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沈琨</p><p class="ql-block">編輯:關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卸去了生活的煩惱,少卻了白日的嘈雜,靜靜的冬夜,我獨自坐臺前,借助現代化的電腦工具,在讀任鐸夫先生發來的新作《扯皮亂彈集》。</p><p class="ql-block"> 記憶中,這已是他的第二本集子了。早年出版的《人生箴言錄》,曾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在報上推薦介紹。時至今日,書中的一些句子,依然記憶猶新,令人回味無窮。盼望中的這本《扯皮亂彈集》,不少是今年的新作。他不僅在擔任領導工作之余,寫了大量的雜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在退休之后,筆耕不輟,撰寫了大量的詩詞、隨筆、散文。臺上臺下,文脈相承;文里文外,一如其人。</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從文學的角度,任鐸夫先生是一位雜家。他的文筆頗有特色,不同體裁的文章,在他的筆下,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演繹出萬般風情。其雜文也,邏輯性強,思維嚴密;其隨筆也,雋永沉穩,樸實無華;而其詩詞直樸古雅,意境深遠。縱觀其文其詩,無論辯事、論理,還是抒情、寫景,處處給人以“親切、豪爽、透明、不驕不飾”之感。</p><p class="ql-block"> 這本《扯皮亂彈集》是任鐸夫先生自己選編而成,分為五輯:“荒誕遐思”、“碎片心語”、“閑話淺說”、“打油新編”和“閱世感言”。真是集雜文、散文、隨筆、詩詞于一體,稱得起是一顆雜花樹,爛漫天成,光彩奪目。</p> <p class="ql-block"> 最值得重視的是任鐸夫先生的雜文。雜文者,并非他人解釋的“文之雜者”也,也并非教科書上說的“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拉雜寫來之文,而是文學樣式中最具有戰斗力的文體,是敢愛敢恨,以批評、抨擊、諷刺見長的文體。我們看“荒誕遐思”和“閑話淺說”兩輯中的四十五篇文章,可說從頭到尾都有“刺”。早在1986年,任鐸夫先生的雜文創作已嶄露頭角,他的《從“伯慮愁眠”想得的》、《1+1=?》和《切莫亂點“鴛鴦譜”》等雜文篇什就入選曾彥修主編的《全國青年雜文選》(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使他躋身于當時高手如林的青年雜家之列。他繼承了魯迅的雜文風格,苦辣酸甜都有滋味,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這些雜文思想性強,見解精辟,不避時諱,氣勢凌厲,言辭辛辣,又妙趣橫生。請看這些題目:《孫中山乾隆邂逅對話錄》、《慈禧太后致盛先生的感謝信》、《豬八戒要官記》、《關云長答記者問》、《包大人,你也太傻了》等等,都是憑借強烈的思想性奇思妙想,將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讓古人演今事,借他人之酒杯,澆自己胸中之塊壘,從而構成詼諧、幽默、風趣直至荒誕“怪味”的風格,進而傳達出作者憂國憂民的激憤,以及同百姓眾生心心相印、息息相關的情感。還有《吹牛皮者的自述》《“鋪張浪費”有獎競賽啟事》《“有角有刺”又何妨》、《擬古文五則》、《英雄能過小人關》等等,都很耐讀。應當承認,如此搖曳多姿的文字,既是嚴肅的,又是輕松的:既具有時代色彩,又具有文學韻味。這其中無不滲透著他不隨人俯仰、不趨附時尚的精神氣質,彰顯出他對雜文創作積極嘗試、革故鼎新的追求,從而也使得他的雜文具有了文體探索的意義和在藝術實踐中可資借鑒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無疑,要寫好雜文,一定的寫作技巧是必備的。但其中之要領,要遠遠超出了技術操作的層面,而是和作者的心態、境界、素養,學識乃至人生閱歷分不開的。任鐸夫先生曾長期從事紀律檢查工作,寫雜文,固然與他從事過的職業有關,但如果他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膽識以及他沉潛的心境、厚實的學養、挺拔的識見、綿密的文思,是絕不會寫出如此掃描社會,見解獨特,針砭時弊,辛辣風趣,構思奇巧,形式多樣,意在言外,耐咀耐嚼的好雜文的。而今,人云亦云、寡而無味的雜文很多,我以為,關鍵倒不在于他們寫作技巧的欠缺,而是由于作者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深刻不起來”的淺薄根底所致。雜文家若不具備思想、膽識、才氣,要寫出好的雜文,難矣哉!</p><p class="ql-block"> 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人間也需要好雜文。</p><p class="ql-block"> 我們必須承認,時下是一個更加寬松也更喧器的時代。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是否有必要去叩問一下自我心靈?去看看自己的心,去重認識你白已。任先生的“碎片心語”,就在不斷地叩擊著人們尤其是自己心靈的柴扉。你不妨一讀《靜思小札》:“罌粟花因為太美,常常使人忘了有毒;河豚肉因為太香,往往叫人丟了性命。”“野地的黃連,味道是苦的,但它能醫治病患者的疾病;濃烈的美酒,味道是香的,但它卻加速貪杯者的沉醉。”《雜思小記》、《生活啟示錄》等篇什中,也多有這樣精美的文字。這種人生隨想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它既是哲思也是詩。詩與哲學交融,正是現代人心靈追索的一種取向。喚醒生命的自由本質,以真情擁抱人生,即顯現出詩意之美。</p> <p class="ql-block"> 在他的人生隨想中,富于哲言的精辟與凝練,多以格言的形式來表現,許多警句也因此鏗然作響、擲地有聲。如:“生命在玩樂中消磨,它暗淡;在戰斗中度過,它閃光;在頑喪中流逝,它枯竭;在追求中奮進,它充實;在墮落中徘徊,它腐臭;在拼搏中向前,它不朽。”“人生的價值,就在于創造一個有價值的人生。”(《珍視人生的價值》)沉浸于其智慧和思想中,反顧歷史,審視人世,已遠不止是欣賞詩文,而是一番心靈的凈化和人格的升華。現今的人們常埋怨文學的蒼白無力,而文學界又常常指責經濟大潮對文學的沖擊,讀此書,或許多少可以減輕人們對文學的失望吧。</p> <p class="ql-block"> 有人說,“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有人說,詩詞是文學的最高境界。集子中的“打油新編”,就匯集了任先生多年來寫下的部分詩詞。詩稱“打油”,早已有之。這是詩人們對不拘于平仄的諷喻詩的一種自謙。如魯迅《自嘲》詩中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自謂之“達夫賞飯,閑人打油”。可見魯迅也是自謙地把自己的詩稱作打油的。諷喻詩發展到今日,成為詩歌中卓爾不群的一支。任鐸大先生最喜愛的雜文大家聶鉗駑,有《散宜生詩集》,聶先生也將他的詩歸在“打油”之列,并說“如完全不打油,作詩就是自討苦吃。”任鐸夫的詩詞,也多是這種具有針砭時弊功能的諷喻詩,“致力出新”更成為他詩詞創作的一大特色。</p><p class="ql-block"> 他真的是在別出心裁、匠心獨運地經營著自己的諷喻詩。譬如他將古人作詩的《韻書》拿來,寫了《對韻五則》,其中的一首云:“富對貧,謙對恭。白叟對黃童。愚昧對無知,糊涂對昏庸。耍聰明,愛虛榮。馮婦對葉公。金玉在其外,敗絮藏其中。尸位素餐樂陶陶,胸無點墨瞎嗡嗡。”他更把清人李漁(號笠翁)的《笠翁對韻》(十三轍)拿來,舊瓶裝新酒,竟一氣寫下了二十多首詩。且錄二則如下:“吳對楚,蜀對巴。海角對天涯。文山對會海,傳達對轉發,玩花腔,說套話。琵琶對喇叭。貫徹走過場,落實靠嘴巴。照本宣科無舉措,依樣畫瓢沒偏差。”(《笠翁對韻》新編之一“花發”)另一首日:“嘴對口,喊對吼。激昂對抖擻。好大對喜功,爭先對恐后。善貼金,巧作秀。破釜對沉舟。你那紅旗揚,我這凱歌奏。資金無著錢不夠,胸中有策攤派湊。形象工程,已使政績變政疾;花架干部,照樣升遷太荒謬”(《簽翁對韻》新編之二“由求”),這些詩均出于他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讀來篇篇鞭辟人里,入木三分。</p> <p class="ql-block"> 再就是他的剝皮詩。“剝皮詩”又稱作“剝體詩”,它在形式上仿效前人,而在內容上則別出新意。如他剝孟浩然的《春曉》為:“春眠不覺曉,麻將少不了。夜來爭吵聲,輸贏知多少?”(《賭徒》);再如剝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為:“朝辭神州彩云間,千里航行一日還。紅頭文件禁不住,客機已過萬重山”(《公費旅游》)。名詩名篇一經剝皮翻新,賦予新意,取譬生動,詩句灑脫,令人一嘆三詠,不盡回味。</p> <p class="ql-block"> 當然,我也喜歡“閱世感言”中的那些憶往思舊的精短小文。其中談及的多為他的農村生活、兒時經歷,而有些筆墨雋永風趣,頗耐咀嚼,讀時忍俊不禁,掩卷后浮想聯翩,很有幾分“世說新語”的況味。</p> <p class="ql-block"> 任鐸夫先生自小熱愛文學,尤愛古典文學。后來無論工作多么繁忙,讀書總是少不了的。讀書是安靜下來的一種方式。他的藏書之多,更令人為之驚嘆。他雖然曾經是一個“官員”,卻具有一種書生的情懷,也就是讀書人情懷、文人情懷。具有這種情懷的人,其生命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和價值觀的陶冶,懷社稷而念蒼生,輕功利而重義理,厭煙火而愛煙霞。他說:“這幾十年我做了兩件事,一件事是黨和人民給我提供了一個平臺,為老百姓做了一些事;第二件事就是在做事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感悟,寫下了一些文字,以給年輕人留一些東西,也給自己留下一些東西”。由此說來,這本《扯皮亂彈集》是一個追索者和奮斗者的心跡。幾多艱辛,幾多煎熬,幾多愉悅,都含納在其中了。</p> <p class="ql-block"> 寒冷冬夜,我斷斷續續地讀完這部書稿,應他之約,還要我寫幾句。今冬干冷,尚未下雪。我正寫著,驀然看到了窗外寒風中的飛雪,真是喜不自禁。小序作罷,逸興未已,更綴打油,以為結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夜朔風雪來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萬木霜天斷腸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拼將生命融寒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待到春來花滿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011年1月2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沈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長治市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一級作家。</p> <p class="ql-block"> 任鐸夫:山西晉城人,政協長治市第九屆、十屆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西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雜文、隨筆、詩詞集四本,書法系列作品集六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大埔县|
台州市|
肇州县|
同仁县|
天水市|
瓮安县|
高雄县|
香港
|
新丰县|
西乡县|
平乐县|
佛教|
金湖县|
日喀则市|
滦平县|
宝应县|
西宁市|
三门峡市|
双流县|
互助|
盖州市|
中方县|
阿尔山市|
普兰县|
乌兰察布市|
兴业县|
太仓市|
伊宁县|
邯郸市|
呼图壁县|
门源|
兴山县|
乐陵市|
灌云县|
建平县|
通道|
宜宾市|
永城市|
定州市|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