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胡思亂想喝茶</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 一片樹葉落入水中改變了水的味道,讓平淡無奇的水變得豐富起來,而加了茶樹葉的水也就在蕓蕓眾生里演繹著豐富多彩的喜怒哀樂。</p><p class="ql-block"> 這輩子喜歡茶,除了我是生在福建長在福建這個好茶之省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伴是建設兵團茶廠的戰士,直到兵團撤銷調到我所在的閩中來才離開茶園,但是老丈人家在閩北的茶廠卻還存在著,那可是有著數千畝茶園的茶廠,最早時歸省農墾廳管轄。</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到老丈人家看到連綿幾公里的茶園時被感動到了,時在冬季茶樹已被修剪,一壟壟的茶地像鋪上了一條條綠色的緞帶,茶園襯在藍天白云下面,掀開綠色緞帶的縫隙,我置身其中,會產生一種幻覺,我仿佛正在清明時節的曖陽和霧氣里,和數千名從沿海而來的采茶女工在采茶,她們身著花衣像一群群蝴蝶嬉戲在綠色的茶海里。</p><p class="ql-block"> 但時過境遷,今天茶園變成了經濟開發區,一座座廠房建在了茶園上,那環繞在綠色里的平房被一棟棟的樓房取代,炊煙不見,換來了工廠煙囪的煙水汽,一股惆悵涌上心頭,失落和無奈交集著你的心腦,以至于也就剩下茶園后人審寒陽詩作《故園夜思》里寫的,“殘壁猶憶舊時歡,幽徑恍聞清溪潺。十里茶山今安在,當年明月照茅崗。”地感慨了。</p><p class="ql-block"> 茅崗茶廠生產的茶品主要有綠茶、茉莉花茶、烏龍茶、紅茶和紅碎茶,它生產的茉莉花茶和紅茶主要供出口換匯。而在每年春節回到茅崗除了濃濃的農家飯菜之外,返回閩中會帶上一年的茶葉,最多的是綠茶和條索粗壯的烏龍茶,那些年這些綠茶和烏龍茶就是我人生路上的茶飲,直到走出大山,走進大江南北,走進茶的繽紛世界。</p><p class="ql-block"> 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九八一年的冬天我第一次進京,領導派了一個任務,要我拿著工廠的介紹信到茶廠批幾斤上好茉莉花茶要帶到北京。</p><p class="ql-block"> 我沒有想到這幾斤茉莉花茶所起到的溝通感情的作用竟是如此強大,一行四人在北京受到了很好的接待,雖然住在大柵欄的那個長巷二條的旅館里,忍受十人一間的充滿腳臭的味道,但京城的羊肉餃子和火燒加上六必居的咸菜就著二鍋頭是第一次進北京的最美好回憶。</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接待單位的安排下,我們還瞻仰了偉人紀念堂,幾天下來北京冬天的干燥和太過溫補的牛羊肉,我的第一顆的牙就留在了北京,它的上火讓我疼痛難忍拔了它,現在還后悔,那可是一顆好牙,放到今天那顆牙也許還能讓我的牙口更好些。</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的幾天沒有洗過澡,南下到了泉城奢侈了一回,進了銘新池,這可是濟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大澡堂。</p><p class="ql-block"> 在工廠里洗的是大澡堂,有池但少有人去泡,南方人常年洗澡,泡浴池的概念不是很強,淋浴就夠了,銘新池是我這個南方人第一次見識了北方的大澡堂,這個經三緯二路上的銘新池一掃我對北方人不愛洗澡的概念,同時將洗澡這個簡單的日常弄成了奢侈和享受。</p><p class="ql-block"> 進了兩人一間的雅間,兩張單人床的中間是一張茶幾,雪白的茶杯倒扣在茶盤上,幾樣精致的小點心裝在小巧精致的果盤里,幾下的正中是一個銅制的高近六十公分的高腳痰盂,煙灰缸也顯得古色古香,一個年長的服務員穿著白色的工作服走了進來,先給我們遞上冒著熱氣的毛巾,讓我們更衣后換上浴池的外袍,并拿出一個釣竿將我們的衣服高高掛起,這種別出心裁的防盜手法讓人耳目一新,那時沒有那么多的衣柜。</p><p class="ql-block"> 進了大池先泡著,池內蒸汽彌漫,池內的水還算干凈,只是隱隱覺得水汽里有一股騷味,再一看每個在池內泡的人,都在搓著自己身上的詬泥,幾天的火車和在北京幾天沒有洗澡,身子一接觸熱水,那身上的一層泥垢夾著北京羊肉的味道,山東的大蔥和蒜味,似乎溶在了熱水里,只是輕輕一推,泥垢就開始剝離,額頭滲出一滴滴汗水,于是學著他們起身,趴在一個臺子上,一個師傅過來滿臉堆笑,后背在輕輕的拍打中,接著感到一種力量從肩頭往下一寸寸地被推動,一條條的詬泥被搓了下來,開頭我會喊痛,師傅的手法輕了些,我只是覺得全身被刮了遍,渾身火辣辣的,入水再泡,再搓,直到我無法受用。</p><p class="ql-block"> 淋浴后在鏡子前我看到自己像喝了太多的白酒全身紅通通的,而后進了包間,一進門熱毛巾一條接一條就跟著來了,額頭的汗水慢慢停了下來。老趙是山東人,他從包里掏出一包用草紙包著的茉莉花茶,對服務員說:“給我們泡上茶,剩下的茶葉,師傅您留下。”</p><p class="ql-block"> 服務員開包一看,放鼻下一聞:“大哥,這可是上好的花茶,幾位福建來的?”</p><p class="ql-block"> 老趙笑了笑:“都是山東人,南下去了福建,這是回家來了。”</p><p class="ql-block"> “幾位老革命了,歇著歇著,就來。”</p><p class="ql-block"> “隔壁是個領導,罩著點。”老趙還是交代了一句。“噯了,噯了。”服務員點著頭。</p><p class="ql-block"> 沒有想到這個泡澡搓背沐浴后的香茶入口真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那一口香茶才進了口,腦袋里頓時感到清醒了許多,從喉頭到心肺到腸子都被那一股細流潤了個通暢,就著葵花籽,點著那山東的大雞香煙,那就是一個美,美的記到了現在。</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茶是有地域標志的,這個標志很明顯地帶著這個地域的民俗習慣和對茶的一種崇敬。就像第一次到藏區和內蒙才知道黑茶在藏區和內蒙這么重要,藏區的酥油茶加了奶,內蒙人的茶里也加了奶,和現在都市里的年輕人喝的奶茶真的是殊途同歸嗎?我甚至懷疑英國人喜歡的下午茶和往茶里加奶是不是從藏區學去的,去了茶馬古道的大理也才知道那個普洱還有這么多的學問,傻乎乎地認為它算紅茶,鬧了笑話。</p><p class="ql-block"> 將黑茶壓成餅做成磚送到了藏區和牧區,遙遠的路上它們還在慢慢地發酵,慢慢地熟化,顛沛流離走向遠方,茶成了使者,成了民族融合的催化劑,也就連起了和西方的茶路。</p><p class="ql-block"> 無論你怎么吹噓自己家鄉的茶,但在中國綠茶始終是主導著三分之二國人消費的茶,號稱國飲。沿著長江入海口的廣闊平原溯源而上,從龍井到碧螺春到天目湖白茶,再沿著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廬山云霧、大別山的信陽毛尖、大悟綠茶,恩施玉露,直到四川蒙頂甘露等等構筑了中國綠茶的主線條,可以說在這些地方但有名山的必有好茶,這個走向其實是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南邊的長江,似乎長江流域孕育了綠茶,雖然秦嶺以北的黃河和黃海之濱的青島和日照是綠茶的最北產地,卻并不影響綠茶的基本走向。</p><p class="ql-block"> 除了滇藏蒙的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到內蒙古高原構成了黑茶的環道,以及福建廣東的大部地方以烏龍茶為主外,其余的地區似乎都在綠茶的浸泡里。</p><p class="ql-block"> 在福建和廣東的大部地區是烏龍茶的地方,這種半發酵茶,其實僅從發酵程度來說跨度挺大,你不覺得,武夷的烏龍茶要發酵得深些,而閩南的烏龍茶卻是從淺到深都有。</p><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當時正山小種紅茶的誕生是什么原因,但是這個影響了西人幾百年的紅茶鼻祖,用全發酵的方法,是不是有一種武夷茶人歪打烏龍的意識呢?</p><p class="ql-block"> 茶的地域習慣會帶來人群的喝茶習慣,但是我覺得喝茶一定是和文化人有關,那些把喝茶當成藝術的人,把茶講成陽春白雪天花亂墜,那些講究中醫的人又會把茶的冷熱交替陰陽平衡說得你心服口服,而那些食品專家卻又會從化學分子和元素含量方面給了你信服的科學依據,于是人們對于喝茶也開始了趨炎附勢了,裝雅的,顯擺的,同樣一壺茶,在什么地方喝成了身份的標志,其實不就是一壺茶嗎?</p><p class="ql-block"> 但,不得不說,我的喝茶還真是有一個隨意到習慣的過程,真正開始對茶的感覺是從不惑之年的思考到天命之后的定格,以至于到現在無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人們常說茶如人生,我倒是覺得茶大部分時間是隨人生足跡,隨世事變化趨炎附勢的多,只有到了心靜如水時,茶的魅力和它的味道才顯出真性情,真味道,真感悟,為此我不敢說我會品茶,我只會吃茶,這實際就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區別。</p><p class="ql-block"> 我喜歡在家喝茶,幾十年了平淡無奇,大多數時間是晨起的獨飲,采用綠茶烏龍的泡法,自己其樂融融,現在老了寫些小文看些書,這綠茶伴你就會覺得喧囂不見,但回老家也喜歡三四個好友或居家或農家小院,或小街茶館或菜園瓜架下茶聚閑侃。</p><p class="ql-block"> 同是烏龍,你帶的是清香觀音和老縱,他帶的是鳳凰單樅,他帶的是肉桂,大紅袍,他帶的白芽奇蘭,或許還有漳平水仙,價格高低不一,逐一換茶品嘗,上至國家大事,小到公司街坊,天南地北奇事趣事均可當成茶資笑談。</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觸到悟道茶是十多年前廈門九.八投洽會上,在主樓最高層的觀海廳,上市公司的項目對接正在進行,我坐在那張小小的圓桌和一些已經預約的外地客商聊著,一邊寒暄接受著那川流不息的兄弟省市縣的招商人員遞來的名片和打印精美的招商資料。</p><p class="ql-block"> 湖北大悟的一份材料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個大別山區的貧困縣,是個老區,是一個出了三十幾個將軍的將軍縣。這個縣沒有什么工業,建筑業是他們的強項,全縣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京津冀一帶從事建筑業,這是個典型的農業縣,盛產稻米花生和各種農副產品,茶產業是這個縣的支柱,這與這個縣位于長江中部中國綠茶信陽毛尖的核心區域有關。</p><p class="ql-block"> 這個縣的領導帶隊訪問我們公司所帶來的禮品就是悟道茶,悟道茶是茶的商標名稱,是標準的綠茶。這個大別山的茶在辦公室的庫房里待了許久,它孤單地連公司的接待茶都沒有排上,而我是公司里少有的喝綠茶的人,于是那個綠茶成了我經常領取的茶。</p><p class="ql-block"> 福建人特別是閩南和閩北人普遍遵循了一個南鐵觀音,北巖茶的喝茶習慣,現在這個差別越來越小了。而這兩種茶都是烏龍茶系,雖然在采摘、萎凋、搖青、發酵、揉捻、烘炒等手法各有千秋外,整個福建以鐵觀音和巖茶為主體的烏龍茶習慣卻成了福建人的標志了。走遍大江南北,福建的賓館基本都配有茶具就說明福建人好茶,而且喝茶已經成為福建人的生活標配。</p><p class="ql-block"> 我屬于那個外來福建的外省人,祖上蘇州喝綠茶,父母雖然到了福建他們常喝的還是綠茶,只是加了花香的福州茉莉花茶,而且等級不高。于是家庭的飲茶習慣造成了我的綠茶情結也就不奇怪了,但居家綠茶,在外烏龍卻成了我飲茶的習慣。</p><p class="ql-block"> 綠茶的取名大多以地方為名,如恩施玉露,西湖龍井,六安瓜片,信陽毛尖,太平猴魁,廬山云霧,蒙山甘露等等,而大悟的所有鄉鎮都出茶,因而現在有了大悟綠茶的統稱。</p><p class="ql-block"> 悟道茶是大悟綠茶中的一個公司的商標名稱,并且還是壓片綠茶,這個工藝是從西湖來的還是那里來的我并不關心,炒青也罷,烘青也罷都會有自己的特色,至于恩施的蒸青也就聽說沒去了解。</p><p class="ql-block"> 但悟道茶起的這個名稱卻是有些意思,它按等級分成三類,第三等的茶叫習道茶,第二等的茶叫悟道茶,第一等的茶叫得道茶,于是從習道、悟道到得道構成了茶的等級和價錢的高低。這樣的分等確實有些別出心裁,將茶葉的等級分類從數字引向了階層,但人的精神境界不是喝了等級高的茶就能提升的,就像你因為拆遷成了千萬富翁,但你不一定是貴人。</p><p class="ql-block"> 在湖北人喝茶基本都用一個玻璃杯,這種玻璃杯一般是夾層的,上班時帶上包,里面就會有一個這種杯子,杯里會添入一撮綠茶,在家沖上或是到了辦公室沖上,這一杯茶或是陪你一上午甚至一整天。</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辦公室的桌上,會議室里開會的人面前都會有這樣一個杯,這其實也是一個風景,無論會議內容輕松還是嚴肅,大家都在面前的綠色里,這個情景會延續到火車的茶幾上,于是我也用上了這種杯子,坐在火車上,望著窗外,面前是一杯茶水,可以看到杯中的淺綠和水下亭亭玉立的茶葉,有著一種將山野茶園帶到身邊的感覺,于是心里會平靜了許多。</p><p class="ql-block"> 茶如人生有各種解釋,其實我在那個困苦的插隊年代,喝了幾年農民做的土茶,并沒有體會到精神的問題,僅僅是覺得暑熱難當時的解渴,而且是可以排除體內熱毒,讓人有著清熱解乏清心明目的作用,田頭雙搶時的大忙,生產隊里的社員都會帶上一個大竹筒的茶水,這可以免去我時不時趴在水溝里去喝那山泉水的無味。</p><p class="ql-block"> 讓我堅持喝茶其實就是自己身體的內腑五臟已經適應茶水的澆灌和滋潤了,少了它身體會不適,和煙癮一樣,很少有去想它和人生的關系,這個感覺直到今天還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人在草木之間,說的是對“茶”字的解讀,一看到這樣的解讀,我就感到自己貧乏了,要不漢字的發明怎么會這樣形象地將茶和人這么精密地結合了。為此人與自然的關系,與土地的關系,隨天意的關系,要知足常樂的關系等等都讀出來了。</p><p class="ql-block"> 福建人喝烏龍茶十分講究,一個白瓷蓋碗杯,配幾個小茶杯,專門的茶盤,專門的茶筒,專門的茶渣桶,專門的燒水壺具,有些還配有專門泡茶的好水,茶具的價錢高低不一,茶桌也有各種各樣,有百年老杉木樹頭雕刻而成的,也有紅木雕的,但是平常百姓家里就一個茶盤,一個渣桶也就湊合。</p><p class="ql-block"> 福建人茶敘一般不宜太多人,以免同一次泡出的茶水不夠分配,幾水之后,茶淡了一定會倒入渣桶,于是新的一泡茶又開始,一場茶敘下來茶渣桶會填滿,所以福建人講究茶湯的滋味維持在一個美好的階段,這會讓人有著有福同享,有難同擔,覺得喝茶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奢侈,但也是一種精神溝通。</p><p class="ql-block"> 茶已經融進自己的身體了,但是離那個高深的茶道卻還是茫然,俗就俗吧我就那樣了。</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涪陵区|
潼关县|
鹿邑县|
石楼县|
遂宁市|
连山|
建昌县|
庆元县|
涟水县|
广昌县|
富蕴县|
柘荣县|
河津市|
屏东市|
靖远县|
工布江达县|
濉溪县|
九龙城区|
商城县|
奉贤区|
夏邑县|
北宁市|
麦盖提县|
临颍县|
勃利县|
徐闻县|
卢龙县|
平山县|
饶平县|
图木舒克市|
龙江县|
绥棱县|
乐安县|
会同县|
蒙城县|
陆丰市|
巴彦县|
鲁甸县|
桃园市|
长宁区|
洛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