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坐落在秀麗的云南,當地人稱為紫城,承載著云南長達1400多年的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南城樓也叫文獻樓,始建于清康熙年間,樓額有“文獻名邦”匾額</p><p class="ql-block">城門上“大理”二字是郭沫若1961年游覽大理時親筆所提,“大理”是國號,意為“大治大理,富國興邦”之意</p> 南城門是古城四門之首,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為古城最古老雄偉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標志 <p class="ql-block">走入大理古城,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古代的歲月里</p> 穿過南城門,就是古城的主街道——復興路,它連接著南、北兩個城門,把古城一分為二,串聯著古城里的大街小巷 主街上最多的是鮮花餅,銀鋪,云南小粒咖啡以及各色制品 在古城里的小巷里,你可以找到很多白族手工藝品店,這里的手工藝品是白族人民傳承了幾百年的文化遺產<br> 復興路上的建筑,仍然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灰青色的石板路,古色的飛檐翹角,都在暗示著流走的歲月時光 抬頭望天空,一縷白云好似仙女的裙帶,仙女也舍不得美麗的人間大理 <p class="ql-block">漫步古城,無論在哪條街上閑逛,只需要略微抬起頭,就能看見云霧繚繞的蒼山</p> 洋人街是古城中最有名的景點之一,這里是外國友人的聚集地,充滿了異國情調 洋人街街道不寬,人多熱鬧,卻并不雜亂 洋人街最多的就是酒吧、咖啡屋、品茶館,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店鋪門口的大紅燈籠和三角梅花散發著溫和的柔光,給整條街道平添一層溫暖的喜慶 很多人不遠萬里來到大理,不僅是為了蒼山洱海的誓言,還有那厚重的歷史:<br> <p class="ql-block">南城樓、五花樓,西云書院,天主教堂,大理三塔,太和園遺址.......眾多文化遺存使大理這座古城有著濃厚的魅力色彩</p> 大理城隍廟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是云南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城隍廟之一,也是中國現存體量最大的城隍廟之一 <p class="ql-block">大理文廟是大理古代兼具府、縣雙重身份的先師廟,是大理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文獻名邦”的歷史見證</p> 大理文廟始建于明朝,是大理地區最大的儒家文化場所 文廟內部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如祭祀用的樂器、寶劍、獸面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總統兵馬大元帥府,原為云南提督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間 清咸豐六年(1856年),由杜文秀領導的以回族為主體的滇西各族人民反清起義軍攻下大理后起義軍各首領推舉杜文秀為總統兵馬大元帥 天主教堂是輻射滇西教區的中心教堂 教堂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法人牧師于1927~1932年建蓋 西云書院晚清建筑群,原為清代云南提督楊玉科的私人府第。光緒三年(1877年)楊玉科將其捐贈給大理府作為書院,并定名為"西云書院" <div>大理五華樓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南詔宴請貴賓的地方</div> <div>武廟照壁,已經屹立了600多年,它長21米、高8米,是當年大理尚“武”精神的見證者</div> 大理古城武廟是本主武廟,它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幾乎與古城同齡,是武廟又稱關帝廟,是祭祀以忠義傳世的三國名將關羽的廟宇 <p class="ql-block">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歷史間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內分布了14處市級以上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載著大理歷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p> 理古城是中國十大古城之一,保存較為完好,城內依然生活著很多原住民,尤其是白族居民,為古城增添著人文氣息 <p class="ql-block">有人形容大理古城“一步千年畫卷,一街萬種風情“,漫步古城,透過斑斑古跡,厚重的城墻,才能深刻的領會到大理古城的“一城風花雪月,半部云南歷史”的含義</p> 看到朝氣蓬勃的少年,讓我瞬間從一千多年前穿越回來,這是古城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他們連接起了過去和未來 春風十里不如遇見,我在大理等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砚山县|
紫云|
恩施市|
宁蒗|
安西县|
德阳市|
赤水市|
凌海市|
孟津县|
昌邑市|
通河县|
如东县|
瓦房店市|
交口县|
慈溪市|
深州市|
成安县|
涪陵区|
清远市|
永丰县|
房山区|
安康市|
湘潭县|
朔州市|
双流县|
海盐县|
清河县|
桃江县|
包头市|
泰安市|
西盟|
宁强县|
新建县|
屏东县|
滕州市|
平利县|
四子王旗|
沙洋县|
库车县|
阜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