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齡,僅是一個數字。</p><p class="ql-block"> 縱觀媽媽和她的好姐妹,再看看健在的長輩,讓我在知天命的年紀思考我的余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媽媽和她的姊妹伙(上圖攝于2019年3月,下圖攝于2019年9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媽媽和她的同事(攝于2020年6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3年3月,媽媽和她的姊妹伙</span></p> <p class="ql-block"> 前段時間,媽媽的姊妹伙80歲的王嬢嬢的女兒紅梅來信息:“你什么時候回家,看看你媽媽的手機,我媽不能打電話給你媽媽了,好像被你媽媽拉入黑名單。”一點不質疑這個信息,因為我媽的二指禪不知道怎么一點,曾把我拉黑了五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媽媽的姊妹伙王嬢嬢(攝于2019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 前幾日,回到媽媽家中,把她手機電話薄通看了一下,結果不僅拉黑了王嬢嬢,還有另外兩人,一起讓它們恢復到白名單。然后再清理一下圖冊,把恍如隔世的廢照片和不知怎么下載到相冊的圖片一一刪掉。再看微信,怎么又多了幾個群?被一些妖嬈的群主拉進來,退出!小程序又多出來幾大頁,原來是小年糕鋪滿天,現在是票圈,“還是那群少女”的同學群喜歡發這些。媽媽沒有幾個群呀,怎么這么多內容呢?除了新群,還有好多公眾號,刪!但從A-S刪了一個多小時,手機提示刪不了,一看剩下的還有144個,又暈又想吐的感覺!于是問媽媽,怎么回事?有這么多無聊的東西,我媽口頭禪“沒動呀,沒弄呀,我不曉得......”諸如此類,好熟悉的語言和語氣,極像我女兒小時候的茫然和不知所措。</p> <p class="ql-block"> 爸爸走后,本來和媽媽住在一起,但她一向自由自在的性格,不想受我這個追求完美的性格約束,2020年口罩事情開始便把我“攆”回自己家。</p><p class="ql-block"> 她一個人住,也不知道怎樣管理自己,習慣于炒和紅燒菜,長年的節儉習慣,吃出一個營養不良于2020年8月住院。我和老弟時不時送做好的餐食,時不時買糧油蛋肉之類送去,凈水器和空氣凈化器都給她裝好,凈化器舍不得用,至今用塑料袋罩起擱一邊。開始還不允許我請家政做清潔,說她自己有手腳能動不需要,視力不好左股骨換了70+的人,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做起清潔來還是需要體力和時間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8年12月媽媽在海南瓊海</span></p> <p class="ql-block"> 何況記憶迅速衰退,原來每天出門逛超市總要買饅頭,近一年買袋裝湯圓。提醒并在家門口放上筆和本子,出門要買什么記下來,答應的好好的,轉身就忘。記憶里藏著固有的思維方式和年輕時的生活習慣,教她簡單的操作,一句話甩給我“這么大的年齡了,不想學了”,我只能眼巴巴的瞪著她。于是過段時間,打電話說電飯鍋壞了,實際上是沒操作對,電子瓦罐除了我回去給她燉湯,她是放在一邊的,又擔心給子女添麻煩,這不是矛盾的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9年3月,媽媽從三亞回來,姊妹伙為她洗塵接風</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要負責自家的衛生自己的健康還有工作,又要考慮媽媽家的瑣事,太煩了,焦慮圍繞著我。回去看她70%又被她氣回家,和媽媽的關系促使我參加王淑娟老師的《圓融與父母關系》學習,也讓我有所改善。</p><p class="ql-block"> 中國有句俗話“遠香近臭”,果真如此!現在媽媽經常關心我,打電話問候我,但第一句總是有關我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溫飽問題“你吃了沒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端午假期在黎香湖包粽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2年端午假期在黎香湖</span></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底,我右腳骨折在媽媽家住到2022年3月,撐著拐杖去燉湯,然后我們一起去看中醫,我掰著腳去熬藥,好讓媽媽恢復記憶,第一個月在我督促下還按時喝藥,她的姊妹伙都說她好轉了,然而第二個月的藥有時趁我不備,悄悄倒了,她說她沒病,記憶不好是老年人的通病。怎么當年才75歲就把自己定義為“老年”了。真是一位不省心的媽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1年6月參加紀錄片《九零后》首映后和徐蓓導演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2年11月休假和媽媽在三亞</span></p> <p class="ql-block"> 而我81歲的舅媽和85歲的二姨爹(我媽的嫂子和姐夫)也在舅舅和二姨媽走后獨自生活。舅媽中專畢業后,和校友的舅舅跑到云南曲靖支援邊疆建設。她一直堅持鍛煉,現在都還在打乒乓球和跳舞,心靈手巧,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條,穿衣打扮很有品味,看起來像60+的人。她說:“年齡大了,自己不講究,都沒人跟你玩,現在這個狀態,出門有好多年輕人都投來羨慕的目光”。說完,在她身上看見一種自豪感。二姨爹大學畢業后工作,不抽煙不沾酒,喜歡吃水果,生活方式很健康,開朗樂觀,是孩子頭,原來經常帶我們出去玩。退休后一直炒股,現在貴州避暑。他們經常把生活照片發在家族群里,那種熱愛生活的積極心態,我直接表達他們是我的榜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氣質特好的舅媽(2021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舅媽的舞姿棒棒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3年8月舅媽打乒乓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85歲的二姨爹(攝于2023年5月)</span></p> <p class="ql-block"> 同樣是83歲的君臨百年旗袍第二代傳人、蔣姐姐的媽媽王主任,是位倔強的手藝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生活哲理常警示晚輩,對生命不服輸的性格讓我佩服。現在一個人悄悄搬到她娘家所在地西彭,雖然腿腳不方便,自理能力蠻強的,自己去討價還價租房,不告訴她的三個女兒。蔣姐姐實在沒轍,和我聯手互慰對方的母親,蔣姐姐倒是把我媽哄得開心,可王主任怎么都躲著我,然而她常打電話關心我,牽掛我陽了后身體恢復沒有。我問王主任:“您一個人怎么做飯哦?吃現成不好嘜?”她回我:“我心里又不是沒得數,幾斤幾兩我自己知道!”我說你這樣會讓蔣姐姐操心的,她說:“她們各人忙她們的,我這人不嬌氣,我喜歡一個人住。”這么熱的天,沒空調也沒風扇,搖著蒲扇過,請她回沙坪壩天星橋,她直接回答:“不,我就一個人住,自在!”重慶女人的韌勁和執拗在她身上充分發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君臨百年旗袍第二代傳承人-精干的王主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君臨百年旗袍非物第三代傳人蔣姐姐的說服下,媽媽第一次穿旗袍(攝于2019年6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媽媽在蔣姐姐那里第一次編竹簍(攝于2019年12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應蔣姐姐邀請,2023年正月十五在蔣姐姐那里團聚,媽媽和王主任通話(蔣姐姐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蔣姐姐逗我媽開心????</span></p>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朋友93歲的爸爸執意去做心臟搭橋手術,那種向陽而生的雄心壯志讓人敬重。生命對他來說不僅是長度,還有深度和寬度,他要把有生之年過得滿是滿載,雖然不像93歲許倬云老先生那樣對人類歷史學有貢獻,對青年人激勵和啟迪,但作為一名普通人,在經歷過坎坷和苦難之后,不乏對生命渴望,去替女兒們活到她們未曾活到的年齡,彌補她們的缺憾,對生命的珍惜讓我看到這世界的一盞燈。</p> <p class="ql-block"> 媽媽的姊妹伙熊嬢嬢何嘗不是呢?60多歲時丈夫因病去世,78歲時痛失小女兒一家,身心備受打擊。她說:“晚上要想他們,我要哭,但也告訴自己好好生活,把他們的生命延續到自己身上。”80歲的她最近在向我了解怎樣冥想,然后主動問我怎樣用三葉草治療滑膜炎,她情緒穩定,思維清晰,堅強的信念,不放棄自己,積極調整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順應天道,這樣的長輩怎不讓我欽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媽媽的姊妹伙熊嬢嬢(攝于2023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熊嬢嬢在教媽媽怎樣操作手機(攝于2019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2年7月在黎香湖</span></p> <p class="ql-block"> 媽媽姊妹伙中最小的一位是77歲的許嬢嬢,她和胡叔叔住在公租房里,經濟不寬裕并不影響他們對生活的追求和快樂的過日子。年輕時的許嬢嬢能歌善舞,這種愛好一直持續到現在,經常參加小區里的壩壩舞,也正好鍛煉筋骨。開朗的性格是她們“健康快樂老太婆”群里的鬧鈴,早安晚安大都是許嬢嬢完成,她說要照顧好姐姐們。她特別愛笑,也是逗大家笑的開心果。愛整潔的她把20多平方米的家收拾得干干凈凈,還養了花草,有時去附近的華巖寺轉轉,接受點熏陶。每天快活的樣子,她說這叫窮開心。其實快樂與金錢無關,沒病沒災,兩人還能牽手到現在,是健康幸福到永遠的寫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媽媽姊妹伙許嬢嬢(攝于2023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間這位男士就是胡叔叔(攝于2019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媽媽和她的姊妹伙一起走過60個春秋(攝于2023年3月)</span></p> <p class="ql-block"> 前幾天,又見到80歲的丁嬢嬢,八年前就被她學習力所折服,活到老學到老在她身上淋漓體現。不僅工作上業務上了如指掌,思路開闊,很多人不知的習俗常識她都知道,你知道屬相以何時為界嗎?入伏那天怎樣區分公母嗎?哈哈,丁嬢嬢可清楚了。她還是一位文青,詩歌散文信手拈來,時尚的丁嬢嬢居然用美篇APP記錄生活,圖文并茂。愛好攝影,動感十足的鳥和昆蟲一一攬入鏡中,高難度的拍攝呀,攝影人需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捕捉到的鏡頭,她用的是600的鏡頭哦,很重的,但對于換了關節和腰椎的她,感覺沒有承受身體之重。有興趣愛好的支撐,有接受新事物的前衛,心態永遠年輕,她總能給我指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丁嬢嬢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種積極的狀態,不受年齡數字約束的資深壯年,有閱歷、有洞察力、不為周遭現象左右,是經歷過風雨后的淡定,是不懼歲月的從容,為我往后余生錨定了方向,謝謝!愛你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木子方2023年7月20日記于重慶</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佛学|
利辛县|
南乐县|
三门县|
甘泉县|
古蔺县|
新河县|
武隆县|
东光县|
富顺县|
乌什县|
龙胜|
长兴县|
泸州市|
晋宁县|
密云县|
来安县|
新邵县|
双柏县|
湾仔区|
大同市|
保德县|
义乌市|
溧阳市|
麻江县|
古浪县|
麦盖提县|
如东县|
通榆县|
都昌县|
瓦房店市|
苍梧县|
汉源县|
丹凤县|
独山县|
秦安县|
太白县|
邮箱|
思茅市|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