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書者,述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以載道,以寄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以解惑,以明智。</b></p><p class="ql-block">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為了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培養教師的閱讀習慣,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永城三中開展了2023年暑假教師“共讀一本書”活動。</p><p class="ql-block"> 七、八、九年級政治備課組根據學校工作安排,集思廣益選擇共讀書目,制定閱讀計劃,在共讀過程中老師們更是組成了親密的閱讀共同體,度過了美好又充實的閱讀時光。</p> 共讀書目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共讀書目:</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幸福比優秀更重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作者:</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李鎮西</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內容簡介:</b>本書是李鎮西老師教育實踐與思考的匯集,是日常筆耕不輟的碩果,涵蓋教師專業成長、師生關系協調等方面內容。他在書中倡導“幸福比優秀更重要”,認為“優秀”教師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機遇甚至人際關系有關;但幸福的教師有千千萬萬,而且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我們自己。</p> 共讀計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23年七年級政治備課組暑期共讀《幸福比優秀更重要》計劃 </b></p><p class="ql-block">第一輪 平和心態</p><p class="ql-block">主備人:金美玲</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20—7月24日</p><p class="ql-block">第二輪 向我看齊 </p><p class="ql-block">主備人:杜玉志</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25—7月29日</p><p class="ql-block">第三輪 引領成長 </p><p class="ql-block">主備人:朱士英</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30—8月3日</p><p class="ql-block">第四輪 校長現場</p><p class="ql-block">主備人:劉影</p><p class="ql-block">時間:8月4—8月8日</p><p class="ql-block">第五輪 編織童話</p><p class="ql-block">主備人:董翔宇 黃宇洋</p><p class="ql-block">時間:8月9—8月13日</p><p class="ql-block">第六輪 師生之間</p><p class="ql-block">主備人:井前進 李永剛</p><p class="ql-block">時間:8月14—8月18日</p><p class="ql-block">閱讀形式參考如下??????:</p><p class="ql-block">1. 每一期的主備人用語音形式推送好的段落分享到備課群,其他人也可以分享自己關于這一章節的心得與體會。</p><p class="ql-block">2. 分享讀書心得或筆記。可以拍照片,也可以拍視頻。</p><p class="ql-block">3. 用美篇記錄讀書的碎片化過程,還可以曬出圈畫的文字或者書旁的批注。</p><p class="ql-block">以上形式任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23年暑假八年級道法組共讀一本書讀書計劃</b></p><p class="ql-block">第一,內容:序 平和心態</p><p class="ql-block">領讀人:李亞珍</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20--23日</p><p class="ql-block">第二,內容:向我看齊 </p><p class="ql-block">領讀人:魏松</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24--28日</p><p class="ql-block">第三,內容:引領成長 </p><p class="ql-block">領讀人:曹晴</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31--8月4日</p><p class="ql-block">第四,內容:校長現場</p><p class="ql-block">領讀人:王晗</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7--11日</p><p class="ql-block">第五,內容:編織童話</p><p class="ql-block">領讀人:趙弟</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14--18日</p><p class="ql-block">第六,內容:師生之間,</p><p class="ql-block">領讀人:陳然</p><p class="ql-block">時間:7月21--24日</p><p class="ql-block">要求:</p><p class="ql-block">每人把每天的讀書筆記或心得或讀書錄音發到該小組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九年級政治備課組共讀一本書閱讀計劃</b></p> 整體理念 <p class="ql-block"> 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一如既往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是教育的故事,更是生命的故事。書中通過“平和心態”“向我看齊”“引領成長”“校長現場”“編織童話”“師生之間”六個板塊,分別從心態、教師自我發展、學校的引領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用生動案例的形式,以潤物細無聲的敘述,闡述著“幸福比優秀更重要”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李鎮西老師講述的故事很平實但卻很容易引起共鳴,不禁讓讀者問自己:“是否還保持著最初的童心”“當你取得一點點成績的時候,你能不能時時告訴自己請謙遜一點”“你是否在享受教育”“當你遇到了不公平或是不被理解時,你能適時適機地寬容與妥協嗎?”……在他眼里,“幸福比優秀更重要”,這是對自己的尊重,對學生的尊重,更是對教育的尊重。</p> 共讀分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書如畫 ,閱讀如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打開一扇閱讀的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開啟愉快閱讀之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場以閱讀為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學習為伴的讀書分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這里如約而至</p> 七年級政治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課堂的魅力就是教師的魅力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 class="ql-cursor">?</span>心得體會 </b></p><p class="ql-block"> 金美玲 2023.7.25</p><p class="ql-block"> 我們要不斷研究自己的課。把每一堂課都當成校長要來聽課,教研員要來聽課,當成賽課等等。這樣,你備的課一定格外認真,天天如此,堅持數年,你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有提高。一堂好課,會讓學生覺得時間過得很快,盼著第二天還想上。</p><p class="ql-block"> 一堂課上完后,還可以詢問學生,讓他們做出簡單的評判,或長處或短處,這也有助于自身的成長。畢竟我們上課是給學生上課,應該以學生為主導中心。</p><p class="ql-block"> 課堂魅力:學生愛聽,充滿情趣。如沐春風,吸引力強。教師常琢磨好開頭好結尾,多和學生交流,及時應變突發事件。</p><p class="ql-block"> 課上得好不好,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最是能體現出來。但是寫課后教學記(教學反思)更重要。教后記兩點:一是學生的閃光點,當孩子學習全神貫注的時候會超過水平發揮,往往超過我備課時的所思所想,這是孩子創造的火花,我就會把它記錄下來。二是記自己的不足。不管備課時候多么認真,但是當孩子的主動性發揮出來后,就會發現自己的準備總有這樣的漏洞,這樣長期下來就掌握了教與學的規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暑假共讀:《幸福比優秀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時間:7月25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分享人:杜玉志</b></p><p class="ql-block"> 李鎮西老師提出“幸福比優秀更重要”其中所傳遞的意蘊是,一個人不斷地追求自我存在的優秀,但任何優秀的實踐,都需要不斷地回到自我本身,回到自我生命的充實與愉悅,即回到自我人生的幸福體驗。惟其如此,這樣的優秀才是建基于自我生命的,因而是真實的而非表演性的,是可以憑借自我生命的幸福實踐而持久堅持的,而非為了取悅于人,以致弱化了自我在教師生涯實踐中的存在,因而無法長久堅持。</p> 八年級政治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讀李鎮西《幸福比優秀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趙弟</b></p><p class="ql-block"> 我從教三十多年了,每個工作日都異常的忙碌,在忙碌中有喜悅、有抱怨、有滿足、有無助,時間長了有種職業倦怠感。</p><p class="ql-block"> 假期我讀了李鎮西著的《幸福比優秀更重要》這本書,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要學會寬容,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既然每一個人都不完美,這個每個人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孩子。就是說自己也需要別人的寬容,孩子也需要老師的寬容。如果人人都不寬容,那沒有一個人能夠在這個世界上正常地生存一-更不要說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用寬容做好自己的工作,用寬容經營好自己的家庭,用寬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用寬容讓自己快樂起來。我們放平心態,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欲則寬。對人寬容對自己寬容讓彼此都能開朗愉快地生活,或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p><p class="ql-block"> 寬容是一種愛,寬容能增添內心的“幸福度”,像一種鎮靜劑。幸福就是當別人欺負你,你原諒他,讓他快樂,那你也會感覺很幸福。一個人之所以幸福,不是他得到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海納百川,靠的是寬容的心胸,因為寬容,所以幸福。特別是自己身為一</p><p class="ql-block">名教師,每天幾乎都和孩子們在一塊兒,課堂上給他們傳授知識,課</p><p class="ql-block">間關注他們的活動安全,課下還要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性格。淘氣的孩子總是課堂制造些麻煩或課外闖點小禍,讓老師不省心。有時,真的被這些小家伙鬧得心煩,對于他們無視紀律,我發過脾氣,大聲吆喝,訓斥。通過讀這本書,我進行了深刻反思:他們只是一個個十三四歲的孩子,他們的世界單純而可愛。我們不能過高的要求他們,要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時間。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寬容他們,把寬容轉化為對他們的愛與信任。這是我們老師應具備的品質,也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時間:8月8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共讀書目:《幸福比優秀更重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領讀人:王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感悟:第四節——校長現場</b></p><p class="ql-block">鎮西老師愛學生而不濫愛,有童心而非幼稚,因為他還有一種難得的獨立思考的特質與理性精神。李鎮西向像老師們提出了“幸福比優秀更重要”,其中所傳遞的意蘊就是,一個人不斷地追求自由存在的優秀,但任何優秀的實踐,都需要不斷地自我本身,回到自我生命的充實與愉悅,即回到自我人生的幸福體驗。在校長現場的7個文段里,字里行間認識到教師的價值在于我們自身,在于我們自身所抵達的教育的高度。《幸福比優秀更重要》這里的“優秀”至少有兩個含義:一是我們做的工作相對比別人出色一些,二是指我們獲得的各種榮譽稱號。由此看來,“優秀”是相對而言的,總要和別人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人們潛在的功利心會被喚醒,會漸漸失去從容自如的心態,也就會失去教育的幸福。此外,“優秀”也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要靠別人評比,為了榮譽,人們不免要關注教育以外的人和事,“身被名縛,哪來自由?心為形役,何言幸福?”如果說在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里,領導正直,同事善良,評價科學,程序公正,由于業績突出,各種榮譽紛至沓來,優秀的老師一定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所以不必用堆疊的榮譽來證明教師的成功,教師的光榮就印刻在歷屆學生的記憶里。用心帶給別人溫暖與幸福,自己也必定會感受到溫暖與幸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讀《幸福比優秀更重要》摘抄</b></p><p class="ql-block"> 每一個人都有著獨特的優勢,同時又都不完美,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有了互補的可能;每一個人都個性鮮明,這個世界才豐富多彩。心中裝著天使,眼前一片光明;心中裝著魔鬼,眼前一片黑暗。當你用“理想”去苛求“現實”時,你會時時感到沮喪;但當你適當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追求,你會覺得人生道路其實還是很寬的。寬容,是對別人言和;妥協,是與生活共贏。樸素最美關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之上享受童心當好老師。 有人說我是“虛心”,我說我是“心虛 ”,......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為我們服務的勞動者,這是教養,也是文明,但尊重不等于一定要感恩。我對學生好,-----這里的“好”無非就是工作認真負責之類,這都是我的職業本分,是我應該做的,是學生的家長花錢買我的勞動;但學生對我的好才真是純碎而高尚的,因為他們沒有義務一定要對老師“好”。而我對教育遠遠沒有達到超功利的狀態,比如我依然要靠教育謀生。</p><p class="ql-block"> 堅守教育信念是對的,但不是為了什么優秀,而是自己的快樂。別在意優秀不優秀,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因為幸福比優秀更重要。身被明縛,哪來自由?心為行役,何言幸福?幸福,源于心態;不幸福,也源于心態。不要老覺得自己最不幸,不要老覺得自己遭遇的最不公平。放眼整個社會、整個國家,更多的人比我們更苦更累。我經常對老師們說:“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職業不滿意,其實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改變職業,要么改變職業心態!”教育:我永遠的初戀情人。教育:關注每一個人。</p> 九年級政治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暑假共讀7月25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領讀人 :李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得失寸心知</b></p><p class="ql-block"> 李鎮西老師在對一節語文公開課的回顧過程中,從課前準備、教學過程、課后評價、課后總結和反思的中,對這次公開課進行了深度的剖析,然后表達了對語文公開課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真正把學生放在心里,而不要把評委和聽課老師放在首要位置,要著眼于學生怎么學,而不是評委及聽課老師怎么看。</p><p class="ql-block"> 備課的全部心思要放在如何組織學生研讀課文,如何展開交流,如何學習課文的可學之處?而不是絞盡腦汁的設計,多么“別開生面”的開頭,多么“震撼心靈”的高潮。多么“耐人尋味”的結尾。成功的標志是學生是否走進了課文并有收獲,而不是讓評委覺得“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備課時,教師當然要深度研讀課文,思維越開闊越好,甚至有些批判性思維也無妨,但課堂上一定要有所克制。學生當然也需要引領與提高,他們的思維也需要教師的拓展與深化,但這必須以尊重學生為前提,循循善誘,巧妙引導。</p><p class="ql-block">老老實實的上語文課,語文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但語文課不是“文化講座”,不是“生命教育”,一切自以為“獨到”“深刻”的“挖掘”與“一針見血”“鞭辟入里”都不過是老師的自言自語。</p><p class="ql-block"> 這些也是值得我們每個老師認真思考和研究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暑假共讀7月27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領讀人:吳麗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破除不讀書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 一個人的閱讀應該是近乎本能的內在需求,因為我們是人,人就有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一刻也不能沒有情感和思想的滋養,這些人文養料主要來自閱讀書籍。</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你的內在需求,并養成了習慣,再忙都有時間去做或者說永遠會有時間。</p><p class="ql-block"> 讀書追求學以致用是對的,但是不要指望讀每一本書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需要一些非功利的閱讀。人之為人在于精神,而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盡可能完整而完美的建構無愧于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精神世界。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p><p class="ql-block"> 讀書應該是一件讓人快樂的事,當然這里的快樂不是淺薄的開心,也包括“思考”的幸福,真正的教育經典名著是平易近人的,比如孔子的《論語》,盧梭的《愛彌爾》,馬卡連柯的《教育詩》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等,這些經典中,有敘有議闡述了自然教育的思想,蘊含著教育家的教育機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p><p class="ql-block"> 書籍浩如煙海,我們時間有限,讀書應該有所選擇,建議讀教育報刊,人文書籍外,還要讀學生喜歡讀的書,讀這些書,我們可以了解學生在關注什么,這是走進學生心靈的一條有效途徑,同時讀這些書也能使我們保持一種永遠年輕的心態,和孩子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共同情懷,這是教育不可缺少的前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暑假共讀8月7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領讀人:陳秀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師生之間》讀后感</p><p class="ql-block"> 讀李鎮西老師的《師生之間》(四)教育:關注每一個人,是李鎮西老師在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討會上的演講內容。首先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談起,讓每一個從自己身邊走出去的人,都擁有幸福的精神生活。對比當今中國的教育實際,指出蘇霍姆林斯基眼中的人,決不是少數有可能成為科學家、藝術家等名人的天才少年,更包括未來只能成為普通勞動者的孩子。如果只盯著學生獲得這樣和那樣的大獎,是否考上清華北大,而忽略了無數善良勤勞、富有智慧的普通勞動者,這是教育的悲哀。緊接著,李鎮西老師從謝絕來自己學校參觀談起,因為希望學校能夠安寧,能夠樸素,保持學校清凈的環境。在展示自己學校的幾張圖片中,談到自己老師的了不起,他們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失地農民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孩子,自己的老師卻陪伴著他們成長。學校的校訓“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 一個教育者,應該感受美的情懷,應該從最普通的地方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在自己的校園里,就是突出普通的人,普通的老師和學生,而不是把眼光只盯著那少數天才孩子。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有用,就是把孩子培養成善良、有人性的人,有這些特質的人,是人類進步的條件。要培養孩子的善良,尤其要培養孩子的一顆柔然、敏銳而細膩的心。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寫到“我總是認為,一個最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要教兒童用心靈去認識世界,用心靈去了解別人。……”。這才是真正富有人性的教育!如此細膩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接下來李老師談到什么是“最優秀的學生”,指出只要你善良、正直、勤勞、你就是我最優秀也最令我自豪的學生。</p><p class="ql-block"> 李老師心中最優秀的學生,善良、正直、勤勞、睿智……是大樹就頂天立地,是小草也茁壯成長。這樣的學生,每一步腳印都很堅實,每一份工作都會敬業,每一個日子都很充實。李老師希望從自己的身邊走出去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讀完這篇文章,更簡單了一個想法,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p> 共讀收獲 <p class="ql-block"> 學會和自己和解,把那些挫敗的、難堪的、悲傷的都當成歷練的墊腳石,不再計較得失,只是在乎成長。對于教育而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如何在成長路上奮力前行遠比拖著學生走到終點,更加有價值有意義。</p><p class="ql-block"> 幸福比優秀重要,優秀是用別人的眼光看自己,幸福則是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保持健康快樂的心態,堅持從內心出發,保證內心的平和,寬于待人、嚴于律己。</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牟定县|
衡水市|
龙海市|
安西县|
宁南县|
瑞金市|
鹿邑县|
甘德县|
始兴县|
长岛县|
时尚|
休宁县|
中西区|
安阳县|
肇庆市|
福泉市|
安仁县|
绩溪县|
汉寿县|
南漳县|
元谋县|
安乡县|
秦皇岛市|
屏南县|
常山县|
抚州市|
五台县|
龙口市|
安图县|
颍上县|
泰来县|
福海县|
铜川市|
大冶市|
井冈山市|
新宁县|
洮南市|
库车县|
淮滨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