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洗 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在九山河畔散步,看到清澈的水面上很多人在游泳,忽然又想起兒時的小河與跳入小河洗澡的場景,回憶的思緒真如浪潮般一浪浪地拍打過來,大雜院廚房的故事還沒寫完,又想起洗澡的那些事兒了。</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昨天拍的溫州九山河</p><p class="ql-block">每天都有人在河里游泳</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自來水是緊缺的物品,且別說一擔水要花一分錢,有時還常常停水,所以傍水而居便是我們的福分了,清澈的小河不僅是洗刷衣物的大臉盆,還是男人們洗澡的大浴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夏天的傍晚,河岸上或河埠頭都會站著一些洗澡的男人,有大人也有小孩,也有大人帶著小孩一起的,他們赤著上身,只穿一件短褲,有些小屁孩直接就是赤身露體了。他們先下水打濕全身,然后就用香皂涂抹全身,再抓抓頭發搓搓身體,身上的泡沫被風一吹還常常會飛出幾個肥皂泡來,男孩子們就喜歡玩這些肥皂泡沫,他們會把頭上的泡沫用手抹過來,一小堆一小堆地放再鼻子上、臉頰上、身體上,就像正在制作中的蛋糕上的奶酪一樣,玩了一會兒就“撲通”一聲跳入河水之中,于是在他的周圍就升騰起泡沫,這些泡沫隨著水流一下子就全化了。有時候幾個男孩子在岸上互相玩著泡沫,一個男孩就會趁著另一個不注意把他推了下去,然后自己也“咯咯咯”地笑著跳入水中。他們就這樣游泳玩水一番上岸,濕漉漉的身體用毛巾擦一下就回家換衣服了,男人們在河里洗澡就這么簡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男人們都在河里洗澡,或者說其他季節或遇上“大旱”(旱季)的時候,河水枯干得露出了整個河床,男人們也不得不在家洗澡了,但即便在家里洗澡,他們還是洗得很簡單。大雜院夏天的傍晚或晚上,“道坦”(院子)就是一個大浴場了,很多年長或年少的男人們都會拎一桶水放在“道坦”的洗衣板上(院子里供人洗衣服的水泥板)或放在凳子上,赤著上身,穿著短褲,肩膀上搭著一條毛巾,他們先用桶里的水打濕全身,然后擦香皂或藥皂,接下去的重要工作就是“抿烏靈藏”(搓身上的泥垢),一邊抿一邊嘻嘻哈哈地笑著,有時還來個比賽,抿出一條長長的“小泥條”,看看誰的長而不斷,呵呵,這些男人們真臟,“烏靈藏”比周伯通(電影“射雕英雄傳”里的“老頑童”)還多。他們一邊擦自己的身體一邊與旁邊人聊天,不管洗澡的或湊熱鬧的都融入這個“混堂”(溫州人稱“浴室”),院子里彌漫著各種香皂的氣味,如果有人用“藥皂”(一種帶有藥物成分的肥皂),那個氣味更是豐富多彩了。</p><p class="ql-block">在家里洗澡當然就沒在河里那樣痛快了,至少要省著用水,或許他們打一桶水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分配好每個環節的用水量了,反正很多人都是最后剩一點水一骨碌地從頭頂倒下,然后擰干毛巾擦干身體,到房間換衣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媽媽們都會說,你看看生男孩多好,洗澡也方便,確實如此,雖然男人們只有在夏季的時候可以這樣在戶外洗澡,但畢竟是一年的四分之一時間,有時候天氣炎熱還可以更多點時間,而女人洗澡就只能在家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過去年代溫州人嫁女兒時陪嫁中必有一套“圓木家生”(就是圓木家具),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腳盂”(洗腳或洗澡用的盆,有很多種尺寸)與“鵝兜”(形狀像鵝一樣的盆,洗腳或洗衣服等用),這兩個都與洗澡有關。</p> <p class="ql-block">腳盂(洗澡盆),除了洗澡用,還有很多其他用途</p> <p class="ql-block">圓木老師在制作中</p> <p class="ql-block">鵝兜</p> <p class="ql-block">這些都是圓木器皿</p> <p class="ql-block">洗澡的時候先把大“腳盂”洗一下,然后放在房間的某一個位置,過去很多人家里房子小人口多,房間里擺滿了床,洗個澡也要“大動干戈”挪移一些物品,家里其他人更要撤出房間,有時候外面一個急著想到里面上廁所,里面的就是沒洗好澡。我們家也曾經是在兩張床(一縱一橫)之間的一個空位置洗澡,就是當時的“屎盤間”,即放“母子桶”(馬桶)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衛生間,過去一般是沒有獨立成“間”的,若有個布簾拉一下算是非常隱蔽了,我們家的布簾是母親用花布做的。這個地方放上一個大“腳盂”寬度也就差不多了,洗澡的熱水是用鍋在煤球爐上燒好的,我們家要端著鍋從廚房走到“前間”(公眾大堂)再跨上門檻進入房間,然后把熱水倒入盆中,按照季節不同倒上冷水調好水溫,如果是冬天還常常需要在旁邊再放個熱水瓶,怕水冷了洗澡會著涼。冬天洗澡我們基本都是全家人一個挨著一個去洗,這樣就可以趁著房間里還有熱氣的溫度,母親還特別把每個人的換洗衣服用“湯盂”(熱水袋)熱著,當時很多時候都是用掛滴的“鹽水”瓶裝上開水,為了預防燙傷,母親就用縫紉機做了一個布套套住瓶子,然后把衣服包住瓶子,這樣洗澡后就可穿上熱乎乎的衣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記得好多年以后,冬天洗澡有了“先進的裝備”--那就是一個像圓形蚊帳一樣的塑料薄膜做的洗澡罩(浴罩),跟現在的浴罩比當然簡陋多了,那時是用“四股裱兒”(晾曬褲子的竹制衣架夾子)夾住浴罩的頂部,然后掛在房間的頂板的勾上,“腳盂”放在里面,熱水一倒進去,里面就熱氣騰騰非常暖和,洗澡也不用慌里慌張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腳盂”洗澡當然是“坐浴”了,家家戶戶都有一張專用的小木凳子放在“腳盂”里,人就坐在這張小凳子上洗澡,這凳子比我們平常用的小板凳要小得多矮得多,如果人長得很胖或年紀很大,這樣的洗澡有可能成為很困難又痛苦的事,所以溫州人現在還流傳著一句話:“臉剫落姥姥娘兒洗浴一色”(臉拉下來像老太太洗澡一樣),這句話足可見當年的生活條件是怎樣的境況。洗澡的時候,我們都會在“腳盂”旁邊的肥皂盒里放上一塊專門用來洗澡用的香皂或藥皂,“腳盂”的水往往不到一半的位置,“腳盂”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這么多水按現在正常的淋浴水量可能只夠濕一下身子,而當時濕身擦香皂,再用毛巾沖洗干凈,全在這么多的水里,干不干凈也不好評說了,洗完澡以后就可以看到一條條“烏靈藏”浮在水面上,粘在“腳盂”的周邊,如果把肥皂擦得很多,洗完后的水到出來就是漿糊一樣的了。洗完澡后要把“腳盂”的水倒入“鵝兜”里,我們小的時候這些事都是大人做的,稍微大一點后就自己嘗試著顫顫巍巍地端起“腳盂”倒水,或者兩個人一起抬,有時候不小心就倒到“鵝兜”外面了,那就趕快要拿抹布或拖把擦地,然后再拎著“鵝兜”長長的柄把水倒入院子的陰溝里,洗澡的程序確實有點繁瑣,說給現在的孩子聽,孩子定會唏噓不已。</p> <p class="ql-block">天氣轉暖后我們就在大廚房靠后門的位置洗澡了,當然首先要把窗戶掛上窗簾,那個時候好多窗都沒有窗簾的。相對在木地板的房間里,在這里就方便多了,因為是水泥地,打濕了也沒問題,最重要的是方便倒水,洗完澡后抬起“腳盂”就倒水,洗澡水就直接流出門外流向小河,過去所有臟的水都是往河里倒的,馬桶也在河里洗,廚房的排污也直接排向河中,雖然當時覺得河水是“活”的,它一直在流淌,所以水是干凈的,但也正因為當初沒有環保意識,后來溫州很多的河流都被污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說起倒洗澡水又想起一個插曲,當時我家后門的河邊是一個運輸碼頭,河面上每天都停留著很多舴艋舟,而運貨的人以及“船老大”(船夫)都喜歡在我家后門邊席地而坐,搖著“箬笠”(斗笠)納涼,因為我家后門位置的水泥地比地面高一點點,剛好像個小臺階,他們就一圈坐過來聊天,夏天的下午我們與太祖母一起還經常給他們送茶送水,所以常來常往的人都面熟了。我們洗澡的時候他們大部分都已經收工了,所以水泥地上是空的,倒洗澡水肯定沒問題,卻不料,有一次我倒水時便聽到外面的尖叫起聲,原來還有人坐在地上呢,糟了,他們肯定弄濕了,濕了倒沒什么問題,如果他們知道是被女人的洗澡水打濕了,那就會認為“不凈”(不潔凈),下輩子也倒霉,還好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女孩子,也就罷了。從此以后我就非常謹慎,不管幾點洗澡,準備倒水的時候一定要朝著門大喊一聲“倒水啦”,而且我都輕輕地倒一點點,如果真有人看到有一點水出來他們就會起來了。</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享受淋浴的場景記憶猶新,具體時間記不住了,應該是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鄰居幾位姐姐約我一起到栲膠廠(溫州栲膠廠)“洗淋浴”(就是淋浴),征得長輩同意后,我非常興奮地拿起一個臉盆,里面放著香皂、毛巾、換洗衣服、拖鞋等,三四位姐妹同行走了十來分鐘就到了栲膠廠,等候在廠門口的一位阿姨與傳達室的人打了個招呼就領我們進去,好像走了好多彎來彎去的堆著很多物品的路來到了洗澡的地方。那是幾間簡陋的水泥結構的“浴室”,每一間都很小,外面用一條簾子遮著,里面就是一個水管,好像沒什么噴頭,龍頭一打開就是溫水,我們把臉盆放在簾子外面,然后開始有生以來最痛快的一次洗澡,我們也聽說上海人可以淋浴的,淋浴真是太爽了。后來我也經常去,那個時候如果有個好單位都令人羨慕,其他不說,單單洗澡就比在家里舒服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溫州人有點靦腆封閉,單位里的淋浴房間也都是一人一個,尤其是女性浴室,大家都非常保守,不像外地人大家在一個“混堂”(敞開的浴室)里洗澡,我認為“混堂”只是提供給男人的。我的表姐是知青,當時從東北回家都要先在我家住一宿第二天再坐輪船到她自己家樂清去,她經常會帶一位姐妹一起來,晚上洗澡的時候她們說為了省點時間就兩個人一起洗,那個時候我們都覺得很奇怪,兩個女人怎么可以一起洗澡呢?我一直不知道她們是怎么洗的,前段時間我在表姐家小住,忘記問了,下次一定好好作個現場采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直到80年代初,我們搬到了商品房居住,雖然房子不大,也總算有個了小小的衛生間,有了淋浴器,終于可以淋浴了。我們搬家的時候我在杭州讀書,我非常清楚地記得我們幾位女生第一次到杭州浴室洗澡的時候驚愕的表情,浴室里熱氣騰騰,一個大空間里滿是淋浴噴頭,噴頭下好像都是密密麻麻正在洗澡的人,我們只聽到嘩嘩嘩的水聲,正有點不知所措時,一位差不多裸露身子的工作人員一邊在掃著地上的積水,一邊跟我們說換洗衣服放柜子里,里面哪里有空就在哪里洗,我忽然覺得心頭一陣窒息、眼前一陣發黑便失去了知覺,醒來時發現工作人員正掐著我的人中穴,幾位姐妹站在身旁,我估計是一下子缺氧而致,后來就胡亂洗了就出來,到今天為止我還不敢去桑拿干蒸什么的,我擔心自己又會暈過去。冬天的杭州冷得刺骨,走出浴室的我們就像剛從蒸籠里出來便被拋入了冰雪之中。</p> <p class="ql-block">這是杭州80年代的浴室</p> <p class="ql-block">其實那個時候溫州也有很多“混堂”(浴室),我們全家從來不去,所以我就不知道里面是怎樣的場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0年代的溫州只有少部分家庭告別“馬桶時代”,有了獨立的衛生間,有了淋浴器,大家先是用煤氣的淋浴器,后來有了電的淋浴器,設施檔次當然無法與現在比,但畢竟不用跑到外面去洗澡了。但我還記得一件事,那時快過年的時候,華僑飯店的某位負責人就會為我們開幾個房間,然后我們幾位同事就輪流著去好好洗個澡,為什么過年前要好好洗澡?難道平常都沒能好好洗澡?現在說來好像有點不可思議,其實,那個時候只是去享受一種高級待遇罷了,因為溫州華僑飯店是當時溫州最好的一家飯店。而現在,很多家庭的洗澡設施早已超過了高級酒店,但外面的浴室依然是生意紅火,享受的又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90年代溫州依然沒有完全告別“馬桶時代”,也并不是所有人家里都有淋浴設施,記得我最要好的同學一家人暫時租在別人家里,就像是我們六七十年代一樣地洗澡,他們全家平常的時間就這樣湊合著洗,到了星期天全家人就到我家里來痛痛快快地沖個澡,然后洗了衣服全晾在我家陽臺上。我當時居住在水心住宅區的五樓,一次我的閨蜜小紅到我家來玩,到了樓下了抬頭一看怎么都是女孩子的衣服,她還以為走錯了樓棟,后來上來才知道原來我的同學一家子在這里洗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前面說的溫州都是指溫州城區,也就是鹿城區,而溫州周圍縣市區要比溫州市區落后好多年了。1999年我被市委組織部下派到平陽縣蕭江鎮任職,剛到的時候我被安排住在一家私人旅店里,那個時候他們剛剛開始用煤氣淋浴器,晚上洗澡的時候我都是提心吊膽的,因為他們居然把煤氣罐放在浴室里,還好我住了一個星期就搬到鎮政府的宿舍,在整理宿舍的時候我特別從溫州帶了電淋浴器過來,不料電工不會安裝,后來我就請平陽中國銀行的周行長幫忙,他就派了一位電工來。2000年暑假的時候,我帶我兒子到蕭江鎮體驗生活,我兒子經常在一位太極協會楊老師的家里,他告訴我說最有趣的事情就是洗澡,我問他怎么洗,他說他們幾位都在院子里洗,我一聽就像我兒時院子里一樣,于是我就跟他說我們小時候的故事,但令我驚訝的是,那個時候離我們小時候已經過了30多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溫州人特別愛干凈,至少我知道我們家或者說大雜院的很多人都是這樣,夏天或天氣暖和的其他季節必定每天洗澡,冬天即便不是每天“大洗”(洗澡),也必定要每天要“小洗”(洗屁股、洗腳)后才入睡,所以,每戶都有不同的臉盆、“腳盂”,洗腳有時是用“鵝兜”?;蛟S是受家庭的影響,一般而言,現在溫州的孩子們不管什么季節都是每天洗澡,這樣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就如80年代初我們與外地朋友同住一個寢室的時候,看到她們不洗就睡覺得很奇怪一樣,我的學生們讀大學的時候與北方的同學同寢室,他們看到其他同學不洗就睡也感覺很不舒服,不料,北方的同學看到他們每天洗澡感覺很奇怪,問他們說:“你們溫州人為什么每天要洗澡?是不是身上特別臟?”當我的學生這樣告訴我時,我們在場的幾位都哈哈大笑,后來我就跟學生說,這都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致,不必大驚小怪,而要互相包容接納,這樣才可和睦相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幾天因為看到九山河游泳的人想到了兒時洗澡的場景,當我打開電腦想把這些記憶變成文字的時候,我預計只是一篇小文章,卻不料又聯想了這么多,感謝你耐心走進我們那個年代的故事。如果你是溫州人,你還記得洗澡的故事嗎?請在評論區告訴我,謝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8.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tld9epe"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大雜院一號大廚(回憶大雜院5)</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海南省|
塔河县|
南部县|
怀仁县|
固安县|
如东县|
天门市|
四川省|
永善县|
洛扎县|
加查县|
开阳县|
贡觉县|
镇雄县|
松滋市|
安阳县|
平和县|
新昌县|
桐柏县|
濮阳县|
原平市|
蒙自县|
县级市|
乌苏市|
翼城县|
彰化市|
丁青县|
榆林市|
阆中市|
抚松县|
昂仁县|
襄樊市|
太原市|
张掖市|
百色市|
龙泉市|
张北县|
永平县|
沁源县|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