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每每提及故鄉,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的味道。故鄉的味道,有的氤氳在舌尖上,有的流淌在靜靜的時光里。故鄉的味道,是我童年、少年最深刻的記憶,落在文字里,就是快樂,就是溫暖;故鄉的味道,是我一生追逐的不變的情懷;故鄉的味道,是孩童時的模樣:陽光充足、瓜果飄香……正因如此,“故鄉”成了我心中最易記的詞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故鄉是湘中一個平凡的小山村。村內,有低矮起伏綿延的山巒,綠樹掩映下,炊煙裊裊的村舍,阡陌縱橫的田野,以及一條蜿蜒狹長的小河。這方水土不僅養育了故鄉的人,還造就了季節里特有的味道。這味道看似平淡實則濃郁,常使我迷戀,還不會因時間彌久而稀釋,并愈久愈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鄉的味道,是春天里村頭村尾桃花綻開的容顏。在故鄉,幾乎隨處可見恣意生長的桃樹,或于房前屋后,或在山澗溪邊。因此每逢三月天氣轉暖,稍不留神就在一夜之間,所有的桃花競相開放,好一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花叢中,“嗡嗡”不斷的蜜蜂忙得不亦樂乎,或“狼呑虎咽”采花煉蜜,或翩翩起舞花間嬉戲。此時,父親,母親,叔伯們也開始來去匆匆,肩挑手提,為春耕生產時刻準備著。最閑的莫過于我們這些“沒心沒肺”的孩子了,望著漫山遍野的桃花林,心里也是格外憧憬。只是我們的心思并沒有真正融進這景色之中,而是想象著不久的將來,滿樹青里透紅的桃子散發出誘人的香甜。</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這萬物復蘇的時節里,我們年少的心也蠢蠢欲動,滿懷幻想,所以,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故事發生。有時會和小伙伴把路邊的牛糞鏟上,為桃樹施肥,祈禱桃花快點長成桃子;有時會把菜葉上的瓢蟲捉住攤在手心,細數它紅色的小殼上是否真有七顆黑色的星星;有時看著溪邊的野花也會隨意折下幾枝,心無旁騖的把花扎在鄰家小女孩的發間,卻會因大人不明意味的嬉笑而把臉羞得比桃花更艷,無奈只好匆匆離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鄉的味道,是夏天風吹稻浪中的蛙聲陣陣和初露的荷尖搖曳時飄出的清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初夏是農村農忙季節的開始,此時,父母親都要忙著出集體工。作為爺爺奶奶管不著、父母又沒空管的我們,總會趁機在塘壩、小河里捉魚、撈蝦、逮螃蟹……面對兒時的美味,早已把要幫父母做家務的事拋到了九宵云外,為了這事,不知已挨過多少次打了。農忙后,瓜秧和水稻便進入正常的生長周期,而剛插下的禾苗,看似歪歪扭扭,無精打采的樣子,幾天后,便以驚人的速度瘋狂生長,把原先泥巴裸露的田野突然變得綠波蕩漾,浪浪追風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清晨,頭戴斗笠,肩扛鋤頭的父親,赤腳走在田埂上,這樣的造型卻意外成了田野上一道獨特的風景。雖過了忙季,但依然要時常對稻田看管護水,父親對稻田傾注的愛似乎更多于我們兄弟。而與之相比,池塘里的荷葉倒顯得有些任性,東一叢西一簇,雖是隨意而生,顯得凌亂,倒也自然別致。尤其是在夜深人靜時,窗外飄蕩的霧氣夾雜著稻田泥土的芳香和清新怡人的荷香,實實的讓人心曠神怡。更妙的是當村舍的燈火次第點亮,夜色下的大地便可聽見“呱!呱!呱”三兩聲蛙鳴,緊接著一聲又一聲,時急時緩,時高時低,此起彼伏,聲音在潑墨的田野上空回蕩,聲聲入耳。聽著這和諧的天籟,聞著鄉村的味道,仿佛置身于恬靜的夢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鄉的味道,是那透著泥土香味的烤紅薯香味。故鄉的秋天,金波涌動,瓜果飄香。金黃的稻谷,金黃的橙子、橘子……,唯一不合群的應該就是那壯壯實實的紅薯了。每到放學時間,我們便背著背簍,順帶幾個紅薯和鄰家小伙伴去野外撿柴火。等走到合適的地方就會就地挖出一個小坑,墊上干透的松針、樹葉,把紅薯放進去,再在紅薯上蓋上干樹枝,點燃,看著火苗一點點地蔓延,口里流出的口水都是紅薯烤熟后的香甜味。我們圍在一起,眼睛緊緊盯著土坑里的紅薯,看樹枝燃得噼里啪啦,我們也樂得蹦蹦跳跳。煙霧夾雜著烤紅薯的香味越飄越高,彌漫了整個秋天,也許這就是故鄉特有的味道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鄉的味道,是冬天里圍爐閑聊時的溫馨與恬淡。故鄉的冬天特別寒冷,為了抗寒,除正常生火做飯外,人多的時候就會燒柴火取暖。火灶上方吊著一根長長的木鉤或鐵鉤,在它的底端鉤著個鐵鍋或鋁壺,火旺時,鍋(壺)內井水自開,隨時便可沖茶解泛。忙碌了一年,冬天的鄉村也開始變得寧靜,人也稍閑下來。此時,父親才有機會可以和家人坐在一起盡興圍爐閑話家長里短。而母親則會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縫縫補補、納鞋底做棉鞋。若是此時有人來家里串門,開口第一句便是“快來遮(烤)火”,隨即提起壺泡上一杯熱茶,其熱情程度不亞于遠方來客。閑聊,雖然那時對我來說,并未覺得多么有趣、有益,但如今想來,是貴在那份簡單而樸實的溫馨之味。</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故鄉,飽含了太多太深的意境,它是游子的根脈所在。雖然每個人對故鄉的理解不同,認知不同,情素不同,但大家經歷的酸甜苦辣是一樣的。開心的、難過的、懵懂的,都會化為彼此心中那種最暖心的味道。縱使四季更替,縱使與故鄉相隔遙遠,但有關故鄉記憶中的味道卻是零距離的,早已烙在了心里。或許,我們未必會時時想起,但每逢佳節,它便是粽子、月餅、元宵、團圓的味道。</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飛揚的青春</p><p class="ql-block">圖片/網絡(致敬原創)</p><p class="ql-block">音樂/故鄉的味道(選自酷狗音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圳市|
阜宁县|
延寿县|
武冈市|
内江市|
桐柏县|
航空|
金阳县|
榆林市|
长丰县|
宁陕县|
开化县|
武胜县|
溧阳市|
汉川市|
贡嘎县|
健康|
宁国市|
新野县|
云安县|
紫阳县|
英吉沙县|
岐山县|
三都|
乌兰浩特市|
江城|
苗栗县|
额敏县|
牟定县|
彰化县|
资阳市|
平潭县|
沭阳县|
太湖县|
洞头县|
九龙城区|
永胜县|
眉山市|
天等县|
湖南省|
云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