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許墨歲月 銘文山河一一習廬書院高涼橘州訪學散記

梁事明

<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 阿叔阿嬸,有粥有粉。阿嬸阿叔,有粉有粥......這是高涼化州本地擺早點小攤的吆喝聲,告之行人攤面雖小,但品種全,味道好,份量足。吆喝言語間,洋溢著當地百姓樸厚、樂觀、熱情的天性。</p><p class="ql-block"> 化州因盛產橘紅(桔紅),又稱橘州。橘州大地訪學,訪的是“吉祥周全”之地,自然心生歡喜!</p> <p class="ql-block">   橘地的美食早已名揚海內,除上了央視《味道》欄目的“化州牛雜”外,還有“白切雞”、“隔水蒸雞”、“山姜乳鴿”、“白云豬手”、“鹽擦鵝”、“拖羅餅”、“橘撈粉”……據我所知,其中的“隔水蒸雞”因其制作工藝天然樸實,讓雞味發揮到極致。即利用沸水蒸汽將雞蒸熟,很空靈地保留了白切雞的清淡悠揚的風格基礎上,更為鮮美、爽滑、清香,甚至連“骨都有味”。在外地被文化商家炒作為“祝容雞”,這么一吆喝,易讓人想到宋代歐陽修的“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詞句,很切合“把酒問雞”的請吃氛圍;同時也無意諧音暗合政壇曾經的某位高人名,一語雙關,宣傳效果杠杠是二班的。一時間,世人“聞雞起舞”,皆因橘地“隔水蒸雞”。</p> <p class="ql-block">   《舌尖上的中國》是這樣評價化州美食的:“這就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已經在漫長的時光中和故土、鄉親、念舊、勤儉、堅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間。”而這,大概就是化州美食的魅力吧。</p><p class="ql-block"> 在我看來,化州美食的味道核心就是“樸”,如漢隸的“古隸”一般,無需過多的雁尾及筆法來裝飾,是來自土地的天人合一,井飲田食,是原味原生態。</p> <p class="ql-block">   年過半百有二,越發喜歡內斂樸實、簡約自然的日子。平常就喜歡寬松T恤、大褲衩、大胖拖鞋在廬內、廬外的世界走蕩,靜觀眾妙。然咱羅院長不允許這樣的“導師形象”,管得嚴實,時生惆悵。咱們茂名石化有“嚴管就是厚愛”的理念,極富哲思。人呀!有人管著,始終是幸福的。書法創作,就是一個”有約束的釋放”過程,習慣了,隨心所欲不愈矩。</p> <p class="ql-block">   容易先生在《美食化州》一書作序談到:“美食,是人間最美的煙火,是真真切切的美好生活體現。化州有好山好水,更有好心好藝,化州美食是融入人們血液和靈魂的味道……”先生對美食的闡釋,洋溢著到位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訪學橘地美食繼續深入,某日聽人說起橘州北山區有一種叫“花生麩豆腐”的美食,在別處是吃不到的。一旁的容易先生自豪地說:這是我家鄉文樓的一道菜。文樓二字首次入耳,地名極富文氣與詩意,內心已然向往。當橘州大地上的文樓山水首次入眼時,恍如當年那伐木工人發現九寨溝驚世美景時的驚喜無狀。用《小園帖》語來講是:欣喜無喻!</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文樓,層巒疊嶂,山水環繞,青綠浩蕩……頓時<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讓人豁然心胸,神清氣爽,一</span>掃3年來“世紀疫情”所帶來的心身陰霾。</p><p class="ql-block"> 訪學文樓,深感其雖地處橘北,地理位置偏遠,卻無法掩蓋她光芒四射的厚重人文歷史和天然美麗的自然景觀:好心文化樓依山而建,氣勢恢宏;歷史味道濃郁的白梅書院,雅風盎然;充滿"王氣”的駟馬大屋、那浪古城、冬暖夏涼的顯龍飛瀑、四季云遮霧罩的飛鵝嶺等古跡和景觀……壯美耐讀、優美耐品的文樓已澗水無聲般漸漸沁入世人胸府中。</p> <p class="ql-block">   當代著名草書家王厚祥老師到此一游,頗有感慨:好心樓的建設和選址恰到好處,讓文樓地區有了精神挽結處,把附近的白梅書院、駟馬大屋等人文景觀統領起來,形散而神聚。如一幅草書中的精彩字眼呈現,滿盤皆活。好心樓,是文樓之魂啊!容易先生此善舉,利在當代,功在千秋!愿陪先生再寫二十年草書,共睹文樓發展!</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謂“精神挽結”是指字之精神風采,而在字之靈魂深處,有收有放,收放有度,才更有生氣。</span>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言:“凡字無論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結之處,是為字之中宮。”</p><p class="ql-block"> 身處文樓山水中,想起前日厚祥老師在茂名知了書院上課時示范所書老杜詩:花滿蹊,壓枝低。時時舞,恰恰啼。眼前的人文景觀,不正是如此嗎?一切都在恰到好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上善若水壩前,容易先生對生于斯、長于斯的家鄉飽含深情:厚祥老師的名字寓樸厚吉祥之意,和我們橘州大地很有緣份呀!希望老師常來,地厚人吉大吉祥!共同推進文樓文化發展,我自信,好心樓必將媲美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p><p class="ql-block"> 好!就按趙書記指示辦,哈哈哈……厚祥老師爽朗開闊的笑聲回蕩在“上善若水”間。</p> <p class="ql-block"> 二 </p><p class="ql-block"> 文樓歸來,心境一片清涼。對橘州大地的情懷品味是沒下“舌尖”,又上心海。偶聞化州書畫院舉辦全國名家書畫展即將落幕,邀結習友們前往參觀學習。好個羅院長,立馬簡要擬定了一份訪學行程與化州書畫院對接相關事宜。走吧!</p><p class="ql-block"> 因了書法,我們又一次走進橘州大地。</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展覽中心,抬首望去,首先映入眼中的,就是王增軍老師的作品。還是那美得讓人窒息的古質美,樸實空靈,內斂鮮活,似強還弱,示弱反強,神秘而松放……兩漢400多年的隸元素信手拈來,字里行間依稀掠過幾絲先秦鼎甲氣息。</p><p class="ql-block"> 先生作品立于壁上,煥發出來的秦風漢韻,美美與共,大美漢秦,河山大美!駐立久久難舍,心中徒生感慨:除卻君身三尺雪,天下誰人配白衣。</p><p class="ql-block"> 先生六十有四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巧的是,又見到方見面不久的王厚祥老師的草書作品,就張掛在王增軍老師作品右邊。省廬主人林彬彬正在賞讀,她更喜愛唐朝審美元素,立于作品前,一派彬彬有禮,亭亭腴立的風范與唐草書風很是般配。彬彬目前攻習唐草,小有建樹。</p><p class="ql-block"> 兩位王老師都是來自河北廊坊的全國著名書家,多年前以他倆為主的書法群體,產生了書壇的“廓坊現象”,我倒喜歡把這一現象稱之為書壇的“漢唐氣象”。</p> <p class="ql-block">  “勝穎主任,這是你們宣傳部龍部的表叔作品,還不快拍下來……”我指著龍開勝老師的作品說。這一說,讓現場的習友們大加驚詫,頓感該作品更加親切怡人。</p><p class="ql-block"> 開勝老師是湖南隆回人,一曲《早安隆回》唱的就是隆回這地的清晨,歌曲有感于人們期盼燦爛黎明,向往美好生活,傳遞正能量,朗朗上口。此曲火遍全網,流量超過600億,傳唱之廣,深入社會各階層,遍布大街小巷,尋常百姓家,真正成了東方神曲,史無前例。“惟楚有才,于斯是盛”,岳麓書院門前對聯說得一點不假!</p> <p class="ql-block">  惟楚有才,然橘地同樣于斯是盛,人杰地靈。挺哥是化州茶坡人,作為此次全國名家展邀請之列,其隸書作品以《張遷碑》古雅為基調,融《西峽頌》開闊、《好大王》拙樸等審美,寫來樸實篤定,雅靜蒼潤,筆下己成自家風范。</p> <p class="ql-block">  挺哥是茂名教育系統轉崗林業系統的高層領導,其書風由“廟堂氣”逐漸轉向“山林氣”。繁忙公務之余,他始終不舍書法,管理集約時間學書,艱辛歷程鮮為人知。平常出差總備著小瓶留一點點墨,到賓館可作小字練習。有一次飛貴州,安檢時墨汁過不了關。人到達賓館后手頭無墨,急得他四處找墨,花了一個下午,終從網購渠道買了一瓶,方解燃眉之急。挺哥習書之勤奮,聞之令人動容……</p> <p class="ql-block">  天津張建會老師的隸書也是我所喜愛的作品。書風古樸,稚趣曠朗,詼諧實誠,頗與天津快板的幽默爽朗、明快簡潔的說唱藝術審美吻合。早在2007年8月,時廣東書法院在大瀝鎮舉辦省內書法骨干培訓班,在結業典禮上,作為學員的我如是評說張老師的隸書,現場一片掌聲響起。畢竟那時還是年輕,還真敢說。</p><p class="ql-block"> 張老師作隸,徑從漢出,理性嚴守唐宋以降書人楷化思維的滲透,這是提純漢隸書寫的“靈犀”。同時,他又與楷化思維保持“親”“清”關系,筆下的隸書的可古可今,漢隸佳構也。</p> <p class="ql-block">  橘地邀請展,名家云集,高手林立,篆、隸、草、行、楷各體紛呈。書家們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下筆有古有今更有己,各美其美……展場上,習友們走動停留,移步換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p><p class="ql-block"> 一座橘州城,半壁翰墨情。其中,蘊藏著“何以中國”的文明力量,以及祖國文化一線的自信。</p><p class="ql-block"> 書法鄉愁,是中國人最濃的鄉愁!</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哥已不再是當年的哥,不再與春風對酒當歌,我別了江湖,我變成傳說……眼前這座運行了42年的化州泵站終究成為橘州大地的江湖傳說。一般人認為再怎么個傳與說,似乎與書法毫不搭界。</p> <p class="ql-block">  然2012年我擔任茂名石化書協主席以來,組織開展了“走近勞模”、“走進班組”、“送春聯下鄉”等系列活動,書法因素才融入了化州泵站發展血液里。</p> <p class="ql-block">  記得2016年1月11日,是老董師傅堅守泵站39年的最后一班崗,我們書協走進來了,祝他退休生活“幸福安康”。老董眼眶濕潤:我永遠忘不了今天!我們也忘不了,老董最后一次背著巡檢袋,最后一次巡檢機泵運行情況,那眼神流露出來的不舍、感恩、專注……</p> <p class="ql-block">  茂名石化書協結合企業實際,致力打造“揮春大蓬車”品牌。每年春節前夕,沿輸油管道附近村莊村落揮春送春聯,“大蓬車”所到化州、電城、廉江等處地,都讓紅彤彤的春聯鋪滿大地。習習春風,春風習習,年年歲歲,歲歲月月……石化“揮春大蓬車”名聲鵲起!</p> <p class="ql-block">  同時,茂名石化書協也注重自身組織建設,努力提升會員書法創作素質。會員潘為軍、鄭玉華、陳志光等都是50好幾的老職工,從“寫毛筆字”轉為“臨摹古帖”的路子后,自覺地把自己關進理性訓練的技術籠子,拒絕雅玩式、休閑式地揮寫,日日出實招,天天有寸進,在中石化系統各類書法展事中摘金奪銀!經過大家幾年的共同努力,茂名石化的書法工作質量儼然攀升到系統“數一數二”的水平。徑與勝利油田論伯仲!比高低!</p><p class="ql-block"> 尤其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中,在5萬余選手中爭奪1000名席位,我以古隸書風、易成風以古風行草入展,2人攜手為中石化、茂名書壇搏得榮光!</p> <p class="ql-block">  “凡志合者,山海不遠。伴隨著企業的歷史發展,茂名石化逐漸形成了厚實的職工書法藝術土壤……”2019年11月15日,中國石化書協在南京舉辦沖刺全國第十二屆書法展經驗交流會。會上,勝利油田和茂名石化兩家作經驗匯報。我作了題為《念好三字經 開啟國展路》報告,向全系統匯報了“藝路漫漫,其修遠兮”、“凡志合者,山海不遠”、“道學自修,切磋琢磨”等三方面沖展經驗,搏得大家稱贊:茂名石化書法,行!</p> <p class="ql-block">  值流火七月,“揚帆啟新程”中國石化書法作品展覽開幕,茂名石化易成風、李勁、潘為軍、林彬彬、鄭玉華、羅璐、陳志光、黃劍飛等8位書者用自己的匠心之作,深情地向中國石化波瀾壯闊的40年改革發展歷程獻禮!</p> <p class="ql-block">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p><p class="ql-block"> 茂石化書法人利用自已的書法特長為企業的發展搖旗吶喊,為美好生活加油!為提高企業美譽度而努力添磚加瓦,展示大美石化……</p><p class="ql-block"> 在茂名石化,我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必須在黨的經濟領域有所作為;作為書協主席,我在黨的藝術領域開展書法工作,無論是組織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就要得到大家的認可:茂名石化書法,行!</p><p class="ql-block"> 如此,此生足矣!</p> <p class="ql-block">  “歡迎大家來到化州泵站,現在由我向大家講述她的前世今生……”首次以支部書記身份面對眾習友談了起來。身份由“書院導師”轉為“支部書記” ,大家感到新鮮,那就聽黨話,跟黨走。咱們茂名石化尹書記常講:聽黨話,聽懂話,干正事,干成事。</p> <p class="ql-block">  化州泵站傍良光鎮木賢村而設,是茂石化最邊遠的班組單位,主要擔負著湛茂線原油輸送接力工作。該泵站是我的工作道場之一,自詡為“木賢草堂”,視為修煉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  42年過去了,如今接力任務也完成了歷史使命。堅守的人員由原先每班30人遞減為近年的每班2人。6月18日,隨著站內所有管線、油罐物料清空干凈,這里的職工正式撤離,運作了42年的邊遠泵站正式落下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泵站生產區雖小,但機泵、管線、油罐、消防、應急等一樣不缺。同樣,對面的生話區,套房、飯堂、娛樂室、藍球場都有。想當年,于偏僻寧靜的村落中,這里該有多熱鬧呀!當然,村里的小芳姑娘看中泵站的小伙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地處橘州大地,泵站飯堂的伙食一直都不賴。站好飯堂最后一班崗的是位名叫曾春的姑娘,她巧手烹制出各類可口的菜肴:木賢蔥香雞、清湯牛雜、香芋扣肉……菜盤子里吃出生產力!</p><p class="ql-block"> 小站,有粉有粥,有粥有粉。</p> <p class="ql-block">  橘州訪學習友中,有位靚麗的許愿姑娘,進茂名石化工作有三年了,是乙烯龍頭車間一一裂解車間一名黨員女青工。今天她漢服盛裝亮相,在木賢草堂所到之處,飄逸著漢隸“四大美女”之一一一《禮器碑》的藝術氣質,青春雅靜,矜持大方,內斂芳華,一切盡在恰恰處。</p> <p class="ql-block">  “鐘所,來吧……所長捉小偷,我專抓所長……”</p><p class="ql-block"> 在罐區防火堤上,黃局童心大發,面對石鼓鎮派出所所長,耍起了太極。黃局習書建立了“書得、寫得、說得”的良性循環訓練體系,進步神速。現在又加上了“打得”……</p><p class="ql-block"> “有啥好打的,我就地取證……”鐘所被獻飛兄稱為“公安”變“方丈”,寫起《小草千》比懷素還素。</p><p class="ql-block"> 防火堤上,這兩位男習友騷起來,真的沒女習友們啥事了。</p> <p class="ql-block">  習友們徘徊木賢草堂中,老泵質樸,老罐內斂、老墻斑駁、老樹婆娑……仿佛穿梳歲月,時光倒流,怎一個老字了得?從名家書畫的雅地到把泵輸油的俗地,這轉換恍如隔世,大雅大俗,震撼心靈,紅了芭蕉,綠了櫻桃……</p> <p class="ql-block">  離木賢草堂西南不遠處有口雙鳳老井,據聞有上百年歲月了,是橘州歷史較長的名勝古跡之一。此井泉涌不溢,旱時不枯。老井與老站兩相輝映,置老樹交錯間,聽木韻成曲,飲老井甘泉,有雙鳳來儀,時感人間值得。</p><p class="ql-block"> 有幸曾住木賢草堂。</p> <p class="ql-block"> 四 </p><p class="ql-block"> 2018年以來,習總書記談到民族工作時,先后多次以“石榴仔”做比喻。他提出,希望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仔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個比喻見微知著,如今早已深入人心。此喻對于書法創作同樣適合,一幅作品,整體章法追求“云月是同,溪山各異”的審美,最終也要像“石榴仔”和諧抱團一幅。</p> <p class="ql-block">  石榴原產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二世紀時傳入中國。據西晉張華《博物志》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張華乃西晉政壇第一人,同時也是一名善書者,有《得書帖》傳世。該帖的風神與東晉二王體系如出一轍,在略帶隸意中凸展現今妍審美。然張華年紀大王羲之80多歲,讓我們看到王羲之變“古質”為“今妍”筆法而創新體的繼承與集成脈絡。</p> <p class="ql-block">  西晉名家草書尺牘墨跡,只有陸機的《平復帖》保存下來。《平復帖》是我們現在所能見到的最早而且最可靠的古代名家墨書真跡,至今1700多年,被譽為“中華第一帖”。此帖九行,寫在麻紙上,墨色微綠蒼茫,字字珠璣,細品之頗有“石榴仔”氣象呀!該帖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榴枝婀娜榴實繁,</p><p class="ql-block"> 榴膜輕明榴子鮮。</p><p class="ql-block"> 可羨瑤池碧桃樹,</p><p class="ql-block"> 琴桃紅頰一千年。</p><p class="ql-block"> 習友們遐想著李商隱這首《石榴》詩意走進橘地甘坡石榴園。雅集其中,感受傳入中國2000多年的石榴文化。2000多年前,那時是在漢朝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園主余敏區先生熱情洋溢介紹:甘坡石榴因為其品種優良、土地肥沃,尤其是甘坡山泉水灌溉,造就了此地石榴的特點一一鮮、甜、爽、脆。聞此言,我心生一幅對子:甘坡泉水,敏區石榴。雖平實幾近大白話,倒很貼合實情。甘坡對得起辛勤耕壇的敏區,而石榴不忘山泉的養育而結碩果。書之贈敏區,祝他“榴”通四海,生意興隆。</p> <p class="ql-block">  習友們紛紛以“榴”為文化載體,在石榴果林深處,碰撞思想火花,濡墨揮寫:“榴”通四海、“榴”香九洲、“榴”火七月……當潘為軍兄寫出“繼往開來”時,敏區先生笑顏逐開,忙不迭地吩附基地飯堂:加料!加料!咱們甘榴雞、甘榴豬手、秘制榴汁簸箕炊,一樣不少全都上……還是菜盤子里出生產力呀!習友們寫得更歡了,啥歲月“榴”聲、“榴”住美好、甘榴香我……甚至資金”榴”動、“榴”下革命的種子……都出來了,這場雅集揮毫,“榴”住了歲月,“榴”淌著友誼,大家“榴”連忘返,互為砥礪:時光不老,我們不散!</p> <p class="ql-block">  許愿姑娘情不自禁地撮起自己的一縷秀發,學著唐朝狂草達人張旭醉后抓著頭發濡墨寫草書的狀態,還真像那么一回事,比張旭多了一份俏麗妖饒,這女娃呀,表演天賦真好。一旁的敏區先生想:這女娃肯來直播間亮相,石榴銷量必定直線上升!</p> <p class="ql-block">  本次訪學行,由高州高文書院許銘老師引玉而成行,組織謹密。故此次訪學主題名為:許墨歲月,銘文山河。許銘畢業于嶺南師范學院書法專業,是我市市區本土首個書法本科生。曾到廣東書法院實習鍛煉年余,其酒量大而不濫飲,酒德極好。深受書壇“酒哨”第一人一一李遠東院長的青睞。李院長談到,小子桌前擋酒推杯情理有義,桌前鋪紙倒墨利索有忠,細微見大為,日后會有一番天地!</p> <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許銘在番禺地區辦書法國畫等藝培沒兩年就搞得風生水起。近年因父母年邁毅然回茂盡孝心,在體制內尋得一崗位教書,藝培也火紅開展起來。</p><p class="ql-block"> 歲月不居,山河不易,無非熱飯一碗。人間一趟不易,一趟人間更不易。愿許銘揣幾兩碎銀,年少有狂,更有作為……</p> <p class="ql-block"> 五 </p><p class="ql-block"> 訪學橘州大地訪著、學著,日子來到7月,一年過去了一半。半的魅力在于留白,在于空間,更在于想象……生活就這么煙火與清歡各半。果不其然,7月過了19天,刀郎一輯《山歌寥哉》橫空出世,爆熱全球:尋差了羅盤經,錯投在泉亭……《花妖》滴下年輪上流浪的眼淚,小奴家腰上黃。管他錢塘東,管他臨安北……打西邊的《羅剎海市》離“吉祥周全”大地2萬6千里,過七沖、越焦海、走黃泥,管他馬戶知,管他又鳥知,日子還要《翩翩》女和子為好……哎哎哎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習廬又名墨茗草堂,有著半墨半茶之意。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便是日子的真滋味。習廬里,花香鳥語,那羅院長愛種花別成了妖,那羅院長愛羅說別成了剎海,無奈那刀郎兄本姓羅,哎哎哎呀……</p> <p class="ql-block">撰 文:</p><p class="ql-block"> 梁事明,中共黨員,廣東蘭石人,號習廬、墨茗草堂、三境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石化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茂名石化書法家協會主席,茂名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作品曾入展獲獎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一、三屆行草書展等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專業展覽賽事共10余次。入展獲獎各省面向全國征稿舉辦的“云峰杯”、“康有為杯”、仰韶文化“彩陶坊杯”等全國書法賽事20余次。</p><p class="ql-block"> 近年利用微信平臺發表《讀遷記》、《回魏志》、《靠譜說》、《漢三頌》、《魏了隋》、《嶧秦話》、《仰顏述》、《漢隸鄉愁》、《文喜有喜》、《紙上隸逍遙》等多篇書法散論共10萬余字,受到業內好評如潮。</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赫章县| 微山县| 林州市| 离岛区| 理塘县| 新乐市| 宁安市| 沅陵县| 揭西县| 中江县| 江口县| 大理市| 甘谷县| 镇安县| 阜平县| 新巴尔虎左旗| 肃南| 威宁| 永新县| 泰顺县| 顺义区| 凯里市| 凤阳县| 兴和县| 南靖县| 盘锦市| 凌海市| 呼图壁县| 平罗县| 万源市| 周口市| 永丰县| 萨迦县| 卫辉市| 于田县| 浦县| 大庆市| 长子县| 中宁县| 溧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