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8歲,18歲,我參軍到部隊,紅紅的領章迎著我這花開的歲月……生命里有了當兵的歷史,一輩子都不會懊悔”。</p><p class="ql-block">曾經有人說過,沒有軍旅的人生不能算一個完美的人生,一聲感嘆,一個個挫折,一次次成功,匯聚成一個個故事,使人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p><p class="ql-block">也許人生中故事最多,內容最豐富,記憶最深刻的經歷就是在軍營。</p><p class="ql-block">軍旅生活第一個故事,就是老班長教給我的軍營“第一步”。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集剛強、勇敢、自信和堅韌于一體的第一步,我的人生從此有了《當兵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還記得訓練場上的揮汗如雨,還記得緊急集合的緊張有序,還記得拉練途中的相互攙扶,還記得演習場上的斗智斗勇。部隊的訓練艱苦,三伏署天,寒冬臘月,斗驕陽,戰飛雪,磨練了意志,豐富了經歷。</p> <p class="ql-block">光陰似水,弾指即過,但軍旅歲月給我的一切,都是永恒的。</p><p class="ql-block">是這身讓我魂牽夢縈的軍裝,給了我們蓬勃朝氣;堅強的意志;頑強的作風;無窮的力量。那種稍息立正的韻律;那種排山倒海的步伐;那種舍生取義的壯舉;那種沖鋒陷陣的無怨無悔;還有那種熟悉而激蕩的號角………。</p><p class="ql-block">當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便注定一段不平凡的旅程。生命中有了當兵的歷史,足以一身自豪,自豪一生。</p> <p class="ql-block">雖然退役多年,但我依然留戀軍營的生活。多少年的風風雨雨,讓我們走過花季,走過雨季。但生死兄弟的情誼,不會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褪色。偶爾戰友相聚,每每提及往事,總是那么興奮不已,因為我們把青春的歲月,太多太多的感慨留在了軍營。</p> <p class="ql-block">1983年11月我當兵時,是在沈陽軍區23軍69師206團三營機槍連。部隊居住在哈爾濱市阿城區玉泉鎮。三營機槍連是我新兵人生轉折的第一步。班長趙明哲是我的新兵班長(80年沈陽人)班里戰友有(按照圖片前后左右排序介紹)前排左起:吳長遠(遼寧錦州)王長偉(黑龍江樺川縣)趙明哲(沈陽人,班長)孫向友(黑龍江樺川縣)。后排左起:康景峰(黑龍江樺川縣)王福剛(黑龍江樺川縣)任山(黑龍江樺川縣)鄧保成(河南信陽)。</p><p class="ql-block">在趙明哲班長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隊列和器械訓練,開展部隊政治學習。晚飯后有新兵排長鄭成貴組織新兵在一起,有陳福成班長(81年兵沈陽人)教唱革命歌曲。陳福成班長多才多藝,會拉手風琴,我們在部隊學唱的十幾首革命歌曲都是陳福成班長教會的,每次團里組織召開軍人大會,會前新兵拉歌比賽,我們機槍連拿過很多次獎項,陳福成班長功不可沒。</p><p class="ql-block">新兵訓練是最艱苦的,我們爬冰臥雪練槍法,寒風雪地里在操場上走隊列,一天下來,晚上上炕睡覺腿抬不起來用手來幫忙。在訓練初驗考核中,哪位戰友落后了都去幫助陪練。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早晨,五公里越野,大家互相攙扶跑完全程路線,不讓一位戰友掉隊。</p><p class="ql-block">星期六,大家一起去山上伐木頭,回來之后鋸成段再劈成塊,供各個班燒火墻取暖,為連隊節約煤炭。還有一次,連隊后勤給新兵下達一項任務,要求每位新兵在訓練間隙拾糞一立方米,為春季連隊種蔬菜做肥料。我接受任務后和康景嶧戰友搶先一步來到三營部公共廁所,我戴著手套拿著十字釬鎬從臺階入口下到廁所底部,康景峰在廁所上面,我用釬鎬敲打糞便凍成的屎柱子,用背包繩子捆好,康景峰順著繩子往上拉,一大清早功夫,我們倆個率先完成了兩立方糞土的工作任務。</p><p class="ql-block">當年,部隊的生活條件很差,每個戰士每天7角4分錢的伙食標準根本吃不飽。早晨,玉米面花糕就咸菜,午餐高粱米飯,白菜炒粉條,晚餐有時饅頭就咸菜,有時面疙瘩湯。很少有肉,星期天偶爾吃頓餃子還兩頓飯。幸虧,三機連有一個小賣部,新兵們紛紛去小賣部買麻花點心充饑。</p><p class="ql-block">記得來到部隊,第一個春節是在三機連過的。除夕的早上吃的是饅頭炒菜,晚上連隊聚餐還是各班把菜端到各班里聚的,因為,炊事班飯堂吃飯只有桌子沒有凳子,平時戰士吃飯都是站著的。除夕之夜,輪流我在三營部大門前值崗。穿著羊皮軍大衣,戴著羊皮手套握著冰冷的沖鋒槍,聽到周圍陣陣迎接新年的鞭炮聲,心中想家的滋味由然而生。同時,又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p><p class="ql-block">通過三個多月的軍事訓練,經過軍事考核結束時,我被調到團值衛生隊工作去了。</p><p class="ql-block">206團三營機槍連,是我從一個無知的青年轉變成一個合格的革命戰士,老班長們付出了艱辛的教導,戰友們同心協力,互相幫助分不開的。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那綠色的軍營,戰友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使我終生難忘。在此,向趙明哲班長、陳福成班長、宿吉寶班長等表示衷心的感謝!向三營機槍連的全體指戰員們致敬!</p> <p class="ql-block">圖片為星期天,趙明哲班長帶領全班新戰士第一次去玉泉鎮游玩,我和孫向友、王長偉戰友在照像館合影的一張珍貴照片。</p> <p class="ql-block">午休時間,全班戰友在營房門前合影,當時王長偉戰友事假回樺川老家了,缺王長偉戰友一人。</p> <p class="ql-block">三營部操場戰術訓練場景。老班長趙明哲大手一揮,全班戰士所向披靡。</p> <p class="ql-block">新兵訓練結束,三營機槍連新兵排全體戰友與連首長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當年的連長是侯曙光,指導員是王鳳寶。</p> <p class="ql-block">距我離開三營機槍連34載,有老班長宿吉寶等組織發起了三機連全體戰友,2018年首次戰友相聚玉泉鎮聯誼會。通知提前一個月發出,戰友們涌躍報名參加聯誼活動。我當時在上海工作,得到通知后,由于工作繁忙走不開,沒有去參加,非常遺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圖為83位戰友和首長們齊聚玉泉鎮,在威虎山林海酒店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這次戰友相聚,宿吉寶老班長等辦了一次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來自全國各地8省24個地市的三機連老戰友齊聚阿城區玉泉鎮。他們入伍時間跨度大,最早的老前輩鄭少仁戰友,遼寧大連人,現居住北京,1962年6月入伍,齊廣林老營長,遼寧沈陽人,1962年6月入伍。最晚的89入伍。最大年齡已經70多歲,最小年齡接近60歲,他們不辭辛勞,不遠千里來到東北,就是為了戰友一聚,回憶青春獻軍營的美好時光。仍然精神飽滿,軍魂永存。</p> <p class="ql-block">圖片左起:齊廣林營首長、夏寶亭連長。后排:董軍(84年兵,河南信陽市人)</p> <p class="ql-block">齊廣林老營長講話。</p> <p class="ql-block">雖然我沒有能參加2018年三營機槍連慶八一戰友聚會,聚會結束后,組委會把這次聚會活動印成了小冊子,人手一份供大家珍藏。組委會特意也給我寄來一份,想念戰友時經常看看,戰友們的聯系方式都在上面,可以打電話聯系,十分方便。</p> <p class="ql-block">這次慶“八一”聚會,還有八位軍嫂參加,穿著統一訂制的軍綠色短袖襯衫,颯爽英姿,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戰友分別幾十年,今日相見互相擁抱,畫面感人。</p> <p class="ql-block">夏寶亭連長的全家福照片。</p><p class="ql-block">夏寶亭,河南周口市人。1978年1月入伍,1979年2月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在戰斗中他被選為戰場上的突擊隊員,在一次戰斗中,他抓到了一名越南俘虜,榮立三等功一次。還有一次戰斗中,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在戰場上搶運犧牲戰友的尸體榮立三等功一次。他作戰勇敢,靈活性強,對越反擊戰勝利結束后,被部隊保送軍校學習。畢業后分配到206團三營機槍連任排長。</p><p class="ql-block">我在三機連時,他是二排長,之后升為副連長、連長職務。</p> <p class="ql-block">當年的三兄弟,風華正茂,三十四年再相聚,已經滿頭銀絲,鬢如霜染。</p> <p class="ql-block">當年一個班的四兄弟,孫向友、鄧保成、康景峰、王長偉。</p> <p class="ql-block">三機連同鄉戰友:鄧保成、董軍。</p> <p class="ql-block">齊廣林營長(特邀嘉賓),1962年6月入伍。遼寧省沈陽人。</p> <p class="ql-block">宿吉寶老班長,2018年八一聚會組委會發起人。81年兵,遼寧省海城人。</p> <p class="ql-block">陳福成老班長。81年兵,遼寧省沈陽市人。</p> <p class="ql-block">馬元茲,1974年12月入伍,四川石柱縣人?,F居沈陽市。新兵在206團三營機槍連。之后,進入軍校深造畢業后任206團衛生隊藥房司藥。進修醫學專業后任某部軍醫,一直到2020年大校軍銜,正師級退休。</p> <p class="ql-block">鄭少仁老前輩,1962年6月入伍,遼寧省大連人,現居住北京市。</p> <p class="ql-block">張千里,1986年11月入伍,遼寧省蓋縣人,現居住遼寧省蓋州市。</p><p class="ql-block">張千里戰友我并不認識,只是在三機連戰友群里互動交流過。他非常有愛心,2018年戰友“八一”聚會之后,把他聚會訂制的軍綠色短袖衫脫下來寄到上海給了我,做為紀念珍藏。他的善舉深深的感動我,真真的戰友情懷。在此,向張千里好兄弟深深表示感謝!向張千里戰友致敬!</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鄧保成,1965年11月生,初中文化程度。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人。中共黨員,退伍老兵。</p><p class="ql-block">1983年11月入伍沈陽軍區23軍69師206團三營機槍連戰士。后調206團衛生隊任給養員(上司)職務。1988年1月退伍返鄉。</p><p class="ql-block">本人酷愛寫作,挖掘社會上的好人好事,弘揚正能量。</p><p class="ql-block">寫于2023年8月6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木县|
淮阳县|
郁南县|
邵武市|
衢州市|
海盐县|
鄂托克旗|
黎城县|
香港
|
云龙县|
上饶县|
韩城市|
大埔区|
扬中市|
台山市|
吴忠市|
曲阳县|
三都|
克山县|
泗阳县|
龙南县|
汉源县|
房产|
丹东市|
防城港市|
天等县|
衡山县|
徐水县|
图们市|
夏津县|
平顶山市|
屯昌县|
乌什县|
东城区|
屏东市|
平乡县|
霍城县|
南开区|
铁岭市|
阳新县|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