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尋根問祖

云中閑鶴

尋根問祖——李家祖宅和堂哥祖武 <p class="ql-block">李家祖宅,在天水城南七公里的多嘉莊,是一個有二百年歷史的祖宅。祖宅建于清朝道光年間,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南北正、到廳各三間木雕花板四檻門窗的主房,東西各五間帶回廊明柱的托件房。</p> <p class="ql-block">相傳李家祖上是武舉,因功名而建祖宅。</p> <p class="ql-block">2000年初,堂哥祖武,重建了祖宅西屋。</p> <p class="ql-block">2015年,堂哥重建了祖宅的北屋。為紀念祖父李天煦,堂哥把北屋命名為“天煦草堂”,并把祖父李天煦七歲作的詩,用兩幅對聯的形式,刻寫在兩個柱子上。“暑退千家爽,涼生萬木秋”,“走月藏高樹,飄風響遠鐘”。</p> <p class="ql-block">曾任天水市委書記的張津梁,為祖宅題了“名人故居”碑文。</p> <p class="ql-block">如今,已是80歲的堂哥,依然朝入點卯,暮歸阡陌,同可敬的堂嫂一起,守護者以讀書明理為傳統的李家祖宅。</p> <p class="ql-block">傳道授業。伯父李贊亭,我家公公李昆亭以上三輩均為癢生(秀才),以設管教書為生。祖宅的后花園有后書房,村里有上書房。曾祖李伯榮,為南路山長(督學)。祖父李天煦曾任天水城亦渭學校校長。伯父李贊亭曾任國立五中、天水師范校長。公公李瑜(字昆亭)、婆婆吳鳳英,1953年分別畢業于陜西師范、西北師范,一生從教。</p> <p class="ql-block">堂哥李祖武,創辦了天水藝校,組建了天水老年大學,創建了紅霞合唱團。</p> <p class="ql-block">侄女李玫(作家二堂哥的女兒),博士生導師,樂律學家。</p> <p class="ql-block">三堂哥李祖武的三個兒女,李東羲、李東曉,在天水師范學院任教,小兒子李東暉從事美術工作。</p> <p class="ql-block">名望鄉賢。祖父李天煦,伯父李贊亭,堂哥李祖武,是天水地方名士。</p> <p class="ql-block">祖父李天煦,是民國初教育家和詩人。祖父七歲能賦詩,被縣志譽為神童。祖父李天煦以天水歷史、地理、人文為內容編纂的天水鄉土教材,收藏于國家圖書館。</p> <p class="ql-block">民國十九年,祖父病逝于亦渭學校校長的職位上,年僅43歲。祖父逝世二十年后,1948年亦渭小學和縣立中學師生,每人搬一塊磚,徒步十里到多嘉莊,為祖父李天煦建立了紀念碑,碑額題書為“數澤常新”。當時師生搬磚的隊伍,在山道上蜿蜒,情景極為感人。</p> <p class="ql-block">祖父與大伯的書信,猶如書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祖父遺著。祖父李天煦,字訢之,號赤峪山人。</p> <p class="ql-block">堂哥李祖武的習作。</p> <p class="ql-block">《登高》是祖父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作的詩。2016年堂哥李祖武為這首詩譜了曲,并創作為男中音領唱的混聲合唱作品。</p> <p class="ql-block">伯父李贊亭,1926年畢業于北京國立藝專西畫系,是第一代在中國學習油畫的人。天安門廣場人民紀念碑浮雕的作者劉開渠,國畫大師李苦禪同伯父都是國立藝專同班同學。伯父1924年加入國民黨,先后在武漢、南京、西安、蘭州任職。</p> <p class="ql-block">伯父是敦煌國立藝術研究所最早的創始人之一。1942年2月,與高一涵、常書鴻一行七人由蘭州乘車西行赴任,他們是歷經十個世紀后的首任敦煌守護人。</p> <p class="ql-block">1950年,伯父當選為天水市副市長,政協副主席。經歷了1953年肅反,1957年整風反右,1958年退職回鄉,成了一名人民公社社員。</p> <p class="ql-block">堂哥李祖武,是天水一位集詩、曲、唱于一身的鄉土音樂家。堂哥說,對故鄉的熱愛,對祖父丶父親的敬畏之心,對耕讀傳家的信念堅守是自己終生進步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一份耕耘,一分收獲。2019年,堂哥作為先進老年大學的代表,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p>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堂哥李祖武獲得了甘肅省音樂黃鐘獎“有突出貢獻音樂家”稱號。堂哥的感言是:做為一位在基層寫了一輩子歌,唱了一輩子歌的胡曲蛋音樂工作者,能與諸位隴原音樂的翹楚老師們同領黃鐘,這是何等的榮幸,這也是對年輕后來者極大的鼓勵。</p> <p class="ql-block">堂哥為故鄉寫歌,給翁嫗教歌,興致則放歌。2017年5月,堂哥和他的紅霞合唱團受邀,參加了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十六屆中老年合唱藝術節,并獲得了金獎。在金色大廳演唱了《紅豆詞》和堂哥作詞作曲的《女人歌》第三樂章《養娃》。</p>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28日,天水老年大學舉辦了《歌滿金華——第六屆李祖武聲樂專修匯報會》。</p> <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15日,天水市委宣傳部等部門將舉辦《情在天水間——李祖武聲樂作品音樂會》,演出者大都是知名演唱家,而且大都是堂哥李祖武的學生。</p> <p class="ql-block">侄女李玫,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為堂哥李祖武《情在天水間》李祖武聲樂作品集寫序中寫到:在叔父這個作品集中,唱的最多的就是這些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難怪他在當地那樣受歡迎,老百姓身邊的一位胡曲蛋作曲家、歌唱家為老百姓作歌、唱歌,用的是人們聽的懂的方言俚語,唱的是人們聽得懂的身邊瑣事,這樣的藝術是人們愿意接受的藝術,所以叔父的藝術生命很長,盡管年近八旬,他還在寫,還在唱!</p> <p class="ql-block">充滿對李家祖宅的好奇,充滿對李家堂哥的敬佩。2023年,利用五一假期,跟隨夫君,專程拜訪了堂哥堂嫂。</p> <p class="ql-block">堂哥祖武是伯父的小兒子,大堂哥是名軍人,二堂哥是職業作家。三堂哥李祖武,“祖武”,取自《詩經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比喻繼承祖輩事業。</p> <p class="ql-block">大伯,1958年退職回鄉,當了農民。堂哥祖武,1962年蘭州一中畢業后,名正言順成了農民。李家世代教書育人,很受村民的愛戴和尊重。在文革中,大伯在農村沒有受到沖擊。堂哥祖武回到農村,沒有怨天尤人,腳踏實地融入到農村生活中,憑著不怕吃苦,不怕流汗的干勁,把各項農活都做到了“把式”的級別。</p> <p class="ql-block">天賦和熱愛。堂哥祖武和侄女李玫,對識譜,對音樂,有無師自通的天賦。堂哥九歲時能識譜唱歌,十三歲創作了第一首歌曲作品《採樹種》。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村里組建了農民劇團,創作了話劇《大水灘》,因為村民們不會說普通話,他們就用自己最熟悉的方言演出,在縣上的農民會演中,因為一只獨秀,而轟動一時。</p> <p class="ql-block">堂哥初中二年級時,在蘭州人民劇院聆聽了一場馬思聰小提琴獨奏音樂會,被夢幻般美妙的琴聲打動,從此愛上了小提琴。即使在回鄉當農民,白天出工勞作,晚上仍堅持拉琴。1972年在紀念講話活動期間,天水市革委會政治部余主任發現了堂哥,把堂哥安排到了市六中,并解決了農村戶口。原來大伯任天水師范校長時,保護了很多優秀進步青年,余主任就是其中之一,避免了國民黨憲兵司令部的抓捕。</p> <p class="ql-block">堂哥38歲時,在天水文工團成了名專業演員。蘭州省歌舞團曾要調堂哥去蘭州,但為了年邁的父母,舍棄去蘭州發展機會,為了兒女的學習,堂哥又舍棄去蘭州學習導演的機會。堂哥的責任與擔當,受到了人們的敬佩。堂哥的舍利取義、舍名求淡、舍欲求徳、舍逸求勤,舍私求公的行為準則,受到了人們的敬重。</p> <p class="ql-block">耄耋之年的堂哥,依然激情滿滿,依然滿滿的正能量。創作,教學、習字,依然是堂哥生活旋律。祖武堂哥,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進步的動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松县| 浦城县| 武宣县| 望奎县| 万安县| 巧家县| 高雄市| 湄潭县| 会宁县| 芜湖市| 舞阳县| 驻马店市| 宝山区| 新安县| 平南县| 阿坝县| 湘西| 任丘市| 济阳县| 安阳县| 芦溪县| 台前县| 苏尼特左旗| 杨浦区| 历史| 乌拉特后旗| 绥芬河市| 阳原县| 子洲县| 安顺市| 濉溪县| 西充县| 九龙城区| 临泽县| 繁昌县| 两当县| 息烽县| 平舆县| 建平县| 新晃|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