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二棉 圖片‖二棉</p> <h1><b style="font-size:22px;">1984年4月28日凌晨,收復老山的戰斗正式打響,我軍以猛烈的炮火覆蓋老山陣地,頓時老山變成一片火海。潛伏在老山陣地前沿14軍118團的將士們,躍出戰壕,沖上陣地,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歷經5個多小時激烈交戰,戰至中午時分,在后續部隊增援下,老山又回到了中國人民手中。在取得勝利的同時,大批傷員從前線運了下來,經過緊急包扎、固定、清創、縫合等治療,仍有許多危重傷員急需運回后方醫院繼續搶救治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中越邊境,地形復雜,敵人修筑了大量的坑道、塹壕、鐵絲網、陷阱,而且到處埋著地雷,一不小心就會踩響。所以在傷員中以地雷傷為主,其次是槍傷、炮傷。傷員中有需要截肢的,開胸的、開顱的、開腹的……時間就是生命,到了戰場才有更深切的體會。</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輕的戰士們英勇殺敵,不顧個人安危,傷員從陣地上抬下來后,醫療所醫護人員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晝夜搶救,力爭挽救每一名傷員的生命!</b></p> <h1><b style="font-size:22px;">老山前線,熱帶雨林氣候,山高林密,山上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蓋,半山腰以下多以竹林、灌木叢和飛機草為主,進入其中抬頭不見天,俯首不見地,徒步難以行走;而且坡陡路滑,雨多霧大,道路狹窄、崎嶇,交通極為不便,汽車后送傷員難度很大,不僅要付出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還會耽誤最佳搶救時機。在收復老山之后,仍有8個據點被敵人占領,戰斗每天都在打響,傷員一批接一批運了下來,如何及時轉運到后方醫院,挽救每一名戰友的生命,嚴峻的現實擺在了醫務人員面前。</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就在此時,總參給空軍下達了五項任務:一是空中巡邏;二是空中作戰;三是空中偵察;四是地面偵聽;五是空運救護。同時在云南硯山平遠街場站成立了空運救護辦公室,因空運救護是五項任務中的最后一項,代號8405辦公室,簡稱05辦公室,由救護隊、機組、炊事班、辦公室四部分組成。由各大軍區空軍派出自己的空運救護隊輪換參戰,每個隊時間半年,在實戰中得到進一步鍛煉和提高。</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空運救護,是通過現代化的運輸工具直升機或運輸機,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傷病員從前線及時、迅速、安全地運回后方醫院得到進一步確定性治療。航空醫療后送,既快捷,又方便,不受道路、地形的影響,可以極大地縮短后送時間,大大地降低了傷員的傷亡率和傷殘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較大規模地在戰場上空運救護傷員,在我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沒有任何資料和經驗可以借鑒。同時,中越邊境峰巒疊嶂,溝壑縱橫,雷電風雨變化無常,地形和氣象條件極為復雜,因此,空運救護面臨著困難重重。對于飛行員來說,每一次都要超地形,超氣象,超強度出征。但是,為了戰友,我們無論如何也要為前線將士開辟一條空中生命線,千方百計把傷病員運回后方醫院得到及時治療。</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84年5月1日,老山前線戰斗正在激烈地進行著。前線有148名傷員急需運回后方醫院,空運救護隊從清晨8點忙到晚上10點,飛行了48架次,將傷員全部運回了后方。就在這一天,戰斗英雄安忠文被我們從火線上搶運下來,得到了及時治療;前線首長緊緊握住機組同志的手激動地說:“盼到了,盼到了!戰場救護現代化終于盼到了!我代表前線部隊感謝你們。”</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前線戰友們的心情,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這148名傷員如果用人抬,一個傷員至少需要4個人,而在邊境復雜的地形條件下,一般都是8個人,這就需要1184人,相當于一個團的兵力。如果用汽車運,一輛車按5名傷員計算,需要汽車30臺,司機和醫務人員100多人,沿途300多公里路程,還要設立許多救護點和飲食點。關鍵是耽誤時間,本來可以救活的會導致死亡,本來傷勢不重的會變成終身殘廢。</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而空運救護,只動用了5架飛機,20個機組人員,15名醫務人員,從前方到后方只需一個多小時。由于搶救及時,大大降低了傷殘率和死亡率,極大地鼓舞了前線官兵的戰斗士氣,戰士們高興地說:“一聽到直升機響,我們殺敵的勁頭就更足了;一看見直升機來,我們打起仗來就什么也不怕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剛開始空運時,前線只有幾個降落點、幾條航線,隨著戰場變化已經遠遠不夠了,機降點增加到十幾個。為了減少傷員痛苦,節省時間,我們盡一切可能靠前飛,靠前落,把機降點開辟到離傷員最近的地方,最近的距前沿陣地只有5公里,這些點大都在敵人炮火射程之內,要冒一定的生命危險;而且均在山溝里低空飛行,隨時有撞山的可能。有一次,副團長房成藝機組去一個點接運傷員,當時敵我雙方正在炮擊,就在飛機降落前一分鐘,敵人還打來三發炮彈,在降落點旁邊爆炸。</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一個陰雨天下午5點多,空運救護隊已是第四次運回傷員,但前沿仍有8名傷員,此時能見度越來越差,為了傷員早日救治,潘明奇機組毅然起飛了。這時突然來了一片低云,把飛機團團圍住,丟掉了地標,四周是山,不遠處是越南境內,撞山,飛出國境時有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無論如何不能飛出國界。他們立即調出文山縣廣播電臺信號導航,找到了地標,飛向機降點。一位躺在擔架上的傷員說:“我被越軍的地雷炸斷了腿,已經嚴重感染,你們來得太及時了!”說完行了個軍禮,機組同志深受感動,對戰友說:“放心吧,我們一定在今天把你們送到昆明。</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飛機起飛后,醫護人員有條不紊地為傷員打針、輸液、喂藥,這時由于低空飛行,無線電聯絡中斷了。昆明機場人員一分一秒地計算著,已經超過了返航時間,飛機還沒消息,大家焦急地望著黑沉沉的天,猜想著各種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指揮員對著話筒不停地呼叫,并通知各種車輛和人員做好了緊急搶救準備。這時,無線電里傳來了一個微弱的信號,大家一下子圍了過來,急切地問:“飛機怎么樣?傷員接回來沒有?”聽到機組人員回答:“飛機人員都安全,傷員已經接回。”大家都興奮地跑向停機坪,當飛機安全著陸時,指揮員緊緊握住潘明奇的手說到:“老潘、英雄啊,我要為你們請功!”</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有一次,副大隊長楊增順到前沿接運傷員,降落點設在一座橋面上,當飛機拉上傷員起飛時,只聽“咣、咣”兩聲巨響,一下子把楊增順震驚了,他以為是飛機出了故障,可仔細看,飛機儀表正常。原來是飛機旋翼巨大的風力吹動了水面,把越軍特工埋在橋下的兩顆水雷引爆了,幸虧沒有炸傷飛機。為了確保安全,我們采取超低空、鉆山溝、利用地形隱蔽飛行,同時保持無線電靜默,抓緊組織傷員登機,縮短地面停留時間,一般只有五、六分鐘時間,醫務人員累得滿頭大汗,副駕駛不離機艙,不關發動機,一有情況迅速脫離。由于措施嚴密,我們在前沿降落近萬架次,沒有發生意外。</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還有一次,俞運悟機組去一個臨時機降點運送3名傷員,機降點選在一個籃球場上,可中間停著一輛汽車,四周是樹無法降落,飛機在空中盤旋,心如火焚,唯一的希望就在球場邊的蠶豆地了,但也只有40米見方,呈斜坡狀,周圍是30米高的大樹,飛機要從100米高空垂直降落。通常垂直降落不能高于10米,現在是100米,能不能安全落下去?能不能再垂直拔起來?俞運悟憑著過硬的技術,屏住呼吸,手把油門,60米、30米、20米、10米,指針終于指向了零,這時俞機長松了一口氣。降落場上一片歡呼,后艙門打開了,但飛機重心在向后移,不好!飛機在順著斜坡下滑。千鈞一發之際,俞運悟眼疾手快,一下子又把飛機拉了起來,再次降下去。傷員抬上了飛機,飛機拔地而起,成功了,成功了!人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戰士們使勁地向空中揮手,送行,致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通常情況下,開辟新航線要經過試飛,但在戰爭條件下,常常來不及試飛。有一次,王必應機組去磨山機降點接運傷員,這個機降點從未飛過,它座落在半山腰上,面積只有20多米見方,外側是懸崖,內側是一條寬5米左右的公路,公路上有一個三角架電線桿,王必應操縱著飛機,試探著一點一點向前移、向下落,當前輪和左后輪進入場地上空后,右后輪還在懸崖外,這時已經不能再進了,再進,旋翼就要打著三角架進退兩難。關鍵時刻,領航員張秦一個箭步打開側艙門跳了下去,緊接著,機械師也跳了下去,叫來幾個老鄉一齊把三角架放倒,飛機才落了下來。就這樣,在從未遇到過的復雜地形里,在從未飛過的惡劣氣候里,飛出了從來沒有飛出的戰術技術水平,把航線開辟到陣地前沿,開辟到傷員腳下。</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前線流傳著“四百里雷雨闖單機”的故事。一天傍晚,三名重傷員急需運回昆明,由于航線上有雷電,下著大雨,起飛一再推遲。當看到傷員打著吊針、吸著氧、呼吸困難、生命垂危時,機組再也坐著不住了,飛!堅決起飛!已是晚上8點多了,天下著大雨,機長湯懷禮帶著救護隊員起飛了。飛了20多分鐘還沒穿出云層。越飛天越黑,當飛機爬到4300米高度才爬出了云層。可是傷員出現嚴重的高空缺氧反應,肚子脹鼓,氣短心慌,無奈又被迫鉆入云層,在3500米高度發現一條小云縫,借著閃電光亮,在云縫中穿行,終于沖出了雷、電、云、雨四大天敵的包圍,經過一個半小時奮戰,飛行200多公里,終于到達昆明上空,3名傷員得救了。戰斗英雄盛其順在來信中說:“我身上負傷40多處,并且嚴重感染,要不是空軍及時派飛機搶救,也許我早就沒命了??者\救護隊救活了我們連30條生命,我們全連向空軍致敬!”</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只有到了戰場,到了生死攸關的危急關頭,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份量。戰士為祖國流血犧性,我們為搶救傷員爭分奪秒,幾乎每天都在和時間賽跑,和死神賽跑。1985年10月的一天上午,金增高機組接到命令,必須在兩小時內,把一名截服傷員運回昆明。為了搶時間,他們冒雨飛到南盤江上空,可是看不見江面,下降高度,還是看不到。他們就打開側窗門,伸出頭去,頂著風和雨瞪大眼睛,終于找到一個小云洞發現了目標。飛機順江而下,找到機降點,拉上傷員迅速起飛。傷員當時正在發高燒,軍醫韋增偉、護士李潔華,不停給傷員輸液、吸氧、喂水,在雨中,在霧中,飛行人員不斷修正航向,加大油門,直飛昆明,終于提前10分鐘把傷員送到了醫院,從死神手中奪回了戰友的生命!</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86年5月3日下午5點時分,剛運完兩批傷員返回駐地,前線來電,有一名重傷員昨天在戰斗中子彈穿過左腿股動脈、股靜脈,嚴重失血性休克。經10多個小時搶救血管接通了,但吻合的靜脈仍不通暢,肢體越來越腫脹,急需后送。但血管早期修復術后空運救護易造成再次破裂,機上沒法搶救,但在前線只能會使肢體缺血缺氧壞死,出現敗血癥導致死亡。情況緊急,隊領導當機立斷,運!</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很快由醫護人員組成的強有力的外科隊伍一同登機前住。此時,準備接轉傷員的李景賀機組也從昆明飛往了前線中轉機場。50分鐘后,機長田承安、副駕駛吳崇高,帶領機組人員胡方紅、李躍進、王雨、陳全道,趕到了前線機降點,不到一分鐘,就將昏迷不醒的傷員抬上飛機立即起飛,不一會兒,傷員呼吸急促,面色蒼白,心率150次/分。救護隊員們立即用夾板固定傷員肢體,輸血、輸液、加壓給氧,年過半百的謝自之副隊長,一上飛機就用雙手托起傷員頭部近一個小時,以防止舌后墜堵塞呼吸道;軍醫陸國平趴在機艙里,用雙手夾著傷員大腿,以防止血管膨脹造成破裂出血。晚上6點多鐘到了中轉機場,傷員轉到了早已等待的安一26飛機上。經過143分鐘的緊張戰斗,終于把傷員安全運回昆明總院。這個傷員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一級戰斗英雄“戰地百靈”---徐良。</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戰斗英雄徐良,在5月2日的夜間戰斗中擊斃兩名偷襲的越軍,自己也不幸身負重傷,左腿股動脈、股靜脈被打穿,頓時鮮血如注,死亡在一步步逼近……午夜,戰友們趟過齊腰深的泥水,冒死闖過“百米生死線”,把徐良從哨位上抬了下來。凌晨,一線醫療所為徐良做了十幾個小時清創術和血管吻合術。然而,病情不斷惡化,下午,空運救護隊接到通知后立即出動,從死亡線上把傷員救了回來。被譽為“戰地百靈”的徐良,原是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大學生,為了捍衛祖國的尊嚴,他放棄了鮮花和掌聲相伴的舞臺,毅然選擇了血與火的戰場,堅守在陣地前沿的哨位上。</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戰斗英雄史光柱,在收復老山戰斗中,排長身負重傷,他奉命帶領全排奮勇殺敵,全身多處受傷,雙眼被炸傷,左眼球掉了出來,他把眼球往眼眶里一塞繼續戰斗,直到勝利才被抬了下來。當被救護隊空運到中轉機場后,張萍護士給他水,他不喝,給他點心,他不吃。小張看到史光柱焦躁不安,心里很著急,就問他到底有什么心事;史光柱一把拉住張萍的手說:“大姐,請幫我寫封信吧,我要向團里匯報戰斗經過。”小張聽了后感動得眼淚刷地流了下來,立即找了張病歷紙,照史光柱說的一筆一劃寫完了這封信。史光柱捧著信激動地說:“大姐,我雖然看不見你,可我永遠忘不了你!”多好的戰士啊!</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傷員王德記,只有18歲,腿部中彈受傷,疼痛難忍。護士給他發藥,他不肯吃,勸了半天,還是不吃??粗⊥跬壬?0厘米長的傷口,白白的骨頭露在外頭,連動脈跳動都看得清清楚楚,心里非常難過,含著眼淚心疼地對小王說:“好弟弟,聽話,吃了藥,傷口就不疼了,我們會盡快把你們送回后方醫院治療。”說著,一邊用手抹去臉上的淚水,一邊把藥送到小王嘴邊。小王終于被感動了,咽下了藥片,并對護士說:“好大姐,今后我一定聽話,再也不讓你為難了。</b></h1><h1><b style="font-size:22px;">兩年后,徐良再次來到救護隊,聽到這些故事后感動地說:“人間自有真情在,感謝救護隊戰友們為我們傷員捧出一顆顆慈母般的心”。</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像以上這樣的傷員還有很多,隊員們耳聞目睹前線將士的英雄事跡,無不為之感動。有位傷員抬上飛機時,一條腿都沒了,腹部腸子還露著,傷勢十分危重,但他還在喊:“不要抬我下去,我還要戰斗,我還要戰斗!”一句句呼喊聲,強烈地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這些可愛的戰士,本來可以上大學,當工人,可以和同齡人一樣快樂的生活。但是,當祖國需要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以“犧牲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無私奉獻精神,鑄就了偉大的老山精神。這種精神時刻在教育、鼓舞、激勵著救護隊每一名同志,通過自己的雙手,把黨和人民的關懷送到傷員身上?!坝⑿蹫樽鎳I身,我為傷員獻愛心”,成為我們行動的最高準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有些傷員由于懷念戰友或傷痛的折磨,一時比較煩躁,我們邊為他們治傷,邊主動同他們談心解除壓力。在這里,看不到戴著大口罩的護土,出出進進的都是一張張親切的笑臉,因為在這里的口罩像是一道墻,戴上它,把護士和傷員之間的感情全隔開了。為了穩定傷員情緒,活躍待機室氣氛,護士吳曉斌展開了歌喉,清唱了一首《血染的風采》,頓時把傷員的情緒調動了起來,并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男高音劉振保獻唱一首《小白楊》,唱出了戰士的心聲,唱得戰士們臉上笑了,笑得是那樣的甜蜜。是啊,白衣戰士的使命和革命戰士的責任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同甘苦,共患難,戰友間的情誼勝過兄弟姐妹。</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救護隊員這種一心為前線,一心為病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每個傷員。許多陸軍戰友在戰場上身負重傷,沒叫一聲痛,沒掉一滴淚,然而,當他們從戰場上被送下來,得到了救護隊員精心照料和無微不至關懷時,卻感動得掉下了熱淚。傷員李宏剛一邊哭一邊哽咽著說:“我長這么大,除了母親,還沒有人這樣照料過我?!?lt;/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一次空運中,有位雙目失明的傷員,聽到護士的嘔吐聲,就從口袋里掏出一塊糖,舉到護士面前說:“大姐,我看不見,但我聽見了,你吐得厲害,快吃塊糖吧!”這些感人肺腑的話語,這些令人難忘的場面,久久激蕩著我們的心懷。有人說世界上最深的是海,但我們說比海更深的是情、是愛!我們和這些素不相識的戰友,在保衛祖國這個神圣大目標下,結成了深厚的戰友情、同志愛;這種情和愛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激勵著我們共同去完成同一個神圣的使命!</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到了前線,隊員們家中常常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的是妻子臨產,有的是親人病?;虿」剩緜兌及炎约旱氖虑榉旁谝贿叄褲M腔的熱情和愛心奉獻給傷員。1985年4月,機長湯懷禮已是第二次參戰,剛到前線一個多月,父親就去世了。他沒告訴領導,把悲痛深深地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空運傷員的戰斗中去,在前線三個月里,共空運了270名傷員。湯懷禮是個很重感情的人,完成任務后,他來到父親墳前,獻上一杯祭酒,愧疚地說:“爹,兒來晚了,但兒在前線沒有給您老人家丟臉,您在九泉之下,喝下這杯酒吧……”。</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像湯懷禮那樣舍小家為大家的人還很多,護士吳曉斌,家中只有孤獨的老母親;護士姜善琴母親病重在床;為了不給老人增加精種上的負擔,她們沒有把參戰的消息告訴家人,義無反顧地開赴前線?;瀱T劉星說到:“在這里,我的思想得到了鍛煉,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凈化。過去,我不相信生活中有公而忘私的人,今天,我看到了,跟她們比,我深深感到慚愧。我只有加倍工作,心靈才能得到安慰。工作中她不怕苦,不怕累,處處搶最艱巨的任務上,原來體重50多公斤,由于日夜緊張勞累,半年多下來,當佩戴著軍功章離開前線時,體重竟掉了15公斤。</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1987年6月3日,也就是北京軍區空運救護隊來到前線的第三天,前方有四名重傷員需緊急運回后方。其中肢體地雷炸傷截肢術后兩名,胸腹聯合傷、肝破裂一名,顱腦火器傷一名。隊員們都搶著去,這倒給唐茂軍隊長擺了一道難題,最后決定按值班順序輪流上前線。在王先平主任帶領下,王曉慧軍醫、姜善琴護士,帶著大家的良好祝愿,登機出發了。大家在場站默默地等候著,去前方的航線怎樣?會不會遇到雷電、云團?會不會遇到敵炮火襲擊?隊員們在為戰友祝福著!</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經過一個半小時飛行,直升機安全返回場站。隊員們忙著為傷員檢查傷情、包扎傷口、測血壓,喂藥、喂水、洗臉等。一名截肢傷員大小便不方便,郝登林、唐鵬舉背起傷員送往廁所,這樣的事情經常碰到,誰趕上誰就主動幫助。中午到了,后勤組的隊員們把香噴噴、熱騰騰的飯菜送到傷員手中,喂到口中,像照料自己的小弟弟一樣,只怕他們渴著了,餓著了。看到這樣天真可愛的戰士,打心眼里感到可親、可敬!為戰友服務是應該的,也是光榮的。人們常說:“四川人不怕辣,貴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一名南方籍重傷員因空中暈機,惡心、厭食,想吃點辣子下飯,軍醫王英聽說后,一溜小跑到駐地往返8里路,取回了辣椒醬,傷員吃了一頓飽飯,開心地笑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待機室里,我來到一位胸腹聯合傷傷員床前,從戰地卡上可以看出,他叫安全友,是我的河北老鄉,今年21歲,他感慨地說:“在6月1日的戰斗中,我胸腹部被炮彈炸傷,腸管脫出,流血不止,當即昏死了過去。為了救我,班長和我的兩位老鄉先后都犧牲了,我真難過!我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早日養好傷,重返前線,為戰友報仇!</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還有位叫唐湘的小戰土,年僅18歲,入伍剛15天即上前線參戰。在一次反偷襲作戰中機智勇敢,當天晚上9點多鐘,他發現幾個敵人偷偷摸了過來,就果斷開了槍,當場擊斃兩名敵人,就在此時小唐也負了傷,小腸、膀胱被打穿,尿道也不全斷裂,排不出尿,經前線搶救后轉后方醫院治療,傷情剛好轉又積極要求重返前線。此次因排尿仍有困難,再次送回昆明總院。他的事跡上了前線的《勝利報》,上級給他記了二等功。他的影集里夾了一張《勝利報》刊登了他的事跡,他說其它可以不要,這份報紙可不能丟!</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轉機場為直升機加油、充電,傷員在觀察室短暫檢查、治療、休息或就餐后,繼續登機運回后方醫院;對危重傷員則隨時進行搶救或手術治療;如遇到惡劣的雷雨、大霧天氣,則要待上更多的時間。</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前線某部衛生所所長高血壓病多年,突發癱瘓、神志模糊,血壓高達210/140mmHg,診斷為腦梗塞,病情險惡。據文獻報導,收縮壓超過180mmHg為空運禁忌癥,但不運回后方隨時有生命危險。這次唐茂軍隊長親自帶隊,我和姜善琴、劉黨生護士守護在擔架旁,每5分鐘測一次血壓、脈搏,并給以吸氧、應用鎮靜劑、降壓、利尿劑,使血壓降至180/110mmHg,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終于把病人安全運回昆明總院。雖然擔了些風險,但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突破禁區也是值得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傷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一名左下肢炸傷截肢術后腦脂肪栓塞傷員,深度昏迷,呼吸困難,已行氣管切開,生命垂危,急需運回后方醫院搶救。我和郝登林助理,唐鵬舉軍醫,王瑛、劉黨生護士一同登機前往,運送途中醫護人員為傷員不停的吸痰、吸氧、輸液、測血壓,觀察生命體征。經過2個多小時飛行,安全運回后方醫院。前線將士無比激動和高興,專程贈送錦旗一面:”救死扶傷,情系南疆”。此時此刻,前線后方戰友的心連得更緊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陸軍、空軍醫護人員在前線緊張地交接傷員,并確保在空運救護途中不能發生醫療事故和意外死亡,這也是幾年來空運救護隊保持的不敗記錄!“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傷員,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工作認真,一絲茍,團結協作,共同戰斗的“05精神”在老山前線廣為傳頌!</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老山前線地處高原,剛到前線總感到沒有胃口,吃不下、睡不著、頭昏腦脹,這不是高原反應嗎?一個個明顯瘦了下來。王英軍醫魁梧的身材,不到一個月體重減了20多斤。但大家沒有一個叫苦、叫累,每天堅持出早操,長跑10公里,沒有一個人掉隊,還堅持輪流幫廚做飯。王英的兒子出生了,他未能守在妻兒身邊,只能在前線默默地為她們母子祝福!</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空運救護隊居住的簡易鋼架房,頂上只有一層石棉瓦,土磚墻,四下透風,白天太陽烤,猶如蒸籠,室溫高達40多度,晚上蚊蟲咬,老鼠鬧,想睡也睡不著。蚊子足有5公分長,老鼠有一尺多長,成群結隊,而且會爬樹、會上墻、會游泳,你去打它,一下子爬上了房梁或跳進水塘。有一天軍醫王英想了個高招,把洗衣機里裝了半桶水,上面蓋上一張報紙,再放點吃的,到了半夜,老鼠經不住誘惑,終于落網了,撲通一聲掉入水缸中,大家一齊將其撈了出來,掛在樹上,倒上汽油點了天燈。</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居住在對面的女同胞就更慘了,她們買的小吃,裝在書包里,老鼠把書包咬破,裝在衣服口袋里,老鼠把衣服咬破,買了老鼠夾子形同虛設。后來她們也想出了絕招,干脆把小吃放在洗衣機里。白天一只只老鼠在房梁上竄來竄去,視若無人之境;晚上成群結隊爬上桌子,爬上床鋪,聽見老鼠叫誰也不敢吱聲,嚇得把頭捂了起來;甚至老鼠從被子上、臉上爬過,也不敢動一下,有的人竟被老鼠把耳朵或腳丫子咬傷。</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直升機空運救護,由于機艙狹小,空氣不流通,溫度高,加上煤油味,傷員的汗漬味,傷口感染的腐臭味,使人透不過氣來。再加上飛機受氣流影響,上下顛簸,左右搖擺,醫護人員大都會暈機,輕的頭痛,渾身無力,重的大汗淋漓,心慌腹脹,嘔吐不止,有的連膽汁都吐出來了,很多同志上機前不敢吃,下機后不想吃,幾天緩不過勁來。</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盡管如此,隊員們沒有叫苦叫累。相反,為了傷員,我們竭盡全力,把“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傷員,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工作認真,一絲不茍,團結協作,共同戰斗”的“05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傷員不能走路,我們背著傷員上下飛機;對傷勢重的,我們就把他抱在懷里,以減輕顛簸;對解不出大便的,我們就用手住外摳;有時還嘴對嘴給傷員吸痰。在這里,姑娘們沒有羞澀,她們都把傷員當成自己的親兄弟。有的傷員看到醫生、護士一邊吐,一邊為他們診療,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分手時戀戀不舍,一邊握手,一邊喊出了“白衣戰士萬歲”!</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直升飛機上噪音大,與傷員交流困難,大家積極動腦筋,想辦法,隊長唐茂軍,軍醫王英,就用兩個聽診器相連接,改裝成機上對講器,解決了與傷員交談的困難。</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在夏天機上悶熱出汗多,多數傷員需要飲水,我研制的《氣壓以水器》派上了用場。由于它體積小,既保溫又能控制出水量,操作方便,傷員躺著就能喝水,尤其是張口困難的頜面傷傷員,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解決了由于機上顛簸用小勺喂水,易造成傷病員嗆咳或漏于嘴角外邊的弊端。此項發明還獲得了科技進步二等獎。</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空運救護隊成立五年多來,機組輪換了100多批,救護隊也輪換了十幾批,起降8000多架次,挽救了近萬名傷病員的生命,筑起了一條南疆空中生命線??者\救護隊多次立功受獎,8405辦公室陳樹海主任,出席了1987年在北京召開的全軍第二屆英模代表大會,空運救護隊被授予英雄集體榮譽稱號,并在大會上作了典型發言。我們在完成空運救護任務的同時,還錄制了《空運救護訓練》專題片,為將來我軍戰場航空醫療救護傷員提供了寶貴的借鑒!</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八一前夕,北空后勤部慰問團盧其貴政委、何讓科長到前線慰問,帶來了后方首長和戰友們的親切問候。與救護隊員一同乘座直升機到前線野戰醫療所視察空運救護工作并體驗生活,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安慰和鼓勵。</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空運救護隊是空軍唯一的參戰隊伍,建軍節前夕,空軍司令員王海專程到老山前線視察,聽取了空運救護隊的工作匯報后,高度贊揚了救護隊員們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傷員,甘于吃苦,樂于奉獻的大無畏革命精神,贊揚大家為空軍爭了光,是全空軍的驕傲!</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建軍節過后,北空司令員劉玉堤到老山前線慰問視察,代表后方首長和戰友向大家問好!為救護隊取得的每一點成就而感到高興和自豪,稱贊北空救護隊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醫術精湛,紀律嚴明,作風過硬,敢打必勝的戰斗集體。勉勵大家再接再厲,善始善終,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并與全體空運救護隊員合影留念。</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戰士們仍堅守在一線戰壕里,每天只能吃上一頓熱飯,有時甚至三天也吃不上一頓熱飯,只能吃難以下咽的壓縮餅干,喝水也十分困難,軍工每天冒著生命危險,向陣地送水、送飯、送作戰物資,有的卻犧牲在半路上。戰土們日夜堅守陣地,隨時觀察敵人動向并投入戰斗,空運救護隊全天候待命,做到一聲令下,立即出動!</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尤其是在貓耳洞里,直不起腰,伸不直腿,而且潮濕、炎熱,根本穿不住衣服,只是腰間系一塊三角巾,有的戰士犧牲后就是這樣抬了下來的,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真是無私奉獻!正是有了這些可愛的戰士,老山前線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各個陣地才牢牢地控制在共和國軍人手中,祖國的領土一寸都沒有多余的!</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北京軍區空運救護隊,在老山前線奮戰了半年,圓滿完成任務后載譽歸來。我們順利完成了上百架次起降和300多人次機上救護工作,為挽救傷病員生命、鼓舞前線官兵士氣、多打勝仗作出了積極貢獻,先后有6人火線入黨,9人榮獲三等軍功勛章,受到了前線指揮部的通令嘉獎。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無愧為“老山雄鷹”的崇高贊譽!</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和老山地區防御作戰,前后持續了10年。戰爭的勝利和今天的和平環境,是百萬參戰大軍和上萬名烈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你們血染的風采!當年參戰的老兵大多已年過花甲,但在我們生命中有過一段參戰和參加空運救護的經歷,今生無怨無悔。在此向所有參加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將士們和空運救護隊的戰友們致以崇高的敬禮!</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40多年過去了,硝煙早已散去,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我們深切緬懷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光榮犧牲的革命烈士!善待參戰老兵,今后還會打仗!</b></h1><h1><b style="font-size:22px;">軍人為戰爭而生,白衣天使是戰士的守護神,人民空軍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時刻在守護著祖國的藍天,只要祖國一聲令下,我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為保衛祖國的領土、領空和領海安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貢獻我們的一切力量!</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文字‖二棉 圖片‖二棉</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兴市|
华坪县|
开化县|
瑞昌市|
陆河县|
肥东县|
伽师县|
隆回县|
布拖县|
弥勒县|
关岭|
湖州市|
莱州市|
灵武市|
同仁县|
花莲县|
阿合奇县|
天津市|
武鸣县|
衡山县|
宜阳县|
无棣县|
婺源县|
青冈县|
方山县|
隆林|
县级市|
东方市|
天台县|
德令哈市|
湘潭县|
延吉市|
铜鼓县|
昔阳县|
措勤县|
甘孜县|
平度市|
石泉县|
沅江市|
澎湖县|
开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