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3年元旦一大早,我收到黃老師夫婦發來自制賀年片,幾行文字映入眼簾:許久未見,甚念.寄上我自制的民俗年畫式樣的賀卡,衷心祝福你快樂,幸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黃老師高齡八十有二還惦記著學生,恩師之舉頓時讓我汗顏、感動落淚。時隔數年,記憶猶新。</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文革后期的1973年春,我幸運上了雨金高中。開學不久,參加了學校召集的新生通訊員會,主持是黃復老師,他,個子高大、儒雅隨和,國字臉,年齡四十開外,標準普通話和藹可親。他鼓勵大家多看書、勤投稿,從此我們師生結緣。黃老師生于1932年5月22日,原籍江蘇宜興,49年6月在共青團北京市委工作,58年來陜西,64年在臨潼教育部門工作。夫人張老師在北田鄉學校教書。黃老師負責雨金中學教務處工作、兼管校宣傳隊、廣播室等,在師生眼里他是個多面手、能人,擅長文藝,手風琴拉的特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周后,黃老師讓我和同班同學黃亞美去辦公室,進門便給一篇短文讓用普通話誦讀。天神!昔日我的語文老師講課都是秦腔,學生哪會京腔。師命難違,文中出現“魑魅魍魎”一詞,我倆大眼 瞪小眼都不認識。黃老師耐心給我們講了發音及詞意,并鼓勵、消除我倆為難情緒。沒辦法我硬著頭皮,絆絆磕磕讀了一段,亞美普通話基礎比我好些。黃老師說:看過你倆的升學卷,校廣播室需要在新生中選兩個廣播員。廣播室在文革時期是重要宣傳陣地,我百思不解。亞美父親雖是日本人,但她是共青團員還是班上學習委員。把自己的社會關系刨幾遍,硬是連個團結的對象都沒有,但我還是稀里糊涂進了廣播室。次月,班主任閆治忠老師悄悄告訴我,校教導處馬福云主任查過我的升學檔案,直言社會關系復雜,我感知到黃老師的壓力和良苦用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為了不誤開廣播,黃老師請示校領導后,我們搬到整潔的廣播室(學生宿舍是大通鋪)居住,黃老師多次提醒我們按規定操作電器設備。有個周六中午正播放歌曲《揚鞭趕車送糧忙》,學校突然停電,我們忘記關電源就急匆匆離開回家。周日下午返校,發現電唱機罷工!原來周六晚電來了機子長時間運轉導致發熱燒壞。這下闖下大禍,我們害怕極了,黃老師沒有責備、批評,借來自行車急忙帶著電唱機,搭船過渭河到三十里地的縣城去修理,第二天清晨老師趕回學校,嘹亮的歌聲照常響起,事后老師教育我們做事一定要小心謹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文革中有好多書禁止閱讀, 有次上晚自習 ,我在桌斗下偷看小說青春之歌,被檢查紀律的黃老師發現收走,忐忑不安的我已準備接受嚴厲批評,沒想到黃老師提醒:看書要分個場合、時間,別讓人說事后來幾次黃老師幽默風趣的開玩笑說我中毒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老師對黃土高原的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75年元旦社論發表了,師生都在學習,黃老師問:社論學了幾遍從中看到什么?我茫然不知如何作答。其實老師已從字里行間看到世事的風云變化,他在憂國憂民!對愚鈍的學生啟蒙卻欲言又止,走入社會多年后才慢慢唔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校廣播室兩年,在黃老師言傳身教下,我們明白了實在做人、認真做事的道理;讓說秦腔的人有機會鍛煉學習京腔,讓我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學習自覺性有所增強;把昔日膽小懦弱者鍛煉敢上高梯架線的女漢子;給了一個平臺使我們結識不少老師和同學。人生得遇良師,春風化雨;人生得遇恩師,人生至幸。</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小朋友春雨和老師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高中畢業后,三十多年未見老師。多方打聽,知黃老師75年5月已調往華縣一國有企業,82年5月回到陜西教育學院,后成為陜西有名的民俗攝影家。編著攝影教材《攝影技術基礎》等書刊30多部,他是陜西民俗攝影協會的創始人,對發展陜西的民俗攝影事業,挖掘、宣傳古老的黃土民俗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黃老師1993年3月離休定居北京,八十多歲使用電腦筆耕不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11年、2012年兩年間,黃老師攜夫人先后兩次回西安,我聯系了附近同學設宴招待恩師夫婦,師生歡聚近二十人,滿足了幾十年學生和老師相聚、相見的愿望。聚會場面感人,師生熱淚盈眶 ,知心話兒說不完,互贈禮物惜惜相別。二老回京后我與老師多次通話,節日問安 !宋代詩人晏殊的“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遙祝黃老師、張老師健康長壽!快樂幸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去年國慶節,驚聞恩師因病不幸去世,聞此噩耗,心情無比悲痛(疫情無法前往祭拜),恩師高壽是他老人家一生行善、認真做事的福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憶往事、歷歷在目,倍感親切!黃老師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他是我們的好老師!永遠活在學生的心中。黃老師去世周年來臨,以此紀念!</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增城市|
龙州县|
滨州市|
那曲县|
镇康县|
富顺县|
桓台县|
葵青区|
库伦旗|
金坛市|
乡城县|
宝鸡市|
台中县|
广昌县|
蕲春县|
昌宁县|
托克托县|
祁阳县|
克拉玛依市|
平山县|
二连浩特市|
陵水|
洱源县|
永定县|
东乌|
茂名市|
湖南省|
巴塘县|
茌平县|
无为县|
成安县|
姚安县|
晋江市|
遵化市|
兰西县|
仁寿县|
阳谷县|
南投市|
玛纳斯县|
浮山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