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梁斌創作的長篇小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凌子風執導紅色經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嵬榮獲第一個“影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劇情介紹</b></p><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鎖井鎮惡霸地主馮蘭池砸碎作為公產憑證的古鐘,霸占公產,農民朱老鞏卻因斗爭失敗氣病而亡。25年后,流落關外多年的朱老鞏的兒子朱老忠帶全家返回,要報著血海深仇。馮蘭池先下手抓朱老忠的兒子大貴去當兵,朱老忠本欲與馮蘭池拼命,想起當年父親的遭遇,控制住了情緒,并在地下黨的幫助下認清只有走革命道路才能真正復仇。朱老忠帶動受苦的農民兄弟在鎖井鎮展開了革命工作,其中老朋友的兒子運濤被派往黃埔軍校學習,參加了北伐。后運濤因蔣介石背叛革命而被捕,朱老忠前去探望,并了解到了更深刻的革命道理,萌生了加入共產黨的強烈愿望。馮蘭池返鄉后與反動政府的縣長勾結在一起,在年關時節利用權勢勒索農民。在黨的領導下,已成長為一名無產階級戰士的朱老忠率領全鎮農民群眾奮起反抗。馮蘭池利用反動政權勢力鎮壓群眾的企圖在群眾的強大力量面前徹底失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電影《紅旗譜》主題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b23.tv/jibEE3B"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電影《紅旗譜》</a>196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天津電影的“開鑼大戲”</b></p><p class="ql-block">天津電影制片廠1958年6月籌建,作為“開鑼大戲”將小說《紅旗譜》搬上銀幕。于是,天津電影制片廠邀請長春電影制片廠的胡蘇改編劇本,導演則聘請曾執導過《中華女兒》《母親》等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北影廠導演凌子風。凌子風不但應允且主動向文化部申請調往天津。這時,文化部開始部署國慶10周年獻禮片的創作生產,夏衍、陳荒煤等文化部領導都主張將小說《紅旗譜》改編成電影,列入獻禮片計劃。鑒于天津電影制片廠成立不久,條件不足,陳荒煤提出以北影為主,由北影與天影聯合攝制。北影廠廠長汪洋與天津廠達成合作協議,并動員凌子風返回北影,組建《紅旗譜》攝影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三個編劇成就了紅色經典劇本</b></p><p class="ql-block">電影《紅旗譜》系根據當代著名作家梁斌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p><p class="ql-block">胡蘇的改編本出爐后,北影廠專門組織研究討論后認為胡蘇的劇本把小說改編成三集的電影計劃過大,還是應改編成一部電影,讓故事集中一些,并要求將故事結束于反割頭稅的勝利上。</p><p class="ql-block">受命修改劇本的凌子風反復研讀原作,前后看了七遍,又特地找來北影的另一位編劇海默一起研究,由海默執筆。海默四天四夜一氣呵成趕出了修改本。</p><p class="ql-block">劇本創作修改遵循了胡蘇在改編之初提出的“取精用弘”的原則,即取原著之精華部分,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去豐富原作,深化主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導演促成了第一個“影帝”</b></p><p class="ql-block">作為導演的凌子風深知好的電影要靠好的演員來演。在確定朱老鞏、朱老忠父子的扮演者時,凌子風決定父子由同一演員擔當。盡管有很多人自薦,但凌子風屬意于曾主演《宋景詩》的崔嵬。其原因除了崔嵬的藝術功力,還由于他在戰爭年代曾長期戰斗在滹沱河兩岸,符合凌子風挑選演員所看重的有河北農村生活經歷的要求。</p><p class="ql-block">當時,崔嵬已開始導演藝術生涯,正領銜北影趕拍正式列為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青春之歌》。崔嵬本人讀了《紅旗譜》原著及劇本,也為其藝術魅力而激動、興奮,凌子風為崔嵬能接《紅旗譜》的戲而欣喜。</p><p class="ql-block">又要當導演,又要給自己演戲,兩方面負擔都很重,確實非同易事。于是,凌子風特意在廠里辦公樓前找到崔嵬,問其出演之事“怎么樣”。崔嵬依然態度堅定地表示“很愿意”。凌子風隨即說道:“你不能改悔,我也不換人了,就是你了。”話音剛落,崔嵬“啪”地當街跪下,凌子風也趕緊給他跪下,像桃園結義一樣,相互作揖發誓:“我一定要把這個片子演好!”“好!”</p><p class="ql-block">兩位“大帥”面跪盟誓之舉,很快在北影傳為佳話,也促成大眾電影百花獎第一個“影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著名攝影家掌機《紅旗譜》</b></p><p class="ql-block">《紅旗譜》掌機的是著名攝影家吳印咸,是被稱為毛主席的攝影師,是延安攝影界的第一把交椅。他早年即以《風云兒女》《馬路天使》等佳作鵲起于左翼影壇。雖然當年吳印咸已年過六旬,北影及天津廠為他配備了兩名助手,但他仍事必躬親,從影片特定嚴峻革命歷史題材內容出發,精心確定與之相吻合的攝影基調。</p><p class="ql-block">他把自己的造型設想匯合到導演的統一意圖之中,并且在拍攝中進行有效實施,每個鏡頭都精益求精,達到理想的攝影造型效果。最后完成的影片,不僅體現了其一貫的攝影風格,構圖簡潔,造型完美,鏡頭處理自然,人物性格突出,而且在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也有新的創造與發展,以多樣化的運動攝影手段承載影片敘事和情緒的起伏跌宕,在靈活多變的拍攝角度與明快流暢的空間節奏中,透射溫厚的詩情與淳樸的地域民風,顯示出渾厚大器的風范,得以榮獲首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攝影獎。</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财经|
峡江县|
郁南县|
沧州市|
洛扎县|
永和县|
微博|
枣阳市|
洛隆县|
永兴县|
西平县|
宜都市|
金昌市|
德令哈市|
崇信县|
建水县|
临颍县|
钟祥市|
象山县|
井陉县|
南漳县|
宝鸡市|
湄潭县|
黄陵县|
肥城市|
安溪县|
乌兰浩特市|
德惠市|
汉阴县|
克山县|
望都县|
西乌珠穆沁旗|
徐闻县|
辛集市|
巧家县|
镇赉县|
嘉黎县|
调兵山市|
栖霞市|
库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