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曲阜明故城開城儀式,是融合了吉時晨鐘、樂舞迎賓、嘉賓入城等三個傳統禮儀的內容,根據現代旅游需要改編而成的一項旅游演藝活動,既保持了傳統禮儀的基本程序,又具備一定的觀賞性、體驗性和互動性。</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曲阜以這種傳統禮儀,歡迎五湖四海的嘉賓,既表達了孔子故里人民的好客之情和對各位游客的歡迎,也對傳播和弘揚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篇章:羽翼舞</span></p> <h1><br></h1><h1><br></h1><h1>第二篇章:射舞</h1> <h1><br></h1><h1><br></h1><h1><br></h1><h1>第三篇章:書舞</h1> <h1><br></h1><h1><br></h1><h1><br></h1><h1><br></h1><h1>第四篇章:御舞</h1> <h1><br></h1><h1><br></h1><h1><br></h1><h1>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國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h1><h1>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體現出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h1><h1> </h1><h1>中國的木建筑構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墊板、桁檁、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構件。這些構件相互獨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連結起來才能組成房屋。在中國建筑中,原則上采取榫卯連接的方式,必要時也會用鐵釘。</h1> <h1><br></h1><h1><br></h1><h1> 勾心</h1> <h1><br></h1><h1><br></h1><h1>斗角</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 /></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 /></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r /></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杏壇是為紀念孔子講學而建,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后移,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名曰"杏壇"。杏壇是孔子教育光輝的象征。</span><br /></h3> <h1><br /></h1><h1><br /></h1><h1><br /></h1><h1>大成殿是曲阜孔廟的正殿,也是孔廟的核心,唐代時稱文宣王殿,共有五間。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時,移今址并擴為七間。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 1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黃瓦覆頂,雕梁畫棟,八斗藻井飾以金龍和璽彩圖,雙重飛檐正中豎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殿高 24.8米,長45.69米,寬24.85米,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為全廟最高建筑。</h1> <h1><br /></h1><h1><br /></h1><h1><br /></h1><h1>大成殿四周廊下環立二十八根雕龍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徑0.81米,承以重層寶裝覆蓮柱礎。<br /></h1><h1>龍柱原為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敕調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災后重刻。兩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淺雕石柱,以云龍為飾,每面淺刻9條團龍,每柱72條,細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記下了雕刻的龍的總數,共1296條。前檐的10根為深浮雕,所謂深浮雕,是由于起位較高、較厚,往往利用三維形體的空間起伏或夸張處理,形成濃縮的空間深度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浮雕藝術對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種特別的表現力和魅力。每柱兩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云焰,柱腳綴以山石,襯以波濤。10根龍柱兩兩相對,各具變化。無一雷同,造型優美生動,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龍姿栩栩如生。這是曲阜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相傳清乾隆皇帝來曲阜祭祀孔子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會因超過皇宮而怪罪。</h1><h3><br /></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好河山</span></p> <h1><br></h1><h1><br></h1><h1><br></h1><h1>1936年12月16日,孔德成迎娶名門之后的孫琪芳小姐,蔣介石、韓復榘等民國上層領導本來計劃要飛往曲阜賀喜,但因張學良、楊虎城在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將蔣介石軟禁,韓復榘忙于往陜西增兵,都沒有按原定計劃到現場。</h1><h1>1937年7月,因為曲阜即將淪陷,蔣介石怕孔德成落入日本人手中被扶植為文化傀儡,命令軍長孫桐萱帶兵強迫孔德成離鄉,遷居重慶。</h1><h1>1948年去美國考察精神文明建設。</h1><h1>1949年遷居臺灣,任考試院院長、總統府資政、大學教授。孔德成遷居臺灣后繼續享受世襲特任官的待遇,月薪18萬新臺幣(約4萬人民幣),他唯一的工作就是每年在孔子誕辰日,參加臺北孔廟的祭典。</h1><h1>1998年孔德成的辦公室"大成至圣先師奉祀官府"被裁撤。</h1><h1>2008年10月28日病逝于臺灣,享年88歲。</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r></h1><h1> </h1><h1> 孔德成的婚房</h1> <h1><br /></h1><h1><br /></h1><h1><br /></h1><h1>孔林,本稱至圣林,位于山東曲阜城北1.5公里處,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br /></h1><h1>孔子死后,其弟子們把他葬于魯城北泗水之上,那時還是"墓而不墳"(無高土隆起)。到了秦漢時期,雖將墳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幾家守林人,后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越來越大。</h1><h1>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h1> <h1><br /></h1><h1><br /></h1><h1><br /></h1><h1>孔子墓<br /></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城市|
天祝|
沙田区|
碌曲县|
洞头县|
且末县|
包头市|
炎陵县|
万宁市|
庆城县|
康乐县|
天全县|
日土县|
志丹县|
石嘴山市|
黑龙江省|
昆山市|
清苑县|
金平|
班玛县|
雅江县|
渝北区|
会同县|
万盛区|
寻乌县|
勃利县|
新晃|
镇原县|
黎川县|
如皋市|
女性|
甘德县|
济阳县|
玛沁县|
潍坊市|
新疆|
来凤县|
贵溪市|
二连浩特市|
廊坊市|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