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記憶里的鄉愁---鍘刀

吉祥如意正能量

<p class="ql-block">文/張吉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農村老家清理收拾庫房里的東西,突然發現墻角里還靜靜地躺著一尊老式鍘子,雖然說它已經被我和家人廢棄多年了,但鍘墩和鍘刀都還完整完好,只是鍘刀已是銹跡斑斑了,如果再磨一下刀刃,用起來還是沒有問題的。算起來我家的這尊鍘子也有幾十個年頭了,它也應該算是我家的古董級農具了,雖然它現在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但我還是不忍心把它扔掉,如果有那個農博館或個人收藏愛好者需要收藏,我還是愿意捐給他們做個紀念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華農耕文明是從刀耕火種茹毛飲血起步發展的,農具的出現代表了中華農業的進步和發展,許多農具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對推動中華農耕文明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老式農具則是中國歷史發展文化的象征,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應載入農耕文化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我兒時,農家人普遍都在使用鍘子。鍘子結構并不復雜,用一塊一米多長的榆木或硬質木頭,砍削成寬、高各三十厘米左右的長方體做鍘床。在鍘床中間開槽鑲入一把一米多長、三十厘米左右寬的大刀片,在刀片頂端打一個孔,用鐵銷將刀片和鍘床固定,再在刀片的另一端安上一個手把。手握刀把提起再往下按壓,利用杠桿原理就能夠很省力地將放在鍘床上的東西切碎,如麥草、苜蓿草、苞米桿等,農村人就把這個器具叫做鍘子,也叫鍘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說起鍘刀,大家可能都會想起了一個英雄故事吧!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在課文里就學過一篇課文叫《劉胡蘭》,課文中說的是在1947年1月,劉胡蘭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血腥殺戮,她毫無懼色地說: “怕死不當共產黨!”,后從容地躺在鍘刀下,壯烈犧牲。我現在還能清楚的記著課文中的插圖,劉胡蘭站在鍘刀旁,怒目面對猥瑣兇殘的敵人,大義凜然,寧死不屈。不到15歲就英勇犧牲了。國民黨反動派就是用鍘草的這種鍘刀把她給鍘死的,劉胡蘭犧牲后,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為她題寫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題詞。在我兒時,我很難想到那些血淋淋的畫面是如何血腥的,這些禽獸不如的東西,我平時看大人們鍘草心都揪個疙瘩,更何況是一個15歲的花季少女呢?他們可是真下的了狠手啊!那時候我就想,這東西可不能落入劊子手上啊!后來,我是用它來鍘草喂牛羊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后來看電視連續劇《鍘美案》,那開封府的三口龍、虎、狗鍘讓人看的真是讓人過足了癮,龍頭鍘,鍘的是皇親國戚,虎頭鍘,鍘的是貪官污吏,狗頭鍘,鍘的是犯罪的普通百姓,一看到包青天說讓手下人王朝、馬漢開鍘,渾身的汗毛都立時能扎起來,讓人看的既痛快又高興,既緊張又興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農村沒有電或機械動力的時候,喂牲口的草料都要用鍘刀鍘碎的。鍘草至少需要兩個人配合,一個人擩草,一個人按鍘刀。隨著刀把的上抬和下按,“咔嚓,咔嚓”就會將草料整齊地鍘成一小段一小段。每鍘掉一段,蹲在鍘床前的人再往鍘床上擩續一段,如此反復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農村大集體時代用鍘刀鍘草,一般一個鍘子會安排三個人,一個擩續麥草的,一個按鍘把的,一個在旁邊時時遞草的。拉按鍘把和遞草的兩個人是互換的,因為一個人拉按太累。遞草的關鍵是要盡量把麥草弄順當,并分成小股把,盡量是小股把的依次遞給擩麥草的那個人。遞草講究小股把勻速遞喂,做到恰到好處的遞喂,草鍘得細斷,遞草的做到適時恰當是非常重要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小時候,我第一次見鍘刀鍘草是在生產隊打麥場旁邊的草房前,父親和隊上的何銀壽、趙仁山等幾個社員在鍘麥草,父親力氣大,負責按拉鍘刀,何銀壽次之則用木杈遞送麥草,趙仁山年長一些負責擩續麥草,我們一群小屁孩則在麥草垛旁玩耍,那時候,大人們是決不讓我們這些小屁孩到鍘刀跟前玩耍的。每當休息的時候,大人們便把那個大鍘刀卸下來拿到旁邊的青石頭磙子上磨幾下,那個大刀片子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明晃晃的,看著著實有點嚇人。后來我在看過的有一個叫什么《楓樹灣》的電影中有農民就拿著大鍘刀去砍殺敵人,用大鍘刀砍人就像切瓜菜一樣順溜…</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擩草也是個技術活,不掌握技巧是不能干這個活的,擩草的技巧是拉鍘把的人往下拉的那一下,膝蓋要用力壓一下,這樣合理用勁使力,用的是巧勁兒,雙手握緊的草把不至于紊亂。拉按鍘把的人要始終靠鍘子一方往下拉按,臨快到底時再使上另一只手助力。往往是左右手間歇性輪換,一會兒這只在鍘把上方,那只在鍘把下方,一會兒又調換過來。 擩草的人每鍘一刀,基本在摟攬遞草人遞過來的那把麥草時,順帶打一下回草,那就是把鍘刀鍘過碎草中長一些的打回過來,再順上鍘一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當然,麥草鍘得越短越好,細草好比上等食材。除此以外,擩草的還需要不斷給自己懷抱膝壓的草把中補充麥草,以保證保持始終那么粗壯,近乎恒量等量。擩麥續草也是個小心活,要時時注意安全,手一定不能從鍘刀下過。干這活,一定不能走心分神,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二人配合必須默契,否則,有可能刀刃一偏,就會出現傷人的后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農諺說:“寸草鍘三刀,料少也上膘”,在過去那個年代,鍘刀的用途非常廣泛,特別是在秋冬季,只要到生產隊牲畜棚圈的草房前,就能看到有人在使用鍘刀。那時,生產隊有幾口專門為馬、牛、羊、驢、騾鍘草的大鍘刀。喂養這些牲口的草料主要是麥草中摻拌上少量的苜蓿草,由于麥草和苜蓿太長,對牲畜的適口性不好,喂起來也不方便,必須用鍘刀鍘成五六厘米長的短草,一來飼喂方便,二來也不浪費草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時農家人住的全部是土坯房,土坯房的墻面必須全部要用泥巴抹一遍。抹墻面的泥巴中需要摻一定比例的短麥草,只有用鍘刀鍘成兩三厘米長的短麥草摻入泥巴中攪和均勻,這樣抹出來的墻面才不容易起皮、開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后的農村包產到戶以后的一個階段,鍘刀還被莊戶人家使用著,但隨著小型柴油發動機和電動機的出現,與之配套的機械鍘草機、揉草機、粉碎機便進入到農戶家里了,鍘刀也就被用戶慢慢的擱置一旁,不再使用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如今,牲畜也規模化飼養了,鍘草都用現代化的機械粉碎鍘草機了。農家人住的土坯房也全部換成了磚木、磚混、彩鋼房或水泥鋼筋的樓房了,于是,農家人以前用過的鍘刀也徹底失去了用場,只能默默地躲進角落里被廢棄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現在的這個時代是一個神奇的時代,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變化的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歲月極美,在于它不停地流逝,我們不得不敬畏時間的厲害,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很多事物快速消逝,曾經司空見慣千百年流行的東西,在當今社會,消亡的速度可能只是幾十年或者數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農村,我們小時候常見的犁具、鋤頭、紡車、風車等工具,已經使用上千年了,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或見不到了,甚至進入現代社會以后的打麥機,割曬機,揚場機,小型粉碎機現在都難覓蹤跡了,但那些久違的生活場景,埋在心底的記憶,經常被重現,被喚醒;一幅幅往日的影像,歷歷在目;一個個歷經滄桑的故事,使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千,甚至淚眼婆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我覺得吧,鐘情舊物,是一種情懷。貧窮,富貴,苦難,快樂,坎坷,順當,不管經歷了什么,人們都一步步走過來了。但那些走過的經歷、感受卻難以忘懷。睹物思人,也思情;舊物不僅是一代人,幾代人,甚至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財富,怎能不刻骨銘心,怎能不留點念想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越來越實現機械化和現代化了,以前農民所使用的老式農具也慢慢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回到農村老家,每次看到父母親和我以前用過的農機具,心里總有一種親切和依戀的感觸充滿全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有人說,懷舊是對過去的一種依戀,有淡淡的愁悵,也有絲絲的回味。君不見,農村人以前用過的一些老物件已經越來越少了,有的甚至絕跡了,比如鍘刀,牛拉土犁頭,條子耱,釘齒耙,擺耬子,木杈,木斗,揚場木掀,刨鋤,牛固籠嘴,木獨輪車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鍘刀,這個充滿勞動人民智慧的工具曾鍘出了多少農家人的夢想和快樂,它代表的是咱農民的家愁和國愁。如今,它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鍘刀將會永遠留在那一代人的心中,成為了一種滿滿的“鄉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感謝你的閱讀和關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圖編輯:張吉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圖片視頻:自拍或來源于網絡</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津市| 邹城市| 海伦市| 运城市| 东乡| 九龙坡区| 屯留县| 封丘县| 芷江| 永泰县| 井研县| 安宁市| 尼木县| 汉阴县| 仲巴县| 白银市| 花莲市| 桓仁| 和平区| 宁夏| 伽师县| 日照市| 潜山县| 扎兰屯市| 鲜城| 彭阳县| 九江县| 安阳市| 乳源| 准格尔旗| 天长市| 鹤岗市| 克东县| 彰化县| 楚雄市| 金川县| 云浮市| 全椒县| 澄城县| 临颍县|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