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旅行也是一種修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長期生活在拘謹?shù)牡V區(qū),面對每天的生活壓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非常必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023年7月18日好朋友一行10人不謀而合自駕來到東北的一些景點游玩……每到一處都讓我們瞬間身心愉悅、流連忘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東戴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海濱浴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豐盛中、晚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夜市</b></p> <h1><b style="font-size:22px;">東戴河的由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家都知道北戴河、南戴河,據(jù)說東戴河的名字是這樣來的:北戴河那兒有條河叫戴河,它的入海口就在渤海灣,戴河以北一大片的地方叫北戴河。北戴河出名了,戴河以南的一琢磨就叫南戴河了。兩個地方都出名了,住戴河東邊的人們一琢磨,咱也改個名吧——東戴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其實,所謂東戴河,就是指這片海岸線長4公里、縱深陸地近3公里、面積共11平方公里的區(qū)域。從地理方位上來看,這里距離北京只有298公里,距離沈陽300公里,正是京沈高速公路的中間點,也恰好處在華北海岸線的黃金分割點,在京津地區(qū)兩小時經(jīng)濟圈內(nèi)。東戴河這個名字可謂遠遠超出了其地理含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07年2月27日,長期致力于研究地名淵源的董瑞寶,在他的博客日志《寄語南戴河》中,曾這樣寫:“尋遍歷史,我百思不得其解,有與北戴河齊名的南戴河,為什么沒有東戴河、西戴河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由樓盤案名命名區(qū)域的旅游新城。東戴河,其實與戴河并無直接聯(lián)系,它只是位于北戴河的東邊,遼寧省綏中縣境內(nèi),中間還隔著山海關(guān),所以按照地理位置應(yīng)該叫山海關(guān)東更恰當。如果非要說和北戴河、南戴河有什么聯(lián)系的話,那就是都位于渤海灣境內(nèi),無論是海景還是水產(chǎn),都是依靠著渤海灣的哺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遼寧東戴河新區(qū),其前身只是千百年來都沒有什么變化的大片泥濘起伏的荒蕪海灘。2008年2月,遼寧省綏中縣在原有工業(yè)園區(qū)基礎(chǔ)上規(guī)劃成立了綏中濱海經(jīng)濟區(qū),隨后由于佳兆業(yè)的進入并開發(fā),策劃者利用了其與北戴河同處渤海邊,且距離相近的地理優(yōu)勢,借勢北戴河,生造出了一個東戴河的概念。隨著佳兆業(yè)東戴河項目逐漸被京津冀購房人熟知,東戴河的名聲開始傳開。受此影響,2012年,綏中濱海經(jīng)濟區(qū)也正式更名為遼寧東戴河新區(qū)。佳兆業(yè)東戴河項目也成了少有的直接以樓盤案名命名整個區(qū)域的項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東戴河旅游景區(q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東戴河旅游區(qū),位于遼寧葫蘆島市綏中縣,交通網(wǎng)絡(luò)四通八達。周邊京沈鐵路、秦沈客運專線、京沈高速公路、102國道和濱海公路,已于2013年開通動車站,快捷多樣的交通方式使得更多游客紛至沓來。這里到北京298公里、到沈陽300公里,3個小時車程,距秦皇島國際機場12公里,10分鐘車程。主要景點包括:原生態(tài)海灘、碣石大遺址公園、秦始皇行宮群遺址——碣石宮、妙峰寺雙塔、前衛(wèi)歪塔、三山景區(qū)、跳石溝景區(qū)、前所古城、九門口水長城、石碑地、瓦子地、黑山頭、止錨灣、大金絲屯、周家南山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另外,遼寧東戴河新區(qū)淡水資源也十分豐富,濱海公路兩側(cè)河網(wǎng)縱橫,濕地密布,海鳥繁多,金絲河、九江河、強流河三條河流在經(jīng)濟區(qū)內(nèi)匯入渤海,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其優(yōu)越。</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東戴河旅游景區(qū)是千年歷史的演進在綏中地區(qū)沉淀了深厚的文化精髓,尤以與碣石和長城相關(guān)的文化最為豐富多彩。全縣文物古跡多達114處,經(jīng)濟區(qū)的淺海內(nèi)矗立著著名的碣石奇景,歷史上有五位帝王先后巡幸于此,并多留有詩篇。碣石對岸就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秦始皇行宮群遺址——碣石宮,秦始皇在此建宮駐蹕,刻下著名的《碣石門辭》,留下“孟姜女哭長城”的動人傳說。漢武帝劉徹在此修筑漢武臺,遙觀滄海;唐太宗李世民遠征高麗,在此留下“之罘思漢帝,碣石想秦皇”的豪邁詩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各位帝王的步履行止之處,形成了聞名遐邇的秦漢遺址群,包括:石碑地、瓦子地、黑山頭、止錨灣、大金絲屯和周家南山六處遺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景區(qū)氣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東戴河處北溫帶位置在北緯40°。據(jù)1986到2000年記載,年平均氣溫為9.8℃;極端最高氣溫為38.1℃,歷史最高為39.8℃;極端最低氣溫-25.2℃,歷史最低為-26.3℃。相比三亞熱帶海洋,這里是避暑的圣地,夏天在東戴河,夜晚不用開空調(diào)。</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峨县|
古丈县|
林西县|
福安市|
博客|
双辽市|
阳江市|
屏山县|
哈密市|
古交市|
渑池县|
抚宁县|
康乐县|
锡林浩特市|
滦南县|
阿城市|
云梦县|
财经|
太康县|
岚皋县|
鸡东县|
当阳市|
措美县|
南川市|
宁强县|
安康市|
油尖旺区|
平安县|
隆德县|
北辰区|
抚远县|
侯马市|
建昌县|
镇雄县|
清水县|
防城港市|
离岛区|
三穗县|
津南区|
鸡东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