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扇尾鶯(學名:Cisticola juncidis)小型鳥類,體長9~11厘米。上體栗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紋和棕白色眉紋,下背、腰和尾上覆羽黑褐色,羽干紋細弱而不明顯,尤其是繁殖季節,腰和尾上覆羽幾為純棕色而無黑褐色縱紋。尾為凸狀,中央尾羽最長,暗褐色具棕色羽緣、黑色次端斑和灰色端斑,外側尾羽暗褐色具棕色羽緣、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兩翅暗褐色,羽緣栗棕色。下體白色,兩脅沾棕黃色。相似種金頭扇尾鶯頭頂黃色或金黃色,下體皮黃白色,外側尾羽端斑窄而不明顯,呈棕白色。 ~生活習性~<br><br><div> 棲于開闊草地、稻田及甘蔗地,一般較金頭扇尾鶯更喜濕潤地區。求偶飛行時雄鳥在其配偶上空作振翼停空并盤旋鳴叫。非繁殖期懼生而不易見到。普遍的留鳥,在飛行時常發出「戚察、戚察的聲音,常出現于平地草原、稻田及開墾的山坡地帶。</div> 棕扇尾鶯通常出現在農田與海邊的灌叢,是個筑巢高手,巢位雖然很常位在路邊,但卻因為隱秘,很不容易發現。繁殖期4~7月,營巢于草叢中,巢呈吊囊狀,開口于上方側面。主要由撕裂的草葉、植物纖維等編織而成,有的外面還被有蛛網,內墊有絨毛和柔軟植物。巢高7~8厘米,內徑約5厘米,營巢由雌鳥承擔,雄鳥協助搬運巢材。<br> 每窩產卵通常4~5枚;偶爾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的情況。卵白色或淡藍白色,被有紅褐色或紫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3.8~16.8mm×10.2~12.3mm。雌雄親鳥輪流孵卵,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新和县|
龙岩市|
南京市|
黄浦区|
麟游县|
米易县|
黔江区|
酒泉市|
永和县|
高雄县|
长岛县|
陕西省|
湛江市|
北安市|
西贡区|
会宁县|
方山县|
喀什市|
沈阳市|
黄石市|
武鸣县|
墨竹工卡县|
巫山县|
彭泽县|
临颍县|
甘德县|
呼伦贝尔市|
平陆县|
金昌市|
平昌县|
木里|
临高县|
阿克苏市|
个旧市|
县级市|
化德县|
新乐市|
丰镇市|
墨江|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