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9日,從三峽回來,休整了二十天。其間老公大學同學太原五中的張宇老師相約我們自駕去甘南旅游,他為此次出行做出了詳細攻略。</p><p class="ql-block"> 經了解,每年的6月至9月份,是去甘南最好的季節,這時甘南氣候涼爽宜人,溫度基本在15-28度左右,草原上的格桑花也正值盛開,色彩斑斕,風光也好。所以,7月1日,我們一行8人,四對夫妻,就踏上了去甘南的旅途。</p><p class="ql-block"> 我們早上5點半出發,從離石西口上高速,一路向西而行。6點半到達陜西綏德,8人吃了6大碗羊肉面,羊肉面肉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量足,</span>女同志兩人分一碗,早<span style="font-size: 18px;">餐</span>花了180元,并喝了免費的小米綠豆湯很劃算。</p><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餐,繼續西行,邊走,邊欣賞沿途風景。在山西境內高速兩邊植物比較茂盛,山上都披著綠裝,越向西行,綠色越來越少,樹和地面上的草由綠色變成了淡綠色和干黃色,在陜西榆林毛烏素沙漠區,時不時還能看到黃沙,黃土茫茫,一片連著一片,略顯荒涼。</p><p class="ql-block"> 好在國家已經認識到治理毛烏素沙漠的重要性,從建國初起便開始大力興修防風林帶,開始對沙地進行治理,栽種各種可以在荒漠里面生存的植物,讓它們能夠在沙漠里扎根。 歷經六十多年的時間,毛烏素沙漠將近600萬畝的流沙停止擴大,開始出現了綠色的植物。整個榆林市的林木覆蓋率也從0.9%改善到如今的42.9%,有將近80%的面積得到了良好的治理成了綠洲。所以毛烏素沙漠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即將消失的沙漠。</p><p class="ql-block"> 關于毛烏素沙漠,我想多說兩句,現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烏素沙漠的</span>治沙面積已經達到了3.3萬平方公里,這里的水土不再流失,植被覆蓋率也達到了30%。大幾十年的現代生物技術和科學放牧的管理,再加上毛烏素地區本來就有的良好的降水量,使現在的毛烏素沙漠,一大部分已經變成了草原和農田,之前還有新聞報道說,毛烏素沙漠種植的土豆產量已經達到了每畝地五噸的數量!旅途中,遠遠的還能看到高速公路兩旁連片種植的西瓜,這都得益于政府對治理沙漠的大力扶持和當地人民的不懈努力。</p><p class="ql-block"> 下午5點 ,我們基本上按原計劃的時間到達了蘭州維也納國際酒店。路上除了進服務區休息和快到蘭州時堵了半個小時的車外,一路還是挺順利的。登記住宿,稍作休息后,6點鐘,我們在附近的飯店吃了來蘭州的第一頓飯,點了當地特色手抓羊肉,烤羊肉串和水煮牛肉片,8菜一湯,同時還吃了正宗的蘭州拉面,做的色香味俱佳,和以前吃的蘭州拉面多少有點小區別,這里是將煮熟的拉面端上來后,自己將牛肉,雞蛋和小菜一并放入碗中吃,由于早晨在綏德吃的太飽,中午大伙都不想吃飯,所以,今天實際上是將午餐和晩餐合并在一起吃的,這頓飯一共吃了648元。由于早上起的早,人們舟車勞頓,都不想出去轉了,回酒店洗漱休息,結束了第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張宇擔任我們這次自由行的團長,不愧是優秀的高中語文老師,行前攻略,做了滿滿的6大頁。</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綠洲</p> <p class="ql-block">途經沙漠中的酸棗林,<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郁郁蔥蔥。在曠野中描繪了優美的圖畫,</span>為旅途增添了無限活力。</p> <p class="ql-block">從高速公路上遠遠望去,風車轉著巨大的臂膀,為人們發電,帶來光明。</p> <p class="ql-block">途中休息的服務區,雖然不大,但很干凈。</p> <p class="ql-block"> 我們住的國際維也納酒店,大廳有機器人可以為客人服務,提供咨詢,送餐等。房間里也安裝有智能化的服務,開關燈,拉窗簾,開電視等事情,您只要叫“小杜,小杜”她就會為您服務,不過,首先必須是您的普通話夠標準,否則“小杜”也不聽指揮。</p><p class="ql-block">酒店大廳機器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晩餐</p> <p class="ql-block"> 7月2日,吃完早餐,八點準時出發,一路向西南方向行進,前往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甘加秘境,沿路欣賞甘加草原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去夏河縣的路上,下起了小雨,溫度驟降,在海拔3397米的諾日朗卡觀景臺,人們換上了沖鋒衣和羽絨服,登上觀景臺,觀賞甘加草原的風景,感受它的氣息和無窮的魅力。</p><p class="ql-block">臨夏服務區的民俗手工</p> <p class="ql-block">夏河縣藏民房屋</p> <p class="ql-block"> 甘加秘境位于夏河縣甘加草原八角村西側,南鑲千年古剎作海寺,東鄰甘加溪豁,凌越北部的達里加山,總面積達131.23平方公里。南北部海拔落差達1300米,獨特的地質構造使得其蘊藏了崖壁、草原、高原湖泊、石林、峽谷、史前溶洞、河流等多種地質資源在內的青藏高原所有的景致特征,有著壯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從夏河縣城到八角古城遺址,沿途風景非常美,有河流蜿蜒流淌,中途還經過了一個不知名的湖泊,還有成片的油菜花盛開,仿佛闖入了秘境一般,美不勝收。</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往西南走的緣故吧!甘加草原芳草萋萋,各種野花星星點點,點綴其中,有黃色的花,淡紫色的花,還有粉紅相間花,一簇簇,一片片,甚是好看。從車窗向外看去,草原上到處散落著成群的羊群和牦牛,它們歡快的吃著青草,在無邊的草原上追逐嬉戲,時不時還能看到騎著摩托車的牧羊人,穿梭在路上和草原上。</p><p class="ql-block"> 快中午時,我們到了八角古城遺址。這座古城叫八角城,位于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甘加鄉,海拔2100米,處于河谷平原中,四周高山連綿,西邊是草原,西北翻過群山可到達青海。從空中俯瞰,城廓是一個空心的十字形,形成八個角,因此被稱為八角城。這種造型在中國古代古城中獨一無二世所罕見。古代這里曾是軍事重鎮、交通要道,是兵家必爭之地。八角形的古城相比傳統四角城,防御力更強。八角城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也正在打造成一個景區,修補了部分殘垣斷壁,在城外建了停車場、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就可以俯瞰八角城的全景了。</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八角古城全貌</span></p> <p class="ql-block">諾日朗卡觀景臺,海拔3397米。</p> <p class="ql-block">在觀景臺上遠眺</p> <p class="ql-block">觀景臺合影</p> <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八角古城遺址。</p> <p class="ql-block">登上觀景臺,全方位觀看八角古城。</p> <p class="ql-block"> 從八角城觀景臺下來,我們驅車去了白石崖寺。</p><p class="ql-block"> 白石崖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寺主為藏區三位轉世女活佛之一的貢日倉女活佛,傳承迄今已達六世。背靠著寺院后方高高的白石崖,白石崖寺常被認為是勝樂佛祖的宮殿。 白石崖因山崖呈白色(其實是灰色)而得名。 綿延數公里的石崖猶如屏障圍護著甘加秘境,到了白石崖寺前,我們轉了一圈也沒個停車的地方,加上我們中好幾個人都不太想去燒香拜佛的寺院,也聞不了寺廟里的味兒,所以我們就去了白石崖溶洞觀景臺,遠距離觀看了一下白石崖寺院的全貌,然后就驅車去了拉卜楞寺。</p><p class="ql-block">遠朓白石崖寺</p> <p class="ql-block">甘加草原</p> <p class="ql-block">甘加草原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位于甘肅省夏河縣城西北,它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我國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為僧侶的宮殿,被譽為“世界藏學府”,鼎盛時期,僧侶達到4000余人,朝圣者終年不斷。拉卜楞寺的轉經長廊是世界上最長的,共有2000多個轉經筒,轉經長廊為3.5公里,環繞整個寺院。</p><p class="ql-block"> 拉卜楞寺的面積非常大,走在里面,跟一座小型城市差不多,建筑也很有特色,外墻有紅色的,也有黃色的,屋頂都裝了銅質鎏金的法輪、寶瓶、金頂等,鎏金銅瓦在陽光的照射下,金碧輝煌,閃閃發光。</p><p class="ql-block"> 進入拉卜楞寺后,我們依次跟著轉經筒的人流行走,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拍照,看著虔誠的男女老少,順時針用右手撥轉著經筒,嘴里喃喃的念著聽不懂的語言,沿著經筒的路線,神態莊嚴,疾步前進。還有一些人在寺院的墻邊重復做著“三步一跪拜”的拜禮,我們也被他們的虔誠所感染,也不時的手撥經筒,隨著行人的線路,耗時約一個多小時,走出了寺院。我們并沒有轉完整座寺院,因為寺廟的有些院落是不讓進的,也不讓拍照,我們只能粗粗的繞行寺院外延一圈,結束了今天的行程。轉動古老的經筒為家人和自己祈福,感受信仰之美。</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p> <p class="ql-block">虔誠的男女老少</p> <p class="ql-block">入住藏族民俗旅店</p> <p class="ql-block"> 7月3日,出游第三天,7點吃過早餐,我們驅車穿越桑科草原,開啟一天的旅行。</p><p class="ql-block"> 桑科草原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內,距夏河縣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桑科草原屬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積達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這里人口少面積大,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卻遼闊無際。每年的7至9月草原上搭起了藏包,為游客準備新鮮奶茶、糌粑、手抓羊肉等藏區特色風味食物,還為游客準備馬匹、牦牛、射擊篝火晚會等草原旅游節目。今年6月份,由中國海洋石油公司出資援建的桑科天境營地位于桑科草原入口處正式運營,占地200余畝,是中國海油和夏河縣共同傾心打造的一座高端帳篷營地,讓游人在這里可以盡情體味神秘淳樸的藏族風情。</p><p class="ql-block"> 開車在草原上馳騁,心曠神怡,幾十公里的國道有各種營地和景觀。桑科草原修了棧道和觀景臺,沿著觀光棧道我們登上了觀景臺,草原的風光盡收眼底,蒙古包和木頭小屋星羅棋布,小河如小龍翻舞,在草原上留下了彎彎曲曲的倩影,觀景臺上建有的雕塑和旁邊“我在桑科草原很想你”的標志性指示牌,吸引了游人的眼球,紛紛前去拍照留念。我們去桑科草時,雖然天氣陰沉,但也無法阻擋我們欣賞美景的腳步,拍下的照片雖然沒有陽光,但陰天的草原景色也別樣的美,雖無藍天,但綠草如茵,空氣中彌漫著青草的香味,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格外的甜,穿行在草原上,放飛心情,身心格外愉快。</p> <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欣賞完桑科草原的美景,我們又驅車向西南行走18公里,去了貢巴寺。</p><p class="ql-block"> 貢巴寺,始建于一八八五年,是由在新疆抗擊沙俄為大清國立下赫赫戰功的車巴溝石礦村人貢噶堅贊,在布達拉宮請示十三世達賴喇嘛土登加措后,逐步擴建統一其他各扎倉而成的一座頗具規模的藏傳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貢巴寺依山而建,規模也很宏大。為拉卜楞寺108座屬寺之一,也算是藏區比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學府。</span></p><p class="ql-block"> 從外觀上看,貢巴寺金壁輝煌。我們去時,也很壯觀,我們去時可能是正值中午的緣故吧,若大的寺院,幾乎看不到人,只有三三兩兩的汽車穿寺而過,略顯空曠。所以,我們也只是在外面看了看,轉了下經筒,就離開了寺院。</p> <p class="ql-block"> 離開貢巴寺,我們驅車去了赫赫有名的甘肅卓尼縣百年藏寨——尼巴村。</p><p class="ql-block"> 因為是自由行,所以好多景點,只有事先通過網上了解。尼巴村生活著許多百歲老人,最長壽的曾經活到 114 歲,這座百年藏寨名為藏語音譯尼巴,意指朝向陽光的山坡。百年藏寨房屋依山而建,寨前陳列有序的嘛呢旗在朔風中索索飄動,村寨的房屋建筑格式類同,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古色古香。</p><p class="ql-block"> 去藏寨后,才感覺到藏寨和我們事先了解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樣,感覺寨子很普通,甚至還有點破舊,<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們順著村中走了一圈,</span>也沒見到幾個人,更沒有旅游的人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沒覺的寨中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所以就拍了</span>幾張藏民居住的房子,匆匆看了一下,就奔赴下一站了。</p> <p class="ql-block"> 從百年藏寨出來,踏上了去甘南的洛克之路。洛克之路的起點是甘肅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扎古錄鎮,終點是迭部縣扎(zhā)尕(gǎ)那,是國道248的一段,全長100公里,翻過埡口海拔最高處4000米,才能進入仙境般的扎尕那。</p><p class="ql-block"> 所謂的洛克之路,即美國植物學家約瑟夫?洛克當年選擇的一條從甘南卓尼縣扎古錄鄉前往迭部的科考路線,現在因為其具有的挑戰性和一路上令人驚嘆的美景而聲名鵲起,成為甘南自駕旅游的一條經典路線。</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是天然石頭城,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西北30余公里處益哇鄉一座古城,藏語意為“石匣子”。地形既像一座規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p><p class="ql-block"> 扎尕那山勢奇峻、云霧繚繞、景色優美,宛如仙境。 猶如一座規模宏大的石頭宮殿,這片世外桃源雖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譽為亞當和夏娃的誕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塊處女地。藏寨內游牧、農耕、狩獵和樵采等多種生產活動合理搭配和互補融合,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個典范。</p><p class="ql-block"> 從迭部縣出發,沿路有許多獨特的景觀,如草甸、森林、瀑布等,這些美景豐富了游客的視野,讓人感到神秘而又美麗。但美景雖好,路途難走,一路上,山形地貌十分陡峭,山路又窄,急彎又多,還有好幾個路段正在施工,道路泥濘,因為施工,堵了幾次車。在這段路上開車,也非常考驗駕駛人的水平,好在我們的三位駕駛員都是老司機了,駕駛水平也高,所以在沿途欣賞美景的同時,也順利的走完了全程,到了扎尕那,這對駕司員來說也是一種獨特的駕車體驗。</p><p class="ql-block"> 在扎尕那北口購買門票的時得知,如果我們能在一個半小時內游完景區,所購的門票可以退掉,等于是免費參觀景區了。為了節約點開支,我們在游玩的過程中盡可能的縮短觀看時間,看完一處不逗遛,上車繼續下一觀景臺,故看的有些匆忙,沒有盡情的地欣賞,就這樣去了游客中心還是超了2分鐘,好在有驚無險,退票成功,為我們又節省了一筆游玩費用。</p> <p class="ql-block">沿途的景色不斷變化著</p> <p class="ql-block">去扎尕那的路上,道路兩邊的油菜正在開放。</p> <p class="ql-block">到達美麗的扎尕那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甘南迭部縣,在縣城的生態園吃了藏式晚餐。喝了酥油茶,吃了手抓羊肉,烤藏香豬肉,烤牛排,野菜等特色菜。</p> <p class="ql-block"> 7月4日,出行第四天早上,張宇團座和談慶團副就將研究好的當天行程發到了群里。具體是:游花湖生態旅游區和若爾蓋大草原景區以及黃河九曲第一灣,晚上入住紅原縣。這次出行,他們已經做出了詳細的攻略,但是為了讓大家游的更好,還會根據具體情況對每天的行程做出調整。</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第一站是花湖生態旅游區。</p><p class="ql-block"> 若爾蓋花湖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和甘肅郎木寺之間的213國道旁,是熱爾大壩草原上的一個天然海子。距若爾蓋縣城45公里,距成都492公里,距蘭州533公里,花湖是熱爾大草原上最美的湖,全國最大的黑頸鶴棲息地,湖內及湖泊周邊植被豐富,有藻類,苔蘚和蕨類等植物,湖內生長著高原鰍等15種瀕危魚類,周邊棲息著黑頸鶴,玉帶海雕,大小天鵝等十余種珍稀動物,2005年被國家被國家林業部授予“黑頸鶴”之鄉,2008年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濕地”。</p><p class="ql-block"> 去花湖景區,需乘坐旅游觀光車,觀光車會將游客送到花湖核心景區。花湖的木棧橋成“S”延伸于湖中,游客踏上通向花湖長長的棧道,行走在風景如畫的湖中,人和自然容為一體,仿佛置身于夢幻仙境。 </p><p class="ql-block"> 7月份,是若爾蓋花湖最美的時候,這時陽光充足,水色純美,湖畔開滿了鮮花,湖水透徹的藍有著無法形容的純凈,水草有的碧綠,有的淡黃,倒映水中的白云點綴其間,在花湖上編織成各種美麗的圖案,如詩如畫。人們在湖中觀景臺和棧道上,盡情的拍照,游玩,天地之間,綠草茵茵,繁花似錦,芳香幽幽,草地中星羅棋布點綴著無數小湖泊,湖水碧藍,小河如藤蔓把大大小小的湖泊串連起來,河水清澈見底,<span style="font-size: 18px;">魚兒在水中自由的游動,清晰可見。</span>湖面上游弋著黃鴨、斑頭雁、天鵝、黑頸鶴、藏鴛鴦等各種珍稀動物,飛禽時不時飛出水面,飛到棧道上搶吃游人投喂的食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水天一色,如入仙境,正如景區寫的“若詩若畫若爾蓋”,不愧為中國最美的濕地。</p> <p class="ql-block">在美麗的花湖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黃河九曲第一灣。</p><p class="ql-block">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唐克鎮,<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距成都550公里,距離蘭州500公里。</span>是黃河在四川的唯一一段,黃河白河交匯于此,呈現出了轉彎時的壯觀景象,才有了“塞外西湖”的美稱。黃河,在這里的顏色并不是黃色,也沒有洶涌的波濤,而是靜靜地在草原上流淌。</p><p class="ql-block"> 來到黃河九曲景區游玩,可選擇乘扶梯和步行登上觀景臺兩種方式。我們選擇了乘扶梯上去,步行下去的方式。這里的扶梯被稱為天梯,景區內共有14個自動扶梯臺階,總長538米,垂直高度158米,<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運輸能力每小時6000人,是</span>世界上第一座高海拔自動觀光扶梯,同時,也被譽為“天下第一梯,天邊的云梯"。在扶梯的拱形門上,可以看到古人描寫黃河的詩句。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等等優美的詩句供游客欣賞。</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扶梯一級一級將游客送上觀景臺,</span> 游人站在觀景臺上,登高望遠,黃河景色盡收眼底,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成就了如此的美景。紛紛拍照留念。只可惜,因為時間的緣故,未能欣賞到黃河九曲第一灣最美的夕陽,留待以后再看。</p> <p class="ql-block">觀景臺上拍攝</p> <p class="ql-block">黃河九曲第一灣留念</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紅原縣,到了才得知,其實紅原的名字來源于紅軍長征穿越草地的悲壯往事。</p><p class="ql-block"> 1958年建縣時名為理縣,1960年,為了紀念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歷史,周恩來總理題名為紅原縣,從此,這片草原與那段紅色的歷史不可分割。</p><p class="ql-block"> 如今,來紅原草原游玩,一定要記住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先輩們,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晚餐吃了川菜,走出餐館,在廣場上欣賞了藏族廣場舞。</p><p class="ql-block">紅原縣的廣場舞</p> <p class="ql-block"> 7月5日,出游第五天,打算游兩個景區,但有得有失,喜憂參半。</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們先去了蓮保葉則景區。</p><p class="ql-block"> 去蓮保葉則的路上,天公不作美,瞬間陰云密布,大雨傾盆,好在雨下了一小會,就雨過天晴了,我們的行程還能繼續。 </p><p class="ql-block"> 蓮寶葉則景區位于川、甘、青三省結合部,屬巴顏喀拉山南段支脈,總面積約500余平方公里,距阿壩縣城39公里,為安多藏區眾神山之首,素有東方的魔幻世界“蜀山之源,昆侖天梯”之稱。蓮寶葉則的漢語意思是玉石之峰,區域內最高海拔5100多米。景區內有三條游覽線路——龍尕措拉瑪、珠姆措和扎尕爾措。扎尕爾措是目前唯一可以開車前往的湖,也是最精華的所在。其他兩個湖還有待修路開發,目前只能徒步前往,所以我們未去。</p><p class="ql-block"> 來到扎尕爾措石頭山景區就被這里的風景震撼到了,周圍環繞的奇峰異石就像怪獸的獠牙,猶如魔界中的世界。石頭山景區主要是以奇峰異石 ,冰川遺跡,雪山湖泊為主,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雄偉的奇峰異石世界,其山體規模宏大。</p><p class="ql-block"> 進入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當地人稱為湖泊的海子,景區內海子星羅棋布,隨處可見,當光影恰到好處的時候,四周的山峰倒影入湖,清晰可見,水光山色,渾然一體,美不勝收。游人踏著踏石,進入清澈見底的淺海子邊上游玩,拍照,嬉戲,玩的不亦樂乎。我們邊玩邊看,開車走走停停,往后邊山上的景點進發。由于海拔高5100多米,同行的人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高反,所以,我們沒敢乘山上的觀光車登上更高的景點,只能在4424米的觀景臺看完奇峰和異石,盡快下山,結束了蓮寶葉則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們去了年保玉則景區,即被告知景區關閉了。</p><p class="ql-block"> 年保玉則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索呼日麻鄉境內,主峰海拔5369米,是巴顏喀拉山的最高峰,2005年被正式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與四川阿壩縣接壤,是川甘青三省結合部著名的神山,到處流傳著藏族英雄史詩中格薩爾王的故事。這里壯觀的冰體與鬼斧神工般陡峭的山巖更使它披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紗。</p><p class="ql-block"> 出于對三江源進行生態保護,從2018年開始,年保玉則就處于關閉狀態,只可遠觀眺望,而不得靠近。所以,我們只能乘興而來,掃興而歸,費時費力,一無所得,只能留下遺憾。</p><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月6日,早餐后7點多,我們從青海久治縣出發,開車直達甘南郎木寺。</p><p class="ql-block"> 說起郎木寺這個名字,相信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一座寺廟。其實是一個地名,位于甘肅和四川交界處。它是一個小鎮。在小鎮中央,流淌著一條美麗的小溪,不足兩米寬,當地人叫它“白龍江”,白龍江將郎木寺一分為二。一個為四川達倉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爾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峽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那邊。另一個是甘肅寺院,也叫賽赤寺,通往天葬臺的方向,兩個寺院隔著小溪相互守望。20世紀20年代中期,一位美國傳教士來到這里。被小鎮氣味感染,他在這里定居了20多年,直到上世紀40年代末才離開。回國后,他把自己在郎木寺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出版了一本書,吸引了不少歐洲人。一直以來,但在國內卻鮮有人知。</p><p class="ql-block"> 我們所去的郎木寺,是甘肅的郎木寺。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最大寺院之一。這里自然風光也讓人流連忘返。它素有“東方瑞士”之稱,因其具有獨特的藏傳佛教風情,被稱為天堂的驛站。</p><p class="ql-block"> 從青海的久治縣出發去甘南的郎木寺 ,路途比較遠,3個多小時的車程才到景區,基本上是中午了,這時郎木寺已經是游人如織了。進入郎木寺的路又窄,車也多,好在進入停車場還有兩個車位,才免強將車停下。買票的時候,問了下,說車可以開上寺院,所以我們就選擇了開車進入寺院,車停穩后,我們進行了短暫的游覽。</p><p class="ql-block"> 走在郎木寺街頭,<span style="font-size: 18px;">覺得置身于世外桃源,登高望遠,</span>許多美景盡收眼底,一覽無余,寺院在山的懷抱中,顯的格外的寧靜安詳,讓人看了,非常難忘。因為寺院比較大,步行起來費時、費力,所以,我們最后選擇開著車,沿寺院的路,山上山下繞行一圈的方式,游完了整個寺院。之后,在戀戀不舍中,駛離了郎木寺,隨后驅車向九寨溝方向進發,五點多,進入了九寨溝景區,住進了藏民開的小旅店,價錢不貴,還算干凈。</p><p class="ql-block"> 稍作休息后,下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準備吃晚餐。幾個人溜達著找了個</span>飯店,飯店不大,只有三張桌子,兩個廚師和一個服務員,(導游兼點菜,可能是自己的飯店),這頓飯是我們旅途中吃的比較有意義的一頓。吃了特色川菜,期間我們自己在飯店的廚房,做了出行以來的第一頓面食---揪片,滿足了一下連日來對山西面食的思念。我們做的面食,引起了鄰桌食客的注意,好奇的鄰桌鎮江食客也想嘗嘗我們做的面食,點菜的女導游也讓給她留一碗,我們一一照辦,并將做好的揪片分享給了他們。這期間,年輕的兩位廚師小帥哥還為我們跳了一段優美的藏族舞蹈,引起了陣陣掌聲,這也是我們旅途中最難以忘記的片斷。吃完晚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幾個人,</span>坐在旅店的平臺上,看著天上的星星,呼吸著九寨溝清新的空氣,邊品茶邊聊天,這美好的畫面讓我們久久不能忘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自己動手和面</p> <p class="ql-block">自己動手搟面</p> <p class="ql-block">廚師小伙跳起了藏族舞蹈,引來了陣陣掌聲。</p> <p class="ql-block"> 7月7日,出行第七天,游玩九寨溝。</p><p class="ql-block"> 此次出行,九寨溝并不在我們做的攻略之中,只是來到甘南后,有的景點處于甘肅、青海和四川三省交界處,有的跨兩個省,到了四川阿壩州若爾蓋花湖后,離九寨溝僅二百多公里的車程,又加上九寨溝神奇的魅力,雖然我們中間大多數人都去過了九寨溝,但還是臨時決定再去一次。<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事后才知道,</span>從甘肅郎木寺到九寨溝,我們其實多繞了二百多公里的路,如果直接從若蓋爾花湖去的話,可少走些路。不過,雖然繞了路,但九寨溝還是很值得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九寨溝位于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內,是一條縱深50余千米的山溝谷地,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洼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九寨溝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也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被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購票進入九寨溝景區后,可搭乘景區內的大巴車游玩,游客可在景區的任何站點隨時搭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對于九寨溝的映像,主要源于神奇的九寨那首歌,“神奇的九寨,人間的天堂,你把那童話的世界,鋪滿高原”,聽著優美的旋律,向往著童話般的世界,想著一定要去一次九寨,看一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們一行人,首先選擇游Y字形右邊的溝---日則溝。因為日則溝的景點分布集中,而且比較有名的海子瀑布也分布在這條線上,如珍珠灘瀑布,五花海,熊貓海瀑布,箭竹海,鏡海等等。我們選擇乘車從日則溝最深遠處的原始森林開始往外走著看,如果海子間連著近,就沿著棧道走,如果比較遠,就乘車走一段,下來再觀看。</span></p><p class="ql-block"> 到了九寨溝,我們都被那里的山和水驚艷到了。九寨溝的森林郁郁蔥蔥,從谷底到山巔,松樹和彬樹挺拔高大,獨有的紅樺樹,更是珍貴無比,整個山林在水的襯托下,猶如天然的巨幅油畫,倒映在水中,想像得到,如果到了秋天,九寨溝更是姹紫嫣紅,<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輪美奐。</span></p><p class="ql-block"> 九寨溝的山美,水更美,有“九寨溝歸來不看水”的美譽。九寨溝水景觀分布在成Y型的樹正、日則、則查洼,三條主溝內。三條溝內有大小湖泊一百多個,高低不平的湖泊之間形成了一道道壯觀美麗的瀑布。 翠海、 疊瀑、彩林、雪峰、藏情和藍冰被譽為九寨溝“六絕”,這時只能欣賞九寨的夏日風光。</p><p class="ql-block"> 九寨溝的湖水清澈透明,可看好幾米深,陽光下可以在水底看到魚的影子。湖水的顏色湛藍,當地人把它們叫做“海子”,因為這些水的顏色很接近大海,被看作是大海的兒子。藍天白云,遠山近樹,倒映湖中,如詩如畫,真是人間仙境。</p><p class="ql-block"> 在三條主溝交集之處,是最著名的諾日朗瀑布。在30米高100余米寬的懸崖上,水流通過巖邊綠墻,飛瀉直下,發出轟然巨響,宛如白練騰空,蔚為壯觀;騰起蒙蒙雨霧,銀花四濺,打在人的臉上,涼絲絲的,十分清爽。</p><p class="ql-block"> 九寨溝珍珠灘瀑布是《西游記》的主要拍攝取景地之一,游人被這里壯觀的瀑布場面所吸引,紛紛駐足和扮裝的唐僧師徒四人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九寨歸來不看水”,當我們真正站在那里的時候,被震撼得說不出話來,九寨的水清澈見底,參差不齊的水池布滿山間,當陽光出來的時候射在水池中,就像一顆顆繁星在山谷里閃爍,仿佛童話世界一般的景象,美的讓人浮想聯翩,流連忘返。我家老李感嘆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九寨溝《西游記》片頭取景地!</p><p class="ql-block"> 人間仙境九寨溝,潺湲碧水壯西游。</p><p class="ql-block"> 真經自在天與地,八十一難欲何求?</p><p class="ql-block"> 九寨溝,真是人間仙境,值得去看一看,看一看它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熊貓海</p> <p class="ql-block">珍珠灘瀑布</p> <p class="ql-block"> 從九寨溝出來,晚上入住文縣政府招待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因沿用古文州之文而得縣名,位于甘肅省最南端、與四川省、陜西省交界處,地處秦巴山地,是甘肅的南大門。我們住的招</span>待所和工行相鄰,因為自己從工行退休的緣故吧,所以每到一個地方,看到工商銀行的營業部總感有一種親切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今天,恰</span>逢隨行的談慶生日,晚上吃了川菜,麻辣味兒十足,主食吃了長壽面和大米飯。</p> <p class="ql-block">水煮牛肉片</p> <p class="ql-block">姜爆肉絲</p> <p class="ql-block"> 7月8日,驅車一上午,中午到達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午餐后游石窟。</span></p><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核心景點。麥積山石窟位于秦嶺西端北側,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似農家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與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p><p class="ql-block"> 麥積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王朝,1600余年的開鑿和修繕,現存窟龕221個,各類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麥積山石窟保存的造像以泥塑為主,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筑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余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后世研究中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天水麥積山石窟,修建在懸崖絕壁之上,我們沿著石窟的木棧道,跟隨人群,在只能容一人的木棧道上爬行到石窟的小半山,近距離的看了麥積山的7個石窟。石窟造像以泥塑為主,全面展示了古代泥塑發展演變的過程,是研究雕塑史、美術史的重要資料,有“東方雕塑陳列館”的美譽。造像體量高大者有十余米,體量小者僅十多厘米,這些造像形神兼備,有極高審美價值,體現了麥積山石窟造像濃厚的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 因越往崖壁上走,路越窄,如果想走完全程,需差不多走一個多小時的路程,走到半路不下去,就只能硬著頭皮走完全程了,半崖以下的棧道,能容上下兩個人并排走,半崖以上就只能容一個人走了,費時費力,加之同行人中有恐高的人,所以,大家一致認為,只走到半崖就往回走。我們家老李又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 麥積山高半是砂,層層洞窟映丹霞。</p><p class="ql-block"> 西來佛祖法無邊,農家依舊少桑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從石窟半崖上下來已經四點多了,我們驅車往西安走,到了西安已經晚上9點了,好在張宇家姑娘和女婿提前為我們訂了酒店,沒讓大伙耽誤時間,又請我吃了鐵鍋燉,非常感謝她們。</span></p><p class="ql-block"> 7月9日早八點,從西安出發,開始了返程之旅,除路上小堵了一會車和錯過一個高速口的意外情況外,下午五點我們安全的回到離石,在鴻運坊吃了最后一頓團圓飯,本次自駕游圓滿結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头县|
卢氏县|
遂溪县|
孟津县|
张家口市|
三都|
饶平县|
金坛市|
曲靖市|
佛山市|
松桃|
琼结县|
察雅县|
丁青县|
麟游县|
门头沟区|
太谷县|
垣曲县|
汾阳市|
手游|
吉林市|
东丽区|
偏关县|
莫力|
华坪县|
阳新县|
航空|
兴海县|
那坡县|
宜黄县|
微博|
子洲县|
通许县|
台东市|
杭州市|
军事|
罗甸县|
阜阳市|
鄂温|
南汇区|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