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3日下午,在那個插滿經幡海拔4025米的光蓋山埡口,前后眺望洛克之路沿途的風景,堪比視覺上的饕餮盛宴。回首是翠綠色的山巒疊嶂,轉身是青灰色的睚眥壁壘。洛克之路的精華所在,主要集中在車巴溝到光蓋山的那黑卡這一段,整段路途仿佛在指環王的魔獸世界中穿行。</p> <p class="ql-block">那黑卡是洛克之路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古冰川的冰雪物質分流,并逐步侵蝕推進的大本營。由石灰巖構筑的山體在幾萬年緩慢的冰川推進下,漸漸被侵蝕成了巨大的冰槽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U形山谷。站在這里山谷的巨大和古冰川運動的痕跡,實在無法通過視頻或是圖片來感知,只能靠你自己去切身體會。</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半,在翻越了喀拉克埡口后,我們終于走完了傳說中的洛克之路,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甘南扎尕那景區,遠遠的就看見天邊斜掛著一束煙雨,被我們追著奔向那座神奇的巨石宮殿,神山腳下生機勃勃的村莊上空,穹頂著一抹七彩虹霓,這景象真是把現實照進了童話。</p> <p class="ql-block">在不大不小的雨中,駕車抵達了扎尕那的達日觀景臺。在這里可以居高臨下,把景區全貌一覽無遺。扎尕那是藏語,意為“石匣子”。扎尕那是天然的石頭城,這個位于迭部縣西北30多公里處的古樸小村落,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整個景區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一座完整古城,山勢奇峻、云霧繚繞、宛如仙境,藏式村落掩映其中,構成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p> <p class="ql-block">扎尕那的東邊聳峙壁立著頂天立地的峻峭巖壁,匯聚了石林、仙女峰、一線天、老虎嘴等主要景點。南邊兩座山梁如石墻般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扼守咽喉的納加石門。西面是居高臨下的那黑卡冰槽谷地。北面是巍峨恢弘、雄偉壯觀、璀璨生輝的光蓋山石峰,古稱“石鏡山”,因灰白色巖石易反光而得名。整個村落山勢奇峻、景色優美,猶如一座與世隔絕、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初入境地如世外桃源。難怪約瑟夫.洛克第一次看見它,就把它盛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p> <p class="ql-block">高原上的雨來的快去的也快,隨著緩慢移動的車流,我們向山下的村落駛去。這個季節的扎尕那,也是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人多車多如同過年般的熱鬧,一路上幾乎沒有任何可以停車休息的地方,只能沿248國道駛出景區,我們的計劃本來也只是穿越洛克之路,扎尕那還是留給下一次的深度游吧!</p> <p class="ql-block">離開扎尕那景區,我們當天的目的地是趕到若爾蓋縣城的凱德豐酒店,原本還想從鐵布鎮穿越一下有著小獨庫公路美譽的550鄉道至花湖,但得到確切消息說道路封閉施工,路中間擺了兩塊大石頭只有摩托車能過,于是只能踏踏實實的走248轉213啦,全程154公里。在接近郎木寺時,我們終于走出了甘南的深山峽谷,迎面而來的是阿壩州幅員遼闊的若爾蓋大草原。</p> <p class="ql-block">248國道在郎木寺東側與213國道交匯,順著213南下就是花湖景區和若爾蓋縣城方向。路過花湖時已經是晚上六點五十了,此時此刻夕陽西下,天空中的積雨云被輝映成金色,不時有閃電相伴,與祥云共同勾勒出一幅壯麗的畫卷。傍晚七點半,我們終于趕到了若爾蓋,下榻于凱德豐酒店,平時一兩百的標間已經被炒到了六百多。</p> <p class="ql-block">辦理好入住手續后,我們驅車前往西部牧場酒店的美食城吃晚飯,找了家食客較多的小店落座。老板告訴我們今天店里有宴席接待,點菜要等待的時間很長,最好是吃牛肉湯鍋來得快。確實是餓了一天了,趕緊就點湯鍋吧!果然,十分鐘后一鍋香味濃郁、熱氣騰騰的湯鍋就端上了桌,再配上其他攤上買的軍屯鍋盔和烤串,準備美美的開吃啦。</p> <p class="ql-block">鄰桌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江浙女子,看見我們來得晚吃得早終于宇宙爆發了,又哭又鬧的向老板埋怨:等了40分鐘還沒有吃上飯,老板經不住鬧騰,一邊催促后廚上菜,一邊勸阻她不要激動容易高反。菜剛上桌沒吃兩口,這女人又咆哮起來:宮爆雞丁和麻婆豆腐為什么要放辣椒?為什么沒人給個說法?整個餐廳里始終是她的哭喊聲,半個小時后,她成功的把自己氣走,跑去酒店前臺要說法。我看她如此驍勇很是納悶:人和人真不一樣哈,這么折騰咋也不高反呢?</p> <p class="ql-block">8月4日,原本計劃當天的行程是:先去逛逛若爾蓋縣城的達扎寺,再去大草原上轉轉,中午走213經川主寺到茂縣,時間早了就直接回家,時間晚了就在茂縣住一晚,第二天玩過茂縣羌城或蘿卜寨后再回家。一大早起床吃過酒店的自助早餐,退房后驅車前往若爾蓋的達扎寺。</p> <p class="ql-block">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達扎寺,全稱為“達扎寺吉祥善法寺院”。初建于1663年,由第一世達扎活佛曲吉·毛郎倫珠主持創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歷經七世活佛的主持和發展。其功能主要是一所靜修院,寺院建筑風格別具一格,既有藏族傳統的建筑風格,又有漢武建筑風格,兩者合二為一,規模宏大壯觀。</p> <p class="ql-block">達扎寺坐落于若爾蓋縣城東北處山坡下,主要建筑有三大扎倉的經堂、達扎活佛的寢宮、寺院藏醫門診部、宗喀巴殿、怙主殿、犀甲護法神殿、時輪塔、菩提塔、尊勝塔、降魔塔,還有僧眾住的禪院、轉經房等。寺廟里除了披迦修行的僧侶、轉塔轉經筒的信眾、還有悠閑自在的牦牛、梅花鹿、信鴿。</p> <p class="ql-block">達扎寺的建筑不僅宏偉壯觀,而且蘊涵了豐富的色彩元素,雪白、姜黃、深赭、棗紅、暗黑,分布在寺院與廟堂的各個層面,堪稱絢麗多彩、璀璨多姿。唯有濃妝艷抹,可以帶給游人以寧靜致遠、莊重祥和、身心愉悅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仔細觀察,相機一舉,沒準就能收獲栩栩如生的人物特寫,他們雖衣著簡樸,膚色暗沉,疾病纏身,步履蹣跚,但是這里的人們卻是精神飽滿,信仰堅定,直面人生,目光深邃。在他們的平凡世界里,唯有潛心向佛,淡漠名利,執著渡劫,方能洗脫前世的罪孽,度過今生的苦難,祈盼來世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天高云淡風輕起的時刻,寺廟里誦經的梵音在金塔之上、穹頂之下傳向遠方,那些精美絕倫的浮雕,輕聲述說著神秘的藏地故事,還有迎風招展的經幡和風馬旗,舞動著雪域高原上無法抵御的誘惑。若爾蓋的達扎寺啊,今天我把足跡留在青青的綠草地上,更把回味收藏在記憶的錦囊之中。</p> <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的離開達扎寺,準備去找尋213國道邊的土撥鼠,路邊有個祥鹿公園吸引著我們駐足拍照。多年未至,彈指一揮間,這片熱土變得即熟悉又陌生。記不得這是第幾次來到若爾蓋了,只記得第一次是2008年的8月,帶著兒子騎著美多125小踏板上了高原,由于維穩的原因,進縣城是在當地交警護送下,住到縣城最好的若爾蓋賓館。那是第一次品嘗高原的牛肉湯鍋,也是第一次看見花湖里那水妖般的黃色小花。</p> <p class="ql-block">仲夏是若爾蓋草原最美的季節,高低起伏的山丘,一望無垠的牧場,如同現實版的電腦屏保,真是應了那句:若詩若畫若爾蓋!親臨其境、犒賞雙眸,這就是我們每年不懼高反上高原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在山坡上找尋了辦很久,始終也沒有看見憨態可掬的土撥鼠,但是另一種草原上的精靈鼠兔,卻開心的與我們捉迷藏。小家伙雖然膽子很小,但卻耐不住寂寞,在數不清的洞口間跳躍,它們也是這片綠色草原的主人,而我們只能是這繁華世界的匆匆過客。</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若爾蓋縣城邊,一個名為8090酒店樓下的小川菜館子里,點了水煮肉片、青椒鹽煎、熗炒苦瓜和蒜蓉生菜四道可口的菜,邊吃邊商量后續的行程。早就聽說有一條若爾蓋去九寨溝的九若路,一直沒有走過,考慮到213國道已經走過很多次了,這次干脆就走一次九若路。</p> <p class="ql-block">導航顯示九若路有206公里,大約四個多小時的路程,中午1點,我們出發前往九若路的起點:位于213國道邊上的班佑烈士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修建在若爾蓋縣班佑村。紀念碑是為紀念紅軍長征過草地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 紀念碑由碑身、碑座和“勝利曙光”紀念雕塑三部分組成。正面碑文選自時任紅軍十一團政治委員、開國上將王平回憶,記載著數百名紅軍戰士,艱難走過草地卻犧牲在班佑河的真實故事。“勝利曙光”四個大字是由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上將題寫。</p> <p class="ql-block">沿213國道南下在班佑路口左轉,就踏上了九若路。而地貌也逐漸由高原牧場變為山谷森林。第一站是不遠處的巴西會議遺址,在九若路旁的岔路右轉即可抵達。1935年9月,中央紅軍在若爾蓋巴西鄉的班佑寺大雄寶殿,召開了一次特別的軍事會議,會議批判了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錯誤思想,確立了紅軍繼續北上的戰略方針。又一次將紅軍從嚴重危機中解救了出來,巴西會議是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一次關鍵會議,在中共黨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只是歷經數十年的風雨,如今的班佑寺會議遺址,已經是斷壁殘垣了,一座嶄新的班佑寺在它的旁邊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沿九若路一路北上,風景堪稱是十里畫廊,兩側的山并不高,卻布滿了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山腳下道路兩旁,綠色的是籽粒飽滿的油菜田,黃色的是即將成熟收割的青稞。</p> <p class="ql-block">前行至求吉鄉,這里也是一處紅色教育基地,求吉鄉境內有潘州古城、然安古城、求吉寺西北局會議、紅四方面軍醫院、給嘎山碉堡、“包座戰役”求吉寺戰場和紅軍三大主力同道北上通道等遺址。路邊一處座奇特的雕塑吸引我們停車仰望。求吉鄉距若爾蓋縣城48公里,而距甘南迭部的拉達鄉只有29公里。</p> <p class="ql-block">走過求吉鄉,海拔高度開始不斷的攀升,我們即將翻越岷山。上山是連續22公里的轉彎坡道,海拔從2700米提高到4000米,成片墨綠色的冷杉林,漸漸被嫩綠色的高山牧場替代,而到了埡口附近的山坡上,只剩下緊貼地皮掩不住碎石的雜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綿延伸展的岷山埡口,4000米的海拔高度,讓它獨有自己的特點,其風景遠不及洛克之路上的怪石嶙峋有氣勢,但偉人的《七律.長征》,卻道出了它令人豪情壯志的精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p> <p class="ql-block">翻過岷山埡口,下山又是連續26公里的長下坡,如果運氣好,路邊坡上可以看見土撥鼠。來到山腳下有了岔路口,這里右轉接205鄉道,是去往九寨神仙池的路,據說從神仙池去九寨溝景區,還要走更險的路,要爬上一道山梁,走過風景不輸新疆獨庫公路的28道拐才能抵達。</p> <p class="ql-block">我們當天的目的地,是繼續直行前往九寨溝縣城。路邊有片空曠的草地,旁邊是一條源自岷山的清幽小河,河岸邊橫七豎八的倒著幾株朽木,正好方便停車休息,讓剎車片冷卻一下,我們也順手拍幾張美照。在小河邊修整了20分鐘,繼續沿九若路前進,此時的白水江始終伴隨公路向南流淌。</p> <p class="ql-block">途中經過了另一個景點“九寨天珠”,路邊的山梁上豎立著一座橢圓形的巖石,無論從遠看還是近觀,與藏傳佛教的天珠都是高度的相似。即將走出山谷時,發現江面變得寬闊起來,而江水也呈現出綠寶石般的色彩,這是到達在建的白水江電站了。傍晚六點我們終于到達了九寨溝縣城,并順利入住翰林陽光酒店,晚飯是在附近的美食城吃了一鍋味道一般的酸菜雞。</p> <p class="ql-block">8月5日上午9點30分,離開九寨溝縣沿247國道駛向位于勿角鄉的甲勿海。這是光輝歲月多次推薦的一處人少景美的小眾景點,距九寨溝縣城只有40公里,這段國道是伴隨著尚未建成的綿九高速而行,許多路段都是在高架下穿行。到達甲勿海游客中心,票價是每人50元,包含了勿角的熊貓家園和甲勿海兩個景點門票及觀光車費用,不僅有美麗的山川湖泊還可以看見國寶大熊貓,非常劃算。</p> <p class="ql-block">甲勿海又稱甲勿池,位于九寨溝縣勿角白馬藏族鄉,屬原生態自然保護區,這里有鮮為人知的高山湖泊,被濃密的原始森林環抱,湖面水平如鏡,湖水深不可測。這里林深水幽,珍禽異獸繁多,是國寶大熊貓集中活動地區之一。今年少雨這個季節的甲勿池水,比往年少了許多,雖然中午時分烈日當頭,只要在樹蔭底下就很涼快。</p> <p class="ql-block">天上飄著五彩祥云,木制棧道上一群著裝統一的大媽們在拍抖音,原本寧靜的甲勿池此時顯得格外喧囂,受不了她們的鬧騰,趕緊沿著棧道走向湖的對岸。</p> <p class="ql-block">走進原始森林,腳下是松軟的枯枝腐葉,一股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冷杉粗大的樹干上,不時有小松鼠上竄下跳,由近及遠的鳥鳴聲,讓人感受到輕松愉快。仔細觀察腳下的枝干和落葉,那些五顏六色的小蘑菇會帶給驚喜和回憶。甲勿池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下午兩點半趕緊坐上觀光車前往熊貓家園,午睡后的熊貓就要走出圈舍與游客來個親密接觸了。勿角熊貓家園一共生活著24只野生大熊貓,其中只有四只是因為各種原因被圈養著,其他的都在附近的原始森林里自由自在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這第一個被迫營業的小可愛叫新新,出門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游客面前急促的拉了一坨黃燦燦的翔,在一片叫好聲中本打算爬上秋千賣個萌,結果憨憨地摔了個驢打滾,逗得大家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點結束了熊貓家園的游覽,沿247國道返程了,穿過黃土梁隧道,越過扒昔嘉藏寨邊上的天母湖,來到綿九高速白馬入口,從這里可以免費行駛一段尚未全線通車的高速公路:橋隧比很高的白馬至平武路段,走過平武走過南壩于晚上七點半回到了江油,圓滿完成了2023年仲夏歷時四天的穿越之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南县|
文昌市|
肥东县|
定州市|
南康市|
宣威市|
同心县|
昭觉县|
岫岩|
肇源县|
石林|
绥中县|
枣阳市|
垫江县|
尉犁县|
阿荣旗|
丰县|
伊川县|
罗田县|
长寿区|
城口县|
广州市|
绩溪县|
阜南县|
姜堰市|
寻乌县|
泊头市|
巴里|
称多县|
柯坪县|
昌宁县|
天峨县|
新泰市|
砀山县|
保亭|
开远市|
凌云县|
建始县|
梅河口市|
保德县|
南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