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天 返程離開井岡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途游三灣改編景區 夜宿萍鄉</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4日。主要游程到井岡山終結,愉快返程開始。</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今早九點從井岡山市紅聯大酒店出發,至江西省萍鄉市,全程189公里左右。途中游覽了三灣改編景區。</b></p><p class="ql-block"><b>下午14點45分到達萍鄉市,入住三木連鎖酒店后,抓緊時間到秋收起義廣場參觀秋收起義紀念碑。</b></p> <p class="ql-block">三灣鄉石口村,位于G356國道旁,距三灣改編景區約17公里。當地政府依托紅色品牌優勢,將昔日廢棄石場經過生態修復,演變為紅色宣傳景點,來往游客紛紛駐足打卡拍照分享。</p><p class="ql-block">三灣牌坊和大型雕塑《揮師》</p> <p class="ql-block"> (組圖)揮師井岡 整裝待發</p><p class="ql-block"> 中國革命成功萬歲 紅軍睡在屋檐下</p> <p class="ql-block">紅軍幫忙干農活</p> <p class="ql-block">上午11點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參觀了三灣改編景區。</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根據當時官多兵少,部隊思想混亂,組織紀律性差。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毛澤東創造性地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p><p class="ql-block">三灣改編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標志著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p><p class="ql-block">景區內的毛澤東雕象</p> <p class="ql-block">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最高處小山上的三灣改編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三灣改編紀念館</p><p class="ql-block">?不巧的是,今天周一,三灣改編紀念館閉館,錯失參觀機會</p> <p class="ql-block">楓樹坪</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一共剩下不到一千人,到達江西永新縣境的三灣,便立刻進行整頓。毛澤東召集部隊在楓樹坪集合,宣布“三灣改編”決定:第一,整編部隊;第二,黨組織建立在連上;第三,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三灣改編,確定了中國共產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保證了我軍的無產階級性質,從政治上、組織上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在人民軍隊的建軍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三灣改編紀念廣場</p> <p class="ql-block">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舊址</p> <p class="ql-block">工農革命軍士兵委員會舊址</p><p class="ql-block">部隊通過改編,連以上建立了土兵委員會,實行軍隊內的民主。團士兵委員會在此辦公,同時在這里召開軍官會議,該舊址原為泰和祥雜貨店,一九二九年八月被國民黨軍隊燒毀。一九六七年由永新縣人民政府按原貌修復。</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同志舊居</p><p class="ql-block">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九目,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三灣。居住在這里。并在廳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作出了整頓和改編部隊的重大決定。該舊居原為協盛和雜貨鋪,一九二九年八月被國民黨軍隊燒毀,一九六七年由永新縣人民政府按原貌修復。</p> <p class="ql-block">紅雙井</p><p class="ql-block">三灣改編期間,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戰士,親自動手,修挖了這兩目水并,解決了三灣村上百人的飲水問題。“喝水不忘挖井人,永遠懷念毛委員”,三灣群眾將這兩口水井取名為“紅雙井”。</p> <p class="ql-block">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井岡山革命遺址三灣改編舊址</p> <p class="ql-block">三灣村風光</p> <p class="ql-block">從紀念碑處俯視三灣村</p> <p class="ql-block">下午到萍鄉市,入住酒店后,趕往安源區秋收起義廣場,16點半參觀了秋收起義紀念碑</p><p class="ql-block">秋收起義紀念碑矗立于萍鄉秋收起義廣場,碑高30.9米,紀念碑正面是原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的“秋收起義紀念碑”,背面題寫的是毛澤東著名詩詞《西江月.秋收起義》。碑身由三幅浮雕組成,依次體現的是毛澤東主持秋收起義暴動會議、秋收起義和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上井岡。</p> <p class="ql-block">萍鄉是秋收起義策源地,1927年初,毛澤東在安源主持召開秋收起義軍事會議,并于9月9日親自發動和領導了震撼全國的秋收起義,第一次高舉起工農革命軍的旗幟。為紀念這一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偉大歷史事件,1998年6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在萍鄉市建立秋收起義紀念碑。</p><p class="ql-block">秋收起義紀念碑既是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萍鄉市的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一天 瞻仰萍鄉烈士陵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參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和舊址</b></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5日。昨晚下大雨了,今早天上還飄著細雨。我們?早晨9點從萍鄉三木連鎖酒店出發,參觀了萍鄉烈士陵園、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安源煤礦工人運動舊址。晚上住宿于湘潭。</p> <p class="ql-block">萍鄉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的對門。由于我們到的較早,紀念館尚未開門,我們就先去參觀烈士陵園。園內主要有萍鄉革命烈士紀念館和萍鄉革命烈士紀念碑組成。</p> <p class="ql-block">萍鄉革命烈士紀念碑高13米,碑座碑身為長方形,碑座正面為3個石雕花圈,背面為碑文。“萍鄉革命烈土紀念碑”字樣采用劉少奇手跡。</p><p class="ql-block">紀念碑碑文:</p><p class="ql-block">公元一八四〇年以來,尤其是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萍鄉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為爭取民族解放和自由幸福,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與國內外敵人進行了英勇斗爭。如著名的萍瀏醴起義,安源路礦工人運動,湘贛邊區秋收暴動及創建湘贛、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在歷次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眾多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烈士英名在冊者八千一百余人,姓名事跡失考者難以數計,今思先烈勛業,謹立此碑,以垂永久。中國共產黨萍鄉市委員會萍鄉市人民政府公元二〇一九年八月敬立</p> <p class="ql-block">烈士紀念碑處還矗立著《英勇戰斗》和《寧死不屈》兩幅雕塑</p> <p class="ql-block">萍鄉革命烈士紀念館主要陳列黃靜源、劉昌炎、朱少連等烈士的英雄事跡。</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內中國共產黨創建和大革命時期犧牲的烈士概述。</p> <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革命烈士概述</p> <p class="ql-block">朱少連革命烈士事跡</p><p class="ql-block">朱少連,中國工人運動的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擔任株萍鐵路管理局行車部總司機,同年冬在安源見到毛澤東、李立三。192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1月4日朱少連因叛徒出賣被國民黨特務逮捕。1月8日在萍鄉大西門外英勇就義,年僅42歲。</p> <p class="ql-block">參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p><p class="ql-block">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距萍鄉市城區6公里。整個紀念館被群山環繞,坐落在松柏叢中。紀念館階梯下巍然矗立著一尊毛主席的雕像,階梯兩旁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柏,像站崗的衛士。</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穿過毛主席雕像,登上高高的臺階,來到紀念館樓前。</p> <p class="ql-block">來到紀念館大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紀念館的左右兩邊寫著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金光閃閃的八個大字。</p><p class="ql-block">紀念館陳列大樓高24米,正中間建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徽,兩邊是紅色瓷磚組成的五星紅旗和大型有機玻璃火炬燈。大廳門口有6根用大理石砌成的方開型大柱,高約14米。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021年11月,入選第一批全國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單。</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入口</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大廳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內空間宏大,展覽內容豐富多彩,展示形式生動多樣,主要形式有文字,圖片,還有雕塑和實物。</p><p class="ql-block">文字介紹脈絡清晰,讓我們系統的了解了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的起源、組識、斗爭實踐和偉大意義,深遠影響。</p><p class="ql-block">下面的文字圖片是展覽中幾個部份的綜述,主要是在黨的領導下建立組織、開展罷工斗爭、參加秋收起義。</p> <p class="ql-block">展覽中展出的圖片也非常形象、傳神。</p><p class="ql-block">第一幅圖片是《安源革命斗爭的開創者》</p> <p class="ql-block">用雕塑來表現主題內容,是這個展覽運用的最好的形式,每尊雕塑都有作品名稱,下面這兩尊分別是《光明在前》、《進軍井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雕象作品</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紀念館,開始參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舊址,舊址分散在安源煤礦多個區域,需要耐心尋找。</p><p class="ql-block">首先來到一個廣場。見到了廣場上的劉少奇和李立三雕象。</p> <p class="ql-block">在安源工運舊址中,有一處舊址非常特別,它的建筑特色融合了20世紀20年代江西工人對中西建筑文化的理解;劉少奇、蕭勁光等都在此為工人講演或演文明戲;舉行過劉少奇與何葆珍的不坐花轎、不辦酒席、不收彩禮、不拜天地的文明紅色婚禮;發生過安源工運領袖黃靜源為掩護同志脫險不幸被捕、英勇就義的英雄事跡;見證了安源工人組織探索完善勞動介紹所、故工撫恤會等職工互助互濟的民生工程……這處舊址就是坐落在安源鎮牛形山東南坡山腳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罷工勝利后舊址——半邊街廣場。</p> <p class="ql-block">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談判大樓,于1906年由萍鄉煤礦建造,坐西朝東,二層磚木結構的歐式樓房,建筑總面積2258平方米。為礦局辦公大樓,礦長、高級職員和德國礦師等工程技術人員都在此辦公通稱公務總匯。1922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工人代表劉少奇與路礦一當局在二樓會議室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p><p class="ql-block">200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1921年秋,毛澤東來到安源考察。他利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教員、一師附小主事(相當于校長)的身份,走親訪友,住在八方井四十四號。這棟房子由萍鄉煤礦建礦初期修建,原為總平巷甲段段長毛紫云的住房。毛紫云是湖南湘潭人,曾和毛澤東的父親一起在長沙做過生意。毛澤東在安源考察期間,深入礦井、鍋爐房、餐宿等處,廣泛接觸工人,從談家常入手,了解安源的階級狀況和工人的疾苦,啟發工人覺悟。八方井四十四號雖幾經維修,至今仍保持原貌。2006年12月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總平巷是我們這次參觀安源煤礦工人運動舊址的一個終極目標。為了找到這個舊址,我們費了很大力氣,最后在一位師傅帶領下,終于得見真容。</p><p class="ql-block">總平巷,坐南朝北,地面平坦,呈牌坊形,分東平巷、西平巷,是工人上下班和煤炭輸出的總巷道,故稱總平巷。</p><p class="ql-block">1921年秋,毛澤東第一次來安源考察就從總平巷下到工作面,和工人促膝交談,了解工人的苦難生活,用工人親身經歷的事實向工人進行馬列主義教育。</p><p class="ql-block">1922年9月14日震驚全國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就是從這里開始的。</p><p class="ql-block">1930年9月,紅一方面軍來安源時,毛澤東帶領部分紅軍干部、戰士又一次從這里下到礦井深處與工人交談,進行革命宣傳。</p><p class="ql-block">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總平巷建成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聽說現在還在運行,讓人難以相信。在我們還在巷口參觀時,聽到巷內傳來呼隆隆的聲音,隨著赿來越大的聲響,巷口慢悠悠的爬上來了一列小火(電)車。朝地面上的車間開去,看樣子車上拉的是煤矸石。</p><p class="ql-block">見證了百年礦井還在運行的奇跡,我們的安源煤礦之行也告結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二天 韶山一日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瞻仰主席銅象 參觀主席故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學習毛澤東思想 接受傳統教育</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6日,今早7點從湘潭龍潤鴻都賓館出發至韶山,有幸第二次踏上主席故鄉這片熱土,近距離感悟領袖,接受革命傳統再教育。首先參觀了毛澤東廣場。之后參觀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參觀毛澤東同志故居和滴水洞。?參觀完偉人故里,我們驅車前行,到達益陽,入住歐帝佳酒店。</b></p> <p class="ql-block">來到游客中心,換乘景區交通車。火紅的歡迎詞、火紅的雕塑,使每位游客置身于紅色旅游的隊伍中。</p> <p class="ql-block">我們乘坐景交車直接來到毛澤東廣場。我們和大家一起默默向主席三鞠躬,以表達對毛主席深深地敬意。</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是全國唯一一家系統展示毛澤東生平事跡、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紀念館主要有生平展區和專題展區(即遺物館)兩處,集中反映了毛澤東從立志救國、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國與世界的輝煌人生歷程,真切感受一代偉人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歷史地位、豐功偉績和崇高的人格風范。</p> <p class="ql-block">進入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紀念館,重溫毛主席光輝偉大的一生,更增加了對主席的祟敬之情,祝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專題展區</p> <p class="ql-block">進入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專題展區),在讓我們大開眼界同時,進一步增加對毛主席的熱愛和祟敬。觀眾最喜歡看的是毛主席的題詞、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詩詞書法,看到這些,仿佛看到主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雄才大略。</p> <p class="ql-block">參觀毛澤東同志故居</p> <p class="ql-block">南岸是毛主席少年時讀私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最后參觀了毛主席舊居“滴水洞”。</p> <p class="ql-block">來偉人故里參觀,身臨其境地走進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只有親身來到韶山,才能真實感受到那山、那水帶給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三天 游湖南桃花源景區</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7日。?早7點從益陽市出發至常德市,途經桃花園景?區游覽。下午l5時到常德,入住中國常德詩墻附近的恒瑞酒店。</b></p><p class="ql-block">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跡地,它位于湖南省桃源縣,距常德市僅34公里。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p><p class="ql-block">桃花源南臨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內古樹參天,修?婷婷,有?階曲徑、亭臺牌坊裝點,宛若仙境。千百年來,陶淵明、李白、劉禹錫、蘇軾等都在此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文和墨跡。</p><p class="ql-block">桃花源的美不僅僅是如詩如畫的自然風景,而是“在如詩如畫的風景中沉浸于源遠流長的桃花源文化,體驗閑適祥和、怡然自樂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來到桃花源景區游客服務中心,這里的停車場真大呀,但車輛很少,看起來,這里的旅游還未恢復到旺季時期。車停在這里,乘坐免費景區擺渡車,前往景點。</p> <p class="ql-block">桃花源分多個景區,我們要玩的地方,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就叫桃花源。擺渡車把我們拉到景區入口,開始了我們桃花源尋訪路。</p><p class="ql-block">沿著五柳河一側前行,立馬就有了如入仙境的感覺,這就是五柳河風光。</p> <p class="ql-block">陋室</p><p class="ql-block">沿五柳河前行不久,便到了陋室景點,陋室,劉禹錫在朗州(常德)的居所。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譽。曾任監察御史。因參與政治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官屬閑職,未能入住公廨,10年棲身于朗州的茅舍。他遍訪桃花源福地洞天仙境,“題詠桃花源最富”。留存有《游桃源一百韻》《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等。常攜友人游賞留宿桃花源,據在朗州經歷,作《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傳誦千古。</p> <p class="ql-block">陋室內劉禹錫的石雕象和他所作的詩詞。</p> <p class="ql-block">過陋室不遠看到一片開闊地,有兩個廳子,其中一個叫芳草廳;一個標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花源古建筑群”的標志碑;還有一個標有“桃花源”額匾的門樓。</p><p class="ql-block">從這里我們離開了沿五柳河邊的大道,向右轉進入核心景區。去參觀一個個景點。</p> <p class="ql-block">淵明祠</p><p class="ql-block">是最靠近山腳下的景點,從這里我們將沿著這條小峽谷登攀。</p> <p class="ql-block">桃花觀</p><p class="ql-block">進門是一正殿,往后高處是‘古隱君子之堂’。觀里的建筑特點是“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進門正殿有一塊福壽碑,正面是“福”,背面是“壽”字。</p> <p class="ql-block">桃花觀“兩側各有一座樓”,“一名‘躡風’,用陶淵明‘愿言躡輕風’詩意”;一名‘玩月’,用劉禹錫故事;且“樓皆三面開窗,后為墻壁,頗小巧,不俗氣”。</p> <p class="ql-block">方竹亭</p><p class="ql-block">原名桃川八方亭。明萬歷年間修建,為桃花源現存最古老建筑。亭高63米,墻厚1米,,上覆琉璃瓦,內為穹窿頂。外觀方八角;內看無粱無柱。亭后方竹滴翠,為桃花源三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集賢祠</p> <p class="ql-block">碑廊</p><p class="ql-block">面闊26米,進深28米。廊亭四角四脊,瓦底苔蘚映綠。倚墻一字橫列自唐以來古碑18方,其中唐代詩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歸去來兮辭》詩墻</p><p class="ql-block">公元405年,陶淵明辭去人生最后一任官職彭澤縣,歸隱途中寫下此文,表達了對當時官場黑暗的失望和對世外桃源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陶淵明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宋代歐陽修曾評價:“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整篇文章請湖南省的十位書法家一人以一種不同的字體共同書寫,依文序刻于璧上,連綴成文。</p><p class="ql-block">覺路門位于詩墻處出口。</p> <p class="ql-block">水源亭</p><p class="ql-block">原為單層石柱木頂六角涼亭,始建于元代,明清時復建。取《桃花源記》中“林盡水源”之意而命名。亭后方有水源洞,下臨桃花潭,昔有桃花源三寶之黃靈龜出沒潭中,故又名靈龜潭。于此觀山聽泉,寵辱皆忘。</p> <p class="ql-block">遇仙橋</p><p class="ql-block">傳為武陵漁郎遇仙之處。原為一塊自然崩落危巖橫臥于澗,明朝天啟年間始建單孔石卷橋,清初增建風雨橋亭。橋端葛蔓低垂,菖蒲叢生;橋下青蘿垂澗,迭水垂簾。游人至此頓覺飄飄欲仙。</p> <p class="ql-block">白云軒</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因門上橘聯“偶間黃發石中語,時有白云衣上生”而得名,軒后古木參天,云氣繚繞;軒下碧波清澈,,石橋枕水。正中匾額“別有洞天”,為民國時期桃源知事楊瑞鱔所題,已有百余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白云軒是這個景區的最后一個景點,看完白云軒就要下山了,我覺得的這一路上,尤其在山高處,景點以外的自然景觀或許更美。</p><p class="ql-block">說明:桃花源景區景點的介紹有部份錄自景區的景點介紹牌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四天 湖南到湖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湖南游常德詩墻 湖北覽荊州古城</b></p><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8日,早晨游覽中國常德詩墻公園。常德詩墻全長十華里,以城區沅江防洪大堤為載體,歷時十余年修建的一座具有鮮明藝術特色的大型文化工程。內側是防洪墻,外側是詩墻,一墻兩用,是一大創新,詩墻是常德的一大景觀,更是常德的一絕。</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沅江風光</p> <p class="ql-block">從樓閣可以上到詩墻上,在詩墻上可以看到美麗的外墻和街道。這是在春申閣詩墻上看到的外墻和沅安路。</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春申閣外的沅安路看到的春申閣和詩墻外墻。</p> <p class="ql-block">"中國常德詩墻"上排云閣、春申閣、五陵閣、漁夫閣四大樓閣聳立,既是防洪閘口,又是古城樓,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蘊,詩墻和公園顯得古香古色。由于時間原因,我們只看了四個樓閣,沒有到漁夫閣。下圖分別:中國常德詩墻全景圖、排云閣、春申閣、五陵閣。</p> <p class="ql-block">沅江岸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詩墻薈萃了中國當代名家詩詞、書法、美術精品鐫刻于一墻,被稱為世界最長的詩、書、畫、刻藝術墻,獲"吉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詩詞書法</p> <p class="ql-block">畫作</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8日。?游覽完常德詩墻公園,繼續前行,11點半到達荊州輪渡碼頭。萬里長江,美在荊州,打卡荊州輪渡碼頭。首先排隊,買票,一輛小車10元,上船。船只調一個頭,幾分鐘時間就到了對岸,上岸,繼續前往目的地荊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下午進入荊州古城。</p><p class="ql-block">這是荊州古城東門,進入古城交通要道。張居正故居和古城賓陽樓(東門樓)就在這里,我們住宿于附近楚韻賓館,停車在張居正故居景點隔壁的小停車場。住宿完畢,稍事休息,小雨中游覽了張居正故居和賓陽樓。晚上還出來看了夜景。</p> <p class="ql-block">張居正故居位于荊州古城東門內,地處荊州旅游的核心區域,交通便利,是游客進出古城的必經之地。故居占地10余畝,為仿明代四重院落,東房西園建筑格局,院內有明神宗御書樓名的“捧日樓”、“純忠堂”,有后人詠頌江陵的詩詞碑刻。院內主體建筑高低錯落,以中軸對稱,布局嚴整;小花園內小橋、流水、假山等園林景觀,又靈動精致。游客游于院內既能了解歷史先賢的傳奇人生,憑吊先賢的豐功偉績;又能飽覽南國古典園林的無限秀色,晃然置身于世外桃園,流連忘返。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名人故居,張居正故居是游客到荊州的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張居正湖北省荊州市人,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萬歷皇帝朱翊鈞進行“萬歷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軍事上,加強北方的防備。并在邊疆實行互市政策;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p><p class="ql-block">張居正整飭吏治的目的主要還是“富國強兵”,這條紅線貫穿于他的改革之始終,實行考成法的最大收獲也正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走進大門的第一個院落,迎面為“太岳堂”,左邊為“太師居”。明萬歷六年,張居正作為首輔,因回鄉葬父而離京,“太師居”為張居正回荊州時的居室。因朝政仰賴其主持,當時凡國家大事皆快馬報送荊州,張居正正是在此處理朝政,長達四十七日。</p> <p class="ql-block">“太岳堂”從某種意義上更像是“張太岳紀念堂”。門口兩邊有一幅楹聯“一人而為帝王師,雙肩能擔天下事”,門口上方有一幅匾額 “千古一相”,堂內有明朝大儒李贄對張居正的評價“宰相之杰”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這是明神宗御書樓名的“捧日樓”、“純忠堂”</p> <p class="ql-block">后人詠頌江陵的詩詞碑刻。</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張居正故居,出口便是賓陽樓景點,接著游覽。</p><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墻和賓陽樓掠影</p> <p class="ql-block">荊州古城墻上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五天 湖北到河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游覽南陽臥龍崗</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29日?。今天五一放假,高速免費第一天。?我們早8點從湖北荊州出發,行程333公里,直奔河南南陽臥龍崗景區。參觀完臥龍崗景區,入住南陽錦都賓館。</b></p><p class="ql-block">今天高速上車特別多,連續發生兩次車禍,至使車輛蝸牛般走走停停長達半小時以上。服務區吃過午飯,于14點到達南陽臥龍崗景區游覽。</p><p class="ql-block">南陽臥龍崗是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的隱居躬耕之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是一座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文化古跡,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1996年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進入臥龍崗景區,首先看到的是石牌坊。</p><p class="ql-block">千古人龍”石坊:位于祠前崗坡的二層臺階上,是武侯祠的入口。“千古人龍”意指諸葛亮乃人中之龍,隱喻此地為藏龍臥虎之地。</p><p class="ql-block">牌坊高9米,寬13.5米三門四柱樓式,通體布滿雕飾,額枋浮雕祥云瑞獸,左右橫額飾以諸葛亮生平故事“躬耕南陽”“草廬對策”“舌戰群儒”等,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第三個牌坊為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處。</p> <p class="ql-block">進入武候祠</p> <p class="ql-block">進入“武候寺”的殿門,再穿過“三代遺才”牌坊,看到的大香爐的前面就是大拜殿。</p><p class="ql-block">大拜殿:為歷代祭掃諸葛亮的主要場地,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筑之一。由拜殿和正殿兩部分構成,面闊五間,青石板鋪裝,前筑站臺。拜殿為卷棚式建筑,正殿為單檐歇式建筑,二者渾然一體。正殿亭臺樓榭,檐檁、斗拱、額坊、雀替等均飾繪彩,脊飾獸類神仙。飛檐翹角,下懸金鈴風鐸。正殿暖閣中的泥塑制作三國諸葛亮像,羽扇綸巾,身穿鶴氅,正坐凝思,呈現了包藏萬機的“韜略宗師”風韻。亮子諸葛瞻、孫諸葛尚配享上下。大拜殿墻面各代匆匆過客騷人、文人學士謳歌諸葛亮的詩賦或悼念悼文。</p> <p class="ql-block">繼續參觀各景點。</p><p class="ql-block">這組照片為三顧堂、三顧祠和三顧亭。</p><p class="ql-block">三顧堂:位于關張殿后,是紀念劉備三顧茅廬時與諸葛亮對話而建,匾額為康熙年間知府羅景所書,殿內有劉備、諸葛亮對話的塑像,二人分賓主而坐,書童侍立側旁,再現了備亮一番晤對縱論天下的情景。</p><p class="ql-block">三顧亭:亦稱“拴馬樁”,為后人紀念劉、關、張三顧茅廬而建,亭內鑲嵌有“漢諸葛武候像”“和漢昭烈三請武候圖”。</p> <p class="ql-block">半月臺在草廬右廊西部。為一磚砌正方形平臺,上置石幾石登,旁有臺階22道,四周圍以磚墻。傳為諸葛亮夜觀星象之處。</p><p class="ql-block">半月臺和野云菴</p> <p class="ql-block">諸葛草廬:是后人在諸葛亮故宅基址上新建的一座八角尖頂茅亭,也叫諸葛庵。亭子是磚木結構,八角挑檐,外圍有八角回廊,屋頂覆蓋茅草,正門上懸掛的“諸葛草廬”匾額是1973郭沫若手書,內額“諸葛廬”是1940年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所書,后額“南陽諸葛廬”是清光緒南陽知府傅鳳颶所書。</p><p class="ql-block">諸葛草廬正在施工維護中</p> <p class="ql-block">寧遠樓:寧遠樓也叫清風樓,它坐落在中軸線末端,祠廟最高建筑,傳為諸葛亮寓居南陽時書齋舊址,寧遠樓字匾位于正脊中間麒麟座上,匾額由康熙超進士、刑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張鵬翮題寫,門額為清嘉慶十四年南陽知府張傳金所題“萬古云霄”匾</p> <p class="ql-block">除了深厚的歷史內涵,這里自然風光也很美,武侯祠依嶺就勢而建,蒼松翠柏幽雅精致,亭臺樓閣古色古香,潭水清碧,花草相映如詩如畫。</p><p class="ql-block">臥龍潭:位于三顧坊北,碧波蕩漾,水面開闊,潭中有七曲橋、玉帶橋與堤岸相連,潭周花木蔥蘢垂柳依依。</p><p class="ql-block">諸葛八卦陣:聽來象是陣勢,實則是類似走迷宮的休閑場所,游戲的目標是如何走出樹林中錯綜復雜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景區,回到入口處的大廣場,千古人龍石坊下,看到景區的現場表演。場面宏大,氣氛熱烈,觀看游客眾。在歡樂的觀演中,結束了臥龍崗的游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六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陽參觀世界月季大觀園</b></p><p class="ql-block"><b>2023年4月30日,五一假期笫二天。上午南陽參觀世界月季大觀園,下午酒店休息。</b></p><p class="ql-block">2023首屆世界月季博覽會,4月28日在河南省南陽市世界月季大觀園舉行。?</p><p class="ql-block">南陽素有“月季花城”的美譽,是“中國月季之鄉”和世界月季名城。月季花也是展示南陽城市形象的一張燦爛名片。在南陽城遍布大街小巷的南陽月季,讓游人深深的感受到南陽市民對于月季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自駕走進南陽,又懷著極大的興趣,走進了南陽市世界月季大觀園,品種眾多的月季花正在競相綻放、色彩斑斕、花香四溢。很幸運親眼目睹和欣賞了南陽月季花海壯觀的盛況!</p><p class="ql-block">?南陽市世界月季大觀園美不美,看圖便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二十七天 游程結束 平安到家</b></p><p class="ql-block"><b>2023年5月1日,早6點從南陽市出發,直奔石家莊。行程714公里,歷時8小時,下午14點平安到家。</b></p><p class="ql-block">這次江南游始于4月5日清明小長假第一天,終于5月1日勞動節,歷時27天。旅游從河北石家莊出發,途經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游覽的核心區域聚焦為皖南贛北,行程5169公里。</p><p class="ql-block">27天時光,轉瞬即逝。我們游覽了江南山水風光,登廬山、攀秀峰、游鄣山大峽谷;沿江觀新安江兩岸、環湖加船游看秀美千島湖。我們行走在皖南贛北豐富的歷史文化長河,了解景德鎮陶瓷文化;認識皖南“三絕(即祠堂、牌坊、古民居)”;三雕(即木雕、石雕、磚雕)。湘贛邊界革命老區的紅色旅游,讓我們再一次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我們打卡南昌起義舊址;參觀了偉大領袖毛澤東舊居韶山;三灣改編舊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舊址;萍鄉秋收起義紀念碑;革命圣地井岡山。</p><p class="ql-block">一路上,受到眾多微信朋友關注,和我們一路同行。在此,再次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文章:老兩口古稀年自駕游江南(四)</p><p class="ql-block">拍攝:森林 一葉知秋</p><p class="ql-block">編輯:森林 一葉知秋</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年7月4日于石家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丰县|
始兴县|
龙川县|
深州市|
乌苏市|
九龙县|
泰来县|
紫金县|
奉贤区|
陵水|
望谟县|
怀集县|
开化县|
图木舒克市|
施甸县|
平潭县|
宁蒗|
垦利县|
古浪县|
浦东新区|
惠来县|
馆陶县|
漯河市|
罗城|
五大连池市|
比如县|
鄂托克前旗|
富源县|
开鲁县|
安化县|
靖远县|
阜新市|
泗水县|
德昌县|
康马县|
那坡县|
红原县|
增城市|
东莞市|
德州市|
扎兰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