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般若乃修行之眼目,佛法三藏十二部皆在里許;心經(jīng)是般若之精華,大典一函六百卷盡攝其中。十方菩薩,由此啟揚根本大教;三世諸佛,從斯開示無上法輪?!栋闳舨_蜜多心經(jīng)》乃佛法經(jīng)典之核心,故得“心經(jīng)”之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顯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顯體者,就是顯示經(jīng)中最重要的理體。比如,我們要認識、了解一個人,先要曉得姓名,然后要知道這個人究竟是個什么樣子,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通過見面或像片的顯示就一目了然了。這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以什么為體呢?經(jīng)中從“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一直到“無智亦無得”都是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之體的文句。簡言之,這部經(jīng)是以“諸法空相”為體。諸法指宇宙萬有,空相即空無自體,無可執(zhí)取。意指唯有心性是真,而心性清凈無染,不立一法,無相可得。下面我們還要詳細講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明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宗就是辨明本經(jīng)的宗旨。每一部經(jīng)都有其宗旨所在。《心經(jīng)》中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惫省缎慕?jīng)》以“無所得”為宗旨。“無所得”不僅是《心經(jīng)》的宗旨,乃是整個佛教的宗旨。也正因為如此,佛教才是最徹底、最究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教一法不立,無法可得。法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一無所得,一絲不掛,一塵不染。倘若有絲毫東西,它就不究竟。因為這個無相的實相,它是容不得一點點東西存在的。猶如我們的眼睛,任何極微細的東西都容不下,否則就會感到非常難受。即使一粒金屑,一粒鉆石,再好、再貴重的東西,放到眼睛里,這眼睛也受不了,非要排斥出去不可。我們要真正證得這個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來不去、不增不減的佛性,就要一切放下,無所得、無所證,才與妙體相應(yīng)。而且,只有無所得,才是大大的真得。因為心清凈了,徹底空了,真性方能顯露,才能顯發(fā)廣大妙用。故說佛力無邊、妙用無窮。相反,若有所得,真性就被烏云遮蓋住,而不能顯現(xiàn)神通妙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得與無得正是外道與佛教的根本區(qū)別。佛教一無所得,不于心外取法,無修、無得、無證,一法不立。外道有法可修,有神通可得,心外取法,終不究竟。比如,道教以出陽神為成就,有陽神可得,有個物在,終不究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從前,呂純陽祖師修道有成后,四方云游。一次,到了黃龍山,看見山頂上有紫云結(jié)蓋。這是瑞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修道人才能看得見。他知道山上有得道高人,于是上山參訪。到了山上,看見一座寺院。這時,維那師正拈香請黃龍祖師出來說法,呂純陽趕忙進入殿內(nèi)。黃龍祖師上了法座之后,厲聲說:“座旁有竊法者!”呂純陽一聽,心想:哎呀,這是說我呢,你們都是和尚,只有我是道士,本來想聽聽你說些什么,既然說我竊法,那我也就不客氣了,不妨和你較量較量。因為呂純陽已證得陽神了,以道教來看,這是最高境界了。藝高人膽大,呂純陽毅然從僧眾中站出來,問道:“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nèi)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粟是米,一粒米這么小,而世界這么大,如何能藏進去呢?鐺是鍋,只能煮半升米的鍋,一升米都煮不下,怎么能把大山大河放在里面煮呢?因為道教注重神通變化,他可以把一粒米放大籠罩著這個世界,也可以把山水縮小,把鍋放大,在鍋內(nèi)煮山川。呂純陽就拿這個偈子來試探黃龍祖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師一聽,知道呂純陽還沒有證到根本,卻落到枝末神通上了,至此還癡迷不悟。于是,指著呂純陽說:“這守尸鬼!”呂純陽一聽,哈哈大笑說:“爭奈囊中有長生不死藥!”這句話含有兩種意思。一是道家煉外丹(采藥,采丹砂,即朱砂這類東西。立爐鼎,煉出外丹),吃下去,可長生不老,肉身不壞。所謂囊中就是口袋里面。另一種是內(nèi)丹成就,煉精氣神,采大藥煉成大丹,即所謂金丹,化成嬰兒,為金剛不壞的陽神。這個囊就是臭皮囊,即我們的肉身。呂純陽認為自己已陽神成就,是金剛不壞身,已不是守尸鬼了。豈不知陽神并不究竟。陽神是什么?陽神就是佛教里所說的意生身,即第七識(末那識)所生起之身,還是虛幻的識神。我們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總要對外面環(huán)境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生起色受想行識五蘊,這五蘊煩惱就把第七識蓋覆住,不得自由,出不來。煩惱越多,壓得越深,封得越死。這個第七識,它是染凈依。意思是你染它跟著你染,你凈它跟著你凈。前面六根受外面六塵所染,著相了,五蘊煩惱紛紛揚揚,分別作用,第七識就不得自由,不得清凈。倘若我們能明悟一切事物皆如空花水月,虛幻而不可得,一放一切放,空凈無染,將覆蓋在第七識上面的污染銷光,第七識就獲得自由了。你不要它出來,它也自然而然地出來了。而道教不明白這個根本原理,用強制的觀想功夫在定中生出這個意造的陽神,所以它并不究竟?!督饎偨?jīng)》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狈灿邢嗾撸猩赜袦?,有成必有壞,決不會永遠不壞,這是最辯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黃龍祖師指著呂純陽祖師說:“饒經(jīng)八萬劫,終是落空亡?!币馑际牵憧v然活得比世人長壽得多,能活八萬個大劫,最后還是要毀滅,不可能永遠不壞。因為你還沒有見到陽神的本體——佛性,還在弄識神??!玄沙大師說過:“修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這個“真”就是指佛性。意思是修道之人沒見到自己的根本,沒見到性這個萬能體,而著相于些小神通上,玩弄識神,誤以為已得根本,以致步入歧途,生死不了。前面我們講過,性喻水,識神喻水起的波浪。水是根本,波浪是枝末。修道人沒有認清水的濕性,而只認得波浪的動態(tài),即只知波浪而不識生起波浪之水,所以錯了。純陽祖師一聽,怎么終是落空亡???心里很不痛快,我明明陽神已成就了,已成金剛不壞身了,怎么還說我落空亡呢?純陽祖師身后背著一把寶劍,他突然拔出寶劍,飛劍斬黃龍。黃龍祖師哈哈大笑,順手拿起佛臺上的拂塵,輕輕一揚,“啪!”劍落地了。這是什么含義呢?“劍”、“見”諧音,表示見墮。意思是純陽祖師的知見落于下風,打了敗仗。純陽祖師趕忙退下來,給黃龍祖師頂禮,并請開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龍祖師看他趾高氣揚的神氣終于變了,能虛心下氣,能放下來了。于是,拿他的問題反問道:“‘半升鐺內(nèi)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經(jīng)此一點,純陽祖師當下就開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純陽祖師過去修道執(zhí)著追求的是神通、出陽神?,F(xiàn)在“見墮”心空之后,聽黃龍祖師一開示,啊!他悟到了一切法都不可得,一切都是無相的性的顯現(xiàn),都是性的作用,唯有性是真,其它皆假。純陽祖師到這里才真悟道,所以他作偈云:“棄卻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后,始覺從前錯用心?!?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道人須知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來不去的,是永恒的。其體是非大非小、非方非圓、非長非短,而又能大能小、能方能圓、能長能短?!按蠖鵁o外,小而無內(nèi)”、“放之則彌于六合,收之則退藏于密”,變化莫測,妙用無邊。小就是大,大就是?。灰痪褪嵌啵嗑褪且?。再沒有別的東西能和它相比?!斗ㄈA經(jīng)》云:“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其它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真的,唯有這個性是真的,一毛頭能轉(zhuǎn)大法輪。純陽祖師悟到了這個性,當體是空。因空之故,則無大無小,整個世界又何嘗不在里面呢?這里所說的世界,不是只指地球上的幾大洲,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指我們前面已講過的無量無邊的世界?!耙磺形ㄐ脑臁?、“三界唯心”,任何事物都在我們的心里,不在心外,故云:“一粒粟中藏世界”。純陽祖師被黃龍祖師一點,怎么能不見自己本來具有的真性,怎么能不開悟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面我們已講過,佛教一切法門都是做心地功夫,無不從制心上下手。凈土宗念佛法門,用佛號抓住這個心,讓這個心不著相,入于空凈。禪宗參話頭,起疑情,把妄心隔斷,而自然空凈。密宗法門用身口意三密與佛、菩薩相應(yīng)而轉(zhuǎn)換這個心。都是由染轉(zhuǎn)凈,由妄轉(zhuǎn)真,直到心地真空凈了,自然證到無相的實相,而得大自在、大受用。我們用功要明白這個道理,把世事看透、看破,一切都不可得。放下一切,而證初心悟道。更進一步,在事境上鍛煉,把執(zhí)著習氣消盡,打破法執(zhí),證得向上鼻孔,才得究竟。假如你執(zhí)著有法可修、有果可得,則不自在、不究竟了。因為凡有所得即有所縛,反而不自在,得不到真東西。同時,有所得容易入魔,非但成道不能,反而入魔有份。所以,“無所得”不僅是《心經(jīng)》的宗旨,也是我們整個佛教的宗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嚴、妙法蓮華、涅槃等。一切佛經(jīng)均有通名和別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佛說《心經(jīng)》就是要我們眾生了知自身本具如來智慧德相,本具觀照般若妙智,本具廣大圓滿、實相無相之妙明真心。我們大家不要再癡迷不悟、心外求法了,要迷途知返,老老實實地按照《心經(jīng)》的義理去做心地觀照功夫,才是學佛成道唯一正確的途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赫章县|
古蔺县|
宜章县|
汕尾市|
安国市|
南宁市|
嘉兴市|
兴宁市|
松阳县|
万山特区|
二连浩特市|
连云港市|
咸宁市|
千阳县|
买车|
平阳县|
武夷山市|
宁南县|
普格县|
武宣县|
皋兰县|
白河县|
陕西省|
门源|
淳安县|
集贤县|
南陵县|
大悟县|
将乐县|
景德镇市|
潜江市|
新泰市|
安远县|
巩义市|
河南省|
达拉特旗|
宁城县|
张家口市|
哈密市|
乐业县|
茶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