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陳艷139221793</p> <p class="ql-block"> 4月27日早,我從肇興侗寨乘車經黎平,到達中國四大古鎮之一的鎮遠古鎮。下午5點多到達目的地,很快找到了網上訂好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 鎮遠古鎮搜奇訪古的首選之地非青龍洞莫屬。它是古代三大空中建筑之一,跟山西懸空寺、甘肅麥積山齊名。位于鎮遠城東的中河山上,有"西南懸空寺"之美譽。它是一處由祝圣橋、青龍洞、中元洞、紫陽洞、萬壽宮等組成的貴州省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集繹道建筑、會館建筑、橋梁建筑和道、佛、儒三大宗教廟寺院建筑和自然洞穴為一體。建筑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種建筑工藝,巧奪天工地在一段懸崖峭壁上筑出了36座建筑的閣樓洞天,和巨巖、洞穴融為一體,恰如一幅精美的山水畫,又似一組美輪美奐的浮雕群,懸掛在中河山的山崖上。</p> <p class="ql-block"> 次日一早我早早起床迫不及待乘上公汽前往傳說中的青龍洞—西南懸空寺。不久車到祝圣橋,我下車隨人流快步走到七孔石橋上,仿佛穿行在明代的古街堂巷,雙手撫過橋墩,就像觸摸明清的歷史。橋下就是清澈的舞陽河。整個鎮遠古鎮群山環抱,舞陽河穿城而過,把鎮遠古鎮一分為二。祝圣橋北牽石屏山,南接中河山,將古城老街與青龍洞古剎連為一體。此橋原名舞溪橋,多次修復,其中一次修復竣工時,正值康熙皇帝圣誕,為向圣上祝壽,于是舞溪橋被更名為祝圣橋。</p> <p class="ql-block"> 光緒年間在橋上第3孔與第4孔之間,增建了祝圣橋上的“魁星閣”,此樓是三層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攢尖,是青筒瓦頂樓閣,因為滇黔學子進京趕考必經祝圣橋,故老百姓又稱其為狀元樓。它宛如皇冠上的明珠,鑲嵌在碧波蕩漾的舞陽河上。據說此樓修建之前,貴州從未中過狀元,而此樓竣工后,當年還真中一位狀元。2004年,鎮遠縣人民政府將這座祝圣橋狀元樓的復制品放到了貴州民族學院內,賦予莘莘學子繼往開來之意,從而成為一道獨特的校園靚麗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走過青龍洞古建筑群第一個景點祝圣橋,就來到青龍洞入口,入口即為青龍洞。進洞不久就來到了中元洞,也稱中元禪院,明嘉靖十年為傳播佛教文化而建。千佛巖就是佛教文化的最好見證,它是中元禪院山門上方的一塊沉積巨石。巖石上許許多多孔穴內原供有大小不等姿態萬千的佛像若干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千佛巖攀巖而上,就來到中元洞的望星樓。此樓建于千佛巖之上,重檐六角攢尖頂,底層裙檐是圍繞千佛巖的回廊,二樓有天橋與藏經閣相連。登上三樓憑窗遠眺,夜間府、衛兩城萬家燈火,“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故而得名。這里的樓巖渾然一體,妙手天成。</p> <p class="ql-block"> 中元洞的正殿大雄寶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殿堂,上層雕有鏤空的欄桿、窗欞,非常精致引人注目。下層用磚石壘砌起墻,也有鏤空雕花的門和門簾。殿后的石拱門上刻有“漸入佳境”四字,左右分別刻有“方壺”、“圓嶠”,“方壺圓嶠”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可見這里就是仙山樓閣。</p> <p class="ql-block"> 中元洞西入口處,有一個鐘乳石形成的石床,武當山道教祖師張三豐尋求啟蒙時,曾在該石床修煉。幾塊鐘乳石凝聚而成的石頭,估計是他留下的包袱、傘和煉丹爐吧?</p> <p class="ql-block"> 而后來到青龍洞北側山崖之上的紫陽洞。紫陽洞又被稱為“紫陽書院”,嘉靖九年為紀念儒學大師朱熹而建,因朱熹號為紫陽先生故命名。此書院以傳播儒家學說為宗旨,是儒家智慧的象征。它的山門、圣人殿、老君殿、三角亭等都“搖搖欲墜”地坐落在懸崖邊上,石刻橫幅上書寫著“紫陽洞”配上“無水無雙福地,千山第一洞”的對聯。</p> <p class="ql-block"> 紫陽洞下方就是萬壽宮,也是青龍洞的出口。萬壽宮始建于清雍正年間,也是一處江西會館,由贛籍商人籌款而建。是江西人行走江湖的棲息地和精神家園,也是鎮遠古鎮古代繁華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萬壽宮是具有江南風格的封火山墻式四合院建筑群落,為青龍洞古建筑群中最大的一組古建筑。磚石結構工藝繁雜,磚雕雕刻精美,完美展現了古建筑群的鬼斧神工,門樓上的九仙堆雕,人物造型各異,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幾條龍鏤空透雕把“萬壽宮”三個大字圍繞其間。</p> <p class="ql-block"> 坐東朝西的許真君殿,中間供奉的是道士許遜。而文公祠供奉的是南宋著名抗元名將、愛國詩人文天祥,他用生命寫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后人所傳頌,激勵和感召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正義事業英勇獻身。</p> <p class="ql-block"> 青龍洞建筑群背靠青山,面臨綠水,鑿壁而建,貼壁臨空;青瓦紅墻,庭院幽靜。“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將少數民族建筑、徽派建筑與宗教建筑等不同風格融為一體,形成青山、綠水、石洞、茂林等眾多神奇景觀為一體的福祥之地。</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奇思妙想的大膽構思,也為古人的精巧布局所震撼。由北至南綿延長達一里多、大小不一的懸空亭臺樓閣、且分布錯落有致,需要古人多么高超的建筑設計理念和多么超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置身其中的我,難以相信這些建筑來自古代能工巧匠之手。一些寬大樓閣的建筑如同人們立于懸崖邊踮腳俯瞰一般,僅僅憑借幾根立木支撐,看上去仿佛一陣風就能把它吹倒。然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它們竟然在風雨中矗立了幾百年時間而屹立不倒。青龍洞的神奇之處,除了懸空而建的臨空亭臺樓閣令人連連稱奇之外,還能體會道家、儒家、佛家三種宗教文化與巨巖洞穴融在一山的獨特魅力,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道儒佛三教合一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青龍洞,一個空靈之美的地方,遠遠看去如臨海市蜃樓,蓬萊仙島。此地引導我們踏上傳統手工文化、建筑文化和宗教文化之旅,讓我們迷失在錯綜復雜、精美絕倫的傳統手工木雕藝術和石雕藝術中,也迷失在眾多建筑工藝和眾多建筑風格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中,更是迷失在三大宗教相互包容、和諧相處的獨特魅力中。而整個建筑群與石崖、洞穴、古木、藤蘿融為一體,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是人類歷史上的藝術珍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圖文 陳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新野县|
淮北市|
韶关市|
陕西省|
台前县|
名山县|
察雅县|
辽源市|
无锡市|
云梦县|
元阳县|
微博|
开化县|
麻江县|
孟村|
延寿县|
娱乐|
阿巴嘎旗|
奉贤区|
嘉禾县|
蕲春县|
汉寿县|
宜春市|
饶阳县|
新绛县|
汪清县|
夏邑县|
锡林郭勒盟|
阿城市|
肇庆市|
分宜县|
贵阳市|
古丈县|
远安县|
福贡县|
腾冲县|
邹平县|
阿巴嘎旗|
霍城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