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村有一王姓,生了五個女兒,稱五朵金花。五朵金花還是鄉黨委梁書記在全鄉村民大會上點名道姓批評我村王姓村民違返計劃生育政策,強生了五個女兒,稱五朵金花,我覺得有點嘲諷的意味,因此全鄉家喻戶嘵,人人皆知。大隊、村分菅計劃生育的干部也因工作不力,受到批評。</p><p class="ql-block"> 在八十年代初計劃生育非常緊張的形勢下,生下五個女兒,真是奇跡,讓人難以理解,真是現實版的黃宏和宋丹丹演的小品<超生游擊隊>,讓人難以想象,也不得不佩他們的決心勇氣和膽量。</p> <p class="ql-block"> 王姓是我村唯一外姓,王家世代赤貧,房無一間,地無一垅。王家大爺在我村長年給地主扛活,土改時,落戶我村。在我最早五幾年的記憶中,他全家還住在村東頭一間秫秸搭建的庵子里。</p><p class="ql-block"> 王大爺有兩個兒子,村里人都稱呼王二和王三,大兒子可能是早年夭折,我沒有一點記憶,也沒聽人說過,我稱兄弟倆王二哥王三弟,王二哥年輕時因家里窮,人長的也不好看,大腦勺子,沒娶上媳婦,打了光棍。在他六十多歲時領來個陜西的老太太,搭伙過日子。王三娶了媳婦,連著生了兩個女兒,都在計劃之內,不違犯政策。待懷孕苐三胎時,就得流產,或罰超生款,農村都有重男輕女的觀念,無兒就是絕戶,后繼無人,村干部也可能覺得他是唯一外姓,兩家無兒,為照顧他,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三胎女孩生下之后,交了罰款。按說在當時一孩化的嚴峻形勢下,三個女兒也該心滿意足,不再生育啦。誰知他們是不生兒子不擺休,以后的日子就象超生游擊隊一樣,整天東躲西藏,把家里的糧食、米面,有用的東西藏到鄰居家,準備隨時出逃。四間土墻老屋,破舊不堪,屋內幾件舊家俱,也不值錢,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一聽見風吹草動,計劃生育工作組一來,兩口子帶幾件隨身替換的衣裳趕快躲藏起來,帶著孩子,跑的無影無蹤,風聲一松,就回家住幾天,就象捉迷藏。</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聽說計生辦要來,兩口子慌忙躲藏,兩個孩子留在家里,鄉計生委干部將兩個孩子抱走,原想著他倆牽掛孩子,定會露面,好好教育教育他們,采取節育措施,誰知小孩子見生人又哭又鬧,不好好吃飯,其中一個還在發燒,把計生委的干部纏的焦頭爛額。誰知他倆來個小鬼不見面,也見不到他們的影蹤,也只好將孩子送到家里,也怕小孩子出了事承擔責任,影響工作的開展,計生辦對這樣的釘子戶也是束手無策,無可奈何。</p><p class="ql-block"> 這樣他倆躲躲藏藏,藏藏躲躲,又生了兩個女娃,組成五朵金花,也不知有沒有罰款,五亇小孩,象五個葫蘆娃,一根藤五個瓜,大小相差七八歲的樣子,可以想象,在七八十年代物資還不豐富年代,吃穿用度,都是最低水平,小孩缺乏營養,發育不良,衣服又臟又破,即缺東西又缺功夫,幾個小孩得不到好的照顧,記得前些收麥回家時,在麥場里見到王三媳婦和大妮傳麥個子,大妮還沒有麥個子高,看不見人,就幫著大人干活,幾個小的在一起玩,大的看小的,一臉汗一臉土的,抹個大花臉,看著讓人心疼,挺可憐的,真不理解,兒子真有那么重要嗎?不負責的把她們帶到世界上來,大人孩子吃苦受罪。</p><p class="ql-block"> 我還聽媽媽講她家吃水餃的事。王大娘的女兒給母親送來一大碗牛肉水餃餡子,王大娘不舍得自己享用,分一半給兒子孫女吃,誰知王大娘剛下好水餃,幾個孫女齊刷刷趕到家里,說在家沒吃夠,還想到奶奶家里吃,王大娘心疼孫女,自己沒舍得吃,都分給了幾個孫女。媽媽給我這事時,滿眼含淚,心疼的不行,按說吃水餃已是家常便飯,做飯做菜也都講營養搭配,色香味俱全,可在他們家吃頓水餃都成了孩子們ce望,我聽后心里也是沉甸甸,孩子該受多大的委屈。</p> <p class="ql-block"> 王家成了鄉計劃生育釘子戶,違返計劃生育的典型,鄉黨委梁書記常在鄉召開的村民大會作為反面教材常講五朵金花的故事,傳遍千家萬戶。梁書記常親自到我村里,針對計生工作的重點難點,親自抓,一抓到底,常批評大隊,小隊分菅的同志措施不力,不認真負責,以致出現五朵金花這種情況,拉了計劃生育工作的后腿,村干部其它工作做的再好,計劃生育不達標,實行一票否決,什么先進模范文明標兵等皆與他們無緣,村干部們也只好低調做人,默默行事。</p> <p class="ql-block"> 時來運轉,村里根據上級政策,八三年實行了分田單干,幸運的是五朵金花都分到了土地。我村人少地多,二十年人囗連續負增長,學生升學就業在外地,在家的人口每人能分到二畝半到三畝耕地,有的地塊按土埌肥力分配,肥沃的士地可以二畝相當于鹽堿地的三畝,王家九口人共分到土地二十六七畝,成為土地大戶,具有相當豐富的土地資源。</p> <p class="ql-block"> 前幾年,國家修高速公路,從我村后通過,征収了我村的一部分土地,大多是村東北的澇洼地,王三弟家被征二十余畝,每畝四萬元,一次性付清共得補償款八十多萬元,那時王大娘和王二哥都已去世,王二媳婦也讓兒子接回了陜西,五朵金花都已嫁人,家里僅有王三弟夫妻二人。具說征地款是這樣分配的,五朵金花每朵十萬,老兩口留三十多萬養老,還有五、六畝良田自己耕種,農忙時節,姑娘們都來幫忙,也可以找小工,這幾年種大蒜辣椒經濟作物,畝收入近萬元,可以說他們豐衣足食,衣食無憂,生活越過越好。</p> <p class="ql-block"> 七八十萬元在農村里就是大款,引來多少人羨慕,因為土地幾十年不動,那些有兒子的娶了媳婦又生了孫子的沒有一寸土地,而五朵金花出嫁后在娘家還保留她們的土地,這不又趕上征地,每人又分到十萬元,真是交了好運,引起有兒子的羨慕,又抱怨命運不公,土地幾十年不動實在太不公平,有人的沒地種,有地的沒人種。</p> <p class="ql-block"> 想當年五朵金花的父母為了生個兒子東躲西藏,整天人心慌慌,如喪家之犬,最后也沒能如愿以償,而今天看來是對國家人口紅利做出了貢獻,是最有福氣的人。如果真有幾亇兒子,買房買車彩禮,哪樣不是泰山壓頂?多少父母因兒子娶不上媳婦,生活無希望成了老人的心???</p><p class="ql-block"> 當今最真心的莫過于女兒疼愛自己的父母,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那是石打石的疼啊,說貼心那是把父母的衣食住行點點滴滴放在心上。王三弟弟有五個女兒愛心陪伴,有三十多萬的養老存款,還耕種著幾畝良田,每年都有不菲的収入,晚年的生活過的幸福安穩,雖沒有兒子,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多少老人所祈盼羨慕的老年生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囊县|
郯城县|
开鲁县|
扎囊县|
吉隆县|
顺昌县|
商南县|
丰城市|
腾冲县|
孙吴县|
莱阳市|
三原县|
岳普湖县|
休宁县|
兴业县|
塔城市|
房山区|
宁安市|
菏泽市|
龙州县|
井研县|
白河县|
民丰县|
区。|
湾仔区|
科尔|
清远市|
封丘县|
南乐县|
正定县|
扎囊县|
永春县|
吉木萨尔县|
峨山|
云梦县|
江都市|
曲阳县|
观塘区|
镇平县|
措勤县|
南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