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位退伍老兵的大愛情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辛愛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戴建新是一名退伍老兵,曾參加過廣西中越邊境作戰。退伍后供職于涿州市民政局救助站,兼任涿州市文聯副秘書長。在抗洪救災中,他救助受災居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戎裝雖解,軍魂猶在”的初心和使命,彰顯了一位退伍老兵的大愛情懷。</p><p class="ql-block"> 7月31日下午五點左右,連續三天三夜的強降雨,以及來勢兇猛的洪水,把坐落在涿州城西北街北拒馬河畔的樂亨小區變成了一片汪洋,汽車被淹,沒有及時轉移的一樓居民面臨著生命危險。因樂亨小區和拒馬河只隔著一道鐵柵欄,是涿州市受災嚴重的小區。</p><p class="ql-block"> 戴建新下班歸來,看到小區院內洪水已經到了齊腰深,情況十分危急。災情就是軍情,老百姓的呼救聲就是命令。他作為一名從廣西中越邊境參戰退伍回鄉的老兵,迅速地從車上取出救生衣,拿出充氣救生艇,在小區受災第一時間迎著湍急的洪水,劃著充氣艇進入小區,小艇剛進小區院內,就被迎面沖來的洪水沖得直打轉轉,船槳也被折斷。在這危急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跳進洪水中拖著充氣艇挨門挨戶大聲喊話:“喂!一層家里有人的,趕快出來,我來接你們到安全地帶。”此時,一層有位居民的呼救聲在他的耳旁響起:“我在幾號樓,幾單元,快來救我!”他順著呼救聲看到了一位老人,正扒在窗戶邊喊“救命。”他迅速把小艇拖到單元門口,把老人家接上小艇,趟著混濁冰涼的洪水,艱難地拉著小艇把老人送到小區高層的臺階上。這時候,城西北街居委會干部沙振中同志,是參加過老山前線戰斗的退伍老兵,他帶領著居委會其他幾位同志拉著兩只橡皮艇也趕來救援。當沙振中看到戴建新一個人吃力地拖著一條小充氣挺在救人時,向戴建新一邊招手一邊高喊:“老同學,別著急,我來幫你!”說著迅速來到戴建新的身旁,他倆一邊拖著小艇一邊向樓里呼喊。洪水在不斷地上漲,搶險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他倆和其他幾個救援人員爭分奪秒的和洪水賽跑。</p><p class="ql-block"> 戴建新心急如焚,但他很快平靜下來,于是,就在小區微信群里發出了救援消息,告訴大家沒有轉移出來的居民,可以在微信群里發出呼救信息,寫清樓門單元號,以及被困幾個人。消息發出后,就收到了十多條求救信息,這樣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p><p class="ql-block"> 戴建新的腿因當年參戰時在貓耳洞受了風濕,成了老毛病,平時就怕受涼受潮,現在也開始劇烈疼痛,他忍著傷病的痛苦,在水中浸泡了一個多小時。水淹沒了一層的窗臺,院內的洪水已經到了胸部,充氣小船被鋒利的尖銳樹杈劃破,他的腿被刮傷了一條口子,鮮血直流,一陣鉆心的疼痛,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往下落。輕傷不下火線,這就是曾經當過兵的軍人,他強忍著疼痛,蹣跚地繼續前行。在他的帶領下,大家齊心協力,終于把被困在小區七棟樓里的十多位老人和孩子救出,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此時,他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p><p class="ql-block"> 退伍不褪色,軍魂伴他行。據了解,之后,他慷慨解囊,再獻愛心。他自費采購礦泉水和食品送給救援隊,為小區重建購買了鐵鍬等急需物品,總共捐獻的物資,價值2000多元。他還主動協助有關人員安置災民。他的大愛情懷感動著救援隊員和小區的每一位居民。</p><p class="ql-block"> 8月14日,樂亨小區物業負責人沙猛,小區業主委員會張紅濤和部分被救災民代表,來到民政局為戴建新送來了一面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面對錦旗和感謝信,戴建新謙虛地說:“確實不用感謝,這是我作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民政職工應有的責任和擔當。”</p><p class="ql-block"> 這擲地有聲的語言,這發自肺腑的心曲,正是一位退伍老兵高尚心靈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朱 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水啦。”</p><p class="ql-block"> 水是生命之源,小區供水了,千家萬戶為之雀躍。</p><p class="ql-block"> 暴雨后,洪水給人們帶來的不便,正在逐步改善。部隊官兵日夜奮戰,道路通暢,淤泥退場。滯留安置點的群眾紛紛返回家園,對口支援的各縣市人員、車輛、機械設備、醫療物資紛紛走進受災的村莊,清理,搶修,安裝,救護。</p><p class="ql-block"> 洪水流過的大地,像傷痛壓在現場每個人的心上。忘了防護服的悶熱,消毒機隆隆作響。粘上淤泥的雙腿,皮膚塊塊潰瘍,黨員們默不作聲,官兵們一聲不響,勞動的鐵鏟不曾停歇,累了倒頭躺在路邊上。</p><p class="ql-block"> “你那里怎樣?”“家鄉受災是否嚴重?”“需要什么物資?我給你送過去。”電話,微信,人來人往,自從暴雨來臨,我們的生活牽動著太多親人朋友和社會好心人士的心房,問候的熱情托起希望,救援的義無反顧讓生命變得堅強,不留名的悄聲到訪,捐贈的物資填滿空場!</p><p class="ql-block"> 承受苦難的鄉親們,熱淚盈眶,愛的種子從來沒有在生命荒蕪處離場。</p><p class="ql-block"> 自從天氣預報有大雨,險情當前,黨員們紛紛挺身而上。學校變身安置點,遠離河道的村莊也是附近鄉親們災難來臨時的避風港!黨員干部組成先鋒隊,巡視水情、通報安置情況、晝夜不停、二十四小時在崗。</p><p class="ql-block"> 洪水漫過,全國各地太多的救援隊奔赴現場,救援刻不容緩。暫處平安地的人們,不忘感恩英雄們,提供餐飲,捐出衣被,米面油鹽,志愿者們迅速到達現場,洗菜做飯,為的是讓忙碌的救援人員喝上一口熱湯。</p><p class="ql-block"> 洪水傷害了大地的筋骨,卻傷不了人們的血脈相連。凝成一股堅強的力量,足以抵擋自然帶來的創傷。</p><p class="ql-block"> 洪水褪去,工作人員迅速到崗,清理垃圾,為更多人復工、學生復學做好準備。勞動的現場,人總是越來越多,本單位的員工、安置點的群眾、自發到來的志愿者,沒有寒暄和客套,眼神傳遞著默契與力量,被汗水沖洗過污泥的臉頰,散發的熱情給予伙伴鼓舞,疲憊的身軀再次充滿堅持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水,電,燃氣逐漸運轉正常,工作人員的午餐都在現場,災后的修復重建緊鑼密鼓,大家都在默默付出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雨后天晴,正午的太陽照在身上,來不及擦去汗水,心里靜靜眺望遠方:家園,還在,明天,會更好!因為有你,有我,有他和她,有你們、我們還有他們匯聚的力量。當淚水不停打濕眼眶,內心總有個聲音激蕩——血濃于水,當八方的力量匯集,就沒有療不了的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邢臺馳援的“排水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李博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一種品質閃耀本色,有一種情懷溫暖人間。堅守、擔當、奉獻,讓范陽古城沐浴愛的春風,以堅強力量重建美好家園。</p><p class="ql-block"> 按照河北省住建廳調度安排,邢臺市城管局市政維護中心排水支援隊伍一行6人攜帶兩臺液壓抽排設備(總抽排量900立方米/小時)于8月5日13時許抵達涿州,支援涿州市城區排水工作。</p><p class="ql-block"> 邢臺市排水所6位“排水兵”從8月5日來到涿州,就馬不停蹄地投入緊張工作。先后為受災嚴重的萬科城際之光、孔雀城、涿州中學、特教學校、中膠人才家園等地的地下車庫、地下室等處抽排積水。 </p><p class="ql-block"> 抽水排水是臟活累活,他們顧不上抹一把汗水還是泥水;渴了餓了,喝一口礦泉水啃一塊兒干面包。所長劉仁杰說,只有早日把積水抽干,才可以恢復正常水電,人們的生活才能恢復正常。為此,6人排班,晝夜不停地干。特別是夜晚,實在太困了,劉仁杰想了個辦法:3人一組,一組抽水工作,另外一組到車上睡一會兒,然后換班兒,如此繼續。截至8月9日人民網報道時,總排水量已達5.3萬余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這六個排水兵就這樣堅守了半個月,默默無聞,踏實苦干。隨著一個校園一個社區通上了正常的水電,百姓能夠有序便利的生活,他們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當我得知這些情況,想組織幾個志愿者去看望一下的時候。所長劉仁杰給我回復微信:“您不用麻煩了,這邊是行政審批局給我們保障用餐,其他的便利食品我們也還有很多。您就別準備東西了,天氣熱我們也沒辦法保存,壞了就浪費了,您就過來咱們見個面,您看看我們目前的狀態,心理踏實就行,別的都不用。不是跟您客氣,我們是來搶險支援又不是來做客的,條件艱苦點都預想到了,也做了充足準備,累也就累這幾天的事,回邢臺該干嘛干嘛什么也不耽誤,但是您和當地的群眾可能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和更多的精力來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你們才是更需要幫助和支持的人。”</p><p class="ql-block"> 這是多么高的素質,這是多么樸實的情懷,這是多么溫暖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我必須去看看這幾個小伙子,我要帶去我心里的敬仰,帶去涿州人民的感恩,帶去我們眾志成城共建家園的決心和信心。</p><p class="ql-block"> 當我們一行五人到達中膠人才家園,正在工作的劉仁杰和另一位同事不顧滿手泥水跑過來和我們緊緊握手,這是情意的相通,這是力量的匯聚,這是大愛的綿延。</p><p class="ql-block"> 感謝你,千里馳援,默默堅守,辛勤奉獻;感謝你,忠義涿州不會忘記,堅強涿州必會奮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大愛擔當 忠義久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抗災志愿者郭美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李博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災面前,我真的感到自己的渺小,我就覺得我還是要長本事,我只有更強大,更有能力,我才可能幫助到更多的人。”這是郭美利滿含熱淚的“傾訴”。</p><p class="ql-block"> 實際上從7月31日水災至今,忙碌的腳步一直未停,她已經做了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作為三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為了發揮更多更大的作用,她組織了三國文化研究會志愿者服務隊。此后,這面天藍色的小旗就飄揚在涿州各地,那最艱難、最需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8月2日—4日,她在觀云便民市場做志愿者,負責為全國來的志愿者做登記、領物資、調度住宿。她不怕繁瑣,不畏炎熱。</p><p class="ql-block"> 8月4號下午,她去馮村慰問,準備村民生活急需用品,捐贈物資。她不畏途險,不惜錢財。</p><p class="ql-block"> 8月6日,她帶領三國文化研究會志愿者服務隊去鋼研裝卸物資、登記物資;8月7日與四名志愿者一起去貨場路卸救援物資。她不怕吃苦,不懼勞累。</p><p class="ql-block"> 8月7日,她親自去華陽路物探中學慰問武警戰士;8月13月她帶領三國文化研究會志愿者服務隊去一中慰問,帶北京熱心市民去高新幼兒園慰問武警戰士;8月14日去中膠人才家園慰問邢臺排水救援隊。她自備物資、不言得失。</p><p class="ql-block"> 8月18日,她帶領幾名志愿者去老袁花藝幫助清淤。天氣悶熱,淤泥滿地,味道難聞。一鐵鍬一鐵鍬的鏟泥,一句話一句暖的鼓勵。她不怕臟累,與“花”共舞。當花園初見成效,花兒漸露笑容,那是最美的綻放!</p><p class="ql-block"> 這是無言的記錄,這是永恒的堅守;這是平凡的奉獻,這是偉大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總有一種付出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情懷讓我們難忘。在千年范陽古郡,三國文化之鄉,郭美利以柔韌而堅強的臂膀扛起了一種責任,以真誠和奉獻譜寫了一曲忠義大愛的美麗篇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西峡县|
贵州省|
循化|
崇州市|
施甸县|
穆棱市|
民权县|
汶川县|
长治县|
兴隆县|
长泰县|
潢川县|
沙洋县|
军事|
洪湖市|
留坝县|
南宫市|
巴彦县|
龙川县|
曲水县|
永靖县|
寻甸|
徐汇区|
丽水市|
莆田市|
阜宁县|
修武县|
达尔|
固镇县|
科技|
云浮市|
山东省|
太湖县|
壶关县|
志丹县|
平湖市|
玉田县|
若尔盖县|
上栗县|
怀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