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鎮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夏商周時屬雍州(即《過秦論》“擁雍州之地”的雍州),秦時屬北地郡,漢置臨涇縣,唐置原州,元稱鎮原州,明改州為縣至?今。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鎮原,文化音符肆意流淌。隨便走入一家農戶,都會發現家家掛著中堂、窗花,出手就是一筆好字,在過事人家,不經意間碰到的禮賓,可能都是省書協會員。隨便一個單位甚至街道一家飯館,都會有不同風格的毛筆字、國畫、剪紙裝裱好掛在墻上,寫好字、愛文化成為融入血液的時尚。以至于中書協于2010年一致同意,將“中國書法之鄉”美冠授予鎮原。據不完全統計,鎮原籍中書協會員39人,省書協會員236人,中美協會員12人。它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民間藝術底蘊深厚,尤以剪紙、香包、刺繡獨具特色,到鎮原不帶點香包、刺繡、剪紙回家,那可真叫遺憾!</p> <p class="ql-block">鎮原,傳統葬禮古意盎然。嗩吶低回,紙火高懸。孝子賢孫要身著孝袍,鞋跟踏在腳下(意為天塌地陷,悲痛難當,行走艱難),孝袍脊背方位別著張紙,上寫古文十六字,表達悲痛之情,且兒孫女兒女婿等親人話語各自不同。正式待客第一天,來人點紙后要喝下馬湯,羊肉泡饃,羊為山羊,多為女婿敬贈;大客請客貴賓安排坐偏席(比正席少了幾樣菜,意為高看一眼),同時喝下馬湯。喝完下馬湯,下午三四點開席,請人坐席。當天晚上事務多多:要行禮,大客圍坐一起,孝子要報告去世老人日常起居與患病后治療情況,表示盡心盡力盡了孝道,由禮賓念祭文,孝子跪著俯伏前行,聆聽教誨,體會養育之難,報答養育之恩;要入殮,由家族尊長將歿者移入棺內,蓋上棺蓋,嚴絲合縫;要掃墓,由孝子著常服倒退著在墓室掃墓,不能留下腳??;要發喪,發喪多在凌晨,行前要吃攪團,意思是迷迷糊糊,掩抑悲痛;太陽冒花花前要安葬完畢,親友和村里人都會一齊上陣,齊心協力讓逝者入土為安。出喪人歿了,不能在土旺時間安葬,所以有了喪頭吊(長的意思)一說,有些人家最長有在九天安葬老人的。安葬完,回家吃了便飯,就要點祝。繼續是請客坐一起,孝子行禮后,由扮演官員的禮賓,鄭重在影(一張掛圖,以金字塔形式,由上而下依次排列高祖到現在的已逝尊長名諱,每一層同輩逝者又按照年齡大小依次兩邊排序,紅筆書寫)上用毛筆蘸上朱砂題寫名字,寫完后毛筆要拋出去,據說誰擁有官用過的毛筆可以文思泉涌,學業精進,故此每次這個毛筆經常受到大家哄搶。下午兩三點的最后一次席,又是非常隆重的。安席的人在看到主席的尊長吃好喝好并問詢后,由孝子跪俯在地,頭頂盤子,上放謝帖,周席人說一一敬上謝帖后,大聲說,孝子磕頭了,主席尊長說,好了好了,孝子即停止磕頭起立,恭送客人離席。</p> <p class="ql-block">在鎮原,旅游資源眾多。沒你想象中的那般土,也沒你想象中的高大上,而是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八方來客。太陽池、翟池、白馬池三座天然湫池碧波蕩漾,堪稱“高原明珠”;以潛夫山、老爺山為代表的大小名山30多座,山山有來歷,個個有傳奇。值得特別一提的是位于縣城據說是王符隱居地的潛夫山。潛夫山風景秀麗,柏林茂盛,據說是東漢文學家、思想家王符一手擔水澆灌成長的。立于高聳潛山之上,俯視縣城的滄桑巨變,傾聽茹水奔流訴說,鳥語花香草木呢喃,仿佛在解讀那段光耀千年的歷史文化,訴說那個高山仰止的大美賢者。歷史的向世人昭示著一個永難藏匿的存在。如今雖時過境遷,早已物是人非。但那一株株高大擎天、久經風霜的古柏,卻根深葉茂。千年風雨洗禮,潛夫山已然化身鎮原的文化符號和旅游標志,雖然前人痕跡難覓,漢時明月照耀下的古人容顏,早已模糊得難以辨認,然而王符手植的古柏是清晰的,《潛夫論》閃爍的思想光芒也是清晰的,潛夫讀書臺依然護佑著鎮原學子,這些都明明白白地立在鎮原的土地上和寫在歷史的典籍里。與大同云崗石窟堪稱姊妹篇的鎮原北石窟寺,與鎮原縣城東南2公里的茹河岸邊石空寺石窟,一道塑造了鎮原石刻文化的美好形象。以廟渠鎮老虎咀遺址為代表的古文化也璀璨奪目。尤其是在老虎咀遺址中發現了37節陶水管,它距今約有4900年的歷史,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排水設施,比古羅馬人架設高空引水渠道要早2000多年。老虎咀遺址陶水管的發現,證明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甘肅鎮原的先民們發明并大面積使用了陶水管人工排水設施,建立了一套成熟的防洪排澇系統。</p> <p class="ql-block">在鎮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不厭精是其特點。鎮原糖油餅聞名于世,油茶香飄四海,豆腐腦清香撲鼻,土暖鍋暖意融融,燃面引人入勝,荏角角愛不釋手,鎮原燒雞讓人饞涎欲滴,三岔羊羔肉令人流連忘返,至于釀皮、燴面、漏魚子、臊子面更是媽媽的味道。你還記得小時候,在有貴客來臨時才有的待遇,媽媽從櫥柜里小心翼翼捧出雞蛋,用雞蛋金針菜做湯,搟細長細長的手工面,湯紅味鮮,香味濃郁,入口即化,不忍下咽,那種親切的味道,到鎮原隨便一家飯館,現在就可以嘗到。當然了,鎮原的杏子個大味美,杏肉甘甜,做成的肉脯暢銷全國也出了國門,有人說俄羅斯的朋友,喝酒時最愛以鎮原杏脯下酒,一口酒一口杏脯,還不忘說“goodgood”。</p> <p class="ql-block">鎮原還有一樣特別著名的產品——黃花菜,味美純正、色澤黃亮、營養成份高,曾被外貿部指定為“黃花菜生產基地縣”。黃花菜又叫金針菜、萱草,蘇軾曾有《萱花》詩云“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勞心插”;梅堯臣有《萱草》詩云“人心與草不相同,安有樹萱憂自釋。若言憂及此能忘,乃是人心為物易”?!坝^為花、食為菜、用為藥”就是鎮原黃花菜最貼切的用途,它有平肝解熱、安神利尿之功效,配以調料做湯、做菜,是人們日常食用之佳品。尤其它的營養價值特別大,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功效,對增強和改善大腦功能有重要作用,同時能清除動脈內的沉積物,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腦動脈阻塞等癥狀有特殊療效,故人們稱之為“健腦菜”“忘憂草”。鎮原黃花菜之所以有名,還與明代正德年間進士及第的鎮原人許理有關。進士及第,博得皇帝賞識,任職京城。當他省親返京時,決定選三樣山特產小蒜、旱煙、黃花菜供奉皇帝,以表心意。到京城后,許理就把這些禮品送交御膳房。正德皇帝逐一品嘗,他喝了小蒜炒的小菜湯,感覺清香撲鼻,余味無窮;吸了旱煙,認為煙味醇正,解悶過癮;黃花菜配制的菜肴色味俱佳,美不可言,大加贊賞,還叫侍從嬪妃分享。經御醫鑒嘗,認定黃花菜有鎮靜、清熱、明目之功能,皇帝當即吩咐御膳房把黃花菜定為御菜。這樣以來,鎮原黃花菜就身價百倍,九州聞名,不僅貢奉京都,更熱銷全國。當然,這樣的東西很多,不親臨其境,語言難以盡述。</p> <p class="ql-block">在鎮原,支持革命愛戴共產黨的光榮傳統由來已久、保持至今。這里曾作為陜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感天動地的革命故事,廣大群眾踴躍參加八路軍,父送子、妻送子的故事不勝枚舉,做軍糧搞運輸抬擔架支前抗戰蔚然成風,冒著生命危險救護掩護傷員的事跡讓人熱淚盈眶感動不已,慘烈壯烈的塔兒坬戰役、四八戰役、屯子鎮等戰役彪炳史冊為人稱道,鎮原人民為革命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長征途中夜宿三岔鎮的故事至今讓鎮原人引以為榮奔走相告,屯字鎮烈士陵園、三岔紅軍長征紀念館、援西軍紀念館等紅色旅游資源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在鎮原,吃飯坐席是講究事。有貴客來訪,要“拾幾個碟碟”,以示敬重。席的主要形式有“十七國赴宴”“八跨五”“九魁”“十全”“十漏一”“十三花”等。宴請賓客時,白事(喪葬)多用“九魁”、“十漏一”;紅事(婚、壽、滿月等)和逢年過節多用“十全”,“十三花”宴席紅白均可,為上等宴席。</p><p class="ql-block">坐席一般設在客棚或客窯里,凡安席桌的地方懸有匾幛字畫,寓意“四全四喜,吉祥如意”,表示落座客人之尊貴。桌椅是八仙桌,寓意“天圓地方”。鎮原坐席不能隨便坐,要“看座”,這是坐席中最重要的事,如果把誰“看”不到地方,常常發生“憤而離席”之事,俗語叫“酒席面前分貴賤”。來賓往往幾十甚至數百,誰該坐什么位置,周席人(席間由主人或委托的負責安席等服務禮儀的懂禮之人)都應該心里有數,做到“人在其位”。安席是最費時的,首先看親戚的貴重程度,紅事上,舅家是最重要的客人(大客),坐席要坐窯掌掌(窯洞最里面)。白事上,若是父親去世,舅爺家是父親娘家,坐席自然坐窯掌;若是母親去世,和紅事一樣,舅家是大客坐窯掌,舅爺家是請客,也要換著坐一次窯掌。如果有兩處坐席地方,大客請客是不在一個窯洞坐的,好讓他們都坐在窯掌,以視尊重。其他賓客按輩分、親疏、年齡和職業。開席前首席先動筷,待所有菜碟以先左再右的順序點一遍之后,其余人才可以動筷,且吃菜時夾一次菜落一次筷,不可連續夾菜吃菜。</p> <p class="ql-block">濃厚的文化,使得鎮原人特別注重禮儀,禮儀不周,會貽笑大方、鄉鄰嗤笑。從看座開始,到上菜擺放,敬酒看茶,道答回禮等全程皆由周席負責完成,每個環節都非常嚴謹講究。敬酒時由周席捧著酒杯,提壺者先象征性看酒,周席將杯子從上席一左一右敬給客人,俗稱落杯,然后提壺者上前一左一右斟酒,給左邊客人斟酒時,用右手提壺左手按壺,給右邊客人斟酒時,要左手提壺右手按壺。上熱菜時孝子要跪菜,孝子手持喪棒,到席前作揖跪下, 周席大聲說:“孝子跪菜了?!笨腿苏f:“擋了。”孝子磕頭起身,有幾個吃席地方就要在幾個地方磕頭。</p> <p class="ql-block">在鎮原,發生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出現了不少著名人物。人以地而立基,地因人而出名。國史二十四史上立傳的名人,就有二十多位。有后漢三賢之一王符,有東漢循吏李恂、東漢名將皇甫規、西晉武將胡奮、北朝文仕胡方回、胡叟、北魏重臣胡國珍、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華、北魏武將胡虔、北齊大臣胡長粲、南齊大臣席闡文、名將田弘、北周良臣席固、中唐循吏皇甫鏞、宋代“飛虎將軍”向寶、宋代武將曲端、楊政、金時名將張中孚、張中彥、明將仇鉞等,不勝枚舉。尤其是皇甫規,埋頭苦讀《潛夫論》,潛心教育后代,其后人皇甫謐終于做出了大學問,寫出了《針灸甲乙經》,成為了針灸鼻祖,位列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之一。要知道,在國際上,唯一一個與孔子齊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就是皇甫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秭归县|
项城市|
杭锦后旗|
财经|
喜德县|
加查县|
岳普湖县|
凉山|
额敏县|
军事|
太白县|
奇台县|
宜川县|
沙田区|
克拉玛依市|
石首市|
东明县|
宁乡县|
麻城市|
青州市|
德清县|
乌拉特后旗|
顺义区|
措美县|
七台河市|
崇明县|
安泽县|
屏东县|
兴仁县|
永福县|
红安县|
尉犁县|
濮阳市|
巴林右旗|
兴海县|
沂南县|
寿阳县|
申扎县|
阳新县|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