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入選深圳國際友好城市大學聯盟、深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是深圳市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創建的一所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br>2010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籌建南方科技大學,同年深圳市人民政府明確南方科技大學為深圳市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2012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成立南方科技大學,明確其為廣東省人民政府管理、深圳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2018年5月,南方科技大學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br></h3> <h3><br>據2023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總面積198萬平方米,規劃總建筑面積為141.01萬平方米,校園建設總建筑面積達85.92萬平方米;設有8個二級學院,下設35個系(院)、中心,此外,設有2個獨立教學單位,開設37個本科專業;擁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獲批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簽約引進教師1426人,全日制在校學生總數9343人,其中本科生4740人,碩士研究生3141人,博士研究生1392,留學生70人。</h3> <h3>學校布置平面圖</h3> <h3>學校內置的校名石碑</h3> <h3>校徽? <br>校徽的核心部分是一把火炬,源于正負電子對撞機示意圖,寓意南方科技大學在科技領域源源不竭的創新動力,也象征了南科大在教育界的使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條新路。<br></h3> <h3>校內仿古小道</h3> <h3>學生接待處</h3> <h3>校內道路指示牌</h3> <h3>據2023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簽約引進教師1429人,包括院士60人(簽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44人),國際會士60人, 教育部特聘教授(含青年)40人,“國家特支計劃”專家2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9人。教學科研系列教師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占比約65%。</h3> <h3>截至2022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學有全職中國科學院院士1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外國(除中國外)科學院院士13人,外國(除中國外)工程院院士16人,教育部“特聘教授”39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8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9人,“國家特支計劃"入選者20人,國際會士5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獲得者10人,省級高層次人才143人,省部級教學團隊3個。 </h3> <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9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專業、4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專業;建設有省部級實驗教學中心7個,省部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個;獲批省級以上一流課程14門。 </p><p class="ql-block">國家級一流專業:化學、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理論與應用力學、生物醫學工程 </p><p class="ql-block">省級一流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通信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 </p><p class="ql-block">省部級實驗教學中心:南方科技大學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南方科技大學數字化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南方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南方科技大學材料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等</p> <h3>? 教學成果<br>截至2022年12月,學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 <br>2020-2021學年,學校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學校教師主持建設的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10項,建設經費80萬元。<br></h3> <h3>? 學生成績<br>2020-2021學年,學校本科生在SCI、El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多篇論文,期刊包括《物理評論快報》《Applied Physics Letters》《ANGEW》《Macromolecules》 等;多次獲得包括美國大學物理競賽金獎、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金牌、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卓越獎和優秀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杯一等獎等獎項。<br></h3> <h3>學科建設<br>據2023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2018年,南科大入選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及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獲批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獲批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 <br>據2023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擁有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br>截至2022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學科1個,省級一流學科9個;有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br></h3> <h3>社會評價<br>2021年9月2日,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發布,南方科技大學位列第162位,在中國內地高校排名第9位。 <br>2022年2月15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2022年度全球年輕大學(創校50年以內)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2),南方科技大學位居全球第13位,中國內地第1位。 <br></h3> <p class="ql-block">科研平臺</p><p class="ql-block">截至2021年底,南方科技大學共獲批建設各級各類科研平臺82個(自然科學類77個,人文社科類5個),包括2個國家級科研平臺、27個省部級科研平臺、53個市級科研平臺。在建科研機構13個,其中格拉布斯研究院、杰曼諾夫數學中心、斯發基斯可信自主系統研究院為深圳市批復建設的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為深圳市批復建設的十大基礎研究機構。</p> <h3>科研成果<br>? 科研項目<br>據2023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南方科技大學累計獲批各類競爭性縱向科研項目及橫向項目共3916項,資助經費70.6億元,其中縱向項目3072項,經費60.8億元,橫向844項,經費9.8億元。<br></h3> <h3>2021年,學校獲得的競爭性項目1030項,獲批科研經費逾17億元。獲得各級各類縱向科技項目763項,總經費13.8億元,橫向項目267項,總經費3.4億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300項,獲批經費近3億元,首次獲批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牽頭7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0項,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5項,首次獲批深圳市杰青3項、優青4項。</h3> <h3>? 科研成果獎勵<br>2021年度,學校教師獲得各級各類獎勵61項,其中所獲政府類獎勵22項。</h3> <h3>? 學術論文&專利<br>建校以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學校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090篇(其中期刊論文17266篇,會議論文2864篇),授權專利985項。2021年,學校教師共計發表期刊論文6088篇,其中SCI收錄4448篇;授權專利355項。自然指數FC值連年提高,2021年南方科技大學自然指數FC值為234.31,在中國大學自然指數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在世界大學自然指數排行榜中排名第37位。<br></h3> <h3>? 館藏資源<br>截至2022年6月,南方科技大學圖書館有中外文紙質圖書總量達到268997冊(中文199421冊,外文69576冊)、中文報刊68種、外文報刊31種;各類中外文數據庫129個(中文30個,外文99個),包含電子圖書575570冊、電子期刊81321種,涵蓋了學校教學科研和通識教育所需要的各方面文獻信息資源。</h3> <h3>? 學術期刊<br>《Sustainable Horizons》(簡稱SH,《可持續視野》)創刊于2021年10月31日,是由南方科技大學主辦的國際開源英文學術期刊,旨在通過發表和討論新穎的原創研究、評論和觀點,研究有助于人類和地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政策與理念,整合跨學科知識體系,并將最前沿信息傳達給公眾與決策者。<br></h3> <h3>學術交流<br>2022年11月,學校承辦2022年IEEE第十八屆亞太電路與系統會議; 同年12月,學校主辦第15屆FRP增強混凝土結構國際會議(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bre-Reinforced Polymers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簡稱FRPRCS-15)暨第8屆2022亞太FRP結構會議(The 8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FRP in Structures,簡稱APFIS-2022)。 2023年1月,學校承辦第五屆中國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大會(The 5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omputer Vision, PRCV 2022)。<br></h3> <h3>合作交流<br>據2023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南方科技大學與深圳市南山區、福田區、坪山區等人民政府,與青海師范大學、云南大學、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天普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牛津大學、伯明翰大學、滑鐵盧大學、多倫多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柏林自由大學、東北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中國國內外高校,與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華為、佳兆業集團等多家企業開展合作。<br></h3> <h3>2019.2.16日17時,學校里的空氣質量PM2.5濃度為8μg/m3</h3> <h3>校內風景</h3> <h3>二根5G天線</h3> <h3>社團文化<br>據2023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南方科技大學有學生社團100余個,覆蓋文藝體育、創業實踐、科技創新等活動方向,其中學術科學類14個,創新創業類1個,文化體育類68個,志愿公益4個,思想政治類1個,自律互助類1個,以及其他類社團8個。<br></h3> <h3>? 校慶日<br>學校的校慶日:12月20日。<br></h3> <h3>? 校訓<br>明德求是,日新自強<br>明德樹人、求是治學、日新立校、自強報國,共同構成了南科大作為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核心精神內涵。“明德求是”是南科人的精神底色,“日新自強”是南科人的實踐取向,二者構成認識與實踐、思想與行動的有機統一,彰顯了個人修為、大學追求與報國擔當。<br>“明德”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中國傳統教育以德育為核心,培養崇高的道德理想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之一。作為新時代新大學,南科大堅持立德樹人,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時代新人。“明德”也寓意南科大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把師德師風建設融入校訓校風傳承。“明德”是中國古代對教育、對人才的最有智慧的理解,是中國育人觀念的精髓,也是中國文化自信的體現,故放校訓第一。<br></h3> <h3>“求是”出自《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求是”是追求真理、探求知識的態度,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和馬克思主義最好的結合,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南科大將求是精神落實到辦學治校各個方面、尤其是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實現學校的持續高水平發展。放在校訓第二,代表知識追求與科學精神。</h3> <h3>“日新”出自《禮記·大學》“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為一所新時代新大學,南科大肩負著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大使命,以創新立校,以改革興校。“日新”是包括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在內的全體南科人極具共識的價值認同,是南科人自我生長的價值理念和精神桅桿。放在校訓第三,意在彰顯南科大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的立校之本和一以貫之的辦學理念。</h3> <h3>“自強”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包含三方面的意思:自尊、自立、自信,既是個人發展的必備品質和強大動力,也是一種能力塑造,是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能力,是國家舉國體制的能力,也是新時代民族精神的體現。作為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大學,南科大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崇高使命,在關鍵科學問題上實現重大突破,實現更多從重大原創性發現到顛覆性技術發展的完全自主創新,擔當起科技強國的重擔。放到校訓第四,具有時代特征與信仰追求。</h3> <h3>深圳大學的老師,行色匆匆</h3> <h3>黃昏的到來,標志著這天行將結束,但在這里意味著又一個繁忙的來臨!</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玉田县|
平邑县|
宁夏|
临桂县|
鹿邑县|
中西区|
淮安市|
绵阳市|
根河市|
五河县|
信宜市|
华坪县|
托里县|
敖汉旗|
东城区|
凤城市|
嘉定区|
肥城市|
宜城市|
大埔县|
德庆县|
蒙城县|
余江县|
应城市|
托克托县|
虹口区|
阿克陶县|
科技|
井陉县|
中超|
泸定县|
惠州市|
调兵山市|
太原市|
城市|
耒阳市|
鹰潭市|
库尔勒市|
沂源县|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