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篇:初訪埃及</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4-30)</p><p class="ql-block"> 久聞埃及這個古老的國家,憑借著它的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像等一直以來,給人一種神秘的誘惑感。在我的旅游手冊中,它也是名列前茅,必去打卡的觀光地。這次三年疫情后的開放境外游,毫無懸念,當然首選埃及。 </p><p class="ql-block"> 4月30日的零點,乘坐阿聯酋航空的飛機,從浦東機場出發,在迪拜轉機,經過14個小時的飛行終于到達埃及首都開羅。在飛離開浦東機場的空中,油然而感:【三載疫情鎖國中,一朝開禁奔中東。金字塔前沙塵黃,尼羅河畔殘陽紅】。到達開羅后,簡單地吃了午飯,就前往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參觀。</p><p class="ql-block"> 常言道:“若問古今興衰事,請君只看博物館”。竊以為,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窗口。當然參觀博物館也是一種快捷了解歷史的方法之一。</p><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館又稱埃及國家博物館,也是古埃及歷史博物館,位于埃及首都開羅解放廣場。收藏了約300,000件古埃及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展品都在館里展出,其餘的則還在儲藏室中。這座建築物由意大利建築公司于1901年建造,由法國建築師馬塞爾·多爾格隆設計,是埃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1902年博物館對公眾開放。2022年,又在位于吉薩新建了【新大埃及博物館】,不久將取代老的博物館。埃及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雖然它不如法國盧浮宮的富麗堂皇,沒有大英博物館的豐富精美,對于這些遠古時代的精品還有些管理上的疏忽值得吐槽,但是如不參觀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埃及之旅就不算圓滿。旅行社把它作為首訪,不無道理。雖然博物館內收藏有約30萬件文物,但是由于條件的限制,出展的只有小部分。但是僅僅展出6.3萬余件藏品,就讓人看得眼花繚亂,第一次讓人這么接近遠古文明,甚至于近到可以觸手所及,簡直有點不可思議了。所有的藏品都盡顯古埃及的鼎盛繁華。神秘的木乃伊、精致的石棺、奇特的陶器、華美的首飾。還有唯一沒有被盜墓的,法老王圖坦卡門墓內的燦爛的珍寶,如發老的黃金面罩,無一不是珍奇寶貝,真是讓人嘆為觀止,人在館中走,思緒卻好像還在遠古時代徜徉,這些精美的藏品展現了古代法老和人民的生活,記載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然而,面對這些加工精美的文物(黃金面罩),甚至于堪比中國的三代(夏商周)銅器,作為一個炎黃子孫,不僅有點疑惑,這些要遠比號稱5000年中華文明還要早了幾千年,這難道真的是地球人的文明,而不是外星人所遺留下來的嗎?據說史學界對于文明的標志有三個條件,1城市,2文字,3青銅器。古埃及對此都有,而且完美。因此作為一個埃及歷史的大白,我想除了謙虛地學習之外,應該不能在此妄加評說了。所謂【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p><p class="ql-block"> 整個博物館是一幢2層樓的建筑,一樓主要是以石頭制品為主,石像,石棺,石刻等。二樓主要是以黃金制品,以法老圖坦卡蒙墓里出土的隨葬品為主。其中有作為鎮館之寶的【黃金面罩】聞名于世。 貴重藏品都分別放在獨立的展廳和玻璃櫥柜里面。對于文物的解釋行文比較簡單,有的甚至于沒有注釋,令人產生審美疲勞,因此看過也記不住。</p><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館中有一件唯一的贗品,就是放在一樓入口處的【羅塞塔石碑】,高1.14米,寬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石碑上用希臘文字、古埃及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這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后,解讀出已經失傳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羅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時由法軍上尉在埃及港灣城市羅塞塔發現,但在英法兩國的戰爭之中輾轉到英國人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館中,并公開展示。2022年10月,多名埃及考古學家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羅塞塔碑。</p><p class="ql-block"> 館藏的文物豐富多彩,它承載著埃及幾千年的歷史,在這浩瀚的藝術海洋中徜徉,僅僅 2個多小時,基本都是走馬觀花,再加藏品的注釋都是英文,來不及都用手機翻譯,更加不求甚解,因此本游記的介紹難免掛一漏萬。下次再去,至少要花三五天的時間去仔細閱讀觀看這些文物,不然的話真有點愧對這些文物的發掘,收藏。</p><p class="ql-block"> 由于當晚還要乘坐埃及國內的航班飛往阿斯旺,傍晚時分,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了博物館,在這一瞬間,我仿佛從遠古的歷史隧道一步又跨入了現代社會。</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1年的埃及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一樓主要展示石像/石棺/石刻等文物,二樓以黃金貴重的墓葬品,木乃伊為主。</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埃及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各種石棺和石刻展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的文物陣列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的文物陣列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的文物陣列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的文物陣列品</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內的文物陣列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開羅埃及博物館</b></p> <p class="ql-block">第二篇:泛舟尼羅河(阿斯旺游記)</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4-30至5-1)</p><p class="ql-block"> 由于五一的緣故,我們的航班被取消,當晚必須乘坐埃及國內的航班從開羅到阿斯旺。 從上海出發以來的24小時內已經三次坐飛機,可謂:“座機日行八千里,巡天遙看尼羅河”。</p><p class="ql-block"> 深夜到了阿斯旺的酒店,一看藍色霓虹燈的酒店名,嚇了我一跳,</p><p class="ql-block">【ISIS ISLAND】這不是有名的ISIS,阿拉伯有名的恐怖組織啊,再沒有房間也不能住到這里呀,經確認只是名稱而已。當晚三次座機的勞累掩蓋了恐懼心里,很快就進入阿拉伯的夢鄉。</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游玩阿斯旺的納賽爾湖和阿斯旺大壩。眾所周知,埃及的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場6670千米米),長度超過我國的長江(全長6300千米)370千米。作為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埃及人民。埃及的9000多萬人口,大多都生活在尼羅河兩岸和其三角洲地區。為了更好地利用它的水能價值,減少尼羅河泛濫的災難,當時的埃及總統納賽爾決定向蘇聯求援,幫助建造阿斯旺大壩。 </p><p class="ql-block"> 阿斯旺大壩工程于1960年1月9日開工,1970年7月15日全部機組安裝完畢并投入運行,同年工程全部竣工。作為一座大型的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它具有灌溉、發電、防洪、航運、旅游、水產等多種效益。不過在此需要添上一筆的是在歷史上,英國人也曾在尼羅河上造過一座【低壩】。</p><p class="ql-block"> 雖然目前世界上對于阿斯旺大壩的建造還有爭議,但是畢竟在埃及一窮二白的時候,大壩給它帶來了經濟發展的動力,所以大壩的功不可沒。大壩建成后形成了一個納賽爾湖,該湖除了灌溉以外,還成了埃及的漁業中心,年產魚量3萬4千噸。遼闊的納賽爾湖一望無際,</p><p class="ql-block">異常平靜。凝視著湖水,感覺空氣,時間都在這里靜止了。</p><p class="ql-block"> 為了紀念大壩的建成,蘇聯和埃及兩國在大壩的附近建造了一座蘇埃友誼碑,其外形融合了兩國的建筑風格。 尼羅河美麗的自然景觀,舒適的熱帶氣候,豐富的文物古跡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壩,使得阿斯旺的旅游業在埃及獨占鰲頭。</p><p class="ql-block"> 參觀完阿斯旺大壩后,就去乘坐小帆船(Felucca)暢游尼羅河。帆船在船工熟練的駕駛下,遠離了碼頭駛向河中。河面上風帆點點,清波粼粼,落日的霞光傾瀉在藍色的水面,映在我們興奮的臉上,大家在埃及船工的帶領下,載歌載舞嗨了起來, 在歡樂的歌聲中結束了今天的游玩,最后謹以下記小詩記之。</p><p class="ql-block">泛舟尼羅河,</p><p class="ql-block">孤帆遠影瘦。</p><p class="ql-block">殘陽水中鋪,</p><p class="ql-block">與眾同放謳。</p> <p class="ql-block">凌晨2點的阿斯旺國際機場</p> <p class="ql-block">令人可怕的“ISIS”伊斯蘭酒店</p> <p class="ql-block">大壩建成后的納賽爾湖</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蘇埃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蘇埃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大壩變電所</p> <p class="ql-block">大壩建成后的納賽爾湖</p> <p class="ql-block">大壩也是一條路</p> <p class="ql-block">阿壩建成后的納賽爾湖</p> <p class="ql-block">阿壩建成后的納賽爾湖</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上的游輪</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上五星的游輪</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上五星的游輪</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上五星的游輪</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上五星的游輪</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上的帆船</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上的帆船</p> <p class="ql-block">起帆離港,駛向遠方</p> <p class="ql-block">眾人在尼羅河的帆船上歡歌</p> <p class="ql-block">一幅風帆出,碧波粼粼。</p> <p class="ql-block">蕩漾在尼羅河上的費羅卡小帆船</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暢游在尼羅河上的費羅卡小帆船</b></p> <p class="ql-block">第三篇:探覓阿布辛貝神廟</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5-2)</p><p class="ql-block"> 今日為了要早點探覓阿布辛貝神廟,避開人員眾多的煩雜,凌晨4點我們就出發了。</p><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貝神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早就聞名于世,是僅次于吉薩金字塔的埃及第二大旅游觀光勝地。它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公里處, 始建于公元1300-1233年,是由古埃及最偉大,最有作為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所建。他一生都以修廟和打仗著稱。如前游記所述,1960年為了建造阿斯旺大壩,神廟面臨著被納賽爾湖淹沒,于是埃及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向全世界發出呼吁,獲得了國際支持。為拯救這些珍貴的巨石建筑,他們成功地拆除了建筑,并將石像遷移到比原來位置高出60米的現神廟地點。為了保存這些遠古時代的文物,各國科學家想盡辦法,最終還是決定以分段切割的方法,神奇地將兩座神廟分別搬遷到我們現在所參觀的位置。這也是世上第一次大規模地用破壞文物的方法,保全了文物的一種嘗試。我想:該做法的利弊得失,當今的人們恐怕很難評價吧。</p><p class="ql-block"> 這兩座神廟都是拉美西斯法老二世于公元前13世紀建造而成的,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座是供奉拉美西斯二世的阿布辛貝神廟,另一座是拉美西斯二世為愛妻奈菲爾塔利建造的哈索爾神廟。</p><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貝神廟的正面矗立著四座拉美西斯法老的巨大坐像。 其中的一座石像,因地震倒塌了。廟正面寬119英尺,高100英尺,每座神像高67英尺。進入正門來到神廟內部,是一個185英尺長的人造石洞,它連接各個大廳和房間。</p><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貝神廟最神奇之處是建筑的朝向,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能精確地運用天文,星象,地理知識,按照要求把神廟設計成為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10月21日),旭日的霞光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米深的廟廊,2次穿過神廟幽深的內部石洞,照亮洞穴盡頭的四尊坐像。而左右的其他石像都享受不到太陽神賜予的這種厚愛。因此埃及人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作為太陽節。由于搬遷后的神廟,可能因位置的移動吧,現在的日照時間比原來遲了一天,變成(2 月22日和10月22日)。真神奇!</p><p class="ql-block"> 阿布辛貝神廟內的建筑藝術十分精美。大廳的內部裝飾鑲嵌者寶石和貴金屬,壁畫和浮雕是阿布辛貝神廟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品之一,尤其是被稱為“藝術寶庫”的大廳,其石像,壁畫和浮雕表現了古埃及燦爛藝術和文化,其內容包括:歷史事件,神話傳說,宗教儀式等,有的至今色彩鮮艷,藝術表現手法精湛,形象逼真,堪稱古埃及壁畫藝術 的杰出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 在距離阿布辛貝神廟50米左右的地方還有一座哈索爾神廟,哈索爾是古埃及女神,她是愛神、美神、富裕之神、舞蹈之神、音樂之神。也是古埃及所有女神中最美的一個。拉美西斯二世為他的愛妻奈菲爾塔利修建的這座神廟,就命名為哈索爾神廟。這座神廟規模較小,也是在峭壁斜坡上雕鑿而成的。正面雕刻有6尊高約10米的立像,其中4尊為拉美西斯二世,另外2尊為奈菲爾塔利。兩者的尺寸完全一致,這在王權至上的埃及是絕無僅有的,體現出拉美西斯二世對王后的摯愛。</p><p class="ql-block"> 神廟內也是一個布滿壁畫和石刻的長方形大廳。不同的是內容,這里沒有表現戰爭的場面,主要是人和神的交流為主題,還有就是表達兩人形影不離,溫柔場景。大有“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之意。</p> <p class="ql-block">最早被發現時的神廟半截埋在沙里</p> <p class="ql-block">將原神廟石像切割吊裝后移到現在神廟</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阿布辛貝神廟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廳內八座石像對稱,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四座石像中的其中一座石像因地震倒塌了</p> <p class="ql-block">穿過60米深的廟廊,陽光照樣能照到的石屋</p> <p class="ql-block">每年被陽光神奇照到2次的拉美西斯二世法老座像</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敘述神話故事的壁畫,石刻</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貝神廟旁的哈索爾神廟,是拉美西斯二世為愛妻內菲爾塔利修建的神廟。</p> <p class="ql-block">哈索爾神廟內王后的石雕</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和愛妻內菲爾塔利石像</p> <p class="ql-block">哈索爾神廟內的壁畫和石刻</p> <p class="ql-block">哈索爾神廟內的壁畫和石刻</p> <p class="ql-block">哈索爾神廟內的壁畫和石刻</p> <p class="ql-block">哈索爾神廟內的刻有王后事跡的柱子和壁畫</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貝神廟</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貝神廟</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貝神廟</p> <p class="ql-block">阿布辛貝神廟</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阿布辛貝神廟</b></p> <p class="ql-block">第四篇:探訪科孟坡神廟</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5-2)</p><p class="ql-block"> 科孟坡神廟位于尼羅河畔,中午休息后,我們的游船很快就到了神廟附近的碼頭。“科孟坡”古埃及的原意是小山丘和黃金之意。科孟坡神廟在埃及是唯一一座供奉兩位神靈(鷹首神和鱷魚神)的神廟,因此也稱為雙神殿,它始建于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年)。比起埃及其他神廟來說,它是比較年輕的,只有2300年的歷史。但是由于年代的風化瓦解,整個建筑也是只剩殘垣斷壁,光禿禿的石柱林立。對此不由地令人想起意大利龐貝古城,公元79年被火山灰淹沒的城市。此景此境,同意大利的龐貝古城相差無幾。目前的科孟坡神廟,也是斷垣殘壁,一片廢墟。</p><p class="ql-block"> 整個神廟的建筑兩邊對稱,規格相同,神廟有兩個門。進入神廟就會發覺,兩邊的建筑和石刻,壁畫都不相同,各成體系。石柱,墻上的文字,符號,幾何圖形刻畫簡單卻生動,它記載著古代埃及人的一年四季,具體生活和一些祭祀活動。這些在現代人看來卻又有各種神秘的意義。</p><p class="ql-block"> 從神廟的石刻不難發現,古埃及人對鷹和鱷魚的崇拜。他們認為鷹可以幫他們守護天空,鱷魚可以為他們保護水土。由這兩位神的保護,他們才能安居樂業,風調雨順,豐衣足食。從這些壁畫和石刻中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對神的虔誠,對神的膜拜。</p><p class="ql-block"> 神廟旁邊還有一個鱷魚木乃伊博物館。展出了1500年前鱷魚的木乃伊。古埃及尼羅河這里有數百萬至多的鱷魚生存,最大的身長達6米。由于人類的捕殺,現在尼羅河上基本鱷魚已近絕跡了。</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畔的科孟坡神廟</p> <p class="ql-block">神廟里左面是鷹神廟,右面是鱷魚神廟。但是石刻的內容卻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神廟里的柱子造型獨特花紋石刻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神廟里的柱子造型獨特花紋石刻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高大的石柱</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畔的科孟坡神廟</p> <p class="ql-block">神廟的柱子上刻有各種故事</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畔的科孟坡神廟</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畔的科孟坡神廟</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畔的科孟坡神廟</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文字,符號,幾何圖形,刻畫簡單卻很生動。</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石雕據說就是著名的古代埃及艷后</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畔的科孟坡神廟</p> <p class="ql-block">尼羅河畔的科孟坡神廟</p> <p class="ql-block">鱷魚的木乃伊和石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埃德福神廟</b></p> <p class="ql-block">第五篇:門農巨像/卡爾納克神廟游記</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5-4)</p><p class="ql-block"> 因為各座神廟都在尼羅河沿岸,所以我們到達阿斯旺的第一天就上了尼羅河的游覽船,(該船的設施不錯,房間也干凈,船上的餐食也可以,蔬菜新鮮,西點也多,只是三天來每天幾乎雷同,實在是有點不適應)經過三天的行程,今天終于要下船,出發到尼羅河西岸和國王谷之間的盧克索,去參看【門農巨像】和【卡爾納克神廟】。</p><p class="ql-block"> 1) 門農巨像是指2座巖石巨像,高度約21米,位于盧克索以西,埃及古都底比斯附近,修建于公元前14世紀的18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門農巨像原先擺放在阿蒙霍特普神廟入口,這座神廟的規模可能比著名的卡爾納克神廟還大。由于尼羅河泛濫和地震,阿蒙霍特普神廟早已損毀,只有門農巨像存留至今。兩尊21米高的巨像目光朝東,雙手放在膝蓋之上,據說這兩座雕像原先雕刻的是法老的妻子和母親,如今因損壞嚴重而無法辨別原貌。巨像最初由單塊巨型石英砂巖雕鑿而成,這些石英砂巖來自600多公里外的開羅附近,這是當時人們能夠移動的最大的巨石了,由于重量過大,只能通過陸路運輸。傳說在地震后,門農巨像會在特定時刻“唱歌”,許多希臘羅馬旅行家都記錄了巨像的歌聲,有人說它的聲音像七弦琴,也有人說像口哨。2世紀末,羅馬人對神像進行了一些修復,此后,再也沒人聽到門農巨像的歌聲了。</p><p class="ql-block"> 2)同樣是“世遺”的卡爾納克神廟群始建于3900多年前,卡納克神廟群可分為3部分,包括多座獻給不同神靈的神殿,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中間的太陽神阿蒙神廟。阿蒙神廟占地約25萬平方米,進深366米,設有6道大門,第一道最大,高43.5米,寬113米。阿蒙神廟的大柱廳占地5000多平米,幾乎可放下一個巴黎圣母院,是世界最大的有柱神廟。大柱廳中有16行134根粗大的石柱,中間兩排石柱高達24米,周長達10米,頂部的楣板重達70噸,足可站立百人,體積尤為巨大。大柱廳的石柱和墻面都刻有浮雕,描繪了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時期的戰斗場景。林立的巨型石柱猶如巖石森林。給人極大的震撼和壓抑。它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遺產,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神廟之一。進了神廟可以欣賞到古埃及的各種建筑風格和優美的雕刻和壁畫等藝術作品。到埃及旅游,除了金字塔以外,卡爾納克神廟絕對是一個不能錯過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兩座門農巨像聳立在平原上</p> <p class="ql-block">由于石像面容已毀無法辨認</p> <p class="ql-block">據說兩座巨像分別是法老的妻子與母親</p> <p class="ql-block">門農巨石全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門農巨像</b></p> <p class="ql-block">卡納克神廟門前石羊雕像</p> <p class="ql-block">神廟中金壁輝煌的石雕壁畫</p> <p class="ql-block">巨柱廳擁有134根巨柱,直徑約3米高度10米以上,三千年來雖經地震卻依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高大豎立的巨大石柱</p> <p class="ql-block">巨柱上刻有歌頌神與法老,描述戰爭,為國祈福的畫面,至今色彩尚在。</p> <p class="ql-block">壁畫精美的巨大石柱</p> <p class="ql-block">巨柱廳擁有134根巨柱,直徑約3米高度10米以上,三千年來雖經地震卻依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高大豎立的巨大石柱</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的巨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的巨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高大豎立的巨大石柱</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高大豎立的巨大石柱</p> <p class="ql-block">了太陽神以外還供奉有20多座其他神靈。</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的巨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的巨石雕像</p> <p class="ql-block">神廟內高大豎立的巨大石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卡納克神廟(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卡納克神廟(二)</b></p> <p class="ql-block">第六篇:埃及金字塔游記 </p><p class="ql-block">(時間:2023-5-7) </p><p class="ql-block"> 埃及之旅游程已過大半,前幾天一連參觀了阿布辛貝,科孟坡,艾德福,卡爾納克4座世界著名的神廟,對于各座神廟的建筑特色,石柱的高巍,石雕的惟妙惟肖,都有了一點審美疲勞了。今天終于回到了開羅,要去參觀吉薩金字塔群。 </p><p class="ql-block"> 眾所周知,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跡之首。埃及這個以金字塔而聞名的國家,據說史上約建有大小金字塔約110座,現在還留存的有90多座 ,全部位于尼羅河西岸的吉薩地區。金字塔,它是一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 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 是由于它規模宏大,從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形狀,所以我們形象地把它翻譯為"金字塔"。 </p><p class="ql-block"> 金字塔始建于4500多年前,在約110座金字塔里,其中最高大,最有代表性的當是【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邊長230多米,現長220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最大的重達160噸。石塊之間沒有任何黏著物,靠石塊的相互疊壓和咬合壘成。它從建成的那天起就是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筑,這個記錄保持了3871年,直到英國林肯大教堂的建立才打破了這個記錄。 </p><p class="ql-block"> 在胡夫金字塔的旁邊還有他兒子,孫子的金字塔,分別是【海夫拉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三座金字塔成一線排列,在【門卡烏拉金字塔】的旁邊還三座小的金字塔,分別是埋葬了三位皇后的金字塔。《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古埃及人把金字塔作為升天的天梯。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陽光芒。 </p><p class="ql-block"> 在這世界上埃及是以金字塔而著稱于世的,而事實上,除了埃及之外,在今天的墨西哥、洪都拉斯、秘魯等地,即古代瑪雅人活動的地區,都先后發現有金字塔式的宏偉建筑。然而,瑪雅的金字塔和埃及的金字塔略有不同,埃及的金字塔是尖頂的,而瑪雅的金字塔的頂端卻是平的。 看完這些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不由地讓人不得不產生一種疑問,在4500年前(即中國大概是三皇五帝的蕘帝時代,也可說是屬于新石器時代),古埃及人有能力建造這些金字塔嗎?如何能把幾十噸重的石塊,經過精確地切割,加工,安置運到這樣的高度?沒有機械,沒電的情況下,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樣的工程,即便在當今,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一個難題啊。科學家也對此作了很多設想,迄今為止也只是一個迷,沒有一個正確的解釋。我想只能留待今后的人們去發掘它的真像吧,期待值不久的將來也許人工智能的CHAT GBT能為我們作出一個解釋吧。關于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看完了金字塔,就來到周邊的獅身人面像(也叫斯芬克斯)參觀。坐落在吉薩大金字塔近旁的獅身人面像也是埃及著名古跡,與金字塔同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遺跡。該石像高21米,長57米,耳朵就有2米長。除了前伸達15米的獅爪是用大石塊鑲砌外,整座石像是在一塊含有貝殼之類雜質的巨石上雕成。它被認為世上最令人震驚的偉大建筑。據說當初它也是被埋在沙漠里,露出一個頭部,1925年時被一個法國人發現,直到1936年,花了11年才被挖出整個身體。這個壯麗的古建筑,也是少有的,沒有明確建造人的古代建筑之一,而且主流研究學者們也被其神秘的歷史困擾多年,目前只能推測是哈夫拉(法老胡夫的兒子)改動了這尊雕像頭部,但是一開始誰建造的,為什么建造,專家全都一無所知。至今是個迷。古埃及人常把動物視作人的化身,前幾天所看到的神廟中,有許多神,都是動物頭、人身。如與狗、狼有關的巴斯特女神,與獵鷹相關的太陽神拉等。獅身人面與此相反,在獸體上加人頭,也許是象征著人類的智慧和強大的控制力吧。 </p><p class="ql-block"> 有人好奇,人面到底是誰?專家推測面部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的臉型。相傳公元前 2611年,哈夫拉到此巡視自己的陵墓——哈夫拉金字塔工程時,吩咐為自己雕鑿石像。工匠別出心裁地雕鑿了一頭獅身像,而以這位法老的面像作為獅子的頭。 1978年早稻田大學的研究團隊,曾經對獅身人像進行電磁勘探,發覺人像和下面有眾多的空洞,懷疑里面可能有史前的遺跡。可是再要進一步探測的要求,卻被埃及政府拒絕了。也是留下了一個耐人尋思的迷吧。</p> <p class="ql-block">左賽爾階梯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左賽爾階梯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左賽爾階梯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左賽爾階梯金字塔</b></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p class="ql-block">排列一線的祖孫三代的三個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胡夫金字塔側面</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p class="ql-block">海夫拉金字塔(塔尖部的外層尚未全部脫落)</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吉薩金字塔群</p> <p class="ql-block">1925年后開挖中的獅身人面石像(網照)</p> <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獅身人像的后尾照</p> <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獅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視頻:開羅吉薩金字塔群</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南华县|
靖州|
濮阳市|
喀喇沁旗|
民勤县|
鹰潭市|
吉木萨尔县|
新野县|
那曲县|
获嘉县|
长寿区|
大方县|
巨野县|
临西县|
桂林市|
榆中县|
治多县|
英吉沙县|
海晏县|
温泉县|
天峻县|
贵州省|
台江县|
大新县|
吉首市|
永兴县|
莲花县|
清水河县|
贞丰县|
平阴县|
六安市|
辉南县|
大名县|
修文县|
汤阴县|
舒兰市|
板桥市|
沙坪坝区|
庆安县|
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