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班級文化建設需要做哪些工作?</p><p class="ql-block">班級文化建設,在教育蓬勃發(fā)展的今天,在一個經(jīng)常被忽視,即使有的學校、有的老師重視,但形式大于內(nèi)容的問題仍然突出的今天,我們都做了些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反思自己,立即行動起來,為“班級文化建設”做點文章,下點功夫,因為它真的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班級文化是“班級群體文化”的簡稱,主要指班級內(nèi)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是一個班級內(nèi)在素質(zhì)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xiàn)。</p><p class="ql-block">班級文化可分為硬文化和軟文化兩大類。硬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即班級物質(zhì)文化,或者說是環(huán)境文化;軟文化是一種“隱性文化”,包括班級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p><p class="ql-block">一、硬文化陶治人</p><p class="ql-block">硬文化是“顯性文化”,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環(huán)境文化,也就是物質(zhì)文化。班級“硬文化”建設的一般要求是:力求樸素、大方,適合學生,突出班級特點。</p><p class="ql-block">創(chuàng)設具有教育性、開放性、生動性且安全的“硬文化”環(huán)境,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激活學生思維,融合師生情感具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一)教室整潔</p><p class="ql-block">“整”是各種物品擺放有秩序,不凌亂:“潔”是干凈。教室整潔是班級班風的縮影。干凈整潔的教室不僅讓人身心愉悅,而且對學生良好審美觀的形成也有重要影響。要做到教室整潔,需要班級每個成員都有主人翁精神,并能夠相互監(jiān)督,不斷強化,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凈的教室不是打掃出來的,而是保持出來的。</p><p class="ql-block">(二)教室美化綠化</p><p class="ql-block">蘇霍姆林斯基曾經(jīng)說:“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利用墻學生組織管理·重點</p><p class="ql-block">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高度深入規(guī)劃,以便挖掘其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優(yōu)美的教室環(huán)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與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后的疲勞,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促進學生奮發(fā)向上,同時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p><p class="ql-block">教室布置可以設置出幾大區(qū)域,如名人名言區(qū)、評比區(qū)、訓導區(qū)、展示區(qū)、閱讀區(qū)等。訓導區(qū)張貼班風、班訓、班級口號等;展示區(qū)展出優(yōu)秀作業(yè)、美術、攝影、書法.手抄報等作品;閱讀區(qū)備有大書櫥,擺上學生愛讀的書籍和學習必備的工具書等。</p><p class="ql-block">綠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著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可以擺放一些綠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讓教室充滿綠色,充滿青春的氣息。</p><p class="ql-block">(三)學生儀表美</p><p class="ql-block">儀表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良好的儀表儀容,不但能展現(xiàn)個人的良好形象,而且能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習積極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軟文化培育人</p><p class="ql-block">軟文化是“隱性文化”,看不見、摸不著卻分明能感覺到,它包括班級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p><p class="ql-block">(一)制度文化</p><p class="ql-block">在班級集體中,我們把那些以規(guī)章制度、公約、紀律等為內(nèi)容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以及監(jiān)督機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形態(tài)稱為班級制度文化。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不僅能為學生提供評定品格行為的內(nèi)在尺度,而且能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下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方向發(fā)展。</p><p class="ql-block">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主要是以《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學生必須遵守的規(guī)章制度為依據(jù),根據(jù)班級實際情況,再細化制訂出安全、上課、作業(yè)、考試、課間、考勤、文明禮儀、早操等要求,衛(wèi)生值勤、財產(chǎn)保護、住宿等制度,班級崗位責任制、班干部競爭上崗制、黑板報辦報小組制度、“一幫一,一對紅”活動制、學生及班委會考核獎懲制等。要讓學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必須做,什么可以做。</p><p class="ql-block">班級管理重難點解答</p><p class="ql-block">班級公約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強加給學生,而應該由學生討論產(chǎn)生,讓他們感到這是自己的事情,他們是制訂者、執(zhí)行者和維護者。制訂和實施規(guī)章制度應注意如下幾個問題:</p><p class="ql-block">1.規(guī)章制度制訂要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p><p class="ql-block">規(guī)章制度制訂要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班級實際狀況。不同的班級有不同的特點,在開展班級制度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結合班級實際來進行。如果不顧實際情況,生搬硬套,是不會取得好的效果的。</p><p class="ql-block">2.依靠社會、學校、家長和其他老師的配合和支持</p><p class="ql-block">班級文化建設僅僅靠全班同學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社會的榜樣支持、學校的活動支持,家長和其他老師的教育同步支持等,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進班級文化建設的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p><p class="ql-block">3.抓好開頭</p><p class="ql-block">俗話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開始就要立下好規(guī)矩,新生入校之際、班級成立之初都是制度建設的好時機。學生剛?cè)胄iT,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讓每一個學生了解規(guī)范,重視行為規(guī)范的落實。</p><p class="ql-block">4.重視學生意見</p><p class="ql-block">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所以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班級制度可以通過教師初步擬定,學生討論豐富,家長參與修改,班委及班主任定稿,最后全班學生投票的方式來制訂。這樣制訂出來的制度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才會有生命力和實效性。</p><p class="ql-block">5.制度的實施要持之以恒,反復強化</p><p class="ql-block">制度的執(zhí)行一定要長期堅持,反復強化,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訂不執(zhí)行。</p><p class="ql-block">6.制度的實施要公開、公平、公正</p><p class="ql-block">班級制度是針對全體學生的,不能因為某些學生成績好或者老師偏愛某個學生,就對這個學生的問題回避或從輕處理,一定要保證規(guī)章制度的公開、公平、公正。</p><p class="ql-block">7.建立多元化獎懲制度</p><p class="ql-block">班級制度的實施,必須要制訂詳細的獎懲制度。只有嚴格落實這些獎罰制度,才能滿足學生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勵作用。懲罰是一種藝術,班主任在實施懲罰時要本著適度、公正、委婉的原則。在教育過程中,要以“制度”為先,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價每一個學生的行為。另外,班主任教育學生也要注重他們的個體差異,要有針對性,要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精神文化</p><p class="ql-block">班級精神文化屬于觀念形態(tài),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主要是指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以及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等,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深層次要求。班級精神文化從構成要件來說,一般是由班級輿論、班級目標、班名、班歌、班訓、班風等組成;從具體內(nèi)容來說,一般包括班級精神、班級凝聚力、班級文化活動等。</p><p class="ql-block">1. 班級精神文化構成要件</p><p class="ql-block">(1)班級輿論</p><p class="ql-block">班級輿論是班級精神文化的核心,指班級中多數(shù)人贊同的觀念、態(tài)度和意見,能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guī)范每個學生的行為。</p><p class="ql-block">培養(yǎng)積極的班級輿論,關鍵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班主任要經(jīng)常通過晨會、班會、主題隊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和美丑觀,為建立正確的班級輿論打下堅實的思想認識基礎。班主任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學習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青少年道德修養(yǎng)等,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p><p class="ql-block">榜樣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號召力,引導學生向先進人物學習是形成積極班級輿論的有效途徑。榜樣可以是來自班級以外的先進人物,也可以是本班中的優(yōu)秀分子。班主任要實事求是地樹立班級中先進學生典型,引導學生向先進看齊;向取得優(yōu)異成績、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授予各種榮譽,如學習標兵、進步獎、運動健將、行為模范等等,在班級中形成一種崇尚先進的良好風氣。</p><p class="ql-block">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校與班級的輿論陣地與宣傳工具,擴大正確輿論的影響力。如利用學校廣播、黑板報、閱報欄、宣傳櫥窗、圖書閱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等,弘揚正氣和健康的思想,批評歪風邪氣和錯誤的思想行為,從而在班上形成積極的輿論導向。</p><p class="ql-block">(2)班級目標</p><p class="ql-block">班集體的形成和鞏固是以實現(xiàn)共同奮斗目標為前提的,正確的奮斗目標是維系師生為之奮斗的共同紐帶,是班集體前進的動力。有了目標,班級就有明確的發(fā)展方向,班級文化就有了立足點。</p><p class="ql-block">班級目標可分為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三種。一般來講,長期目標指三到五個學年或更長時間要達到的目標,中期目標通常是一個學年要達到的目標,短期目標通常是一個學期或更短時間內(nèi)要達到的目標。班主任應該根據(jù)本班的實際情況制訂好相應的班級目標。</p><p class="ql-block">班級的長期目標應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應符合教育方針和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班主任可以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目標,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把這些目標轉(zhuǎn)化為較具體的班級目標,如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這一目標,對于小學生來說,可以轉(zhuǎn)化為能夠關愛自己、關愛他人;對于中學生來說,可以轉(zhuǎn)化成善待自己、熱心幫助他人、與班級共榮辱等。這樣的班級目標,既和新課程的目標一致,又具有可操作性。</p><p class="ql-block">班級中期目標應該著力于建設優(yōu)秀的班集體或形成班級特色。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有以下特征:有明確的共同奮斗目標,凝聚力強;有健全的組織和精干的領導;有正確的班級輿論和積極向上的班風;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合作精神。</p><p class="ql-block">班級短期目標應該是班級長期目標和中期目標的具體化,可以與學校或班級的階段性任務結合起來,體現(xiàn)在每次精心設計的教育活動之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班名、班歌、班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名、班歌、班訓(班級口號)能以聽覺的形式傳達班級文化,是班級精神文化的外顯形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國班級的名稱通常是依據(jù)年級和班級的序號來命名的,如一年級一班、五年級三班、初三(2)班等,這樣的班級名稱只是一個數(shù)字代碼,沒有個性和特色。班主任應和學生一起給自己的班級起一個既能體現(xiàn)班級特色和時代精神,又通俗易懂,具有激勵意義的班名,如“奮進號”“和諧班”“智慧班”“晨曦班”“揚帆號”“創(chuàng)優(yōu)班”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歌是班級精神風貌和班級特色文化的標志,它的思想內(nèi)容代表著班集體的精神,會給班級每一個成員以力量、勇氣、責任感、榮譽感和自豪感的體驗,這種體驗會激勵每一個成員為擁有優(yōu)秀的班級而努力。班歌的創(chuàng)作要根據(jù)班級的具體情況而定,有條件的班級可以由班主任或?qū)W生作詞作曲,旋律應該是活潑、奮進、歡快的,歌詞應集中表達班級成員整體的精神風貌、理想和追求,并得到班級成員的一致認可。沒有條件的班級可以選擇學生耳熟能詳?shù)摹⑻貏e喜歡唱的歌曲為藍本,讓學生來編歌詞;也可以直接選用現(xiàn)成的能反映班級成員心聲的、積極向上的歌曲作為班歌,如《團結就是力量》(真心英雄《讓世界充滿愛》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訓是班級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一條好的班訓具有間接而內(nèi)隱的教育影響作用,是激勵全班學生勤奮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動力。班主任在確定班訓時要從班級的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揮民主,讓班干部和同學一起參與班訓的確定,必要時可以召開一次專題班會來討論。這樣確定的班訓能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進而成為共同奮斗的目標。一般來說,班訓的擬定應不拘形式,以簡潔、有特色為好。例如“我自律我自信,不放棄能成功”“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點比進步”“信心決定一切,細節(jié)決定成敗?“讀健康有益之書,做奮發(fā)向上之人”“知識改變命運,努力改變結果”等班訓,均為上乘之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上述的班名、班歌、班訓以外,還可以制作班旗、班徽作為班級特色的標志,這有助于學生對班級產(chǎn)生認同感和自豪感,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設計活動有助于挖掘?qū)W生的創(chuàng)造力、合作力,加強班級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間的了解和信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班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風是經(jīng)過長期、細致的教育和嚴格的訓練,在全班逐步形成的一種行為風氣。它是班級“軟文化”建設的重頭戲,也是整個文化環(huán)境建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班級風格和班級風氣,是班級對外的社會形象。良好的班風是無聲的命令,是不成規(guī)章的準則,它能使學生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級利益的各種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風建設中,班風標準和具體行為規(guī)范是目標,活動是骨架,輿論是靈魂,骨干是核心,訓練是動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形成良好的班風,必須制訂相應的班規(guī)班紀。但班規(guī)班紀只是治班之表,情感陶冶才是治班之本。情感陶冶就是利用各種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教育者要利用自我創(chuàng)設的教育情境來對學生進行感化和熏陶,做到以境育人、以情育人,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情感陶冶并不是僅僅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而是寓教育于各種情景之中,使人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和影響。</p><p class="ql-block">班級教育中,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心工作,行為規(guī)范教育是常規(guī)工作,合作教育是建立良好集體的基礎工作,班風建設則是班級教育的支柱工作,個別教育又是集體教育的鞏固和發(fā)展。</p><p class="ql-block"> 一個有著良好班風的集體,表現(xiàn)為有正確的輿論導向,學校、教師的教育意圖能夠順暢的下達、執(zhí)行,有嚴明的紀律,有整潔的環(huán)境,學習氛圍濃,大部分成員在情感上認同和依戀集體、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上認同和依戀集體,自覺維護著集體的榮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班級精神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1)班級精神</p><p class="ql-block">一個部我要有班家,也就是要有班提精神。這種前神要在班級成立之切我有識地培養(yǎng),逐步讓學生理解接受,根植于全體學生的心里。</p><p class="ql-block">班級精神是由班級常規(guī)班級文化、班級成員狀態(tài)等諸方面因素構成的復雜示統(tǒng),是班級成員在班級生活與價值取向統(tǒng)一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師生共同的商。共同經(jīng)營、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班級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班級精神的培育對班級德育工作起著決定性作用,培養(yǎng)班級精神,就是“喚智學生的生命自覺,培養(yǎng)主動發(fā)展之人”。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集體是教育的工具。”積極的班級精神,是班級成員正確地把握班級現(xiàn)實文化和教育文化的結果,是師生行為的靈魂。</p><p class="ql-block">研級精神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合作討論、學習小組逐步提煉、各項活動組織開展、借助各方力量打造等途徑來建設。</p><p class="ql-block">(2)班級凝聚力</p><p class="ql-block">凝聚力是指群體成員之間為實現(xiàn)群體活動目標而實施團結協(xié)作的程度。凝聚力外在表現(xiàn)于人們的個體動機行為對群體目標任務所具有的信賴性、依從性乃至服從性上。</p><p class="ql-block">一個班級,是不能沒有凝聚力的。如果像一盤散沙,這個班級也就沒有了它本身的意義。在不同的階段,班級凝聚力的體現(xiàn)也不同。小學時,一個班的學生都完全服從老師指揮,這是一個有凝聚力的班級;中學時,在班級獲獎后,全體學生都為自己的班級鼓掌喝彩,這也是一個有凝聚力的班級。</p><p class="ql-block">如何讓班級有凝聚力?一是充分發(fā)揮班干部及班主任作用,尤其是班長的作用。一個好的班級領導能讓班級中的學生以身在這個班為榮,在外能對別人自豪地說:“我是××班的!”</p><p class="ql-block">二是學生有歸屬感。在集體中,學生能夠感覺到溫暖,能夠感受到它帶來的好處,自然就會產(chǎn)生歸屬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遇到問題,教師千萬不可以強硬的態(tài)度去訓斥學生,要采用疏導的方法,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p><p class="ql-block">三是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不要出現(xiàn)不公平的事情。一旦出現(xiàn)不公平,整個班級就會渙散。</p><p class="ql-block">四是為班級樹立一個榜樣。榜樣能使班集體中的同學有前進的方向,從而產(chǎn)生凝聚力。讓同學們一起參加以班級為單位的競技比賽,例如拔河比賽、長跑比賽等,也是提升班級凝聚力的好方法。</p><p class="ql-block">五是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能使人心曠神怡,能滋生一種奮發(fā)向上的動力。班主任必須教育學生樹立平等、團結、互助、友愛、包容的人際觀,學生之間要和睦相處,同時要尊重、信任、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主動與學生交朋友。</p><p class="ql-block">(3)班級活動</p><p class="ql-block">人的能力是在活動中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的。班級活動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班級活動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校組織的活動,如軍訓、運動會、藝術周、科技節(jié)以及各種設計、表演、演講,辯論、歌唱等競賽活動。這類活動規(guī)模大、影響深,對于形成健康向上、團結進取的班級團隊精神具有很大作用。另一類是班級內(nèi)部的活動,如班會、興趣小組等。這些活動內(nèi)容廣泛、形式多樣,能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要建設一個富有朝氣的班集體,必須有豐富的文化建設活動,應注重組織課內(nèi)外文體活動,針對班級同學實際愛好,找出突破口。如以才藝比賽入手,引導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從協(xié)作精神人手,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等等。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自然就會在各個方面有進取心,也就有了進步的可能。</p><p class="ql-block">主題班會是班級軟文化打造的核心陣地,班級制度的形成、班級文化的熏陶、師生心靈的共鳴,都是在這個陣地營造的。</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顺市|
肇州县|
九江县|
肃宁县|
永靖县|
屯昌县|
丹寨县|
绥芬河市|
铁岭县|
达州市|
天等县|
宁城县|
托克托县|
龙山县|
武功县|
永修县|
巴青县|
临潭县|
应用必备|
东莞市|
金门县|
犍为县|
迁安市|
睢宁县|
观塘区|
专栏|
苍南县|
贵港市|
忻城县|
岳池县|
洛宁县|
乌鲁木齐县|
西乌珠穆沁旗|
永善县|
巴马|
平遥县|
崇明县|
虹口区|
台湾省|
保靖县|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