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故居有“江淮第一圩”美稱位于六安市金安城區南25km張店鎮郊,原建有內中外三道水圩,圩區占地50萬平方米,現有占地面積近10萬平方米,一道內圩四面環水,文革期間劉大圩改建為糧站,祠堂改建為學校。</p><p class="ql-block">公元1856年(咸豐六年),劉銘傳在家鄉訓練團練,四處奔波,多次到張家店招募兵勇,對張家店純樸民風,又是魚米之鄉留下美好印象后來劉銘傳率員加入李鴻章淮軍,隨曾國藩征戰捻軍8年。</p><p class="ql-block">1869年,功成名就的劉銘傳產生了解甲歸田的念頭,決定委派軍需官劉子務(劉銘傳叔父)至張家店東部這塊風水寶地購田收租,筑圩建房。隨后劉銘傳平教案、督軍務、議抗俄,屢受挫折,厭戰厭世情緒與時俱增,產生了晚年在世外桃園劉大圩頤養天年的想法于是對劉大圩加大投入,購田千畝,修筑護圩河(三道,橋梁,置房上百間,其中包括私祠、學堂、繡花樓等)成為江淮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方名圩,其中畫龍雕棟的繡花樓更是聞名遐邇。現存的繡花樓依然可見其富麗堂皇、大家風范。</p><p class="ql-block">1884年4月至1885年3月,劉銘傳領導抗法保臺戰斗,取得重大勝利,1885年10月臺灣建省,劉銘傳任臺灣首任巡撫,在中日甲午戰爭后臺灣割讓日本,劉銘傳悲極病死,未能如愿回劉大圩安度晚年,只能將劉大圩托付給了后代,劉大圩的整體建筑,在文革期間遭受大面積破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就是號稱“江淮第一繡花樓”美譽現僅剩一處當年古建是圩內保存完好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內圩右邊原后人莊員伙食房舊址任就保存,后來改建為職工食堂。</p> <p class="ql-block">徽派建筑風格,是江淮為數不多的古代莊園</p><p class="ql-block">整個莊園四面環水四季不干,對外僅有一處通道,內建三道閘 當今已破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內圩有上百套雕梁畫棟古建早已面貌全非,解放后改建為糧站倉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闸北区|
景德镇市|
黄浦区|
和平县|
长武县|
正定县|
临武县|
开化县|
辽阳县|
涞水县|
垫江县|
蓝山县|
南康市|
天镇县|
屯留县|
灵寿县|
民和|
枞阳县|
昂仁县|
乐安县|
北宁市|
湖北省|
青海省|
安平县|
五台县|
宝山区|
金昌市|
嘉兴市|
岑巩县|
新民市|
东莞市|
湾仔区|
泰兴市|
西和县|
鹤峰县|
伊宁县|
霍州市|
无为县|
灵台县|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