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張連隊的集體照。從照片到字里行間,你能看到這是一群經歷過戰火淬煉的軍人,或者說他們與所有當年的參戰軍人一樣,是創樹了一個時代歷史豐碑的人。</p><p class="ql-block"> 簡單說明一下,這張照片的時間、地點及人員。照片上時間是,參戰部隊接到上級回撤命令的時間,不是連隊照相時間,照相時間已不詳;照相地點,云南省硯山縣原者臘公社革豆村;照片上人數為74人,除了犧牲的楊天成、路鳳貴倆位戰友外,按連隊實際參戰人數,還缺少一些,原因不詳,或許他們另有任務,沒有留下這瞬間的定格。</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段中越戰火的硝煙,早已飄然散去了。驀然回首,仍然讓親歷者繞不過去,那段留住的印痕,又有難以抑制的感觸,與其說是回望遠去了的經歷,還不如說我們又一次重返那段戰火硝煙的追思,今天再去返顧很多的人和事,內心依然不能平復……歸根結底,中越作戰那段短暫經歷,對每個曾經的參戰軍人來說,是鐫刻在生命里的一段印痕,是一生很難抹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今天,讓這些照片帶著我們一起穿越遠去的記憶,去解讀照片背后的故事,記住故事里有你、有他、有一群生死的過命的兄弟,也說一點自己的感悟。當然,照片上的每一個戰友都經歷和目睹了這場戰爭,都有共同的見證或是不同的思考,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我們都是這場戰爭的親歷者。</p> <p class="ql-block"> 這是部隊出征前的誓師大會現場。時間,1979年2月15日;地點,云南省河口縣螞蝗堡。(原步兵119團干事王達眾攝)</p><p class="ql-block"> 由于各個參戰部隊,或者說各個參戰連隊的戰斗任務和區域的不同,這里只能從戰場的某個視角,或是擷取戰斗中的一個片段、一個側面,或是一些戰時戰后的見聞,讓大家去了解這場戰爭存在的意義,真正去懂得戰爭與犧牲的結果,去理解去認可這一代軍人的奉獻精神和流血犧牲。</p><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連隊,隸屬于原14軍40師119團團直屬炮兵分隊。下面說說我們連隊,在協同我團3營、2營的幾次攻擊戰斗任務的有效進行。</p><p class="ql-block"> 2月16日晚,連隊就進入預先選定的炮陣地待命,等待著上級戰斗命令的下達。</p><p class="ql-block"> 2月17日拂曉,戰斗打響了。邊境區域沒有了往日的寧靜,我們能聽遠方傳來的槍炮聲,聲音忽大忽小,時不時還能見到戰斗區域的火光燭天。而炮陣地上靜謐的像一池止水,大家都在事先構筑的貓兒洞里隱蔽著,沒有一點點的聲響,全連上下嚴陣以待。</p><p class="ql-block"> 當天,連隊指揮所接到團指命令,向越軍330高地進行炮火射擊,全力支援步兵分隊的戰斗。全連6門火炮,先后4次急速射,共發射炮彈140余發。我們在炮擊越軍目標的同時,越軍的炮彈也從我們連炮陣地上空呼嘯而過,但全連官兵沉著面對,臨危不亂,仍不斷向越軍陣地發射炮彈……戰斗打打停停,一直進行到天黑,才漸漸的停止下來。</p><p class="ql-block"> 2月18日晚,我連第二次炮擊,又打出炮彈100多發,有效地支援了3營步兵分隊的戰斗進行。這里摘抄一段7連一個班長的描述,“18日,晚10點30分,我團屬遠程火炮開火,炮彈怒吼著飛向17號高地。撼天動地的爆炸聲,足足延續了15分鐘,7連的每個戰士都熱淚盈眶!大聲叫好!那炮聲至今仍在老兵們心中回響”,這是3營7連10班班長孫輔安的戰后回憶。</p> <p class="ql-block"> 2月17日,3營通訊排長楊松高,不顧自己負傷,冒著炮火把張世彪營長送下陣地。(原步兵119團干事王達眾攝)</p><p class="ql-block"> 由于越軍在中越邊境區域,苦心經營多年,各種步兵坑道如蛛網一般。就17號高地而言,就有三道環形戰壕,戰壕之間有多條交通壕連接。每道戰壕除建有眾多火力點外,更是隨地形變化,互為犄角,形成許多交叉火力網點。凡戰壕節點處,皆用圓木筑建為半永久地下A型工事,并能屯儲彈藥、糧食和水,解決士兵生活沒有一點問題。為什么17號高地難以攻克,這應該是客觀的事實,另外3營7連攻擊戰斗的步兵班,或是步兵排分隊,對這個區域的地形地貌,越軍火力配置等等,也了解甚少。</p><p class="ql-block"> 7連1班戰士常子發,輕機副射手,在正射手犧牲后,他不懼怕生死,接過戰友的槍,英勇頑強,繼續戰斗。這是7連12班同籍戰友徐純開的親眼目睹,也是17號那天,他就犧牲在攻擊戰斗的17號高地上。由于他不畏犧牲,作戰勇敢,戰后被部隊追記二等功,這是我同籍犧牲的戰友中,最高的軍人榮譽,犧牲后安葬在云南省河口縣水頭烈士陵園。</p> <p class="ql-block"> 這兩張照片,是1979年2月17日,3營7連的兩名戰士,犧牲在17號高地的越軍戰壕前沿。(原步兵119團干事王達眾攝)</p><p class="ql-block"> 2月19日凌晨17分,我連又向敵制高點,也是越軍抵抗最頑固的17號高地進行了炮擊,全連共發射三次,第一次2發急速射,另外兩次是8發急速射,共發射炮彈108發。這次炮擊相當準確,及時有效的支援了步兵戰斗,3營順利的攻下了17號等諸多高地,完成了戰斗任務。</p><p class="ql-block"> 戰斗結束后,7連從繳獲的越軍文件得知,駐守17號高地之敵,乃是越北軍區主力345師254團1營3連,主要防守17號高地、330高地及50、51、52號等高地,連部就設在17號高地上。據繳獲越軍的資料介紹,這支越軍步兵分隊,也是久經沙場的。</p><p class="ql-block"> 后來據3營8連的同籍戰友陳永明的回憶,在3營強大攻勢和團屬炮火猛烈的打擊下,待他們沖上越軍陣地時,陣地上除兩個被震昏的越軍俘虜外,其余的已被炸死了,這個連隊基本上是蕩然無存了。</p><p class="ql-block"> 回顧我攻擊的部隊,同樣是慘烈的。2月17日,在330高地和17號高地作戰區域,由于越軍向我43號高地炮擊,3營同樣傷亡慘重,營長張世彪、副營長邊子焜、七連副指導員田云翔等,都先后身負重傷,士兵也傷亡了許多,作戰才剛剛開始,3營戰斗減員甚多。如果說2月17日,3營攻擊的步兵分隊,在攻擊戰斗受阻,或是受到敵火力猛烈攻擊時,及時要求我炮兵分隊的炮火支援,情況就迥然不同了,這也是他們戰后深刻的總結。</p> <p class="ql-block"> 被越軍炮擊后,部隊瞬間被打亂了編制。這是3營8連的班長蘇萬發,頭部負傷后,還在收攏打散的戰友,仍然堅持戰斗。(原步兵119團干事王達眾攝)</p><p class="ql-block"> 2月19日中午,我們連隊越過中越邊界的八字河,隨團前指向敵縱深開進。下午5時許,連隊又根據團指預報的戰斗任務,迅速構筑炮陣地,等待戰斗命令下達。</p><p class="ql-block"> 2月20日至21日,連隊對班菲之敵的幾次炮火準備,都沒有能實施,據說是越軍撤離了班菲。待天黑后,連隊穿過班菲至班甘的公路,來到路邊的一個凹地休息待命。</p> <p class="ql-block"> 1979年原步兵119團對越作戰經過約圖(網絡轉截)</p><p class="ql-block"> 向敵縱深穿插,占領小曹地區的330、17號等高地,控制越北7號、8號戰略公路,阻斷越軍老街之敵退路,與正面攻擊的原步兵118團合力,全殲越軍老街地區守敵。這是原步兵119團,對越作戰第一階段的戰斗任務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圍殲鋪鏤的穿插奔襲戰斗,是原步兵119團對越作戰中,第二階段中的一次戰斗。</p><p class="ql-block"> 越北境內山高林密、坡陡草深、灌木荊棘隨處都是。全團官兵發揚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以吃大苦、耐大勞,英勇頑強,連續作戰的戰斗作風。在氣候條件惡劣的亞熱叢林地行軍作戰,在補給脫節和超負荷武器裝備的情況下,部隊翻山越嶺,穿谷涉河,克服了重重困難,晝夜兼程27公里,并消滅鐵路沿途抵抗之敵,按時到達上級指定位置,完成了戰斗任務的前期準備。</p><p class="ql-block"> 前面說到3營8連班長蘇萬發,英勇無畏、頑強不屈的戰斗作風和表率作用,值得我們敬畏。在我們連隊同樣如此,譬如,我連2班副班長郭文才,從戰斗打響開始,自始至終地做好一個班副的表率作用,由于發射炮彈頻繁,耳朵都被震出血,還堅持不懈地戰斗到最后;1班副班長栗建明,班里的各項任務任勞任怨,率先垂范,從2月20日,全團奔襲穿插戰斗開始,全連唯有1班齊裝滿員,當好1炮手,直至整個作戰結束等等。這些“兵頭將尾”,同樣值得我們敬畏與尊重。</p><p class="ql-block"> 3月1日,連隊接到團指的命令,配合2營攻打鋪鏤縣城的戰斗任務。接到任務后,全連經過一晝夜冒雨急行軍,次日天蒙蒙亮,到達了越南境內的郎舉火車站待命;隨后又接到團指命令,要連隊迅速到達郎恩以北地區,支援2營攻擊鋪鏤的前期戰斗準備,全連官兵在極度疲憊和饑餓的情況下,又經過數小時的超負荷強行軍到達指定位置,全連快速構筑陣地,準備戰斗。</p><p class="ql-block"> 根據2營前指通報,部隊在通過紅河鐵路橋時,由于地勢險峻道路狹窄,被越軍制高點重火力壓制,部隊無法過橋。連隊接到團指命令后,在指揮排長的帶領下,偵察班針對目標快速測繪,諸元準備下達,連隊各炮手協同配合,只聽到連首長下達口令,2發齊射!炮彈呼嘯而出,準確地擊中目標區域,越軍制高點的射擊,瞬間停止了,2營攻擊部隊順利通過鐵路橋,為攻打鋪鏤縣城掃清了沿線觸點障礙,保障了步兵分隊戰斗的順利推進。</p><p class="ql-block"> 當天上午戰斗結束后,連長張正光、指導員陳瑜,又根據團指戰情預報,為確實保障2營攻擊鋪鏤縣城任務的完成。全連指戰員有的放矢做好各項戰斗前的準備工作,在指揮排長馮國良的引領下,偵察班長吳寶生,帶領全班開設了觀察所,老偵察兵蘭學順(我入伍時的新兵班長)和我,沿2營攻擊線路預設若干目標方位物,測定目標數據和方位物的距離交會復換,能隨時轉換成射擊諸元,及時投入新的戰斗,而炮陣地更是嚴陣以待,時刻準備進入新的戰斗。</p><p class="ql-block"> 2營在向鋪鏤縣城攻擊推進時,我觀察所發現,越軍從一個預設目標區域附近的防御掩體里跑出五六十人,帶著輕重火力,企圖阻止2營攻擊部隊的前進。發現敵情后,吳寶生班長,極時將設定的目標方位物復換,又反復計算后,及時轉換成射擊諸元,張連長快速下達到炮陣地,陣地修正轉移射向,全連3發急速射!炮彈準確的擊中目標區域,前觀通過觀察報告,越軍死傷不少,剩下的部分越軍,又竄回到掩體里躲避炮彈。</p><p class="ql-block"> 對防御掩體內的越軍,再次實施炮火打擊。連長張正光下達口令,延期引信,全連2發放!通過器材觀察,我們目睹了掩體遮蓋物騰空而起,越軍卷著塵土和一些物體又重重落下,按照炮彈的有效殺傷半徑范圍,估計掩體里的越軍,能活著的已所剩無幾了。</p><p class="ql-block"> 當天下午,攻擊鋪鏤城的2營,經過6小時的激戰,攻克了鋪鏤火車站,并繼續殲滅潰敗的殘敵,占領了鋪鏤縣城,控制住紅河渡口。當晚接團前指通報,2營攻擊的部隊,全部占領了鋪鏤縣城,攻擊戰斗完成。</p> <p class="ql-block"> 3月2日,3營8連兩名戰友,以“鋪鏤站”站牌為背景,留下了這張照片。(原119團干事王達眾攝)</p><p class="ql-block"> 綜述以上,只是我們連隊,一些時段的戰斗情況,其它的戰斗,也無法一一羅列,而連隊幾乎沒有戰情戰況的記錄。信息的來源,主要是根據一些戰友的回憶和戰場日記整理的(感謝原連隊副指員阮前定的部分戰場日記),因此在時間或是地點上,可能會有些不準確和欠完整,但所有的經歷是真實的可信的,已給親歷者留下深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原步兵119團在歷時近一個月對越作戰中,先后經歷首戰班菲、穿插南征、突破珊嗄、阻擊班羅、圍殲鋪鏤等各階段戰役戰斗,始終按照上級預定計劃圓滿完成任務,于3月16日全線撤軍。</p> <p class="ql-block"> 這是連隊戰時的干部和各班班長,戰后在硯山縣者臘駐地的合影。幾十年過去,有的戰友已離開了我們,每當看到這張照片時,我還是很懷念他們。</p><p class="ql-block"> 上面說到,他們是創樹了一個時代歷史豐碑的人,又怎樣理解戰爭與犧牲的結果呢,說一說我的理解。“改革開放”給那個年代帶來了國家的發展穩定繁榮和社會進步,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國家的穩定,周邊環境的安寧,這樣國家才有好的發展環境,百姓才能安居樂業。眾所周知的十年中越邊境戰爭,一代中國軍人他們秉承著“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為祖國和人民甘愿吃虧的無私奉獻精神;生死相依、團結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這些就是無數參戰軍人用鮮血和犧牲,換來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支撐。</p><p class="ql-block"> 這樣的事例很多,離我們也并不遙遠,回眸我們所熟悉的老部隊原步兵119團,在對越作戰時,我們所在的連隊和每個人,戰場上所經歷的艱辛殘酷與生死離別,對戰友們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記憶。我們與所有的參戰軍人一樣,面對著戰爭與犧牲,流血與奉獻,連隊首長告訴我們,這是軍人的職責使命所在。譬如,中央軍委授予的“排雷英雄”白洪普,戰斗前夕工兵排為部隊的前行,排出地雷開劈安全通道,僅他就排除地雷81顆,有效減少了行進區域地雷對我人員的傷害,給部隊贏得了到達預定的區域和時間。如今他身體上還留下地雷的碎片,也失去了一支腿,一只眼睛,然而他身殘志不殘,還一直為部隊建設,在努力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老山作戰中,原步兵119團同樣涌現了戰斗英雄李海欣和十五勇士。1984年7月12日,李海欣率領14名戰士堅守142高地,與越軍一個營鏖戰10余小時,頂住了敵人上千發炮彈的轟炸,先后打退敵人6次輪番進攻,斃敵104名,用血肉之驅與戰友們一起牢牢守住了陣地,最后他與幾名戰友壯烈犧牲。戰后被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142高地被命名為“李海欣高地”等等,一批英雄集體和個人,以及無數的參戰軍人,還有云南邊境區域,安葬著成千上萬犧牲的烈士。這些足以說明,他們是那個時代的踐行者,是創樹了一個時代歷史豐碑的人。</p> <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28日,原步兵119團團直屬迫炮連,在貴州遵義聚會。</p><p class="ql-block"> 連隊在貴州省遵義聚會時,我帶去了這張連隊的集體照。目的很簡單,就是讓當年參戰的老兵們,再一次去重溫我們一起戰斗生活的日子,找回昔日的記憶與延續。大家面對著照片,一起回顧戰場上的那些人和一次次戰斗的經歷時,你一言,他一句,仿佛還在追溯曾經熱血與硝煙的日子,講述我們最不愿意的提及,那些戰場上的生離死別和艱難困苦的一幕幕場景……</p><p class="ql-block"> 站在時光的彼岸,四十多年過去了,對有著這段經歷的參戰軍人來講,戰爭留下的記憶是深刻的,也是殘酷的。前面說了這么多,并不是要去顯擺什么,或是去標榜什么,目的很簡單,只是想得到人們理解、認可與尊重。對我們這些曾經的參戰老兵來說,感慨也好,感嘆也罷,一切早已歸零了,記住戰場上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記住河口水頭烈士陵園里犧牲的兄弟,有時間去看看他們,這是句心里話。</p><p class="ql-block"> 在此借《星光閃耀歲月》的平臺,祝愿這場戰爭的幸存者們,珍惜時光、健康快樂,過好每一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临猗县|
西城区|
循化|
吉林省|
溆浦县|
怀柔区|
大宁县|
石狮市|
谷城县|
黔江区|
延边|
肇州县|
济源市|
苍梧县|
镇巴县|
黄陵县|
渭源县|
宜君县|
波密县|
麻江县|
云和县|
庐江县|
张家港市|
曲阜市|
定州市|
新疆|
皮山县|
贵德县|
喜德县|
大关县|
田林县|
色达县|
山丹县|
彝良县|
石狮市|
承德市|
搜索|
桐柏县|
章丘市|
凌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