ql-block">9、北京中信大廈又名中國尊</p> <p class="ql-block">北京中信大廈,又名中國尊,</p><p class="ql-block">是中國中信集團總部大樓,是北京市最高的標志性建筑,是世界上按照8度抗震烈度設防的一座超過500米的超高層建筑。中信大廈占地面積11478平方米,總高528米,地上108層、地下7層,可容納1.2萬人辦公,總建筑面積43.7萬平方米,建筑外形仿照古代禮器“尊”進行設計,內部有全球首創(chuàng)超500米的JumpLift躍層電梯。2014年6月8日,北京中信大廈被評為“中國當代十大建筑”。</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朝陽區(qū)光華路12號</p> <p class="ql-block">10、中國國家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中國國家大劇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標性建筑,由主體建筑及南北兩側的水下長廊、地下停車場、人工湖、綠地組成。國家大劇院外觀呈半橢球形,建筑物高度為46.285米,占地11.8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6.5萬平方米。中國國家大劇院于1958年被定為國慶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2008年12月19日獲“魯班獎”;2009年10月28日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p><p class="ql-block">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西長安街2號</p> <p class="ql-block">從國家大劇院第一次立項到正式運營,經歷了49年,設計方案經歷了三次競標兩次修改,總造價30.67億元 [2] 。由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設計方為法國巴黎機場公司。占地11.8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6.5萬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筑10.5萬平方米,地下附屬設施6萬平方米。設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以及藝術展廳、藝術交流中心、音像商店等配套設施。</p> <p class="ql-block">北京十大地標建筑</p><p class="ql-block">主要依據(jù)地區(qū)知名的古代、現(xiàn)代等有代表性的建筑物進行選擇,通過建筑在相關網絡旅游平臺的口碑評價,公眾知名度,網絡關注指數(shù)等情況,并綜合參考互聯(lián)網相關排行榜/榜單進行推薦,僅供參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黄石市|
湖北省|
浦东新区|
巴里|
大姚县|
湟源县|
湘西|
邻水|
利津县|
伊宁市|
新竹县|
敦煌市|
兴安县|
大方县|
宁晋县|
贡嘎县|
惠东县|
兴安盟|
安康市|
苍梧县|
盈江县|
崇明县|
亚东县|
合作市|
土默特右旗|
肥城市|
塔城市|
保定市|
张掖市|
巨鹿县|
成安县|
望城县|
安龙县|
宣威市|
东乡|
清水河县|
弋阳县|
灵璧县|
建阳市|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