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親雖然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但是思想中全是新理念。當時村里也有人給父親說:“生活這么緊張,你把幾個女孩子么,為啥一直要供著上學?還不如下地幫你干活,長大了找個好人家嫁了。”也許這是一種善意的提醒,但是,父親心里有數,即便我們都是女孩子,可父親從沒有過偏見,也從沒嫌棄過,看著我們一個個都是他的心頭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讓我們上學,直到上不去才停下來。</p><p class="ql-block">還記得父親曾經說,有個親戚家一連生了三個兒子,老三正好和我同一年出生,于是就來到我家說,讓把我和他家老三換了。后來我問父親為啥沒有換?父親意味深長地說:“我倒也是想一個男娃,只不過想的是自家生的,別人家的男娃再好,在我看來到底不如自家的女娃!”好在那時父親的明智選擇,幸運的我才一直在父親的呵護下開心快樂的長大,直至相互陪伴著父親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末,二姐、三姐、四姐她們相繼完成了學業,雖然沒有成才,但當時在村里,像我家這樣孩子多經濟又困難的家庭,能夠讓孩子們都讀完高中的確是數一數二!然而這一切都源于一個吃苦耐勞、勤儉智慧、持家有道、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平凡的父親!</p><p class="ql-block">四姐生來個子高,力氣大,和大姐就是莊稼地里父親的好幫手,二姐三姐打工掙錢貼補家用,這樣,父親的生活重擔卸下了一大半,于是在一九八九年,家里蓋了一座大新房子。從此,姐姐們再也不到鄰居家去借宿了,再也不用在廚房地上的麥柴里睡了。</p><p class="ql-block">九一年秋季,我考進武山縣第一高級中學,父親高興之余,更多的是擔憂,怕我受凍,怕我不會做飯吃壞肚子,怕我被人家娃欺負,臨行前叮嚀萬千:“做飯時多倒點水,多煮半天,千萬別生吃,要不然會吃出病來;把里面穿的線衣線褲各帶兩件,日子多了就換洗一下;閑暇時多看書,好好學習,盡量不要和人家娃一起說閑話,免得說出是非;沒錢了就捎個信,鄰居家你姑姑在一中當老師了,她常回家來,我就給你帶些;生病了就去縣醫院你姨夫跟前看看,別拖;下雨了就加一件衣服,不然會感冒的;等冬天了,就回一趟家,你媽會做好棉衣棉鞋等你的……”要去學校的前一天,父親就沒去干活,在家給我邊收拾東西,邊婆婆媽媽的說了好多好多,生怕我在外面受委屈。那個場面那些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句句入心,永生難忘!父親在外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在家是心細如娘一絲不茍的責任人,是我的靠山,是我的一片天!難怪有一首歌唱道:“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自從父親走后,我每次哼起這首歌,忍不住淚水就奪眶而出!</p><p class="ql-block">時光如梭,光陰似箭,高中三年稍縱即逝!回想那三年,回一趟家來回車費要七元錢,夠我在學校生活十天,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回家的。幾乎一學期就只回一趟,每每到家,父親總是等得火急火急的,叮嚀母親做我最愛吃的飯菜,吃飯間,總有說不完的話題。</p><p class="ql-block">接下來的幾年里,父親把農業生產的重點放在了瓜果蔬菜上:栽了兩畝多蘋果樹,建起了蔬菜大棚,每年夏天種一畝西瓜。春天修理果樹打農藥施肥,培育西瓜苗,夏天西瓜的壓蔓工作只能在炎炎烈日下進行,因為太陽曬蔫了的藤是比較柔軟,壓蔓時很少會被弄斷。每次西瓜地里回來,父親總是汗流浹背,面紅耳赤的。農歷七月初,麥子收割上場,開始打碾的時候,西瓜就成熟了。山里人農活太忙,顧不上趕集,于是,父親經常是趕著馬車把西瓜拉到山上,換成麥子,然后就把麥子糶了,這樣既方便了山里人,家中經濟收入也略微好點,可以說是兩全其美,互惠互利。長這么大了,吃過的西瓜不計其數,總感覺唯有小時候吃的父親種的西瓜最大最甜最爽口!</p><p class="ql-block">最美不過八月金秋!紅彤彤的蘋果黃燦燦的梨爬滿了樹枝,壓的每一棵果樹都喘不過氣來,進得果園,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吃個夠:紅元帥、黃元帥、大國光、金蘋梨、香蕉梨,無論哪個品種,都是沁心脾的香甜。論起口感,我覺得是最香不過黃元帥:皮薄肉厚個頭大,水分足,酥脆香甜略帶點酸味,兩顆就足足有一斤,一般人一顆就足夠了。豐收季摘蘋果,每年都有四鄰八舍的來幫忙,摘完后父親都要給他們每人送一背篼,因此鄰里鄉親都是很樂意給我家幫忙的。</p><p class="ql-block">農歷九月,蘋果摘完,能賣的賣了,賣剩的全下地窖,接下來就開始搭菜棚了。那時村里種溫室大棚的就父親和兩個關系很好的叔叔,每年都是合伙干活。清理柴草、挖地、施肥、灌水、上膜,這一系列活大概要二十天左右才能干完,韭菜直到臘月八前后才能上市,一斤可以賣上一元八九,好一點能賣兩元錢,到大年三十日有時還能賣上三元。</p><p class="ql-block">自從果園有了收入,父親種上了溫室大棚后,家里的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父親不僅給我們買了一輛“東方”牌自行車,每年過年都還要添置一些新物件,我和妹妹也都有新衣服穿著去看大戲了,水果糖、瓜子、橘子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了,家里也有了喜笑聲、鞭炮聲。</p><p class="ql-block">這一切都是父親勤勞節儉、不辭辛苦、努力奮斗的結晶,穿在身上,吃在嘴里,甜在心頭!解決溫飽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只能滿頭大汗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往前走,足足走了十來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0日,紫燕南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包小紅,字慶平,女,漢族,生于1972年7月,甘肅天水武山人,1994年7月,畢業于武山縣第一高級中學,后自學成醫。在祖父的熏陶下,自幼愛好文學書法。</p><p class="ql-block">?</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开化县|
蒙自县|
新河县|
桃江县|
长顺县|
日照市|
庄浪县|
甘孜|
汨罗市|
子长县|
克山县|
桑植县|
巴东县|
东城区|
白沙|
井冈山市|
抚顺市|
陆良县|
丰都县|
安化县|
左权县|
木里|
高碑店市|
廉江市|
元谋县|
祁连县|
崇文区|
昌吉市|
中超|
托克托县|
射阳县|
福州市|
荆门市|
石首市|
南澳县|
汕头市|
久治县|
始兴县|
肇东市|
江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