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千秋萬載的人們記住了“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當時26歲的王勃因為《檄英王雞》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去探望父親路經洪州,趕上重陽節,洪州都督請客,眾人吟詩作賦,王勃在席上即興作《滕王閣序》感慨自己:“時運不齊,命運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他再一次隆重推出馮唐、李廣這兩位在因為司馬遷的《史記》的記載而千古留名的古人,通過他的神來之筆兩人重新進入人們的視線。細細的想想王勃的感慨更多的是失意后的牢騷,但是馮唐、李廣、甚至是大英雄岳飛等人的生命軌跡,不禁讓我們思索:古往今來,蕓蕓眾生都在自己的舞臺上粉墨登場并演繹自己的人生,無論是碌碌庸人也好、英雄才子也罷,興衰功過蓋棺而論,人們都在探求,命運是隨機的?還是注定的?是什么決定著人們的命運?</p><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在我的心目中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勇武的好萊塢式的英雄,從小到大我首肯飛將軍李廣。小學課文里“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老師精彩的演繹讓我記住了一個將軍在夜晚力挽強弓向老虎射去,然后自信的回去睡覺,第二天發現弓箭深深嵌入虎形的石頭里,他高超的射藝讓軍中將士贊嘆,這是何等淡定與勇武。長大了閱讀了更多李廣的材料愈發的佩服李廣的勇敢和善戰。李廣身材高大,兩臂如猿,他善于射箭也是天賦,子孫向他學習,也沒人能趕上他。李廣對士兵寬厚和緩不苛刻,士兵因此愛戴他,樂于為他所用。李廣一生到死,做二千石俸祿的官共四十多年,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物,始終也不談及家產方面的事。</p><p class="ql-block"> 通過史書上的記載讓我們看到李廣過人的膽識和極其高超的個人軍事素質。一次李廣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三個匈奴人,親自去射殺,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回來時遇到幾千名匈奴騎兵。匈奴兵怕有埋伏不敢冒進,擺好了陣勢。李廣的屬下十分害怕,李廣下令騎兵向前進發,到了離匈奴陣地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軍士下馬解鞍躺在地上,匈奴騎兵終于不敢來攻擊。一名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騎兵一起奔馳,射死了那匈奴將領,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里,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這時正值日幕黃昏,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匈奴兵撤離了。</p><p class="ql-block"> 一次李廣出雁門關進攻匈奴。匈奴兵多李廣兵敗,單于平時就聽說李廣很有才能,下令活捉了李廣。把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裝在繩編的網兜里躺著。走了十多里,李廣假裝死去,斜眼看到他旁邊的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突然一縱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馬,趁勢把少年推下去,奪了他的弓,打馬向南飛馳數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殘部,于是帶領他們進入關塞。</p><p class="ql-block"> 一次李廣率領四千騎兵出塞。匈奴左賢王率領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李廣的士兵都很害怕,李廣就派他的兒子李敢騎馬往匈奴軍中奔馳。李敢獨自和幾十名騎兵飛奔,直穿匈奴騎兵陣,又從其左右兩翼突出。李廣布成圓形兵陣,面向外。這時天色已晚,軍吏士兵都面無人色,可是李廣卻神態自然。第二天,又去奮力作戰,張騫的軍隊也趕到了,匈奴軍才解圍退去。漢軍非常疲憊,所以也不能去追擊。</p><p class="ql-block"> 就是這樣一位傳奇色彩的武將有著自己無限的苦惱------一生與匈奴經歷七十余戰,卻沒有封侯重用。當時各部隊校尉以下的軍官,才能不甚出奇,然而由于攻打匈奴有軍功被封侯的有幾十人。當初,李廣的堂弟李蔡和李廣一起侍奉文帝。到景帝時,李蔡累積功勞已得到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武帝時,做到代國的國相。元朔五年被任為輕車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攻打匈奴右賢王有功,達到斬殺敵人首級的規定,被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任丞相。李蔡的才干在下等之中,聲名比李廣差得很遠,然而李廣得不到封爵和封地,官位沒超過九卿,可是李蔡卻被封為列侯,官位達到三公。李廣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卻最終不得封侯,對當時的一個軍人來說,是個極大的缺憾。《史記》讓歷史記住了李廣,這要感謝文學家司馬遷,他作為一個恪守職業操守的歷史學家,客觀的記載了歷史,因此《史記》成為了千古名著。歷代詩人談及李廣的時候總是贊美他的忠勇無畏、失意的文人總是用他的經歷感慨自己的時運不濟。但是真的客觀的剖析這個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濃厚的人物的時候,誰又能斷言李廣一生的失意和失敗不是必然的呢。</p><p class="ql-block"> 通過《史記》我們能夠更加清晰的看到李廣的為人,其實李廣至少有這樣幾個致命的缺陷注定了他的事業坎坷。</p><p class="ql-block"> 弱點一:缺乏政治頭腦。作為在朝廷混的武將李廣做過傻事,李廣跟隨周亞夫平定吳楚藩王的叛亂,立下戰功。梁王劉武看上李廣之才,私授李廣將軍印,李廣不識事務,竟然接受了。劉武當時很想做皇帝,想等哪天他起兵逼宮時,希望李廣能支持他,這一點漢景帝劉啟很明白。李廣幼稚,分不清利害關系,自以為立下戰功,梁王授給將軍印,這是對自己的獎賞,我還要拿回京城炫耀一番。結果李廣此局觸怒皇帝,未受到絲毫獎賞。在官場混的人政治敏感性是基本功,梁王想當皇帝基本上路人皆知了,李廣是朝臣不應該不知道,而且藩王頻頻造反,為了完成中央集權永訣后患,漢景帝削藩勢在必行,兄弟倆終有一戰。因為一個打算造反的藩王的獎賞去得罪當朝天子,大是大非上依舊糊涂,思想過于單純,缺乏思考。這樣的人無論專業上怎么過硬,終究會因為政治上單純,犯多次這樣的錯誤,難免四處碰壁,討不得皇帝的歡心。封建時代個人的升遷生死全在帝王的掌指間,漢朝算是最講究論功行賞的,官場風氣相對公正的,但是得罪老大難免吃虧滴。</p><p class="ql-block"> 弱點二:心胸狹窄,沒有容人之量。一次因為戰敗李廣被貶為庶人,一天出城打獵和別人喝酒回霸陵亭太晚,城門已關,李廣叫門,說自己是前任將軍。霸陵亭尉趁著酒勁,呵斥李廣:“今將軍不得夜行,何況你是前將軍!”李廣氣而無可奈何。后來再次被皇上用任官時,李廣想起上次被霸陵亭尉拒之城外,于是李廣把霸陵亭尉召至自己的軍中殺掉了。仔細想想霸陵亭尉酒喝多了,但他的確是秉公辦事。如果李廣封侯了,以他的心胸不知道誰還敢秉公辦事了,可怕。且不說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受過胯下之辱,得勢后沒有殺死當年羞辱他的市儈,這是大將的風度,和李廣同時代的御史大夫韓安國坐牢時的故事足夠李將軍汗顏。獄吏田甲侮辱韓安國。韓安國說:“你就不怕我死灰復燃?”田甲幽默的說:“你復燃,我用尿澆滅你。”后韓安國東山再起。田甲要逃走。韓安國更幽默的說:“不逃走就不殺,如果逃走,就滅其九族。”田甲不敢走,向韓安國認罪。韓安國笑著說:“你給我灑泡尿看看。”而后韓安國不僅放走了田甲,而且還善待了他。什么是風度,這就是風度。如果一個人能善待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弟兄們,但是在有人冒犯自己的時候卻死死的記仇,因為小事就濫殺無辜,真的不是做大事的人的風范。至少說明此人才干最多能為將卻不能為統帥。</p><p class="ql-block"> 弱點三:不講誠信陰險殺降,有違天道。人在仕途上總是走背運難免去算卦找高人指點,不僅現在如此這樣古人也是一樣。李廣找到當時的星象家王朔私下問人家:為什么自己這樣能打,卻點背到家了,總是不能提干,王朔說:“將軍自己回想一下,難道曾經有過值得悔恨的事嗎?”李廣說:“我曾當過隴西太守,羌人有一次反叛,我誘騙他們投降,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欺詐手段在同一天把他們都殺了。直到今天我最大的悔恨只有這件事。”王朔說這就是原因。其實想想勸降的時候李廣一定承諾的不錯,人家投降了又設計殺掉,按照古人的說法:戰場殺敵天經地義,殺死誠信投降的過于暴戾有違天道,李將軍做到了。但是因果輪回尚未結束,后來李廣的后人李陵投降匈奴自此家族衰敗。古往今來,有違天道的沒幾個得善終的。吳起殺妻求將,終被亂箭射死;白起殺已降30萬趙軍,最后不得善終;殺人冠軍王翦家族衰敗,蒙恬家族………殺放下武器的人,上蒼豈能垂憐。</p><p class="ql-block"> 弱點四:過分突出個人英雄主義,缺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李廣驍勇異常,再加上其臨危不懼、處變不驚,且能與士卒同富貴,共患難,故其率領的軍隊戰斗力極強。另一方面,李廣擅長沖鋒陷陣,卻無力統帥大軍。其部常被敵人包圍甚至全殲。此其不善用兵所至。在《史記》里縱觀李廣的戰斗經歷,發現總是離不開硬打硬沖奮不顧身,兵士傷亡殆盡,然后上演絕地逢生的悲壯模式。驚險刺激但是這樣的統帥要是統領三軍…….只怕弄不好血流成河卻未必能勝。朱可夫將軍要是這樣打仗二戰史恐怕改寫了。主帥是軍隊的靈魂,要的是保證整個軍隊統一指揮,統一調度,關鍵是保存自己的實力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衛青、霍去病都是這樣的帥才。李廣將軍熱衷于單打獨斗身先士卒,有武將的威猛卻少了主帥智慧。最后一仗最憋氣,衛青了解李廣的為人讓他在戰斗中繞遠截住單于的退路,結果李將軍倒霉透頂竟然迷路了,決戰之際單于逃走了,李廣認為這是天意,沒臉面對刀筆之吏揮刀自刎了,故事悲壯且讓人感傷。</p><p class="ql-block"> 其實縱觀中國歷史,文景之治締造了漢朝的輝煌,沒有文帝、景帝的勵精圖治苦心經營,漢朝怎么能從初期的貧弱中走出呈現全面的興盛。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都是少有的明君。而且當時的漢朝實行軍功制度,武將的升遷取決于戰功,取決于獲得的敵人的首級數量,如果沒有戰功王孫尚不能封侯,官場氣氛尚且公正。但是飛將軍李廣忠勇一生尚不能封侯,其原因太史公沒有道明,但是通過他的真實描述,答案在后人心中。</p><p class="ql-block"> 還有可愛的馮唐老先生,漢文帝時,馮唐是一位大臣,由于他為人正直無私,敢于進諫,不徇私情,所以時時處處遭到排擠,直到頭發花白,年事已高,也沒有得到升遷,還只是個郎官。一次和文帝談話本來投機,文帝說“我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如果有這樣的將領,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馮唐說:“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漢文帝很不高興,回到宮里,越想越窩火,又召見馮唐,責備他說:“你為什么當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回避。”</p><p class="ql-block"> 漢文帝又一次詢問馮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這次馮唐做了很好的回答,文帝按馮唐的意見將在押的魏尚官復原職。景帝即位沒多久就把不會說話的老先生免職了。武帝即位廣招人才,人們推薦馮唐,但是他已九十多歲了。他的經歷應該毫無懸念和意外。為人耿直,嘴大亂說,中國人好面子,尤其是在官場混的人,失了面子就等于失了官威。馮唐皇上也敢沖撞,一般的上下級就更不消說了。不會說話別說,人家不但說還要挖苦皇上,換了別的皇帝早就給“咔嚓”了,漢文帝有容人之量的君主,但是縱觀中國歷史像漢文帝的沒幾個,所以注定他會被閑置到老,不被重用。 </p><p class="ql-block"> 岳飛是英雄而且是人格上完美的英雄,但是水至清則無魚,岳飛胸有大志,深得民心,功勞都是自己打出來的,本人無欲無求。同樣的將領張俊貪財,皇帝可以財寶安之。韓世忠好貨,也好打理,對于啥都不愛好的人怎么辦。最要命的出征前提出把妻兒當人質留在臨安自己去收復河山,迎回二圣。呵呵武將出征妻兒當人質是心照不宣的慣例,主動說出來宋高宗面子難堪。拼命收復趙氏河山,還把妻兒做抵押,高宗面子何在。提出迎回二帝,那高宗怎么辦,迎來了二帝岳飛會不會功高蓋主學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岳家軍戰斗力強悍形同私家部隊,高宗能否駕馭。正直的岳飛在皇儲的問題上同高宗公開叫板了一次。一次次小事上的積累、一夜夜皇帝的擔憂,最終有人向岳武穆下手了。</p><p class="ql-block"> 高中語文老師說古希臘的文化核心是人與神的關系、文藝復興之后的西方文化核心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然而從古至今中華文化的核心始終是人與人的關系。無論是諸子百家還是后來主流的儒家思想都是突出人生的思考和人生價值的探索。中國歷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在恢弘的舞臺上展露身手,有多少人空懷報復懷才不遇;有多少人意氣風發順風順水;有多少人鞠躬盡瘁卻難得善終;有多少人機關算盡誤了性命;有多少人碌碌無為卻安享一生;又有多少人英年早逝虛負凌云萬丈才。</p><p class="ql-block"> 什么決定命運?是過于深邃的話題,我覺得一句流行的話很經典同時很精練,“性格決定命運”但是不夠全面。古人為鏡,汲取自己的智慧給養,也許性格、機遇、德行、為處事的方法絕對是駕馭命運的幾點要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丹江口市|
乌兰察布市|
禹州市|
枣庄市|
大洼县|
乌拉特后旗|
泸水县|
依兰县|
临猗县|
灵寿县|
屏山县|
普洱|
阿合奇县|
鸡东县|
长岭县|
垣曲县|
昂仁县|
新民市|
闽清县|
和顺县|
东丰县|
抚远县|
鹤庆县|
丹巴县|
靖边县|
广东省|
云梦县|
静海县|
武清区|
宜君县|
灌南县|
灌云县|
太仓市|
安龙县|
沙田区|
庆城县|
凤山县|
靖州|
宁晋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