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趙翔云滬上逸趣集

趙毅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我的父親趙翔云(1913——1976)誕生110周年。往事如煙,歲月留痕。為了心中的紀念,現謹以此文,獻給我親愛的父母親及本文中的各位先輩們。</p><p class="ql-block"> 根據趙翔云的《自傳》記載,1946年冬,應上海的江蘇省銀行總經理許伯明親邀,父親不惜辭去南京國民政府主計處的工作,舉家遷往上海(下圖為去滬前的征郵廣告),擔任許伯明的私人秘書并兼辦京劇票友社團“興社”。</p> <p class="ql-block">  在江蘇省銀行工作之余,趙翔云全權代理許伯明的個人信函及郵票收集事務,還為上海《小日報》“郵鈔講座”、《新光郵票雜志》、《近代郵刊》、無錫《郵友》等撰稿,為宣傳推廣集郵事業盡其所能,不遺余力。</p> <p class="ql-block">  群賢畢集,名家薈萃。當年上海8開《小日報》,其“郵鈔講座”主編者范廣珍,名譽主編周今覺。特約撰述人嚴西嶠、鐘笑爐、鐘韻玉、劉行方、樂秀隆、張包平之、張包子俊、張庚伯、陳復祥、陳志川、梁蕓齋、馬任全、吳樂園、朱世杰、王紀澤、王松齡,以及趙翔云、孫君毅、周雞晨、崔顯堂等。</p> <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17日,趙翔云在《小日報》“對于本講座的希望”一文中寫道:日前在成記(筆者注:成記郵票社,業主袁必成。該社曾一度是郵人及郵商的聚集地)遇到范廣珍君,他要我為小日報寫些關于集郵的稿子……不過這第一篇寫些什么呢?不妨待我略述對于本講座的希望吧!</p> <p class="ql-block">  (一)我經常駐上海已經半年多,深感到本埠郵票刊物的缺乏,尚能按時出版的僅《近代郵刊》《郵人季刊》等而已。往往數月一期,實不能以饜郵人的欲望,此番小日報復刊,每日有一小方塊郵鈔文字刊出,已是郵人的福音。不過篇幅過小,如果把上面一排廣告劃入,改為全版之一半大小,比較像樣……以后如能將本講座擴充為半版或全版,甚至每日另出單張,是最所希望的。</p><p class="ql-block"> (二)本人在內地的時候,對于郵事亦曾努力過一番,覺得渝蓉昆筑各地郵風蓬勃,頗有興旺氣象,其倡導之功,捨郵刊莫屬。現在上海方面,《國粹郵刊》停刊甚久,《新光會刊》目前雖已付印,尚未出版。所以希望本講座能夠充實內容,多刊提倡集郵,獎掖后進的文字,功效一定很大。我還記得郵人中有許多前輩,都是讀了郵乘郵典而發生極大的集郵興趣的,如袁寒云氏,許伯明氏,皆為最明顯的例子。當時彼等爭購名貴珍品,如癡如狂,誠為不折不扣的十足郵迷。</p> <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18日,趙翔云在《小日報》上繼續寫道:(三)郵刊的篇幅,自然以大而精為最好,不過在事實上不可能的時候,小而精要比大而濫好得多。因為上海一埠的郵人,以政商學界中人為多,平日為了事務,為了學業,忙個不了。而能在余暇,於短短篇幅中讀到極精彩的文字,藉以遣興,那是最經濟而有意味的事。所以希望除原投稿諸君繼續不斷源源賜稿以光篇幅外,并更聯絡本外埠對郵學素有興趣者,請其多多惠稿,務期集思廣益,臻於至善,成為每個郵人愛讀必讀的刊物……</p> <p class="ql-block">  目前所能查到的還有,趙翔云1947年5月23日、25日“談品相”文,6月6日“集郵見聞 珍品志異”文,6月17日“來函”文等。</p> <p class="ql-block">  抗戰勝利后,1946年春趙翔云由重慶返回南京。他在新街口中央商場二樓縹湘美術分館(已故集郵家吳南愚之子開設),見非賣品一框中的“宮門倒印銷蓋北京郵戳”及“清宋字紅四分倒蓋銷蓋湖南郵戳”票,因未見經傳,出品離奇,故特將此珍異二品,有聞必錄如實報道(見上圖),以便于大家研究參考。為此,“郵鈔講座”主筆范廣珍加發了編者按語。</p> <p class="ql-block">  趙翔云是新光郵票會第2958號永久會員,會證600號。1948年5月19日—26日,郵政總局與新光郵票會在上海南京路中國國貨公司“中國藝苑”聯辦郵展,他癡迷于其中,反復前去觀摩學習,并和陳復祥、葉頌蕃、鐘笑爐、陳志川等集郵朋友交流郵識,還特地去周今覺府上親切看望,謁晤請益。1948年11月23日,趙翔云為無錫《郵友》撰寫的“上海工部大龍之見聞”一稿,經陳復祥指導校閱,使其內容益臻豐富,史實更為詳明。趙翔云在陳志川處偶然購得的“大龍薄紙一分復印票”,趙世暹(字敦甫)、鐘笑爐等獲悉,紛紛道賀。為了投其所好,他將該票送給了頂頭上司許伯明總經理。</p> <p class="ql-block">  1947年12月12日,是我的父親趙翔云、母親黃佩珍結婚10周年紀念日。10年前抗戰爆發,父母親在撤退重慶的烽煙中,婚事從簡結為夫妻。如今抗戰勝利了,又來到了大上海,為了表達由衷的歡樂及慶賀之意,當天趙翔云攜妻帶女,興致勃勃地來到林森中路“青鳥照相館”,補拍了當時社會上最流行的婚紗照,還為母親黃佩珍的人像照放大著色,作為永久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  早年,趙翔云曾師事京劇票界名宿“紅豆館主”愛新覺羅·溥侗,他擅長青衣及小生。由于扮相俊美,唱念做打當行出色,加之京胡弦弓嫻熟悠然,故在票界享有一定的聲譽。而江蘇省銀行總經理許伯明既是航空郵票專家,也是和梅蘭芳、程硯秋等名家甚好的京劇票友,故使銀行內部出現了一大批文藝青年。在許伯明和趙翔云的帶領下,他們常在上海貴州路的湖州同鄉會“湖社”大禮堂內吊嗓、排練、演出,以豐富工余生活。趙翔云參演的劇目有《三堂會審》(飾演蘇三,下圖1)、《販馬記》、《黃鶴樓》(飾演周瑜,下圖3)、《轅門射戟》(飾演呂布,下圖5)、《群英會》等。</p> <p class="ql-block">  上圖為趙翔云親筆抄寫、收藏的《樂府》京劇臺本中之老譚真本《群英會》。</p> <p class="ql-block">  上海貝當路9號寓所(今東平路11號),是具有法國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園洋房。熱情好客的趙翔云夫婦常邀請金融界、集郵界、京劇界的朋友來家里做客。他們喝茶聊天,談論銀行貨幣發展的新動向,欣賞及交換郵票藏品,還不時地拉開嗓子,來一段西皮二黃……而母親黃佩珍則和幫手們圍繞在廚房間,忙于烹制熏魚、八寶鴨、油爆蝦、腌篤鮮、紅燒蹄膀、酒釀圓子等美味佳肴,請大家喝酒用餐,以盡地主之誼。</p> <p class="ql-block">  1949年9月,上海的江蘇省銀行由軍代表接管。其時,父親趙翔云放棄了去臺灣及海外的機會,經軍代表陳望岐介紹,他考入了華東財政經濟學校。在經過了政治思想及財經業務的學習深造,1950年5月,趙翔云被派往揚州中國人民銀行工作,全家人即隨同遷往揚州居住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承蒙蘇州金問濤、鄒子陽提供部分資料,特此鳴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毕节市| 泌阳县| 宣城市| 乐平市| 涿州市| 呼玛县| 清原| 淮南市| 内丘县| 泰安市| 河东区| 阳西县| 洪江市| 伊宁市| 左贡县| 黄山市| 玉门市| 金坛市| 大渡口区| 盐边县| 温宿县| 建平县| 庆云县| 布拖县| 石首市| 华亭县| 二连浩特市| 微博| 宝清县| 潮安县| 中山市| 平果县| 汉中市| 宜兰市| 临漳县| 闻喜县| 扎赉特旗| 瑞金市| 双峰县|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