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著一一李發勤</p><p class="ql-block">編輯一一同劍彬</p><p class="ql-block">(共四篇本篇是第二篇)</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李發勤,生于1951年7月,白水縣西固鎮扶蒙村人,中共黨員,退休干部。曾先后擔任扶蒙村黨支部書記、西固鎮黨政辦主任、鎮文化站長等職,2011年退休后任政協白水縣第八屆委員、第九、第十屆文史資料征集員,并任渭南市作家協會會員、白水縣倉頡研究會會員、白水縣作家協會理事,西固鎮文史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文史愛好者。</p> <p class="ql-block">編輯的話</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光榮在黨,半世紀《一路生花》,這份榮耀是大多數人求之不得的,實在是來之不易!近兩萬樸實的文字,二百多張圖片,充滿了作者李發勤先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幾十年如一日,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心血。在深受感動之余,征得作者李發勤先生的同意,經過謹慎構思和布局,歷時三個晚上挑燈夜戰,作成了四段美篇,借以分享光榮,以饗讀者。</p><p class="ql-block"> 天地造化,三生有幸,讓我八年前在白水政協會議文史員組認識了李發勤先生,開啟了我們相互學習和交流的閘門。出乎意料的是我們非常投緣,我非常欣賞他的人格魅力,他熱情而低調,正直而善良,誠懇而謙和,勇為而自律,敬業而愛家,等等各方面都十分優秀。見賢思齊,他雖小我兩歲,但我認定了這位難得的良師益友,每天都有微信互動。</p><p class="ql-block"> 李發勤先生幼年家境貧寒,吃盡苦頭。有幸的是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碰上了扶蒙村老支書老模范老前輩問八才先生伯樂識馬,悉心裁培,時任縣委書記蘇忠民的關切和鼓勵,廣大干部和群眾的信任,使他成為可靠的基層領導接班人。他本人也不負眾望,堅守信仰,認真學習,勇敢擔當,實干苦干科學地干,使優秀傳統得以保持和發揚光大,取得了眾所矚目的輝煌成就,獲得了不少殊榮,的確是一路汗水,一路生花,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名言 :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李發勤先生的《一路生花》是他人生一份完美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期待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p> <p class="ql-block">一路生花一一李發勤(接上篇)</p><p class="ql-block">首篇 : 奮力攀登</p><p class="ql-block">二、征途?掮上重擔</p> <p class="ql-block"> 1973年7月1日,是我今生最光榮最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我光榮地加入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中的一員。我的介紹人是村黨支部書記問八才和村革委會主任劉德茂二位。能成為一名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而奮斗的光榮的共產黨員,我多么興奮多么自豪?。∵@一愿望,是我夢寐以求的,終于在我22歲時實現了,我心理充滿了無限幸福。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為家鄉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家鄉人民的幸福生活奉獻自己的一生,鞠躬盡瘁而無怨悔。</p><p class="ql-block"> 經過組織長期考察,這年八月份我被公社黨委任命為村黨支部副書記、村革委會副主任。那時候扶蒙村是省、地、縣“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典型,具有很高的聲望。因此,當我成為村黨支部與村領導班子成員后,感到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我沒有膽怯,而是努力向前輩學習,以他們為榜樣,把壓力變為動力,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像雷鋒說的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p><p class="ql-block"> 進入實際工作之后,村黨支部先是讓我兼任村科研站長,帶領幾個年輕人學習掌握毛主席提出的“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字方針,研究其中的相互關系并科學地運用到生產實踐中。我和幾個年輕人,不畏困難,日夜鉆研,培育、優選小麥新品種,探索棉花增產的新途徑,請縣農業科研所的張信才、宋杰民、劉起超等傳授技術和指導,經過我們長時間不懈的辛苦努力,經過無數次試驗,終于獲得了小麥、谷子、棉花、紅苕在試驗田的高產;村里和縣農業科研所對我們取得的成績高度贊揚、認為可以大面積推廣種植。公社、縣領導也及時發現和鼓勵我們,支持我們繼續努力,為培育、優選良種做出更大成績。</p> <p class="ql-block"> 過了一年,村黨支部決定讓我兼任我們生產隊隊長,我就毫不猶豫地全身心撲下身,深入田間地頭,向務莊稼的老把式學習,熟悉掌握各種農活的技術技巧,讓自己成為一個內行農民。同時也向其他生產隊有經驗的老隊長學習,掌握農時農事,熟悉田間管理,活路安排,勞動力分配,應時收種,使自己迅速適應生產隊長的角色,領導社員一心一意學大寨,奪取糧棉雙豐收,為國家多賣余糧,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在我任生產隊長期間,除了留夠籽種,分配給社員足夠口糧外,我們生產隊共向國家上交公購糧22000斤,成為有突出貢獻的先進生產隊之一。每每想起這一段經歷,我心里特別欣慰。</p><p class="ql-block"> 1976年,村黨支部決定讓我主持村委會日常工作,領導全村的全面工作,我愉快地服從了黨支部的決定,我以老支書為后盾,團結帶領全村廣大干部群眾,學習大寨人戰天斗地的頑強精神,立志改變家鄉面貌。我們對村里的山、水、田、林、路、電作了全面規劃,把土、水、林、溝綜合治理,以建設高標準豐產田為目標,大力開展建造方田、林網、修魚鱗坑、造返坡梯田、填溝打壩,修筑水利設施,北溝抽水站等新項目,向大自然開戰,向土地要糧,努力提高生產能力,增加糧食產量,讓村里的經濟建設、農業生產全面發展,再上新臺階,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進一步提高社員生活水平,使大家充分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覺得,這是一個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也是共產黨人應當為人民無償服務的份內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為了實現新的農業發展計劃,我們團結帶領全村干部群眾,艱苦奮斗,頂風雨,冒嚴寒,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奮戰,從沒有懈怠,全村社員曾經連續七個年頭大年初一都上工地平整土地,下溝扛石頭,辛苦備至。</p><p class="ql-block"> 在黨支部一班人帶領下,全村干部群眾經過連續幾年齊心努力團結奮戰,我們扶蒙村的面貌全面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任省委書記李瑞山曾兩次前來視察。他深入田間地頭,站在溝畔峁頭,看到溝溝岔岔樹木茂密,看到方田林網展布,看到大地上莊稼綠油油,由衷地贊嘆說:“扶蒙村變化實在大,我來一次,就有一次新發展新變化,扶蒙人民實在了不起。應該號召全省農業向扶蒙村學習?!币粫r間縣內外的干部群眾、學校師生、駐地解放軍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在方田林網樹蔭下,在青年溝(洞溝底)、在過水大壩、豐收渡槽、軍民水庫旁,在花果山式的蘋果園,他們看到了英雄的扶蒙人民戰天斗地的豐碩成果,感受到了扶蒙人民改造河山的動人故事。這些,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全體扶蒙人民辛勤勞動耕耘的偉大成就,我能參與其中,心里特別溫暖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1979年3月,老支書問八才調任雷牙公社副主任,我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獨立肩負起了更重的責任。在前幾年工作的基礎上,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和黨支部全體成員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對國家形勢的新變化增加了新的認識,決心在新的形勢下,更加解放思想,團結帶領黨員干部群眾,實行新的生產方式,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小流域承包治理責任制,并為了壯大集體經濟,富裕社員生活,號召隊隊建集體果園,為后續的生產和經濟發展鋪路打基礎。這一年,經過全村干部社員的辛勤努力,終于實現了既定目標。也是這一年五月份,我光榮地出席了陜西省青年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年底我們扶蒙村榮獲“陜西省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先進集體”稱號。</p><p class="ql-block"> 改革開放以后,我與黨支部一班人,按照國家的政策要求,遵照縣鄉政府的安排,進一步落實了農業生產承包責任制,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發揚苦干實干精神,續繪藍圖,落實土水林綜合治理責任制,按照治塬治溝結合,農林牧結合,因害設防的原則,長期堅持治理水土流失。經過幾年持之以恒的辛苦勞動,我們村基本上達到了水不下塬,泥不出溝,不向黃河輸泥沙的目的。至1982年底,共興修水平梯田3220畝,占耕地的83%;營造防護林網20個,長37華里;在塬坡荒地上造林種草1733畝,占塬坡地的50%;加上淤地壩、封溝埂,溝頭防護,蓄水陂塘等措施,共完成治理面積5552畝,占流失面積的75%,大大提高了土地的生產能力。糧食總產139.9萬斤,較治理前增長了3.2倍,向國家交售公購糧年20.8萬斤,人均占有糧食1009斤。農林牧副漁也有了較大發展,群眾生活發生了根本改變。此外,還為全縣各鄉鎮提供了優質楊樹、刺槐、桐樹、蘋果、花椒苗木,苜蓿沙打旺種子。由于全村廣大干部群眾的努力,取得了這些優異的成就,1984年5月我們村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水土保先進集體”光榮稱號。這是全體扶蒙人民多年辛勤奉獻的光榮和榮耀。</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在我任職黨支部書記期間,還曾做過以下幾件份內事: </p><p class="ql-block"> 第一,培養發展新黨員,選賢任能,培養選拔新生力量,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持續地蓬勃發展。我任職支部書記期間,一直重視黨組織的建設,著力培養了一批積極分子,并及時吸納這些新鮮力量加入我們黨的隊伍。十幾年中,共有19名新同志光榮地成為合格的共產黨員。其中劉來慶、田武運、問滿孝、問發孝、田師宏、問勤忠等同志先后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這些同志為扶蒙村的生產和經濟發展,貢獻頗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打井淘井,解決生產生活用水困難。扶蒙村地處乏水地段,村南溝里雖有泉水,無奈水量奇小,不足以滿足生產生活用水。因此,我曾想法設法解決這一大困難。為此,我多次到縣水利局爭取項目資金,請來專家技術人員走遍全村河流川溝,踏勘找水源,又請來打井隊打機井。但因村里的地勢三面環溝,地處斷層,地下水超過了勘測地層,因而踏勘無望打井無果。但我不甘心,又組織群眾淘老井,我親自下到七十多米深的井下,測水流量,看水勢走向,量淤泥厚度,估摸井壁好壞程度,終于實現淘井取水的目的。之后,又從西安購回供水設備,修蓄水池,安裝管道,解決了人畜飲水生產用水這一大難題。</p><p class="ql-block"> 第三,著力辦好村小學,以解決本村與周圍村莊小學生上學難的問題。為此,我們黨支部一班人,想盡辦法,克服一切困難,并發動干部群眾捐款,我自己首先帶頭捐款,終于擴建了校舍,修繕了教學樓,請來了各科最好的老師,保證了孩子們按時上學,讓家長放心搞生產抓經濟,邁向幸福之路。同時,我們多方籌集資金,以保障足額及時發放教師工資,讓老師們安心教學,培育好學生們。</p><p class="ql-block">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一個寒冬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學校校長黨進文不慎摔傷,傷勢特別嚴重。他鄰居跑來告訴我,讓我想辦法救人。我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匆匆趕到現場,找了兩個小伙子,找了架子車鋪上被褥,一路小跑送往西固地段醫院診治,一直到住上院,我才徒步返回。做這件事,我雖受累,但我想這是在為家鄉服務,能為家鄉為老師做點事,心里很高興,值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四,抵制歪風邪氣,維護集體與人民利益。打鐵先要本身硬。當干部只有廉潔公道正派,才能取得群眾信任擁護,也才能維護集體的利益,樹立黨的威信。在我任職支部書記期間,由于村道和田間路旁樹木多,個別干部就想把集體所伐樹木,不出錢拉回去自家用,認為集體的樹那么多,當干部為村上辦事,自己用一點也沒有啥。我聽說后,找到這位干部,認真給他講清一名共產黨員,一個干部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占有的道理,讓他明白占集體的便宜,是對黨的威信的破壞,是損害集體與人民的利益,就這樣堅決制止了這起不正之風。還有公社一名副主任,為綠化自家院落,派人來向我村要桐樹苗20棵,我給了樹苗,但收了12元錢。后來他在路上碰見我說:“要你幾個桐樹苗,還收錢哩?!蔽倚λf:“這是村上的制度呀,我個人咋能破壞呢?”1982年我們村上育的價值三千多元刺槐苗木被縣林業局挖走,時隔二年,沒有付一分錢。為了維護我村集體利益,我多次去縣林業局催要,但多次無果。無奈間,我向《中國農民報》寫了《三千余元的刺槐苗木款何時兌現》反映此事,見報后,在報社和各級領導的關懷下,縣林業局很快付款兌現,終于使集體利益沒有受損。做這點事,我雖然得罪了人,但能維護集體與人民利益,能維護我們黨的崇高威信,我在所不辭,毫不后悔。這是一名共產黨員應當的份內亊。</p> <p class="ql-block"> 三、思源?雨露滋潤</p><p class="ql-block"> 我從高中畢業回村,到擔任黨支部書記十幾年間,為生我養我的扶蒙村奉獻了青春,做了許多工作,是“比勤勞,講淳樸,重誠信,敢創新”的扶蒙精神激勵著我,更是黨的雨露滋潤著我。我的每一步,每一個腳印,都是偉大的黨指引和教導的,是黨培養教育了我,扶我走上了花團錦簇的光明大道。</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老支書問八才同志長期悉心指導,耐心引導,熱情鼓勵我,樹立起我為人民奉獻青春的目標,具體地領著我深入實際工作,教會我做好每一項實際工作的方法,培養了我為家鄉人民利益而奮斗的熱情和干勁,也是他親手扶我走過了一個個溝溝坎坎,使我逐漸成長,使我逐漸成熟,使我有了逐漸敢于挑重擔,敢于奮斗,敢于勝利的信念,一個忠誠于黨的事業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還有村里的老黨員,老隊長,老同志的親切幫助和信任,也是我進步的動力,他們讓我懂得了工作的困難應該怎樣克服,讓我懂得了基層具體工作應該怎樣著手,也讓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像西頭隊老黨員老干部田俊生,入黨時間長,擔任生產隊長時間也長。他曾多次給我講務農的經驗,田間管理,生產安排,以及做人做事的體會,對我幫助很大。老人病重期間,我到他家看望,我們二人握著雙手,不由得互相哭得泣不成聲,對這位老同志,我的感情深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我成長道路上,還有一位特別熱心關懷我,教育我,給我溫暖的人,那就是當時的縣委書記蘇忠民同志。蘇書記親自在我村駐隊,與村里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工作作風樸實又扎實,很得群眾愛戴和信任。因為蘇書記的事業心和為人,我特別崇敬他,他也十分關心我,愛護我,經常給我親切的教導,熱情的悔訓,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的哲理,對我人生世界觀的建立,給予極重要的啟迪,對我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極深。我任何時候都不會也不能忘記這位和善溫文的好書記。有一年團縣委籌備團代會,擬定我為不脫產的團縣委副書記,報到縣委常委會時,蘇書記說:“發勤是扶蒙村的黨支部書記,搞青年團工作,會影響中心工作?!蔽业男氯蚊m被他否定了,但我覺得他是為了做好工作,也是為了保護我的工作熱情。后來一次我在渭南學習,順便去看望蘇書記,他握住我的手說:“那時沒讓你出去,對不起啊。”我急忙說:“蘇書記,我一點也不后悔,也不能怪您,您是為了工作,也是為我好啊。再說,我是一名黨員,聽從組織安排是應該的,不會有任何怨言?!碧K書記望著我,欣慰地笑了。</p> <p class="ql-block">待續,下一篇,三、穩步行遠</p> <p class="ql-block">編輯簡介 : 同劍彬,生于1949年10月,白水縣林皋鎮中塬村人,中共黨員,退休干部,曾任政協白水縣第六、七屆委員與第八、九屆文史資料征集員、第十屆文史顧問。渭南市作協會員,白水縣作協顧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江|
石城县|
怀仁县|
石屏县|
福泉市|
咸宁市|
平邑县|
临潭县|
长岭县|
凤台县|
乐至县|
娱乐|
绥滨县|
噶尔县|
大港区|
花垣县|
盈江县|
大埔区|
洛南县|
北海市|
枝江市|
登封市|
宣城市|
昌都县|
海阳市|
荆州市|
军事|
德安县|
常宁市|
晋城|
上饶县|
遵义县|
衡南县|
彩票|
临桂县|
女性|
托克逊县|
丹阳市|
岳西县|
彰武县|
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