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歷史就像一個步入垂暮之年的,丟三落四的老人,時不時會“落”下點什么。譬如發生在1901~1905年間的''拒俄運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迄今為止,我們從課堂上學到的中國近代史,發生了多少次“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A.太平天國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洋務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C.戊戌變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D.義和團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E.保路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F.辛亥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G.五.四新文化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五.四以后,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忽略不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問題是:以上從太平天國運動爆發的1851年~~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整整68年間,在風云突變,封建陸地文明同突如其來的世界海洋文明被動博弈的跨世紀之變中,我們有沒有遺漏了某些“運動”?換句話說,在“勝利者的歷史清單”中,有沒有被遺漏了的,經意不經意間被少記錄了的一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i>舊書攤舊書“掏”出了遺漏了的一場“運動”</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兩年前在丹東元寶區九道舊物市場花兩元錢掏了一本舊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拒俄運動~~1901~1905》,第一頁''編輯說明''開頭的一句話,立刻讓我心跳加速,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書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一九0一年至一九0五年的拒俄運動是近代中國一次規模較大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拒俄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以往課堂學過的歷史教科書聞所未聞!運動的性質定義、歷史意義也是官方教課書式的習慣的句式表達,何曾相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這樣的歷史定論,一般作者,非官方背景的專業團體單位是不敢貿然落筆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具有權威性。 出版時間是1979年6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容置疑的是,一本兩元錢淘來的舊書揭開了中國近代“運動”史的一個真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是近代中國運動史上被遺漏了的一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如果我們要把這一頁補齊,中國近代運動史將是如下排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A.太平天國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洋務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C.戊戌變法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D.義和團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E.(拒俄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F.保路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G.辛亥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H.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下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然,拒俄運動在中國近代史的排序補漏問題上,是肉食者謀的事情。但是,拒俄運動在近代中國史上的作用意義不可低估。選擇性遺漏是不可取的,史海拾遺補闕是必須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歷史學家克羅奇曾經說過:“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也就是說,一切歷史學家在編纂歷史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站在今天即得的勝利的現實,去考慮歷史的事件,以選擇對今天有用的東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拒俄運動之由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風雨飄搖的大清,跌跌撞撞地撞入20世紀新世紀門檻后,龍興之地滿洲東北差點淪為''說俄語''的俄羅斯殖民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01年,沙俄17.7萬大軍,借口保護中東鐵路,進入東北,占領奉天,軟禁東北地區軍政最高長官增祺,強迫簽訂《暫且章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01年.2月,沙俄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又提出《書面約款12條》,企圖全面剝奪中國東北主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消息傳出,舉國震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01.3.15日,上海愛國人士自發聚會“張園”,發出《張園倡議》。提出口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力拒俄約,以保危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后來的人們,把上述口號的''拒俄''兩字單獨提出來,后尾綴以''運動''二字~~拒俄運動,冠以發生在20世紀初1901/1905年間的歷史狂潮巨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這就是“拒俄運動”之緣起由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日露媾難”,中俄媾亦難</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安東九連城~~當年日俄戰爭陸地首戰之地。至今九連城鎮鎮東山,遺留著當年日本''日露戰績碑''一處,碑文開頭四字“日露媾難'',單刀直入,一語道破當年日俄帝國主義爭奪瓜分中國東北、朝鮮半島的不可調和性,戰爭爆發的必然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年,“日露媾難”,中俄媾亦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俄媾亦難。從奉天《暫且章程》,到彼德堡《書面約款12條》,到北京巜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最后到出爾反爾的《新七條》,中間交涉俄國撤出東北,歷程長達三年之久,清政府弱國無外交,窘態畢現,客觀上促進了民間“拒俄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深入,同時也為日后日本介入東北,發動日俄戰爭,“以狼驅熊”找到了堂而皇之的理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轟轟烈烈的拒俄運動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功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日俄戰爭,借夷驅夷,大清有驚無險地,極其僥幸地,暫時保住了東北的主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前門驅熊,后門引狼。借日驅俄,大清欠下了日本一個還不清的''人情債'',進而導致''蛇吞象''。14年抗戰是真槍實炮、寸土寸血地打,前因導火索在“拒俄引日”的20世紀頭5年早已埋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是中國近代史第一次自發的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沒有產生實質性功效,但事隔百余年,透過紙背,看到混混沌沌,行將入木的大清國,就反帝這一點而言,竟然還有如此強悍的民氣可用,民心可附,說明了中國幾千年來儒家傳統文化中秉持的一慣''家國”情懷,家與民排在第一位,自有其道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中國''冠名之初迸發的前所未有的愛國主義初瀾大波</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一般人看來,只有今天的國人是最愛國的,滿滿的正能量,120余年前的清朝人多是混混沌沌,萎靡不振的一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看完《拒俄運動》,不得不承認,我們錯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進入20世紀,是''中國''國號冠名之初,群眾自發的遍及海內外的反帝愛國主義運動,首次全面大爆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始自上海張園首倡,張園二倡,全國響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光成立的會社(武裝非武裝)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國國民總會~~中國四民總會~~上海軍國民教育會~~湖北演說堂~~安徽愛國會~~中國學生同盟會(鄒容首創)~~日本東京中國留學生拒俄義勇隊~~上海對俄同志會~~上海對俄同志女會~~上海反對聯俄會~~廣東拒俄會~~湖北拒俄會~~哈爾濱拒俄會~~東省仇俄會~~抗俄鐵血會(丁開山)~~東亞義勇隊~~(朱錫麟)~~關東獨立自衛軍(張榕)~~遠東愛國義勇軍~~滿洲忠君愛國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甚至東北奉吉黑,河北近''畿輔''之地, 綠林領袖亦悉數卷入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夾皮溝之韓登舉,煙集岡之劉彈子,帽兒山之田鳴鳳,鳳凰城之楊二虎,核桃街之于子云,鴨綠江之林七,西安縣之鄭大剪子,海城之馮林閣、劉奎五,通化之張占元、張桂林,懷德之馮孤燕、任天殺,朝陽之楊黑虎、鄧三,金州之宋三、粱子恭,岫巖之之王占一、馬福連、高立峰,遼河左右之杜立山、田義本、冷振東、尹化亭,豪杰數十人,其部下人數各小伙數百,大伙數千,最大之伙數萬,均痛心疾首,透爪裂目,必立食俄人之露,寢俄人之皮而始快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抗俄鐵血會檄文》1904/4/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文提到了“中國冠名之初”,何意?我們現在掛在嘴邊的“中國”、''愛國”,國即國家,并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即使有,內涵外延也和現在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的說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我們講中國歷史,當然應該從文明社會產生時講起,但那時還沒有中國這個名稱,就是以后的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它們的正式稱號也還是自己的國號,而不是中國。中國這個詞雖然至遲在西周初年就有了,但開始所指的范圍很小,以后也沒有明確的規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直到19世紀后才逐漸取代清、大清、大清國,成為國家的代名詞,而真正成為國家的簡稱則是中華民國建立后的事''。</b></p><p class="ql-block"> ~~葛劍雄《古來北京知多少》.95.06</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葛劍雄教授這段話告訴我們:作為世界民族之林之一的,具有近現代國際法意義上的,為世界公認的中國之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形成于19世紀清朝,定型于民國。有其形成的歷史過程,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集大成者,達到了末日的輝煌。中國的近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第一稱,即中國冠名立國之始,是在19世紀以后的清朝形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20世紀初,歷經百年,拒俄運動開始時,清朝的學子士人,民族資本家,海外華僑,報紙會所,已經初步認識到''中國''之涵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誠以四萬萬之人,同處此二萬里之方域,同戴此三百年之君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疆土基本空前統一成廓,以滿漢回藏為主體的四萬萬的多民族國家開始形成,以''君''權至上的''大一統''構架超越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清朝開始步履蹣跚地被動地步入世界民族之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進一步說,19世紀以來的近百年歷程,清朝一大批士人舉子,報紙媒體,相當規模的凡人俗子,寓居海外的華僑學生等,已經初具國家主權、公法、公理、平等、自由之近現代意識,有了世界''萬國公理''的國際概念。開始以新的不曾有過的慧眼看世界,情愿不情愿的去擁抱來自海外的''海洋文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正是中國國號立國之初的第一次愛國大爆發,愛中國的舉國大演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它表現的有初出茅廬的沖動狂傲,如日初升的噴薄輝煌,乍出母腹的嘹亮啼哭!如三峽風,似錢江潮,迸發出原子裂變的巨大生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第一步的邁出是最具開拓意義的。從這個歷史發展邏輯看,拒俄運動的意義不能小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最終導致反清。清末,各種反清團體多是在拒俄運動中鑄就,如華興會,科學補習所,光復會,同盟會等。不打拒俄旗號,清政府絕對不允許它們成立。你隱匿了拒俄運動,就等于閹割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早期成長形成史,無法解釋清政府能坐視反清團體燎原起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可稱之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運動,始祖,開先河者。自發的群眾性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反帝氣概,久難忘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i>歷史為什么遺漏了“拒俄運動”這一頁</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命題出發,我們不難理解遺漏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民國代清后,孫中山的“聯俄、聯共、輔助工農”的政策決定了,''聯俄''必然要選擇性遺忘''拒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國共產黨早期是蘇聯為首的共產國際的一分子,沒辦法提“拒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建國后的奉行的對外關系的“一邊倒”戰略站位,“拒俄”連提也不能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時間來到了1979年,中美建交,同年中國軍隊教訓蘇聯在東南亞的小幫兇越南,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恰恰好好在這個時間點上,“拒俄運動”迎來了正名的時代機遇,史海拾遺的機會如期而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一書,于1979.06月出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不用說別的,熟悉歷史的人,光看這個出版時間,一切就昭然若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這就是歷史,“遺漏”自有它的當時的不可抗拒的歷史原因,正名也有其天下漩渦大勢拋底翻上的否定之否定的歷史機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但是《拒俄運動》一書,畢竟是以''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的名義編纂的,說白了,是資料''匯編'',起''工具書''的作用,它還不足以達到為中國近代運動史重新補漏排序的功效,但是它的編輯前言定性已經是前所未有,石破天驚的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中共沒有忘記“拒俄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但是,必須要說的是:盡管當時有歷史局限。但是進城了取得了勝利的,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忘記“拒俄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 25, 25);"> “1949年,毛主席做出批示:人民英雄紀念碑,不允許提及中國共產黨”。(引自《頭條》史曉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所以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書寫的150字數的碑文最后一句話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正是“中國”國名冠名之際,也是中國近代史濫觴之時。當然也囊括包含了“拒俄運動”的仁人志士,在如此重要的追思偉烈震天爍地的碑文上,毛澤東主席不允許提及中國共產黨,初心可鑒,胸懷格局立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我們妄自猜度領袖的碑文中''不允許提及中國共產黨''的批示,是否有中國歷史中有''無字碑''勝似''有字碑''的歷史典故之鑒,更有''心碑''勝似''有字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何破咒''歷史周期率''的一絲歷史之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盡管當時對''拒俄運動''的評價,有歷史難言之隱,但從中共進城之始的初心看,從其執政之要透露出的歷史邏輯看,從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看,中共沒有忘記''拒俄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還有一例,毛主席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歌詞,改成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以上兩例所秉持的歷史思維邏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建國后,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沒有忘記當年的“拒俄運動”,1979年的正名,也是這個歷史思維邏輯發展形成的歷史正果的必然的瓜熟蒂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拒俄運動''與''運動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拒俄運動'',雖然我們有意無意地選擇性地遺忘了它,但它并沒有忘記舍棄我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拒俄運動中產生的''運動員''一詞,始終伴隨著我們,伴隨著世界,盡管絕大多數人并不知道這是拜''拒俄運動''所賜!</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今天應接不暇的大大小小國際國內的體育運動會,如目前的大運會,亞運會,催生了一大批運動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殊不知,如果你了解了''拒俄運動'',你才知道,在20世紀初的清末,基本沒有什么運動會,更沒有體育''運動員''這個職業。在當時,運動員一詞,是指從屬于從事拒俄運動的各種團體向各地分派,專職發動群眾,鼓吹拒俄革命活動的活動者,即政治運動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那時的運動員是革命家,和現在的體育運動員的涵義風馬牛而不相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拒俄運動中成立的''學生軍''改為''軍國民教育會''后,向國內外派出了''運動員'',宣傳鼓動拒俄活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程君家檉(運動南洋各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張君嵩云(橫濱、神戶、大坂、長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費君善機(西浙一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丁君嘉墀(浙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俞君大純(南京一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黃君軫(湖南及湖北南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楊君毓麐(江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陳君天華(湖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上自認,自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軍國民教育會紀事》190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又記:''25日,運動員費君善機,朱君祖愉……出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9日,運動員張君崧云,黃君潤貴出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更推舉同志返國分省運動起義,命曰運動員,黃軫(改名興)、陳天華即被派回湘之運動員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革命逸史》47年5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綜合以上,不難看出,運動員的初涵始意,皆源于拒俄運動,也可以說是拒俄運動的專屬名詞。今日之運動員一詞內涵外延與彼時截然不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雖然拒俄運動被遺漏了百余年,但它的遺留''運動員''一詞,卻始終與我們相伴,也許這是一種最好的不可忘卻的歷史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時至今日,處于百年未見之大變革之中,我們要敬畏歷史,正視歷史,敢于拾遺補闕。對內反對形式主義,重塑公信力,對外不卑不亢,爭奪國際話語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力戒出現《羅剎海市》歌曲中所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未曾開言先轉腚”的逆動。</b></p><p class="ql-block"><b> ~~ 2023/8/6完稿于丹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1949年,毛主席批示:人民英雄紀念碑,不允許提及中國共產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溯至1840年……”,涵蓋了近代史上的各個革命運動,包括“拒俄運動”。</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元氏县|
宝清县|
承德县|
玉林市|
关岭|
石首市|
永清县|
江口县|
高雄市|
夹江县|
永登县|
宜黄县|
息烽县|
盱眙县|
龙川县|
通辽市|
团风县|
城固县|
太原市|
开阳县|
綦江县|
天气|
无棣县|
高陵县|
巍山|
浙江省|
青岛市|
黔江区|
襄垣县|
长汀县|
高密市|
苏尼特右旗|
清苑县|
新绛县|
海林市|
左云县|
磴口县|
阿图什市|
饶河县|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