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答:“新疆人把天山以北稱為北疆,天山以南稱為南疆,吐魯番哈密地區稱為東疆,新疆沒有西疆的說法。”“北疆”最經典的景點我們游覽過了,后面的行程就是“東疆”的吐魯番和“南疆”的喀什了。 Day11:6月7日周三,火車到達烏魯木齊晚點,換乘大巴后開行近200公里,吃過團餐午飯,12點多鐘才到達干燥炎熱、有“火州”之稱的【吐魯番】。吐魯番是天山東部一個東西向形如橄欖的山間盆地,四面環山,盆底是海拔-155米世界第二低的艾丁湖水面,周邊是因特殊的地質構造形成的三個環帶:最外邊是博格達山與庫魯克塔格山,海拔至少4000米以上的“連綿雪山環帶”;中間是幾十公里寬,寸草不生的“戈壁灘環帶”;海拔最低即為“田園綠洲環帶”,“吐魯番”按蒙古語翻譯即“富庶而豐饒的地方”,指的就是這片綠洲。而在嚴酷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則是特殊的灌溉方式“坎兒井”在潤澤著這片田園。 “坎兒井”是古代新疆人創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現雛形,主要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澇壩”(小蓄水池)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積雪和著雨水,大量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因地面水量蒸發快,先民便利用盆地坡度條件引用地下水灌溉農田,暗渠長短各不相同,長可達20公里,短僅百米,現存暗渠總長已達5272公里,多為清代以來陸續修建,已使用四五百年。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吐魯番先民創造的坎兒井,引地下潛流,保證了綠洲農田穩定的自流灌溉。坎兒井可供游客參觀的線路有多條,我們走的“坎兒井源”線,就在G312國道邊上,這里能參觀到最深的坎兒井,乘電梯下到30多米的地下,參觀時非常涼爽。 【火焰山】古書稱赤石山,維語稱克孜勒塔格,意即紅山。位于吐魯番市東北,東西走向,長98、寬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山體曲折基巖裸露,布滿沖溝,寸草不生。盛夏烈日照射下,赭紅色的山體熾熱氣流滾滾上升,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相傳《西游記》中唐僧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來到【火焰山】必須領略一下它的威嚴!景區為游客修建的地下通道,里面有冷氣,我們先適應一下。通道天井里“金箍棒”立體造型高12米,溫度計顯示高5.4米,直徑0.65米。可實測攝氏100度以內的地表溫度、空氣溫度,準確率正負0.5℃。在“金箍棒”溫度計下拍張合影吧。 我們勇敢地沖出“火焰山”地道,在曾被孫悟空稱為“大哥”、老婆是鐵扇公主的“牛魔王”塑像前留了個影! 外面氣溫51℃,有“芭蕉扇”溫度計顯示為證! 可地表溫度已高達六七十度,穿著旅游鞋的雙腳感覺明顯,砂“煮”雞蛋也擺在這兒:明碼實價,沙窩烤雞蛋5元/個、鵝蛋20元/個、最貴的鴯鹋蛋(500g/個左右)420元一個,有人買的雞蛋放進去,幾分鐘就熟了。不知不覺兩次外出置身“火烤”延時近二十分鐘,得到了導游的“夸獎”! 這是中午就餐時,在餐館大門邊拍到的“馕”,十分逼真,直徑超過一層樓的高度了。“馕”,古時稱胡餅,其特點又大又圓(當今市面上直徑大概二三十公分),烤制而成,香噴噴,熱乎乎,是走遠途的最佳干糧,又好吃又抗餓,更是新疆人眼中不可撼動的傳統食品,故而素有“天下第一馕”之稱了。 追記:由于(6月7日)早上火車晚點近一小時,大巴出發和午餐都相應推遲,加上這次大巴車況較差、導游負面情緒、17:48火車出發時點限制等影響,維吾爾家訪和葡萄溝行程只是走了過場:“家訪”落座片刻,切好的西瓜端上還未品嘗;“葡萄溝”僅大門前拍照,游客的心兒都“碎”了。留下些許遺憾! 根據火車票面顯示(6月7日T9516次烏魯木齊17:48→喀什08:32),原以為17:48要趕回烏魯木齊乘上T9516次列車,實際這趟車經過吐魯番,可就近上車,時間就從容了一個半小時。我們17點多鐘進到吐魯番火車站才明白(T9516次吐魯番19:24→喀什08:32),此前沒必要那么緊張了。看來導游的情緒、交底和溝通沒有到位,是今天行程留下遺憾的關鍵原因了。 <div> Day12: 6月8日周四,早上T9516列車8:32準點到達【喀什】火車站,該站是全國鐵路網最西端的火車站、西北邊陲的交通樞紐、“南疆”鐵路的終點站,1999年底才建成運行。遺憾是喀什火車站出站沒有見到自動扶梯,看到“80后”團友劉德民夫婦吃力的拎著兩個旅行箱,江行安主動幫他們把箱子提到樓上,才又回去搬運自己的行李,兩老人不勝感激,我們也得到了稱贊和謝意!</div> <p class="ql-block"> 裝好行李乘上大巴,向著今天的行程目標【帕米爾高原】出發,途徑位于G314國道咽喉部位、層層疊疊、褶皺縱橫的蓋孜峽谷。在山脈深谷中,奔涌不息的蓋孜河,長年沖刷著河谷,塌下的石塊都滑到了谷底,以致山體滑坡、落石、塌方等災害經常發生。山腳下和公路兩邊都是光禿禿的,樹木稀少,漫山遍野有一種荒蕪的景象,荒涼也是美吧!沿途觀看到的都是喀喇昆侖山脈的壯景,圖中遠處那云霧繚繞、冰雪覆蓋的山巔,就是公格爾峰的壯觀畫面。</p> 10:30行至一服務區,停車場邊有個小型水果巴扎,找老板“尼瓦爾●阿卜來提”(支付寶收款方),買了20元八個大大的庫爾勒香梨;看到別人在吃的白桑椹好稀奇,轉回去找到老板“麥麥提江”,只有一碗了(5元/碗),又甜又嫩,交錢就吃了一半,才想起拍照與大家“分享”! 行車四個小時,有團友感覺頭暈停車休息,原來已經上到了萬山之祖 ·【帕米爾高原】,我們則趕緊下車打卡。 矗立于中亞的帕米爾高原(見圖下角),與東南的青藏高原連為一體,延伸出五大山系:東北的天山山脈,東南的昆侖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西南的興都庫什山脈,地理學家稱之為帕米爾“山結”;也有人將此比作攤開的手掌,如圖中五條龐大山脈匯于掌心“帕米爾”:從上至下是小拇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是喜馬拉雅山脈,最下邊是大拇指。“帕米爾”是波斯語中的“平頂屋”,指高原山體高大,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主要山峰均在6000米以上,超過8000米的高峰有4座,其中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不一會就到了【布倫口白沙湖】,又名恰克拉克湖,白沙湖其實是布倫口水庫,因周邊有山體沙化的白色沙山才獲得這好聽的名字。過去是由慕士塔格峰冰川溶水形成的康西瓦沙灘河流,每到春夏冰川豐水時,在布倫口就形成了湖泊,而到秋冬季,河水流量減少,湖底露出水面,河水就變成條條細流順著沙灘聚向蓋孜峽谷。十一年前布倫口電水站建成,最高35米的大壩,使這里成了一年四季盛滿水,面積高達44平方公里景色迷人的高原平湖。剛到停車場,下車后來不及穿過公路去水邊,倚著護欄就打起卡來! 冷靜下來,搬開垃圾桶,四人規規矩矩拍了張合影! 從橫道線穿過G314車道,行走在觀光木道上,對面的白沙山輪廓清晰,俯視湖邊沙灘上人如蟻行,這里應是一處打卡點吧。 踩著砂石漫步湖濱,所見對面的白沙山在寬闊的湖水中形成了清晰的倒影,沙山、雪山山巒色彩一如水墨,藍天、白云天高云舒純凈無暇,湖光山色輝映成景,宛若一幅油畫,景色絕佳,令人陶醉。 白沙湖意境深邃、神秘飄渺,在帕米爾高原、昆侖山蓋孜峽谷深處有如此奇特的自然景觀,著實令人震撼! 白沙湖的美,天生無窮魅力,讓人流連忘返,我們干脆坐下來請人拍下這張特寫,發與孩子們看后,得到點贊直呼“絕美”!愿白沙湖永遠保持水質天然、清澈見底的這份至純至美,留下世界級的寶貴遺產。 快到喀拉庫勒湖,前面就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慕士塔格山上終年積雪不化,冰雪閃爍,如同一位須發皆白的老父,當地人稱之為“慕士塔格阿塔”,“慕士”意為“冰”、“塔格”意為“山峰”、“阿塔”意為“父親”,“慕士塔格阿塔”就是“冰山之父”,峰頂海拔7546米,是西昆侖山脈第三高峰,次于前面路過的公格爾峰。<br><br> <p class="ql-block"> 帕米爾高原上,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山腳下、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喀拉庫勒湖”(又稱卡拉庫里湖),傳說是三座山峰的梳妝鏡子,若不是慕士塔格峰、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緊挨著湖邊、被冰峰雪嶺環抱的喀拉庫勒湖可能就不會那么出彩了。</p> 【喀拉庫勒湖】是高原湖泊,與【布倫口白沙湖】同處阿克陶縣布倫口鄉的慕士塔格、公格爾冰峰腳下,兩湖相距僅十多公里,面積10平方公里小于后者,因湖水深邃幽黯,故名“喀拉庫勒”(柯爾克孜語意為<b>黑湖</b>),照片中“價格表”就是<b>“黑冰湖”</b>旅游公司的。喀拉庫勒湖草盛鳥多,景色優美,而且有水怪的傳說,更讓景點增添了一分迷人色彩。 四人根據體力兵分兩路,我們兩人選擇走觀景木棧道。眼前是喀拉庫勒湖岸邊的一片草原,據說一到夏季來臨,此地水清草豐,牧民們會帶著牛羊來到這里,碧綠的草地上一頂頂白氈房星羅棋布,與澄澈湖水中皎潔的冰山倒影相映成輝,古詩中“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盛景會在此呈現。 兵分兩路后江、黃選擇了登高。來到一處坡頂觀景平臺,看到【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慕士塔格峰】這“昆侖三雄”環抱下的【喀拉庫勒湖】,湖光山色渾為一體,景色如詩如畫。兩人以慕士塔格峰和山腳喀拉庫勒湖為背景,拍下了這張開心微笑氣度非凡的休閑照。 結束【喀拉庫勒湖】行程,21:30到達喀什,此時艷霞溫情猶在,勝過上海酉時辰光。今晚入住酒店是由1890年始建的沙俄喀什噶爾領事館,改建而成的一家涉外賓館【新疆喀什色滿賓館】(見圖),見景思情,立馬勾起了俄羅斯旅游時所住酒店的回憶。 色滿賓館位于喀什色滿路337號,目前已經成為旅行者最為喜愛的賓館之一,據說國外的旅行指南圖書更把它評為世界十佳賓館之一,稱之為“設備平平,服務上乘”。確實如此,客人一到立即發門卡、先進房休息,只留導游辦理身份證手續,服務員則陪在導游身邊,隨時提供服務,我剛從門外進來,拍到了這位新疆“古麗”的靚影, 看到這深邃的走廊,顯現著俄羅斯的建筑風格。我們在俄羅斯圣彼得堡市所住的酒店,走廊就是這種裝飾,長達九十米,且是弧形就更顯得深不可測了! 進到房內所見設施一應俱全,挑剔衛生的李某擦拭一遍后都感覺滿意!“設備平平,服務上乘”的評價,是否對設備的要求太高了!這將是進疆以來最豪華、愜意、充滿俄羅斯風情的一夜了! 院子里旗桿下的噴泉及雕塑小品,襯托著喀什噶爾【沙俄領事館】的品味,現在這里是賓館,也是文物,因為領事館舊址現為喀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角形尖頂,灰黃外墻,在滿是伊斯蘭建筑風格的喀什,這類俄式建筑物只此一家。據說與喀什“其尼瓦克酒店”所在的英國領事館舊址相比,這里保護得比較好,更接近歷史原貌,住賓館附贈參觀文物,可惜我們來去匆匆,沒能進到領事館舊址里面去參觀一下了。 Day13: 6月9日周五,早起在院子里做完“八段錦”,看到維吾爾族勤勞、勇敢、幽默、樂觀、富于智慧和正義感的理想化人物【乃色熱丁●阿凡提】的雕像,趕在早餐前為幾位與其拍了合影。 自助早餐豐盛可口,羊肉塊、土豆絲、番茄炒蛋,涼拌黃瓜、花生米,奶茶、白米粥,主食有馕片、水煮蛋、還有我們眼里的“油墩子”!盡量品嘗新疆味,吃飽吃好就出發! 吃完早餐拾級樓上,參觀二層餐廳并俯瞰一層餐廳全景 ,下來時不忘在樓梯口打卡 一張。 出門前看到負責接待的維吾爾族老人,一副慈祥的面孔,微笑著揮手再見,我頓覺非常親切,情不自禁地與老人握手,并拿出包里的維族花帽,按他的方式戴上后拍了一張合影!照片發到群里,大家都說我們撞臉了,是嗎?! 【喀什】又稱喀什噶爾,是維語的音譯,意思是玉石匯集的地方、玉石之城,“喀什市和田玉雕刻展覽館”則是行程之一了。在白玉兔展柜前,屬兔的女士正好來張合影! 早有所聞:“只有到過【艾提尕爾清真寺】,才算到過【喀什】,只有到過【喀什】,才算到過南疆。”我們來了!艾提尕爾清真寺(俗稱大寺)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爾尕廣場西面,大門坐西向東,占地1.68萬平方米,始建于1442年,已有500多年歷史。大寺是新疆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是亞州最有影響的三大清真寺之一。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一個有著濃郁民族風格和宗教色彩的古建筑群,分為“正殿”“外殿”“教經堂”“院落”“拱拜孜”“宣禮塔”和“大門”等七部分。院內禁止拍照,這是在"外殿"檐廊下的留影。 從艾提尕爾清真寺(地圖上紅星處)出來,導游領著沿(綠色)線路三直奔【喀什老城】。老城大致以艾提尕爾寺為主,是一片不規則形狀的城區,城區的長、寬大約都有近2公里。古城歷史悠久?文化豐厚?風情獨特,素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的美譽。喀什古城仿佛迷宮式的城市街區,老城都是以艾提尕清真寺為中心,一條條輻射出去的(見圖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吾斯塘博依街。喀什老城布局無中軸線可循,但靈活多變,自然美觀。走過一段“吾斯塘博依——千年古街”便鉆進了歷史小巷。 吾斯塘博依是“水渠”或河邊的意思,此街早期傍水而建,以制作和銷售維吾爾傳統手工藝品而聞名。步入特色工藝品巴扎,在“泉水入瓶”小品前留影。 隨著隊伍走進了小巷,見街邊民族風情照相館一家連著一家,我突然想起該給維族帽子配件衣服吧,遂跑回街口,在唯一有男裝的衣攤上買了件維族短裝,穿上拍照時旁邊還有人直呼:“蠻像巴依老爺呢!” 早聞老街上有“布袋巷”、“算盤墻”、“遇見喀什”等諸多有名的景色,我覺得這面墻也很有特點,就叫“花墻”吧!打張卡! 這戶人家估計是做糧食生意的,掛滿了算盤和麻袋,應當是傳說的“算盤墻”吧!喀什古城作為古絲綢路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東西方文明的交匯、物資貿易集散之地,算盤肯定是商家的必備之物。被學者李約瑟稱為“世界第五大發明”的算盤,已被作為中國第三十項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這個似床似椅似檐似棚的傢什,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許本就沒有名字,但與周圍特別是頂上這些生活用具擺在一起,也不失為一道風景線,拍一張吧! 這里應該是“遇見喀什的磁盤墻”吧?藍色的大門特別搶眼。古城中居民以維吾爾族人為主,他們保持著傳統生活方式和習俗,呈現著具有生命力的古城民族生活。 這里是“滿街春色關不住”,特別是跨街的綠植,讓整個畫面充滿了綠色,我喜歡!<div> </div> 逛到“尤木拉克協海爾二巷”,這棟伊斯蘭式的高大建筑兀立眼前,太有民族特色了,幫我們拍一張!<div> 喀什是新疆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筑風格及傳統經濟的特色和精華。</div> 最后一站是香妃園,坐落于喀什市東北郊5公里的浩罕鄉艾孜熱特村。景區以【香妃石】與【香妃墓】為中軸線,據史料記載,香妃在清宮中生活了28年,53歲時病逝,后被安葬于河北的清東陵裕妃園寢內。喀什這座墓是由其兄花了三年時間從北京帶回來的遺物<b><i>,</i></b>所建的一個香妃衣冠冢。 這是墓室前【乾隆與香妃】的雕塑像。乾隆皇帝一直寵愛香妃,但香妃卻沒留下子嗣,其受寵一直存在爭議,大都認為是因為香妃的外貌,留沒留子嗣無關,但多數清史研究者的看法是由于政治因素。香妃的身份肯定新疆人,而乾隆時期新疆經常發生叛亂,香妃的父親和哥哥驍勇善戰,乾隆與香妃的結合是為了新疆地區的穩定、促使當地的和諧發展,也是為了安撫當地的民眾,從而鞏固大清的長治久安! 香妃園主體建筑是始建于1640年的家族【 阿帕克霍加陵墓】,方體圓頂,寬36米深29米通高27米,墓頂中為直徑17米的半球圓拱,四周墻壁用綠色為主琉璃磚貼面。墓室內(<b>禁止拍照</b>)高大寬敞,墓臺上排列著年代不同大小不一的58(有說72)個墓丘,一律用各色琉璃磚貼面,晶瑩素潔,香妃墓在(第二還是第三排沒記住)的東北角,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只是她的一個衣冠冢,不過整個墓園也因此廣受關注,每天來自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拍到的這張照片,有點像印度的泰姬陵吧,只是墓前水池小且沒有水,不然呈現倒影則會更加壯觀! 香妃園既是陵園,又是喀什著名的景區。為了讓游客更好地了解香妃故事及當地少數民族文化,景區每天定時進行實景演出。圖一表演的是【香妃迎賓】入園儀式,香妃領著姑娘們,帶著酒水翩翩起舞,歡迎大家的到來;圖二、三表演的是【乾隆迎娶香妃】,宦官宣旨、鳴號迎親,再現乾隆皇帝迎娶新娘香妃的精彩絕倫全過程,場面宏大,楚楚動人。 在“香妃的家”,主要展現少數民族的一些文化與風俗,男女從談戀愛到成婚、喜得貴子的全過程。游客在了解當地婚嫁習俗的同時,還能參與其中。我們來得早坐在第一排,旁邊坐的是外婆、母親、美女小姑娘一家三口, 主持人邀請美女表演香妃,小姑娘(圖中紅圈)羞澀地被請上臺,參與了后面的表演過程,結束時還得到了禮品。整個演出既熱鬧又喜慶,歡聲笑語一片。 隨著演出落幕,喀什的行程全部完成,也就結束了南疆之旅。因團員來自全國各地,晚上即將乘坐Z6518次列車返回烏魯木齊之前,旅行團宣布:到烏魯木齊后本團即自行解散,按各自的回家路線行動。 Day14: 6月10日周六,因到達烏魯木齊與換乘Z306次回滬間隔11個半小時(見前圖),早起在火車上,提前通過“攜程”預訂了離火車站700米、出站步行即到的【云朵藝術酒店】(烏魯木齊高鐵站寶能城店) 客房一間,以備間隔時間休整,為最后兩天的返滬行程養精蓄銳,。 酒店在25樓,放下行李,到樓下就近吃到了家鄉味的豆腐酪、油條、麻球,回到房間梳洗換裝,掀開被子,或依或靠、或臥或搖(椅),好好睡了個午覺。 盡管短短十幾天,我們往返乘坐八趟火車、大巴行程數千公里,鐵軌和車輪讓我們懂了新疆之【大】;到過“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下、見過南北疆諸多湖泊,大自然億萬年造就的【美】景令人敬畏、留存心底。回味十幾天的行程,正是:<b>八千里路云和月,覲見三山頂上雪,大之新疆鐵軌量,美之新疆曠世絕!</b><div><b> 再見了新疆!有機會我們還會再來!</b></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孜县|
镇雄县|
雅江县|
中卫市|
武宁县|
武威市|
金秀|
舒兰市|
南昌市|
贡嘎县|
德州市|
廊坊市|
阳城县|
马鞍山市|
石门县|
桂阳县|
阳江市|
衡阳市|
淮阳县|
方正县|
齐齐哈尔市|
镇康县|
崇州市|
翁源县|
鹰潭市|
论坛|
西和县|
甘孜县|
密山市|
孙吴县|
中卫市|
汝州市|
扎鲁特旗|
阳城县|
罗定市|
绩溪县|
西安市|
汝州市|
北辰区|
津市市|
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