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起張園,大概在10年前左右曾是上海新聞輿論界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各類謀體爭相報道,單同濟大學就出版了系列叢書三冊。</p><p class="ql-block">張園又名張氏味莼園,清光緒八年(1882年)無錫人張叔和(又名張鴻祿)從和記洋行處購得計面積21.82畝,價銀一萬數千兩,全園面積最多時達61.82畝。</p><p class="ql-block">張園的原址坐落于今北起南京西路(原靜安寺路),南至威海路,東起石門一路,西至茂名北路。</p><p class="ql-block">1885年4月17日“張氏味莼園”正式對公眾開放,她是滬上首屈一指的娛樂場所,與愚園、徐園并稱“三大名園”,被譽為“海上第一園”。1919年閉園出售,后改建為石庫門住宅。</p><p class="ql-block">下面介紹幾張清末明初的張園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這是張園大門,款式為歐式鐵制大門。張園正門位于靜安寺路泰興路口,座南朝北。片圖上方帶刺的鐵板上刻有“CHANG-SU-FO”(張叔和),下面拱形的門楣寫有“GARDEN”(花園)。片圖左下角有一梳著長辮的老者姍姍走過張園,拍照人將時間、地點、人物一應俱全展現出來了,門內即為聞名遐邇的當年上海第一高樓——安塏第。</p><p class="ql-block">明信片圖案面貼蟠龍1分郵票1枚,蓋上海1908年6月17日郵戳,未實寄。</p> <p class="ql-block">明信片由日本橫濱赤沢洋行(The Akasawa Fine Art Co.)1900年代左右印制、發行,系列編號NO.141。珂羅版印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張分格式圖案的張園明信片,右側圖為張園主體建筑安塏第大樓,英文Arcadia Hall意為世外桃源。該樓始建于1892年,由有恒洋行英國工程師景斯美、庵景生設計,浙西名匠何祖安承建,是張園許多重要活動、宴會的舉辦地,如1896年李鴻章赴宴觀劇;1910年4月,霍元甲在張園設擂比武;1916年7月17日,張園召開有關地方自治的會議,孫中山到會并發表演說等。</p><p class="ql-block">左側圖案是張園南側的曲池及旅社小樓。</p> <p class="ql-block">明信片圖案面貼法國特印“CHINE”5分郵票1907年第一次加蓋改值“二仙” 1枚。銷1909年4月6日上海郵戳,寄法國,落地戳是1909年5月12日。</p> <p class="ql-block">明信片由法國信興洋行(Cliché Rene.Tllot)1900年代左右出版、發行。法國信興洋行1902曾在上海《申報》刊登廣告(圖3),洋行信息收錄在字林洋行1903年出版的《行名錄(1903-1907)》一書中,這是一家從事進出口攝影器材的貿易公司,設在公館馬路(現金陵東路)39號。明信片圖由Rene.Tllot攝影。珂羅版印刷。</p> <p class="ql-block">這張明信片是位于張園東南角的帶狀曲池一景,曲池系人工開挖,池中活水瀠繞,岸邊插植垂柳,另有數座木橋連接的小島,遍植松竹,橋名皆由上海名人題名,如納履、臥柳、龍釣等。明信片圖案面貼法國特印“CHINE”10分1907年第一次加蓋改值“四仙” 郵票1枚。明信片系英商上海福和煙行(Tabaquera Filipina)1895年或之后印制、發行。珂羅版印刷。</p> <p class="ql-block">1910年8月25日上海寄法國,到達戳是1910年9月11日。紅筆花體字是寄件人提示郵政請求郵件走西伯利亞陸上郵路,不走海洋水路;另“VIA DALNY”藍印章由法國客郵局加蓋,就此可以證明此實寄片是通過達里尼(DALNY為沙俄占領“大連”時的舊稱)郵路。</p><p class="ql-block">明信片系上海福和煙行(Tabaquera Filipina)1895年或之后印制、發行。珂羅版印刷。1895年由菲律賓商人在上海開設,原址在南京路39-40號。</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30、40年代福和洋行遷至南京路165號,其工廠在寶山區(香港朱理明提供圖片)。</p> <p class="ql-block">紙幣上的南京路165號福和煙行(香港朱理明提供圖片)。</p> <p class="ql-block">紙幣上的南京路165號福和煙行(香港朱理明提供圖片)。</p> <p class="ql-block">1899年香港出版的《 Chronicle & Directory》(編年史和目錄)收錄了福和煙行的資料。</p> <p class="ql-block">福和洋行廣告曾刊登在1896年8月30日《申報》上(圖由香港朱理明提供)。</p> <p class="ql-block">下圖的明信片左側是座落在張園安塏第西南的“海天勝處”洋樓,小樓門匾上書有“中國陳列所”五字。中國品物陳列所于1908年由一群商界兼文化名人在上海發起成立,所址初設愚園,1909年移至張園(也有說從四馬路遷來),其主要業務是提供古玩書畫陳列和買賣平臺,兩處曾分別舉辦過兩屆“中國金石書畫賽會”。</p> <p class="ql-block">明信片約1900年代發行,出版發行機構不明。未實寄。珂羅版印刷。</p> <p class="ql-block">下面的明信片為張園東南曲池池畔景色,左側是小紅樓(旅社)及花房。</p> <p class="ql-block">明信片是1918年或之后由上海日本堂書店出版發行,系列編號NO.17。珂羅版印刷。明信片貼日本在華郵局1900年1月發行的菊型加蓋“支那” 1錢5厘郵票,宣統元年八月十一日(1909年9月25日)從上海寄日本山梨縣,日本平年(明治四十二年、公元1909年)10月1日到達。</p> <p class="ql-block">以下明信片圖即為與前片同一區域建造高臺滑水裝置后的景致,左側小紅樓(旅社)及花房依然存在。張園后期新增不少游樂項目,如圖示的高臺滑水,類似于現在的“激流勇進”,游藝車在曲池旁筑高臺滑水裝置,游人登臺后,即坐小車,自上而下投入池中,當年為推廣此游藝項目,招攬更多生意,外國人還特意印制了明信片,廣為宣傳。</p><p class="ql-block">明信片圖案面蓋有藍色橢圓形章,文字內容為“澳門省”,可能是當年澳門政府某機構的寄信章,章內另有“06.6.10”年份數字,可以佐證明信片是1906年或之前發行的。</p> <p class="ql-block">明信片約1900年代由日本橫濱赤沢洋行(The Akasawa Fine Art Co.)發行,系列編號NO.67。未實寄。珂羅版印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蓬安县|
昌图县|
如东县|
桐柏县|
横峰县|
瓦房店市|
石狮市|
道真|
思茅市|
绥棱县|
南溪县|
平昌县|
旅游|
隆安县|
漾濞|
青海省|
灵璧县|
龙里县|
巴中市|
璧山县|
洱源县|
司法|
盱眙县|
阿拉善盟|
天台县|
南安市|
东光县|
新闻|
高碑店市|
巴塘县|
大埔县|
苍溪县|
凌云县|
洪雅县|
巢湖市|
探索|
长沙县|
高州市|
奉节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