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原第二天的清晨,氣候宜人,吃過早飯坐火車前往大同。五月的江南是春綠盎然,花團錦簇的季節。透過車窗,一路往北,卻見晉北的平原大地,有點凋零也有點荒涼之美。一大片黃土色,夾雜稀疏綠樹作點綴,廣闊的春耕犁田有序排列,勃勃生機在原野中孕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大同站,出站路線有點復雜,與聯系好的司機碰頭,直接前往云岡石窟。當然也可選擇幾塊錢的公交車,除了時間長,還有等待班次的不確定性。自被太原站小宰后,我已不信出租車了,而且網約車去云岡石窟來回與包車差不多。</p> 云岡石窟 <p class="ql-block">前往云岡的路上,天氣極好,灰塵在空氣中旋舞,車不多。到達時人流不多,午餐自備干糧,購票入內(120元),車無法到達石窟前,需步行禮佛大道,靈巖寺,龍王廟,穿過一座小橋才能近距離欣賞。</p> <p class="ql-block">在寫此篇內容前,我又看了《世界遺產在中國~云岡石窟》和王南的《人文清華~云岡》,更加深了印象和歷史知識點。</p> <p class="ql-block">從河對面遠眺排列如蜂窩一樣的許多洞窟,依山開鑿,規?;趾?、氣勢雄渾,東西綿延1公里,這就是云岡石窟。位于大同市的武周山南麓,是北魏文成皇帝初期開鑿的大型石窟,迄今已有1600年的歷史。與甘肅敦煌的莫高窟、洛陽的龍門石窟,甘肅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云岡石窟的開鑿比敦煌石窟和麥積山石窟晚,比龍門石窟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以古樸大氣的質感聞名,是自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后,中西文化融合貫通,首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集皇家之力開鑿而成,素有“皇家風范”之稱的石窟藝術寶庫。建筑規模大、塑像形體高、保存完整,從此開始了佛教藝術中國化。</p> <p class="ql-block">經過“入佛知見”的匾額建筑門,我們目及所視的千年滄桑如一扇窗打開。石窟之大,幾個小時全部欣賞是來不及的,故選擇性挑選細看??咄馓柛邞?,風吹日曬,窟內清涼一天地。當我們走入一窟又一窟的天地,被原始的自然色,大小不一,姿態各異,成百上千且擁有異域風情,精美絕倫的雕塑所震撼,驚艷中的洋氣!這是一個不在歷史教科書中出現的另一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窟內禁止拍攝,看見喜歡的圖像從窟門口盡最大努力拍攝,除了四面的吸引,還有頭頂的眼花繚亂,密集繁復的絢麗多彩。在時間亙遠的流轉中,這些古艷的色調愈發燦爛亮麗,璀璨奪目,大美無言!置身于其間,仿佛來到北魏時代,那個包容開放,大氣磅礴的朝代,也是文明的寬度和文化的溫暖并驅前行的時代。影響了中國的進程,邁向大唐。</p> <p class="ql-block">最初開鑿者是北魏名僧曇曜推動組織,也是復興佛教的功臣,更是創造文化奇跡的巨人。歷經幾個朝代的延續接力修整和重建,保存至今讓后人得以目睹了解其藝術美學和歷史發展文化,世界文化遺產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曾在其所著《水經注》中如此描述云岡石窟:“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煙寺相望,林淵錦鏡,綴目新眺”。</p> <p class="ql-block">按開鑿的時間分早、中、晚三期?,F存主要洞窟45個,分東(后期)、中(中期)、西(早期)三區,東部4窟,中部9窟,西部32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p> <p class="ql-block">一、二窟為一組塔廟雙窟,后期開鑿??咄鈨蓚雀鳉埓嬉蛔鶈螌臃剿?。遼代以前建為護國寺。因圍欄維修閉窟,無法入內,用手機從外面窟口只看見天花頂上模糊的圖案,好看不清楚。(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是云岡石窟中最大的窟,后孝文帝遷都洛陽而爛尾。據說三尊佛像是由初唐時期補雕,雕刻精美,琉璃眼珠不知去向。經歷了時代的動亂,命運波折的窟。</p> <p class="ql-block">單反效果可對比佛與人的大?。▓D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第四窟爛尾窟,只能遠觀一眼。(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五窟和六窟是一組雙窟(中期),前有清順治五間四層木制閣樓。</p> <p class="ql-block">一看就是清代的,與窟內的色調云泥之別。</p> <p class="ql-block">五窟佛像是云岡石窟中最高大的,化身北魏第七代皇帝拓跋宏(孝文帝)。高達7米,雙腿長15.5米,一只腳上可站約12人,胡貌梵像。頭頂藍螺髻,面部輪廓清晰,細眉長目,方直鼻,雙耳垂肩,褒衣搏帶,通肩架裳。只是清代修復的顏色太鮮艷,少了端莊、肅穆、慈祥的氣象。受祖母馮太后的影響,使其民族融入漢文化,如水一樣使北魏政權統治源遠流長。那微微一笑的海納百川,透露其野心勃勃的目標,從此鮮卑一族從歷史消失,游牧民族完全融入漢化,炎黃子孫一代代繁衍至今。</p> <p class="ql-block">六窟欣賞(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六窟佛母塔窟富麗堂皇,豪奢精湛,美倫美奐,華麗如夢幻,堪稱最完美的窟,是北魏孝文帝為祖母馮太后開鑿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么美麗的窟我們是無法忽視的,也是此行第一個驚喜。首先映眼的是近15米高的中心塔柱,完整的塔柱需仰望可觀,分上下兩層,四面開龕布滿佛像,設計者含有意為之。平面呈回形,分上下兩層,除西壁風化破損較多,其它地方都完好,除了清代塑像的艷調突兀外,不影響整體的古調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壁中內容豐富,熱鬧擁擠,琳瑯滿目。雕刻40幅佛本生故事圖,古印度風格的圖案,古希臘風格的裸體形體……許多體態豐滿,線條優美的飛天造型像來源于古文明國強烈的生命力和人體健美的表現,這些藝術元素均被當時的鮮卑游牧民族所欣賞,而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中。</p> <p class="ql-block">中西合璧的飛天,圓潤的身材,有西域的風情,生動靈巧。非常喜愛的原始色調,目不睱接。</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幅很熟悉的圖案,旺盛的菩提樹下兩僧人對坐,原來出自第五窟門壁上的一小塊。面對注視,說不出的感動和滿足。</p> <p class="ql-block">七窟和八窟是最早的雙窟(中期),是西域造像與東方元素相融的頂峰時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窟刻滿佛傳故事,“云岡石窟六美人”出自此窟,藻井設計很特別,仿木格棋盤,繪有古印度風格的蓮花,周圍一群飛天曼妙飄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窟與七窟有點相似,西側是五頭六臂的塢摩羅什乘孔雀的造像,東側為三頭八臂的摩醯首羅天騎牛的造像。東西方藝術最巧妙的組合。</p> <p class="ql-block">云岡六美人,姿態優美,傳神動人。</p><p class="ql-block">藻井上的飛天飄飄欲仙</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眉眼間的微笑,心都醉了!(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五頭六臂和三頭八臂</p> <p class="ql-block">“五華洞”全景(圖片來自網絡分享)。感謝互聯網和不知名的攝影作者,得以看到凝固的建筑美!</p> <p class="ql-block">第 9窟至第13窟(中期)在清代晚期被施以彩繪,異常華麗斑斕,稱之“五華洞”。分兩組,第 9、10窟和第11、12、13窟。第 9、10 窟是一組雙窟,開鑿時代略晚于 7、8 窟,是孝文帝和馮太后時期共同開鑿建造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來到第九、十窟前,我真正明白有人為何說看古建需趁早和運氣。原先這個雙窟可從外圍看到前廳廊道浮雕畫,我們去的時候都加上了很高的木架門框,說是保護修建。長廊的彩繪圖案都被木架遮擋,從外面看不到,影響了外觀整體的直觀感。后來從網上無意中刷到一幅無任何遮擋物的圖片,覺得錯失了一頓美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來窟外石柱廊六間隔五大粗壯石柱,構成連續柱廊立面,讓人聯想到古羅馬的神廟建筑。我很想行走于廊間,光影從風化的石柱間穿插,時間在光線中亙遠,照在滿壁五彩爛漫、繽紛異彩的浮雕上,靜靜感受遙遠的異域文化與中式格調交融的一瞬。可惜這種體驗只能在夢里出現。</p> <p class="ql-block">是不是很有古羅馬的異國韻味?(圖片來自為網絡分享,最好的感謝也是分享)</p> <p class="ql-block">第九窟仿中式廡殿頂建筑窟門裝飾,中西合壁??邇扰c第十窟都有很多飛天造型,語言無法描述,不細說了。</p> <p class="ql-block">第11、12、13窟是個組合窟,以12窟為中心。第12窟是鑿前后室的洞窟,前室外壁上方鑿屋檐,下方雕列柱,洞開三門。兩側的11、13窟則于窟門上方各開明窗,與12窟形成左右對稱的立面布局。</p> <p class="ql-block">十一窟的魏碑題記,是云岡石窟現存時間最早,文字最多的題記。從網上找一圖欣賞。</p> <p class="ql-block">三窟組合窟目前部分維修,13窟內維修,外有安全隔離屏障。進入12窟前,因長時間仰頭欣賞,脖子酸累,把眼鏡的一只腳架都摔斷半根,再加上門口保安禁止拍攝,只能用眼多觀多記。幸運的是從七、八窟時人流稀少,幾乎無人,征保安同意,不使用閃光燈的情況下,趕緊抓拍了幾張內窟美照。后面的內窟我都放棄拍攝,直接用眼觀,用心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時值午時,日照很強,夾雜著西北風,天氣熱起來,我們也累了,在陰涼處休息吃點自帶干糧。</p> <p class="ql-block">十二窟是有名的音樂窟。佛國天娛,體現北魏宮廷樂隊風貌和音樂,是研究中國古代音樂的珍貴資料。(圖片來自網絡分享)</p> <p class="ql-block">十三窟交腳彌勒菩薩在紀錄片有介紹,高達12米多。是在孝文王離開平城(今大同)前開窟,親自主持下開鑿的。此窟的重點是佛像右臂的支撐,出于力學考慮,雕刻了一位細膩且衣飾華麗的漢人四臂力士,奮力托舉,造型奇特優美,構思巧妙,是云岡石窟中僅一例。彌勒在佛教中代表未來世界主宰,暗示北魏孝文帝統一中原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十四窟感受著時光的無情。</p> <p class="ql-block">十五窟,廢墟中的萬佛之殤。</p> <p class="ql-block">圖片欣賞(來自官網)</p> <p class="ql-block">圖片欣賞(來自官網)</p> <p class="ql-block">慢慢看完15窟后,我們終于來到了曇曜五窟。這五個窟代表了北魏五位皇帝。因其體量龐大,故在歲月風沙中得以保存較完整。雕刻中保留了北魏風貌,帶些后期犍陀羅風格,添加了洋氣的韻味,非常吸引眼球。</p> <p class="ql-block">內部架子搭建,維修中。</p> <p class="ql-block">十六窟佛像俊朗,瘦骨清相,風塵仆仆,化身北魏少年君王,文成帝拓跋濬。</p> <p class="ql-block">十七窟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交腳佛像,代表拓跋晃,文成帝的父親,未登基死于宮廷之亂的太子。身披古印度貴族服飾,左手依靠希臘式立柱支撐,體現異域情調。</p> <p class="ql-block">十八窟的佛像代表北魏皇帝拓跋燾。罕見的是身披千佛袈裟,無數小佛坐于其衣間。左手撫胸,右手下垂,這是一種懺悔表態。其原因,感興趣的可查閱相關資料。</p> <p class="ql-block">十九窟的佛像代表明光帝拓跋嗣。</p> <p class="ql-block">費了很多力氣拍到。雖殘缺但表情動作豐富各異,治愈性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二十窟露天的佛像,是云岡石窟的標志,代表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王者之像。</p> <p class="ql-block">我們花了三個多小時看完三個時期的石窟,意猶未盡。雖然我沒去過另外三個石窟,但聽波姐說,云岡石窟是她所見石窟最美,保存最完整的。她圓滿實現了四大石窟全滿貫,雖然很累但非常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佛的西邊有眾多小窟,我趁波姐休息時,強撐體力跑那邊一個一個觀看,這小窟也有趣的,平民的風格,很多風化嚴重,只余軀體,看不清人物形象,產生了一種摩滅之美。</p> <p class="ql-block">走進云岡的石頭史書,一眼能閱盡千年嗎?或許只有去了解去體會,拂開千年滄桑后面的塵埃,觀盛世繁華,也觀腥風血雨,更多的不堪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消失,不值一提。僅留下這些璀璨的作品,是才華橫溢的古匠們,帶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賜予后人的禮物!</p> 大同古城 <p class="ql-block">離開云岡石窟,我們來到大同古城預定的民宿。晚餐是店家推薦的一家古色古香的面店,各點了一份刀削面,一大碗的份量,面條光滑帶有韌勁,外加當地特產涼拌黃花菜。第一次見綠色黃花菜的小食。但至今念念不忘的是該店的面湯,湯色奶白,細膩稠密且清爽。后來在臨汾又嘗 了一次,沒有大同這家好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吃飽后我們去古城散步消食,除了旅人,還有附近的居民在閑逛。順道探明天的景點路線和美食。古城的夜晚安靜柔美?;\罩在忽明忽暗的燈光里,如水蕩漾…</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源县|
金阳县|
兰州市|
鄂托克前旗|
孝感市|
临夏市|
刚察县|
家居|
东平县|
灵川县|
江口县|
永胜县|
墨竹工卡县|
奉贤区|
鲁山县|
东明县|
鹰潭市|
安庆市|
盖州市|
孝义市|
马边|
杂多县|
蒲城县|
江永县|
新郑市|
万全县|
芷江|
当雄县|
高要市|
鲁山县|
文水县|
武胜县|
日照市|
盐池县|
阳西县|
新河县|
富宁县|
井冈山市|
东丰县|
治多县|
遂昌县|