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九五八年8.23炮擊金門——出奇制勝的“陽謀”

滄桑正道

<h3><strong>1958年8月23日大陸炮擊金門</strong></h3></br><h3> <h3>毛澤東視察人民海軍<br></br></h3></br><h3> <h3>蔣介石在金門太武山頂遙望</h3></br><h3> <h3>金門,位于廈門東面,<br></br></h3></br><h3>與大陸最近處僅231米,</h3></br><h3>行政上曾隸屬福建省。</h3></br><h3><strong>金門炮戰進行過兩次:</strong></h3></br><h3>第一次開始于1954年9月3日,</h3></br><h3>持續了十幾天;</h3></br><h3>第二次開始于1958年8月23日,</h3></br><h3>到1978年12月31日才結束。</h3></br><h3>1949年后,</h3></br><h3>美國決策機構</h3></br><h3>曾一度執行"棄蔣政策",</h3></br><h3>后因遏制蘇聯</h3></br><h3>在遠東擴張的戰略需要,</h3></br><h3>才改變了這一政策。</h3></br><h3>韓戰爆發后,</h3></br><h3>美軍進駐臺灣海峽。</h3></br><h3>中央于1954年7月23日在《人民日報》</h3></br><h3>發表了《一定要解放臺灣》的社論,</h3></br><h3>提出了"解放臺灣"的口號。</h3></br><h3>于是1954年9月3日,</h3></br><h3>解放軍奉命炮擊金門,并持續了十幾天。</h3></br><h3>1958年8月23日爆發的炮戰,</h3></br><h3>在解放軍各式火炮日夜不停的炮轟下,</h3></br><h3>金門在四十四天內</h3></br><h3>總共承受了將近四十八萬炮彈。</h3></br><h3>金門炮戰除了炮兵對陣以外,</h3></br><h3>雙方在海上與空中也正面交戰。</h3></br><h3>歷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h3></br><h3>陸軍一級上將退役的郝柏村,</h3></br><h3>在炮戰發生時擔任小金門的第九師師 長。</h3></br><h3>他對當年的戰況記憶猶新:</h3></br><h3>"我在小金門,打了四十四天日夜不停,</h3></br><h3>拿我那個師來說,</h3></br><h3>我的傷亡大概是一千人,</h3></br><h3>陣亡的大概是四分之一,三百人左右。</h3></br><h3>但是我那個師接受的炮彈</h3></br><h3>大約是二十二萬發炮彈,</h3></br><h3>四十四天幾乎沒有一天是停的。"</h3></br><h3>五十年代初期,民國軍隊</h3></br><h3>還控制著一些中國大陸沿海,</h3></br><h3>像金門一樣 的小島。</h3></br><h3>金門炮戰前,</h3></br><h3>解放軍攻下了浙江外海的一江山,</h3></br><h3>迫使臺灣軍隊在</h3></br><h3>美軍的協助下從大陳島撤退。</h3></br><h3>郝柏村提到了其中的原因之一:</h3></br><h3>"美國同國民黨簽署了共同防御條約,</h3></br><h3>條約的規定是協防臺澎,</h3></br><h3>金馬(金門馬祖)不包括在內。</h3></br><h3>對于金馬,美國國會</h3></br><h3>決定授權美國總統臨時作決定。</h3></br><h3>所以毛澤東下令金門炮戰</h3></br><h3>來測試美國協防臺灣外島的意向。"</h3></br><h3> <h3>被炮擊的金門島的海灘。</h3></br><h3> <h3>增援金門島的國軍士兵。</h3></br><h3> <h3>增援金門島的國軍士兵。</h3></br><h3> <h3>國軍的一次軍事會議。</h3></br><h3> <h3>國軍后勤供應部隊疾馳金門。</h3></br><h3> <h3>金門島國軍前線觀察哨。</h3></br><h3> <h3>國軍軍官站在被解放軍</h3></br><h3>炮彈炸開了大洞的房間里。</h3></br><h3> <h3>國軍士兵在金門島填充沙包,</h3></br><h3>來阻擋解放軍打過來炮彈。</h3></br><h3> <h3>金門國軍軍隊正在反擊。</h3></br><h3> <h3>金門國軍軍隊正在反擊。</h3></br><h3> <h3>金門"東京玫瑰"電臺向大陸宣傳。</h3></br><h3> <h3>金門,被炮擊中摧毀的老百姓的房子。</h3></br><h3> <h3>躲藏在掩體的婦女和孩子。</h3></br><h3> <h3>炮擊過后,在被炸毀的</h3></br><h3>房屋里尋找食物的金門婦女們。</h3></br><h3> <h3>海飄過來的反解放軍宣傳品。</h3></br><h3> <h3>使用氣球空飄反解放軍宣傳品。</h3></br><h3> <h3>準備空飄的反解放軍宣傳畫。</h3></br><h3> <h3>金門,被炮擊后的醫院。</h3></br><h3> <h3>炮彈擊中了醫院</h3></br><h3>的屋頂上的紅十字標志。</h3></br><h3> <h3>金門島面敵情地圖。</h3></br> 金門海岸。 美軍和國軍肩并肩。 美新式重機槍。 戰地通訊。 金門機場硝煙彌漫。 臺灣本土,國軍嚴正以待。 登陸艦開赴金門島。 游弋在臺灣海峽的美海軍第七艦隊。 美軍水手,自1949年放棄中國大陸的政策后,美國政府決定捍衛臺灣,1958年金門炮戰后,美海軍第七艦隊協防臺澎金馬。1958年8月18日,毛澤東提出炮擊金門,并且提出“直接對蔣,間接對美”的方針。8月23日,遠在北戴河的毛澤東下令,下午五點半準時向金門開炮。這個關鍵的炮擊時間包含著多重考慮。此次作戰,解放軍的進攻方向由西向東,因此,下午五點半陽光西射,十分有利于解放軍炮兵瞄準射擊,而國民黨軍則處于逆光作戰的劣勢之中。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8月23日下午,參加炮擊金門作戰的解放軍炮兵部隊全部就位待命。下午5時30分,隨著毛澤東一聲令下,解放軍炮兵陣地上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炮聲,數以萬計的炮彈朝金門鋪天蓋地地射去。五分鐘后,金門島上已是一片硝煙與火海。損失最為慘重的是守軍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解放軍第一批炮彈打到翠谷附近的太武山上,升起一片白煙。炮擊猝然而來,驚慌之中,三名副司令——章杰、趙家驤、吉星文,被密集彈片重創,不久身亡。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解放軍炮彈為何對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地區一擊致命,造成如此大的損傷?原來,解放軍在找到了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具體位置之后,為了讓炮彈能更加準確地命中目標,正式炮擊前,解放軍炮兵專門勘察選定了一座高度、坡度與北太武山相仿的山頭進行炮擊訓練。正因為如此,8月23日炮戰當天,解放軍炮兵的炮彈才能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命中位于翠谷的金門防衛司令部。而在此之前,關于是否炮擊金門,中共中央并沒有立刻作出決定。<h3><strong>解放軍三軍部隊如何秘密轉場?<br></br></strong></h3></br>1958年7月的臺灣海峽暴雨滂沱。根據中央軍委部署,參與炮擊金門作戰的32個炮兵營須在5天之內全部進入前線陣地。在平時,官兵們咬一咬牙,完成任務不在話下,但惡劣的天氣卻讓這次行動充滿了艱難......那一天突然碰到,下那么大雨,發那么大水,這就是偶然碰上的,所以困難多。上級命令來得緊,限你什么時候就要到位,那我們就想盡一切辦法吧。在滔滔洪水面前,指戰員們不顧一切跳入水中,搶修橋梁道路,甚至靠人拉肩扛,終于克服了重重困難。部隊一路狂奔,最終在7月24日最后期限前抵達陣地。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在當時的金廈海域,海軍主要負責海岸巡防和護航護漁,而參加炮擊金門作戰的主角、曾讓國民黨海軍聞風喪膽的魚雷快艇部隊,此時卻還遠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吳淞軍港。怎樣把這批“海上爆破手”隱蔽、安全地轉移到金廈海域參戰,這道難題擺在了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的面前。經過反復權衡,陶勇選擇了鐵路運輸,并將這項絕密行動取名為“陸地行舟”。然而,軍艦“坐”火車,這個今天看來仍有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光有鐵路是遠遠不夠的。要將魚雷快艇這樣的龐然大物安全裝上火車,絕非易事。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全長超過19米的P-4魚雷快艇,超出了鐵路平板車的長度,鷹廈鐵路彎道又多,列車通過這種彎道,裝載的魚雷快艇極易超出限界,造成損壞。經過大家的熱烈討論,上海鐵路局貨運處的方案得到了一致認同。他們提出了以3節平板車運載2艘魚雷快艇的巧妙方法。裝載時,可讓兩艇艇艏相對,這樣魚雷快艇的重心便會落在前后兩節板車之上,在過彎道時,兩個艇艏就可以在中間一節平板車上左右擺動,而不用擔心超界受損。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伴隨著幾聲高亢嘹亮的汽笛,編碼為10689的列車從上海張華浜站啟程,旱地操舟,沿浙贛線、經鷹廈鐵路,穿山越嶺,日夜兼程駛往千里之外的廈門前線。1958年8月2日拂曉,伴隨著列車的轟鳴聲,裝載著12艘魚雷快艇的10689次列車順利抵達。8月3日午夜時分,12艘魚雷快艇悄然入水。重回大海的“海上爆破手”有如蛟龍入海,只待“獵物”出現,便可出其不意,一擊斃命。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作為一次規模空前的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炮擊金門的成功與否,與制空權的掌握息息相關。因為在現代立體作戰條件下,地面部隊作戰離不開空中掩護。沒有空中掩護的話,你想集中幾百門地面火炮,長時間炮擊金門,那根本辦不到,人家炸就把你炸得七零八落了。然而,想讓大批飛機悄無聲息地進入被國民黨軍掌握制空權的臺灣海峽作戰,這絕非易事。根據中央軍委指示,空軍入閩作戰由劉亞樓指揮,并組織實施。劉亞樓將聶鳳智調到了福州空軍前線指揮所,坐鎮指揮。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br></br>考慮到此次空軍轉場的隱蔽性,劉亞樓、聶鳳智最終決定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將五百二十架戰機分三批秘密進入一、二線機場。<br></br>此時,這些剛剛落地的飛行員或許還不知道,僅僅2天之后,他們就將起飛迎敵,率先拉開金門空戰的序幕。<h3> <h3>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h3></br>1958年7月29日上午,空18師駐扎的汕頭機場指揮所里,年僅28歲的師長林虎正在偵聽臺以及雷達屏幕前捕捉著海峽對岸的微弱異動。面對國民黨空軍的戰斗機,大隊長趙德安率4架米格-17戰斗機升空迎敵。為迅速接敵,趙德安打破常規,下令在150米的高度就編隊爬升。當年作為長機飛行員的趙德安,深知戰機稍縱即逝,便再次打破常規,立即命令位置更好的高長吉咬住敵機,率先進攻。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在趙德安的掩護下,高長吉一串點射,便將敵機擊落。與此同時,另一位飛行員張以林也緊緊咬住了敵帶隊長機劉景泉,追到相距150米時才果斷開炮,重創敵機左翼,迫使劉景泉棄機跳傘。原本掩護的趙德安也抓住戰機,趁亂咬住一架敵機,連開三炮,敵機當即起火下墜,貼著海面狼狽而逃。七二九空戰中,趙德安率各機密切協同,打破常規戰法,僅用6分鐘就擊落敵機2架、擊傷1架,取得了一場干脆漂亮的3:0空中首勝。1958年8月1日,身在臺灣的蔣介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中共的米格十七飛機一中隊35架已進入澄海機場,今后臺灣海峽之制空權已難完全掌握,此乃嚴重形勢。”在國民黨震驚之余,解放軍空軍在劉亞樓、聶鳳智的指揮下,其它兩個梯隊的戰機也秘密轉場,進入一、二線機場隨時待命。現在五百二十架蓄勢待發的戰斗機,只待一聲令下,便可呼嘯而起,在臺灣海峽上空與來犯之敵展開較量。此時的福建前線,三軍部隊正在等待著北京的最新命令。此時的毛澤東卻仍在反復思考炮擊的最佳時機。此刻,金廈海域萬籟俱寂。箭已在弦上,只待北京一聲令下。<h3><strong>炮擊金門,準時!</strong></h3></br>1958年7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部隊,依照作戰部署,已經全部進入陣地,炮口直指對岸的金門。然而,遠在北京中南海里的毛澤東卻遲遲沒有下達開炮的命令。第二天一早,毛澤東給彭德懷和黃克誠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不打無把握之仗這個原則,必須堅持。 <h3>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h3></br>毛澤東為什么要推遲呢?7月下旬之后,中東的局勢有所緩和,美英這時候就醞釀著如何撤軍。第二個,我們這時候空軍還沒有轉場,南下北上支援的艦艇還沒有到位,推遲炮擊對我們比較有利,各方面更有把握。與此同時,國民黨軍隊也在美國的援助下,不斷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美國甚至還派遣“斗牛士”導彈部隊進駐中國臺灣。這種最大射程超過10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對中國大陸造成了巨大威脅。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br></br>就在臺海局勢劍拔弩張,戰云密布的緊張時刻,1958年7月31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來到北京,與毛澤東進行秘密會談。然而,在與赫魯曉夫的交談中,毛澤東只字未提與中國臺灣相關的任何軍事計劃。《毛澤東和赫魯曉夫會談公報》顯示,中蘇雙方對于反對侵略和維護和平所應采取的措施達成了完全一致的協議。這份公報立刻引起了美國人和蔣介石的關注。就在中蘇公報發表的當天,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表達了自己的嚴重關切,甚至確信解放軍已經具備了進攻中國臺灣的能力。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同一天,蔣介石召集緊急會議。中國臺灣“國防部長”俞大維認為解放軍將在三星期之內進攻,還提供了親自偵察的第一手情報。他坐雙座的偵察機,由駕駛員在前面,他在后面拿著望遠鏡來觀察,他觀察所有中國大陸沿海的炮兵陣地,跟蔣介石匯報,那就是共軍已經完成作戰準備。蔣介石確信中共在得到蘇聯的支持后,將立即對中國臺灣發動攻擊。不久后,中國臺灣“國防部”下達緊急戒嚴令,命令所有軍官進入戰備狀態。預感到危機的蔣介石坐立不安,他親自于8月18日清晨前往馬祖和金門視察。也正是在8月18日這一天,毛澤東再一次提出炮擊金門,并且提出“直接對蔣,間接對美”的方針。此時的毛澤東計劃以炮擊金門的行動,對美國在金門、馬祖的態度上進行戰略偵察。早在4年前,美國同中國臺灣簽訂了美臺“共同防御條約”,但雙方在金門、馬祖的協防問題上產生了分歧。這個美臺“共同防御條約”,它只共同防衛中國臺灣,澎湖,不包括金馬外島的。但是金馬外島如果發生戰爭,美國人援助不援助呢?美國總統臨時決定,條約上沒有規定。在福建前線,解放軍參戰部隊正在加緊備戰,炮兵部隊也已進入陣地。充滿戲劇性的是,8月20日黃昏,蔣介石正是在數十門大炮的瞄準之下,登上了金門北太武山的炮兵陣地,進行視察,他拿起了望遠鏡,瞄向了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沉默許久。 <h3>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h3></br><br></br>幾乎同時,福建前線部隊指揮員葉飛接到了來自北京的緊急電話,要求他立即前往北戴河匯報炮擊金門的作戰計劃。第二天,毛澤東決定依照原計劃,8月23日炮擊金門。福建前線大戰在即,令人意外的是,毛澤東卻要求葉飛留在北戴河。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1958年8月23日,遠在北戴河的毛澤東下令,下午五點半準時向金門開炮。這個關鍵的炮擊時間包含著多重考慮。此次作戰,解放軍的進攻方向由西向東,因此,下午五點半陽光西射,十分有利于解放軍炮兵瞄準射擊,而國民黨軍則處于逆光作戰的劣勢之中。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除此之外,下午五點半也是金門守軍防備比較松懈的時候。五點鐘開飯,吃完飯之后,五點半之后,金門守軍都在外頭遛彎,散步。8月23日下午,參加炮擊金門作戰的解放軍炮兵部隊已經全部就位待命。03:33,這時,金門島上的守軍還不知道,對岸解放軍的數百門大炮早已將金門牢牢鎖定,等待他們的將是數萬發炮彈的猛烈轟擊。<h3><strong>炮擊金門,</strong><strong>命中!</strong><br></br></h3></br>1958年8月23日下午5點過后,作為廈門制高點的云頂巖上,解放軍前線指揮部內緊張的氣氛令人窒息,負責炮兵指揮、時任解放軍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石一宸,正在等待來自毛澤東的命令。與此同時,云頂巖下解放軍的數百門大炮已經做好炮擊前的一切準備,炮口直指金門。<br></br> <p class="ql-block">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p><p class="ql-block">下午5:30,隨著毛主席一聲令下,解放軍炮兵陣地之發出了震耳欲聾的炮聲。數以萬計的炮彈朝金門鋪天蓋地地射擊。</p><p class="ql-block">五分鐘后,金門已是一片硝煙與火海。</p><p class="ql-block">為對金門進行覆蓋打擊,福建前線共有兩個炮兵總群:廈門炮群由31軍負責,以15個炮兵營猛烈轟擊小金門和大擔、二擔;蓮河炮群由28軍負責,集中17個炮兵營,火力急襲金門島,另外增配6個海軍岸炮兵連,控制、封鎖料羅灣。</p><p class="ql-block">8月23日炮擊的第一個目標是翠谷金門防衛部,第二個目標就是敵方的炮兵陣地,包括雷達站。</p> <p class="ql-block">損失最為慘重的是守軍的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解放軍第一批炮彈打到翠谷附近的北太武山上,升起一柱柱白煙。</p><p class="ql-block">炮擊猝然而來,驚慌之中,三名副司令——章杰、趙家驤、吉星文,被密集彈片重創,不久身亡。</p><p class="ql-block">金門都急了,就和中國臺灣用報話機講話,不說別的,就是一句話,慘哪!就光說是慘!</p><p class="ql-block">解放軍炮彈為何對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的翠谷地區一擊致命,造成如此大的損傷?</p><p class="ql-block">原來,解放軍在找到了金門防衛司令部的具體位置之后,為了讓炮彈能更加準確地命中目標,正式炮擊前,解放軍炮兵專門勘察選定了一座高度、坡度與北太武山相仿的山頭進行炮擊訓練。</p> <p class="ql-block">正因為如此,8月23日炮戰當天,解放軍炮兵的炮彈才能像長了眼晴一樣,準確命中位于翠谷的金門防衛司令部。</p><p class="ql-block">胡璉沒有想到的是解放軍第一波炮火就將他的指揮通信線路打斷,其作戰指揮中心和炮兵指揮所、各炮兵部隊都失去了聯絡。</p><p class="ql-block">角嶼島,是廈門周圍距離金門最近的島嶼。當年那場炮戰在這片海灘上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沙灘礁石上依然保留著國民黨守軍還擊后,炮彈爆炸后的裂痕。</p><p class="ql-block">針對守軍的零星還擊,解放軍前線炮兵部隊開始了第二波次的炮擊,將成千上萬發炮彈傾瀉在國民黨守軍尚有還擊能力的炮兵陣地上。</p><p class="ql-block">實際上它沒有還手的余地,主要是挨打的,我們用迫擊炮都是曲射,就扣它那個房子里,不要說打,震都震得沒辦法。</p><p class="ql-block">在解放軍開始炮擊兩個小時之后,天色暗了下來,金門守軍開始搶修各處被毀工事。就在這時,解放軍前線部隊開始了第三波次的炮擊,把正在搶修和滅火以金門守軍打了個措手不及。</p> <p class="ql-block">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截圖</p><p class="ql-block">自敗退中國臺灣以來,金門一直被蔣介石視為防御中國臺灣、“反攻大陸”的橋頭堡。</p><p class="ql-block">金門遭受大規模炮擊當晚,軍方將詳細報告送來,但蔣介石已于22點半按時休息,他并不知道自己一直念念不忘、寄予重任的金門此時損失慘重。</p><p class="ql-block">那么,對于遭受重創的金門,蔣介石究竟做好了什么樣的應對之策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浙大歷史系教授陳紅民講道:第一個就是趕快要增援,另外就是要跟美國方面接洽。蔣介石當時就跟美國方面接洽,希望這件事情能引起美國的警覺,要美國進行援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炮擊金門這出“大戲”,已正式拉開帷幕,它更加跌宕起伏,令人叫絕的傳奇即將上演。</span></p> <p class="ql-block">葉飛上將</p> <p class="ql-block">國家領土完整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底線,即使是蔣介石這個反革命頭子也不例外。這一點不容任何國家勢力的踐踏,美國雖然處心積慮煽動臺獨,最終以失敗告終就是明證。</p><p class="ql-block">我們中國今天在國際上局面大為改善,這是與領導人的睿智分不開的。在中國國力尚有不足的時候,毛主席以過人的智慧在亂局中抓住了關鍵,維護了國家統一,他真不愧是一代偉人。</p> <p class="ql-block">金門守軍將領胡璉</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DZ4eFEDfgSwychkB5e1Mw"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p class="ql-block">1958年國共雙方展開的戰役:金門炮戰,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間,發生于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炮擊為主要戰術行動,因此被稱為炮戰。即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駐金門島臺灣國民黨軍進行的大規模炮擊。</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奉命對國民黨軍金門防衛部和炮兵陣地等重要軍事目標及駛往金門的運輸艦,進行猛烈炮擊,擊斃金門防衛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章杰三個中將,擊傷運輸艦一艘。24日至9月8日,前線陸、海軍聯合作戰,又擊沉、擊傷國民黨軍兩艘艦只,并封鎖了金門。至1959年1月,先后進行7次大規模炮擊和不定期攻擊,并進行了空戰和海戰,共擊沉、擊傷國民黨軍艦艇27艘,擊落擊傷飛機34架,斃傷國民黨官兵7000余人。1979年1月中美建交,自即日起,停止對大金門、小金門、大擔、二擔等島嶼的炮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万源市| 扬州市| 金溪县| 安义县| 海晏县| 体育| 九寨沟县| 七台河市| 古交市| 宽城| 奉化市| 灵川县| 伊金霍洛旗| 梁山县| 天等县| 阿图什市| 曲沃县| 巢湖市| 阳朔县| 亚东县| 浑源县| 黄大仙区| 嘉荫县| 吉水县| 招远市| 临武县| 浦县| 芦山县| 虞城县| 博罗县| 花垣县| 嵩明县| 县级市| 宜川县| 江达县| 小金县| 临桂县| 阜新市| 视频| 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