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母親的嫁妝幾乎全部毀于我手,實在是罪孽。</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動用母親的嫁妝,是在1963年秋季。那年我16歲,考入青島一中高中部。告別家鄉,踏上青島求學之路那天,母親給我收拾了一個大包袱,包著一床舊棉被和一身冬衣。藍土布包袱皮,是母親結婚時的嫁妝。還有一個網兜,盛著幾件雜物和一個臉盆。臉盆是搪瓷的,外面為藍色,里面是白色,盆底畫有一簇大紅花。在那個年代,這算得上時髦物件了。這也是母親的嫁妝。母親把它放在箱底,珍藏了二十多年。在學校,我用這臉盆洗臉洗衣,輕拿輕用,倍加珍惜。讀完三年高中,又鬧了兩年“文化革命”,1968年5月,我作為回鄉知識青年重返家鄉,臉盆又被我背回家中。畢竟已經用了五年,那時的搪瓷品質量又不怎么過硬,全家又用了三兩年,盆底便漏了。母親珍藏了二十多年的嫁妝就這樣毀了。</p><p class="ql-block"> 嫁妝是女子結婚時娘家陪送物品的統稱。舊時,在我們家鄉,嫁妝主要指家具,方言稱“顏房”,諸如大箱、小箱、“抽頭”(類似帶抽屜的櫥子)、椅子(或方凳)、盒子(盛食品的有蓋方盒)、梳妝匣(俗稱“梳頭匣子”)等。陪送顏房的件數,稱“色”,分七色、五色、三色不等,以娘家家境等因素而定。母親的顏房是五色,屬中等水平。姥爺有木匠手藝。母親的顏房大概出自姥爺之手,因而木材和質量均屬上乘。</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父也是木匠,以制作風箱為主,也兼做顏房、門窗、棺材等。我生長在木匠之家,耳濡目染,也漸漸喜歡上木匠手藝。拉大鋸、刮木板、鑿卯開榫等基礎手藝,在祖父的指點和訓斥下,漸漸入門。以祖父授徒的程序,只有在全部基礎手藝熟練之后,方可獨立制作成品。我卻總是充滿好奇,躍躍欲試,要自己制做一件完整的器具。于是,趁祖父不在家,我便偷偷拉鋸揮斧,打造一個小文具盒,進而做一個帶有抽屜和門子的袖珍櫥子。一旦被祖父發現,一頓訓斥是少不了的。</p><p class="ql-block"> 1968年回鄉之后,我在生產隊干了不足半年農活,便被安排做民辦教師,每天記十分(一個整勞力的最高分),另外享受每月五塊錢補貼。論待遇,比起上坡干活,顯然優厚。然而,面對持家度日,娶妻生子,蓋屋打墻這些必須挑起的重擔,我還是深感危機。當時,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外出做工的社員,將收入上繳生產隊一部分,買夠一個整勞力的工分,余者全歸自己。我暗自盤算,若熟練一下木匠手藝,給成熟的木匠打個下手,外出務工,收入肯定比做民辦教師可觀。我決定一試身手,探一探這條路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這個主意的第一個犧牲品,便是母親的顏房。祖父惜“材”如命。一塊巴掌大的木板,他也要留著做一個風箱“舌頭”。要想從祖父那里得到練手藝的木材,等于白日做夢。思來尋去,我瞅上了一個方凳。那是母親的顏房,自然母親說了算。方凳的材質是楸木,制作也很考究。四條腿都起了線,末端向內彎曲,木匠的行話,叫做“虎爪”。那是動了刀工的。凳面不是簡單的一塊平板,而是四塊較厚的木板插出方框,框內再鑲一塊薄板。五塊板子以卯榫相接,板縫只有隱約可見的一條直線。這是木匠的絕活之一,叫做“卡角子”,很吃功夫的。那方凳雖然已坐了二十幾年,依然完好如初,連顏色都是鮮紅的。</p><p class="ql-block"> 當母親發現的時候,我已將方凳大卸八塊。母親的惋惜和心疼不言而喻,但也只是罵一句“踢蹬孫!”長嘆一聲而已。她懂得兒子要學手藝的心思。</p><p class="ql-block"> 我將方凳的肢體重新鋸、刨、鑿卯、開榫,組裝、上色,成就了我的第一件木匠作品。新方凳身材顯然小了一些,做工的粗糙自不待言。然而,那畢竟是我自己的作品,每看一眼,心里都充滿成就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犧牲品,是母親的大箱子。為了學會箱子的做法,我將母親的大箱子改制為小箱子。這一過程,主要是練習“開扣”。 開扣也是木匠重要的基本功。箱子的四個面,是割出公母口,緊緊扣為一體的,正適合做開扣的練習。</p><p class="ql-block"> 全家搬入新房后,缺少一個飯櫥。我受祖父的啟發,又打起母親顏房的主意。祖父將老祖母陪嫁的“抽頭”改做成一張飯櫥,家中一直使用著。我照貓畫虎,將母親的“抽頭”改成了飯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到我結婚的時候,婚俗漸變為顏房不再理所當然地由女方娘家陪送,而是按照訂婚時女方提出的條件,由男方置辦。祖父年邁,已經很少動鋸斧,但還是親手用楸木為我做了一張櫥子,當時稱“半櫥”,正值流行。這張“半櫥”至今保存于儲藏間,以作結婚的紀念,也是對祖父的紀念。</p><p class="ql-block"> 只有一色顏房,實在也太過寒酸了。母親無奈,說把我的小箱騰出來,添上吧。于是,我將母親的小箱油漆一新,勉強湊了兩色顏房。</p><p class="ql-block"> 人的命運是由時代左右的,時代之變,決定人的命運之變。婚后不幾年,我由民辦教師轉為公辦,其后又從文、從政。木匠沒有當成,境遇卻變得超乎預期。舉家搬進縣城,住上公房之后,家具換了一件又一件。母親那些被我毀掉又重做的顏房,一一退役。只有那個由大箱改做的小箱,被母親堅持保留下來,還加了鎖,成為母親保存私房的“百寶箱”,陪伴著母親,直至老人仙逝。</p><p class="ql-block"> 反省毀掉母親顏房的罪孽,我不由得感慨:即使把自己的一切都給與子女,也在所不惜,這個人就是母親。</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定日县|
宣汉县|
诸城市|
麻栗坡县|
五指山市|
剑河县|
壤塘县|
新宁县|
湄潭县|
镇宁|
大连市|
图片|
绥德县|
化隆|
昌图县|
开平市|
博兴县|
特克斯县|
大余县|
新平|
丹寨县|
娄烦县|
晴隆县|
濮阳市|
绩溪县|
健康|
永宁县|
平南县|
龙门县|
定陶县|
东兴市|
仙居县|
嘉祥县|
页游|
连云港市|
淮北市|
西丰县|
延吉市|
时尚|
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