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琴曲《瀟湘水云》最早見于明代朱權《神奇秘譜》,為浙派創始人、南宋郭楚望所作。該曲為歷代眾多琴譜收錄。近現代流傳多為清代《五知齋琴譜》和《自遠堂琴譜》的版本。老一輩琴家查阜西、徐元白、管平湖、吳景略等,對此曲有獨到的理解。查阜西先生因精于此曲而有“查瀟湘”之美譽。此曲眾多版本中,吾景略先生據《五知齋琴譜》打譜,與龔一先生據查阜西先生傳譜的演奏本為當代琴界盛行。</p> <p class="ql-block">(圖片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宋代是古琴音樂發展的重要時期,琴曲、琴人、琴派,三者齊頭并舉,把傳統琴學推進到新的水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郭沔創作的《瀟湘水云》。 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他與學生劉志方、徐天民、毛敏仲共稱“浙派”。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琴曲,《瀟湘水云》則是700年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杰作。</p><p class="ql-block"> 該曲最早刊于明朱權編撰的《神奇秘譜》(1425年)中,解題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云所敝,以寓倦倦之意也。”當金兵長驅入宋,南宋統治者偏安于一隅之際,深感國事飄零的郭楚望,常常駐足于湖南瀟湘二水合流處的九嶷山下,遂借水光云影,排遣憂郁之情。</p> <p class="ql-block">(圖片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瀟湘水云》是中國著名的古琴曲,宋代郭楚望的代表作。當時元兵南侵,郭沔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瀟、湘水處游歷。每當遠望九嶷山為云霧所蔽,見到云水奔騰的景象,深感國事飄零、山河殘缺,發出無限感慨。借水光云影寄托惆悵眷戀之情。</p><p class="ql-block"> 作者借云水朦朧來抒發自己的內心的沉重、憂慮、迷茫、憤悶 ,表達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和眷戀故國的誠摯情懷。琴曲開始與結尾部分在低音區層層遞進、反復徘徊,凝重渾厚的旋律,很好的表現了作者彼時的矛盾心情。在浪卷云飛、風起水涌的段落里,又展示了作者內心紛亂翻滾的思緒。琴曲最后,怒濤洶涌轉為風平浪靜,樂句間表達了對時局與國家命運力不從心的嘆息與無奈,引發了內心深深的共鳴。</p> <p class="ql-block">(圖片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圖片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瀟湘水云》整首曲子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綽、注”技法,體現了古琴藝術“輕、微、淡、遠”的含蓄之美。本曲是歷代琴家公認的典范。作者心懷失國之憂,透過山水湖泊之美,更顯得悠遠寬闊。風煙俱凈、天水共色、空明澄澈。縹緲的清音響起,玲瓏清麗的音色里,碧波蕩漾、煙雨蒙蒙、古韻悠悠、行云流水,仿佛置身于瀟湘江畔。</p><p class="ql-block"> 撫動一曲《瀟湘水云》,深感古人醇厚的愛國情懷和失去故國綿綿遺恨,瀟湘風起云涌,載不動千思萬念的亡國之憂,唯以一曲琴音聊以抒懷。指弦過處琴音飄逸于瀟湘水云之間,故國山河如詩如畫、如是寧靜而致遠、空靈而澄凈。</p> <p class="ql-block">(圖片源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書錄《瀟湘水云》琴譜:</p> <p class="ql-block">(大同六棱山)</p> <p class="ql-block">(大同文瀛湖)</p> <p class="ql-block">《瀟湘水云》練習曲(部分)(手機錄音)</p> <p class="ql-block">彙可畫作</p> <p class="ql-block">(大同文瀛湖景)</p> <p class="ql-block">(大同御河)</p> <p class="ql-block">大同靈丘花塔村</p> <p class="ql-block">(注:美篇背景音樂為作者古琴練習曲《長相思》(王先宏老師打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绍兴市|
昌吉市|
聊城市|
明溪县|
淅川县|
武宣县|
元谋县|
桦川县|
平度市|
洪江市|
宁陕县|
台湾省|
库伦旗|
巴林右旗|
山西省|
石狮市|
巢湖市|
宁乡县|
永胜县|
永仁县|
郯城县|
灵宝市|
含山县|
长海县|
教育|
荃湾区|
绥江县|
永德县|
于都县|
政和县|
饶河县|
中西区|
贞丰县|
湖口县|
西乌|
郴州市|
疏勒县|
周宁县|
名山县|
新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